11.27 交通扶贫看左权

盘小线:方便原煤外运 畅通区域循环

交通扶贫看左权

盘小线,起点为左权县城附近的盘城岭煤矿,终点为龙泉乡小梁峪村,与梁北线相接,全长31.585公里,其中二级公路9.555公里,三级公路13.058公里,四级公路8.063公里,路基宽6.5—7.5米,路面宽5—6米,次高级路面13.031公里,中级路面8.975公里。公路线形顺适,坡度弯道适度,抗洪能力较强。

盘小线沿途石匣乡共有8个行政村 3490口人,其中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1152人。它的全面贯通提升,进一步畅通了石匣乡柳林沟与龙泉乡南五村一带的交通循环,为煤矿原煤外运提供了便利,为沿线乡村畅通往来交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缩小与周边村庄的差距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位于盘小线起点的盘城岭煤矿,完成改造后为年产120万吨矿井。之前原煤外运需经过县城,既不够顺畅,也影响安全、污染环境,与左权建设“山水生态健康城”的要求极不适应。盘小线建成后,原煤运输车辆可借此从煤矿直达319省道或汾邢高速石匣入口,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杜绝了原煤粉尘对县城环境的污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盘小线上的石匣乡马厩村、上会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广阔,而且距乡政府驻地和县城都比较近,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盘小线改造后,两个村的各方面优势进一步彰显,像马厩村建起了绿化苗木基地、大棚蔬菜基地、草莓采摘基地、葡萄采摘基地、蛋鸡养殖场、养牛场、型煤加工厂等,上会村发展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和牛羊养殖等产业,建成100MW的村级光伏电站,展现出新时代乡村产业兴旺的蓬勃活力。

从马厩村的村名不难看出,历史上这里曾为屯兵养马之地。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385旅、386旅及其主要机关曾在此驻扎、战斗。如今,在盘小线东侧山坡下建设的无名烈士公墓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另外,依托盘小线的交通便利,左权县在马厩村北建成了集中供水工程,为县城及周边村镇、企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相对于马厩村、上会村,盘小线上的仙寺、林河、大林、柳林等村,基础条件明显薄弱,但同样乘着交通状况改善的东风实现了新的发展。比如,林河村在公路旁的清漳河支流上建起了水上乐园、开办了农家乐,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其他村也陆续发展起了设施蔬菜、富硒苹果、金针菇等特色种植产业,牛羊养殖规模更是不断壮大,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愈加坚实,均于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盘小线通车对姜家庄、小梁峪等更为偏远闭塞的村庄来说,是祖祖辈辈翘首以盼的大喜事。从此,村民们出行不再变得艰难,无论是到乡里 、县里,还是翻越山梁到临近的龙泉乡或武乡县都成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据统计,盘小线沿途村庄目前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带动农户180多户;开办农家乐3户,开发生态庄园1个。曾经车辆难行、少人问津的偏僻山村,在交通快速发展的大潮中,开始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陈晓文)

图:盘城岭——小梁峪公路盘城段。邢兰富 摄

晋中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