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鄭板橋還是窮秀才時 如何與乾隆皇帝小叔叔成了忘年“老鐵”

在清代的文人墨客中,位居“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可謂享譽今古。他的詩、他的畫、他的書法包括他的軼聞趣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特別是他那句“難得糊塗”四個字,讓有文化和沒文化的人都愛不釋手。

鄭板橋還是窮秀才時 如何與乾隆皇帝小叔叔成了忘年“老鐵”

鮮為人知的是,鄭板橋還曾與康熙皇帝的幼子即皇二十一子胤禧,有一段真情實意的忘年交往。

一個是七品小縣令,一個是當朝乾隆皇帝的小叔叔、郡王,兩人竟可以推心置腹,詩書頻往,無疑是存留給世間的一段佳話。

胤禧被譽為清代畫家、書法家、詩人。他生於康熙五十年正月,是康熙皇帝第三十一個兒子,序齒為皇二十一子。

因為他是康熙帝的幼子,沒有資格與年長的阿哥們去奪嫡爭儲。康熙帝去世時,他才12歲。

耳聞目睹皇宮內的明爭暗鬥,讓胤禧自懂事起便淡泊名利,無意政治,而專心於筆墨丹青的文人雅事。

在清史記載中,胤禧愛好書畫,擅長山水、花卉,“筆致超逸,畫風清淡”。他也喜愛作詩,乾隆皇帝列其詩“國朝詩別裁之首,以代錢謙益者”。

胤禧9歲隨從父皇康熙巡幸塞外,雍正八年(1730)19歲時封固山貝子,不久晉封多羅貝勒,授鑲黃旗滿洲都統、正黃旗漢軍都統。乾隆帝繼位後,對這位小叔叔恭敬有加,立即封他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再擢升他為議政大臣,奉命在內廷行走。後又授正白旗滿洲都統。乾隆七年,任命他為玉牒館總裁,負責簒修皇室族譜。

胤禧一生能文能武,仕途順利,詩畫文采在康熙諸子中最為突出。他自號“紫瓊道人”,又號“春浮居士”。

可以肯定,胤禧在乾隆朝前期,曾是朝野仰慕的紅人。

胤禧與鄭板橋的忘年交情,在二百六十多年的清史中,算得上是一個奇蹟。

堂堂郡王爺與一個窮秀才相知相敬,終成莫逆,令人無數人費解,但這卻是有據可查的事實。

兩人初識時,胤禧是年方15歲的英俊少年,是還沒有獲得封號的普通皇子;鄭板橋此時已是人過中年的33歲,還是一個仕途渺茫的窮秀才。鄭板橋年長胤禧18歲,按年齡屬於長輩一級。

史料記載:雍正三年(1725年),鄭燮出遊江西,於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京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胤禧,即紫瓊崖主人,兩人遂結忘年莫逆之交。

鄭板橋還是窮秀才時 如何與乾隆皇帝小叔叔成了忘年“老鐵”

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他是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歷經康雍乾三朝,20歲時在康熙朝考取秀才,雍正十年40歲時中舉人,乾隆元年得進士。

鄭板橋曾當過山東範縣和濰縣縣令,主政成績顯著,口碑良好。

乾隆十八年(1753年),鄭板橋61歲時告老還鄉,以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等地,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後來客居揚州,成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的仕途卻沒有他的詩畫那麼瀟灑。

他十載寒窗,為了取得功名,曾於雍正三年(1725)、乾隆元年(1736)、乾隆六年三次進京。

在與胤禧謀相識相交後,鄭板橋在《板橋自序》中表白說:“紫瓊崖主人極愛惜板橋,嘗折簡相招,自作駢文體五百字以通意,使易十六祖、傅雯凱亭持以來。至則袒而割肉以相奉,且曰‘昔太白御手調羹,今板橋親王割肉’,先後之際,何多讓焉!”

可見,鄭板橋很以與胤禧成為友人為榮耀。

在《鄭板橋集》中,提及有關胤禧的詩詞、序文等達十處以上。

《鄭板橋集》問世,胤禧也親自題詩,讚揚有加。稱:“高人妙義不求解,充腸朽腐同魚蟹。此情古人誰復知,疏鑿混沌驚真宰。振枯伐萌陳厥粗,浸淫漁畋無不無。按拍遙傳月殿曲,走盤亂瀉蛟宮珠。十載相知皆道路,夜深把卷吟秋屋。明眸不識鳥雌雄,妄與盲人辨烏鵠。”

乾隆六年(1741年),已經考取舉人近十年的鄭板橋入京,候補官缺。再次受到慎郡王胤禧的禮誠款待。

鄭板橋還是窮秀才時 如何與乾隆皇帝小叔叔成了忘年“老鐵”

