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網易、華為勞資糾紛的三點冷思考


網易、華為勞資糾紛的三點冷思考

深深的焦慮中!

一些無關宏旨的小事,有時更能折射時代的鉅變。

網易和華為,近來紛紛曝出勞資糾紛,網易是“暴力裁員”,華為是“離職被拘”,對社會的負面影響都很大。

科技大廠的勞資糾紛,之所以頻遭刷屏、引人關注,一是因為科技大廠之大,連堪稱中國最好的公司,裁員手段都如此不近人情,何況其他中小企業呢?二是觸犯了大家的同理心,畢竟這個世上99%的人,都不是什麼大Boss,大家都需要一份工作養家餬口,別人遭到“暴力裁員”、遭到“離職被拘”,我不聲援,萬一哪一天禍事降臨到自己身上呢?

網易、華為勞資糾紛的三點冷思考

說實話,如果不是新聞曝光,我真的不敢想象,我們的科技大廠,我們堪稱國內最好的公司,他們對待裁員和離職員工的手段,會如此的不堪和不近人情,甚至觸及到法律的邊緣地帶。

我同樣不敢想象,類似於網易的“暴力裁員”和華為的“離職被拘”,在我們的科技大廠中,到底還有多少?畢竟,這兩起事件的受害人員,他們的維權成功,應該是偶然的,如果他們沒有及時的錄音取證呢?如果他們缺乏必要的輿情傳播能力呢?

他們的維權成功,當然是少數!是極少數!

科技大廠況且如此,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呢?他們會如何對待勸退和離職員工呢?這個,我就不去想象了。

我所焦慮的是,網易和華為的這兩起事件,其所折射出的時代鉅變。而面對這樣的鉅變,我們多少人還茫然不知、還舉止無措。

1、就業無比艱難

難道過去資方對員工,就特別好嗎?不是,至多稍微好點。但為什麼過去勞資糾紛的曝光,沒有現在這麼頻繁呢?

那是因為,在過去的高增長時代,機會比較多,員工換個匹配的工作,相對容易,成本也低,甚至,很多時候,員工被裁的數量,還要少於主動跳槽的數量。中小企業如此,何況科技大廠呢?

過去,科技大廠的員工,是從不缺工作機會的,在2015年之前的浮華時代,科技大廠附近的咖啡店,無數的投資者拿著支票,天天守候在那裡,隨時鼓動這些科技大廠的員工自主創業。

機會多,誘惑多,所以,在勞資環節偶遭不公時,絕大多數員工也不會過於計較,又是仲裁,又是打官司,時間成本不划算,沒那個閒空啊。反正,此處不留爺,處處都是留爺處。

2、企業創利艱難

宏觀經濟失速,企業創利自然艱難。反之,也是同理。

現在企業創造利潤越來越難,即便科技大廠也是這樣,有興趣的,去翻翻科技大廠這一兩年的財報,營收還在保持增長,但就是“增產不增收”,利潤上不去,利潤增速大幅下滑。因為,營收做上去相對容易,併購或打價格戰做大規模即可,但是利潤和現金流,那必須實打實的,虛不得。

注意,企業創利艱難,這不僅是中國企業,包括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皆是如此,源於全球供需嚴重失衡。正因為此,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才會抬頭,以鄰為壑,各式各樣的貿易戰,才會層出不窮。

在過去創利容易的時候,科技大廠連招人都招個夠,偶有裁員,即便有不公,也斷不至於如此沒有底線。

賺錢容易的時候,講文化,賺錢不易的時候,講生存。哎,企業與個人同理。

3、科技迭代的恐懼

在人類的歷史上,每一輪週期性的科技迭代,都會帶來一輪就業的超級低潮期。

網易、華為勞資糾紛的三點冷思考

250年前的西方工業革命,是不是新增了無數的產業工人崗位?確實是,但是,5倍、10倍計的手工業者和農民,因之失業了,或單純從事農業難以維生了。而之後的就業再平衡,是需要幾十年光陰的,需要一個個城鎮起來,無數個城鎮起來,才能帶來更多的服務業崗位。

從前工業時代,到50年前“後工業時代”的來臨,產業工人的崗位,整體是增加了,但與之對應的,手工業者幾乎消失了,農業的就業人口占比也變成了個位數,當然,依靠無數個城鎮擴容成無數個大中城市,服務業佔比上去了,再次艱難地實現了再平衡。這其間也不容易,上世紀末東北下崗潮的慘痛,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

現在,是後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興起了,這個更厲害了,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可以取代大量的製造業人口,而且能取代大量的服務業人口,這個現在已然明顯了,3—5年會更加顯著。

是的,有的科技大佬說過,人工智能是好事,更多的人,未來不用從事格式化的工作,可以去自由思考和創造。但是,我想問一句,面對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大批量的人去自由思考和創造,有人給他們發工資嗎?!

世事不易,轉型惟艱,注意,這是時代的轉型,而不是產業轉型。

時代轉型,其巨大的、不可逆轉的身軀,必然會給當下投射一個巨大的陰影,這個巨大的陰影,就是就業的再平衡。

以上,是網易和華為事件讓我聯想到的,且行且珍惜吧!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呢?歡迎文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