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陈柳:从《规划纲要》看中央对长三角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陈柳:从《规划纲要》看中央对长三角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日前,中央媒体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这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中央对长三角地区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近十多年来中央政府层面指导长三角发展的文件规划主要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20)、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2015)等,此次《规划纲要》在过去十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对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长三角的战略定位看,从“发展水平”目标到更加体现为“示范引领”目标。与以往的相比,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在发展定位上更加高屋建瓴,过去对长三角的战略定位更多的是对长三角在创新、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发展目标的要求,此次《规划纲要》提出的五大战略定位: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除了长三角自身的发展要求外,更加定位于长三角在全国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第二,长三角的发展目标看,从“增长极”建设到更加突出为“共同体”建设。在共建、共进、共保、共赢、共享的原则下,长三角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人均GDP、城镇化率、服务业比重等增长极指标,而是更注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心区人均GDP与全域人均GDP差距等城乡协调发展指标。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加依靠融合发展、共保联治、便利共享的路径。

第三,长三角创新路径看,从构建“创新网络”到更加依靠“分工合作”。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仅需要科教资源丰富的重点城市作为创新的节点,更要通过分工和协作充分利用长三角的创新要素。《规划纲要》把“创新共建”放在规划原则的首要位置,提出联合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就是要以长三角为整体参与国际竞争,体现国际竞争力;通过协同共享提高长三角的创新效率,同时通过市场机制主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相结合,减少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竞争。

第四,长三角内部区域协同上,从“发展带”思路到更加注重“跨界融合”。

发展带和都市圈的发展思路的前提是要有打破区域行政区划界限的微观机制,过去江苏的昆山等地由于产业发展的自然规律,成为上海都市圈的主要组成部分,安徽的马鞍山、滁州等地较早成为南京都市圈成员,在省市交界地区的跨省都市圈建设中走在一体化的前列。《规划纲要》对于打破进行界限的跨界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抓手: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将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带”和“都市圈”建设提供新的活力。

第五,长三角发展体制机制看,从“点面结合”的共同市场构建到更加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建设。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关键是各地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坚持比较优势,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规划纲要》提出通过制度设计“啃硬骨头”,指出要在土地、环境、财税分享等建设协同方案,建立统一规则,规范招商引资和人才招引政策。这有利于减少政府预算的软约束,减少地方政府之间不合理的过度竞争,也将有利于分工合作、错位发展。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是这一思路的集中体现。

第六,长三角对外开放看,从提升吸引FDI的“资本高地”到更加全面的双向“开放高地”。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与共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等高水平“走出去”的开放平台是有机统一体。通过高标准建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将其构建成为双向开放的重要门户,从而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长三角共同推动重点领域开放、共同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深化国际人文合作。

第七,长三角在国家战略的布局看,从具有活力的“发展高地”到更加体现国家战略布局的“有机组成”。长三角地区不仅是中国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规划纲要》指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相互配合为例,都承担着体现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力争在重大技术和领域实现突破的重任。对此,一是共同加强科技创新,进行卡脖子技术攻关,参与国际创新;二是借鉴港澳自由港自贸区经验建设好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三是在互联互通、组团出海方面共同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

作者:陈柳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版权声明: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提供法律服务。需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或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陈柳:从《规划纲要》看中央对长三角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以南京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平台为核心,优化组合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和专家资源,以中国沿海地区高度开放、发达的实体经济为背景,深入研究探索中国实体经济的走势、趋向与政策,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结经验,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陈柳:从《规划纲要》看中央对长三角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