隔年春天,在慎郡王胤禧的積極斡旋推薦下,鄭板橋終於被任命為山東範縣縣令。

即將赴任之時,鄭板橋與胤禧以詩詞唱和惜別。寫下了《將之範縣拜辭紫瓊崖主人》詩,其中有:“紅杏花開應教頻,東風吹動馬頭塵。闌干苜蓿嘗來少,琬琰詩篇捧去新”之句。

胤禧馬上作出《送板橋鄭燮為範縣令》答詩:“萬丈才華繡不如,銅章新拜五雲書。朝廷今得鳴琴牧,江漢應閒問字居。”最後,還叮囑鄭板橋“驛遞詩筒莫遣疏”。

鄭板橋在別後呈慎郡王《玉女搖仙佩》一詞中,情真意切袒露道:“一別朱門,六年山左,老作風塵俗吏。總折腰為米,竟何曾小補民生國計?”

他還精心畫蘭花遙贈胤禧,且題七絕一首寄託思念之情:“山中覓覓復尋尋,覓得紅心與素心;欲寄一枝嗟遠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乾隆十一年(1746),鄭板橋從範縣調署到濰縣任職,又及時寄書信給慎郡王胤禧稟告。胤禧收到後即賦詩贈答,寫道:“二十年前晤鄭公,談諧親風古人風。東郭繫馬春蕪綠,西墅彈棋夜炬紅。浮世相看真落落,長途別去太匆匆。忽報雙鯉垂佳貺,煙水桃花萬里通。”

詩句中,郡王胤禧回顧了兩人的多年交往,充滿思念之情。

胤禧稟性淳厚,生活儉樸,他雖貴為郡王,但能禮賢下士,好學不倦。鄭板橋曾經在慎郡王詩集“跋文”中,評價其書畫詩文及他的學風:“胸中無一點富貴氣,故筆下無一點塵埃氣。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要使疑竇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筆晶明洞徹,如觀火觀水也”。

鄭板橋還說:“主人有三絕:曰畫、曰詩、曰字;世人皆謂詩高於畫,燮獨謂畫高於詩,詩高於字。”

鄭板橋還是窮秀才時 如何與乾隆皇帝小叔叔成了忘年“老鐵”

按照今天的話說,鄭板橋與慎郡王胤禧的“三觀”差不多,脾氣秉性相近,兩人又有相同的詩畫愛好。正是這些,使他們跨越了官階鴻溝,成為“鐵哥們”。

乾隆十八年(1753年),61歲鄭板橋告老還鄉。無官一身輕,他再回到揚州賣字畫,身價已與前大不相同,求之者眾多,收入也頗可觀。但他很厭惡那些附儒風雅的暴發戶,諸如一些腦滿腸肥的鹽商之類,縱出高價,他也不加理會。

而是高興時馬上動筆,不高興時,不允還要罵人。他這種怪脾氣,自然難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為朋友作畫時,他特地題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息,便要罵人。三日不動筆,又想一幅紙來,以舒其沉悶之氣,此亦吾曹之賤相也。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於此,但笑而聽之。”

鄭板橋賣畫,不像歷來文人畫家那樣羞於談價錢。既然進行交易,他索性大大方方出售。他為此制定了《板橋潤格》,成為中國古代畫家明碼標價賣畫的第一人。

他自己規定:“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斗方5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體倦,亦不能陪諸君作無益語言也。”

還為此附了一首詩說:“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市場交易,但被鄭板橋出於率真一弄,反而顯得分外可愛。

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他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

鄭板橋的畫,多以蘭草竹石為主,蘭竹几乎就是他心靈的呈現。

鄭板橋一生,經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的題畫詩,擺脫了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慣例。

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形成了“畫狀畫之像”、“詩發難畫之意”,詩畫並茂,詩意無限拓展了畫面的廣度。

鄭板橋的“怪”,也很有濟公活佛的味道。“怪”中總含幾分真誠,幾分幽默,幾分酸辣。

與鄭板橋成為忘年摯友的慎郡王胤禧,為官之餘,文學創作成就也十分可觀:著有《花間堂詩抄》8卷,《紫瓊巖詩抄》3卷。被評價“詩詞氣韻高古,王室罕可匹儔”。

北京恭親王府“天香庭院”匾額,就出自他的手筆。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胤禧郡王病故,年48歲。寢葬於淶水縣洛平村。

年長胤禧18歲的鄭板橋,於乾隆三十年十二月病死,享年73歲,葬於興化城東管阮莊。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