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河南唐河冯家人才辈出,冯友兰只是冯氏家族的代表

现在,唐河县城最大、最长、最宽阔的街道是“友兰大道”,而且,还建有“友兰湿地公园”和“冯友兰纪念馆”,并立有雕像。另外,还有“友兰实验高级中学”和“唐河县友兰初中”。在祁仪乡还修复了“冯友兰故居”。

河南唐河冯家人才辈出,冯友兰只是冯氏家族的代表

冯友兰纪念馆(卧龙先生摄)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河南唐河冯家人才辈出,冯友兰只是冯氏家族的代表

冯友兰塑像(卧龙先生摄)

其实,他只是唐河冯氏家族的代表。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冯友兰的先祖冯泰从山西省高平县来到唐县(今唐河县)祁仪乡经商,之后冯家世代定居于此。

唐河县,古属九州中的豫州,地理位置优越,书中曾有记载“唐水襟东南,泄叶裕而楫襄樊,为南阳辅弼之地。”祁仪乡,位于桐柏山余脉西麓,在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距唐河县城25公里。祁仪是唐河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地形主要以浅山区和丘陵为主,素有“三山六陵一平原”之称。祁仪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集镇始于明,兴于清,1945年易名友兰镇,1958年成立祁仪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祁仪乡至今。

河南唐河冯家人才辈出,冯友兰只是冯氏家族的代表

文魁(卧龙先生摄)

冯家不仅家境殷富,且极重子女教育,堪称“诗礼人家”。冯友兰祖父冯玉文擅长作诗,留有《梅村诗稿》存世。

冯友兰大伯父冯云异,是晚清秀才,所著《知非斋诗集》收诗427首。主要文章有《鼎元吉亨》《唐县历史名人论赞》和《读西铭书后》,被收入到清末唐县知县沈国芸所编的《唐州课艺》一书之中。

冯友兰的叔父冯汉异,是清末秀才,民国初曾任河南省议员,擅长书法,曾编写《唐河县志》。

河南唐河冯家人才辈出,冯友兰只是冯氏家族的代表

叔父

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母亲吴清芝。父亲是清光绪戊戌科进士,后被分派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1904年任湖北方言学堂庶务委员(相当于后来的总务长),1907年任湖北崇阳县令。有《复斋遗集》7卷存世。其中卷一、卷二判读;卷三是踏勘川汉铁路记;卷四诗;卷五文;卷六杂著;卷七附录。卷四诗已经被单独编为《复斋诗集》,收入诗作50首。

母亲吴清芝,先祖福建人,清初随云南右路总兵涂孝臣屯垦河南,遂定居于唐河县城南小吴庄。1909年任唐县官立端本女子小学堂监学。后来,冯友兰在《祭母文》中称颂母亲“惟吾母之懿质,集诸德之大成”。

河南唐河冯家人才辈出,冯友兰只是冯氏家族的代表

冯友兰母亲(卧龙先生摄)

冯培兰,是冯友兰的堂哥。1910年那毕业于开封优质师范学校,回县筹建县立高等小学,任校长。1920年任唐河县视学,1923年到唐河师范任教。1925-1927年任唐河县教育局局长,后到县立女子学校任教。随后,先后在南阳宛南中学、南都中学、南阳女中、唐河临泉中学(现县一中)和惠民中学任教。1956年当选为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代表。

冯友兰妻子任载坤,河南新蔡人,辛亥革命前辈任芝铭的第三个女儿。1918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院,在开封与冯友兰结婚。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放弃自身待遇优厚的工作,把整个身心都放在相夫教子上面。

冯友兰的弟弟冯景兰,字淮西、怀西。幼时在家乡私塾受启蒙教育,1913年入河南开封省立第二中学学习,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8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矿山地质,1921年毕业;同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矿床学、岩石学和地文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并于当年回国。1923年至1927年间,任河南中州大学地质学教授并担任系主任。1929年-1933年,任北洋大学教授,同时接受清华大学聘请,在该校兼职授课。1933年起,冯景兰任教于清华大学地学系,兼任地学系主任。是我国著名的地质教育家、矿床学家、地貌学家。

河南唐河冯家人才辈出,冯友兰只是冯氏家族的代表

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母亲吴清芝

冯友兰的妹妹冯沅君,是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是新中国第一位女一级教授。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等。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冯沅君的丈夫陆侃如,著名学者。原名侃,字衍庐,笔名小璧。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江苏海门的一个爱国士绅家庭。1920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大学一年级时他便出版了《屈原》,大学毕业时又出版《宋玉》一书。研究院毕业后,他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并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兼职。1929年,陆侃如在上海与冯沅君结婚,从此二人合作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1932年夏,陆冯同时出国,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1935年夫妇均获文学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初南下昆明,在迁至云南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任教。1942年,到四川三台,任内迁的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46年随校迁回沈阳。1947年到青岛,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8年随学校迁居济南。1951年任副校长、《文史哲》编委会主任,并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山东大学以陆冯二人生前积蓄为基金,设立了“冯沅君文学奖”,鼓励有成就的文学教学研究工作者,努力献身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


冯友兰的大儿子冯钟辽,国立西南联大肄业,抗战时任中国外事局翻译官,后被派遣到美国,因在盟军战事中功绩卓著,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退役后留美读书、就业。

冯友兰的次子冯钟越,飞机结构强度专家。长期从事飞机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工作。在新型歼击机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航空结构分析系统(HAJIF)的开发研制和航空结构静、动、热强度试验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8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冯钟越在科技工作上的建树使他成为名符其实的专家,而他又有出众的文学素养,喜文艺,娴诗词,且工书法篆刻。

冯友兰长女冯钟芸清华大学中国语言系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执委会委员。其丈夫任继愈北大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冯友兰的次女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清华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