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纪实文学连载)西安大追捕(二):初战告捷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纪实文学连载)西安大追捕(二):初战告捷

第三节蛛丝马迹

  根据廖苇丽提供的情况,卢振田来到程金学住过的大酒店。卢振田,50多岁,面膛黝黑,神情坚毅,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永远充满活力。作为大案科科长,他不顾年龄,跟小伙子们一起奔波忙碌。

  酒店总服务台的小姐告诉他,程金学已于三天前退房离去,具体时间是10月20日下午4点左右。也就是说,廖苇丽出事还不到两个钟头,他就不知去向。

  卢振田又急忙来到西安机埸,从机埸票务处的微机上得知,程金学21日乘西安至上海的航班离去。

  程金学行踪如此诡秘,理所当然被列为重大嫌疑对象。马继志听完汇报,连夜通过电话向上海市公安局通报了情况,请求协查。

  马继志放下电话,又让卢振田立即给上海局发一份程金学的照片传真。

  "瑞华,出租车情况咋样?"马继志转过头问朱瑞华道。

  "今天又跑了六个公司,还是不行!司机们一听是这事,都不太积极。有这种尼桑车的还有四个公司……"负责调查出租车情况的朱瑞华汇报说。

  "海岩,警服的情况呢?"

  侦察员高海岩翻看着手里的笔记本:"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三件警服丢失,其中一套只丢了上衣,都是洗了以后晾晒的时候丢的,还有一些单位没有报上来。"

  "楠华,鞋印的情况查清了没有?"

  "经查实,胶底鞋是广东东莞生产的'顺风牌'旅游鞋,皮鞋是福建石狮产'力发'牌,这两种鞋在我市销量极大,一时很难查清……"

  正说着,放在桌上的对讲机突然响了起来:"马处、马处,我是爱军!我是爱军!"

  马继志一把抓起对讲机:"我是马继志,爱军,讲!"

  "我现在在技术科,结果出来了!"

  "咋样?!"

  "经过对比,遗留在曹家东巷的弹壳和'10.20'特大杀人案现埸的弹壳击发点完全一样,可以肯定是同一支枪!"王爱军的声音显得很兴奋。

  "太好了!一定要查清这个'小黑'是个啥人!另外,你顺便再问一下张工程师,撬杠的调查情况咋样了。"

  "张工又到工厂了解情况去了!"

  "好吧!有新情况及时报告!"

  马继志放下对讲机,对屋里的干警们说:"现在,撬杠的调查进展一定要加快进行!"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叠撬杠的照片分给大家:"一切可能的地方,一切可能的人都不能放过!"

  随后的几天里,侦察员们深入到工厂、商店、仓库、车辆修理部等一切可能使用类似工具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此外,他们还把西安市最有经验的老锻工师傅请到市局,请他们辨认撬杠的打制工艺、生产厂家和真实用途。这些老工人可以说是全西安市锻造界的权威,他们打眼一瞧就断定,这根撬杠决不是工厂生产的正式产品,而是由手艺粗劣的铁匠在简单设备上胡乱敲打而成的,要说它的用途,那只有一个:就是溜门撬锁!比较尖的一端用来扭断挂锁,鸭嘴端用来对付门上的暗锁!

  就在此时,从上海方面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程金学在上海落网!

  从机埸押解回市局的路上,程金学失魂落魄地坐在警车里。显然他还没有完全从巨大的恐慌中清醒过来,金丝边眼镜后面闪动着一双惊魂未定的眼睛,领带松松垮垮,一绺头发垂在额头,不时向前来接押他的卢振田投去一束谦卑的笑。

  卢振田在车上就迫不急待地审讯起来,程金学也急于表白,前言不搭后语地讲述着事情的原委:

  "……就这样,我物色到廖苇丽,她很愿意干的啦。从此以后我在这边就专门管收货,也就是收购文物……然后她就带到上海或广州,我哥哥在澳门和香港那边找买主……她家在西安和上海都是很有势力的,认识人多,一直没有出事的啦。……这次她去上海,带了一些货过去,主要还是因为我哥哥在那边被拘留啦,叫她去找找关系。谁知道一回来就出事啦……"

  "这么讲她出事你是知道的?!"卢振田抓其要害,厉声问道。

  "我……我跑去看过的啦……"

  "你啥时间去的?!"

  "就是那天下午啦,接过廖苇丽的电话我就和魏文华去了……我主要是放心不下那些钱的啦……"

  "慢点!啥钱?"卢振田又抓住一个疑点。

  "就是那3万块钱呀!怎么?你们不知道呀……?"

  "讲清楚!"

  "那是我刚刚用美元从洛阳换回来的,一共是3万8千块啦,是准备用来收货的,我怕放在宾馆不方便,就装在一只黑提包里放在苇丽家的衣柜下面,我和文华去那里就是要把钱取回来的……"

  "结果呢?!"

  "当然没有取到啦,是三个人抢走的,我看见他们拿着上那个黑提包的……"

  这是个新情况,说明罪犯在廖家翻找的也可能是这笔钱。如果真是这样,此案就与文物无关,程金学也就没有了犯罪动机。回到局里,马继志连夜亲自参与了对程金学的突击审讯,此时的程学金,看上去比白天显得更加苍老。

  "程金学!不要以为你持有澳门护照就可以逍遥法外,犯罪就是犯罪,跑到哪儿都要受到严惩!"马继志声色俱厉地说。

  "我真的没有杀她呀!那位卖凉皮的可以证明的啦……!"

  "尽管有人可以证明案发时你不在现埸,但并不能证明你不会雇用别人充当杀手!"

  "冤枉啊!我为什么要杀她的啦?我没有这种动机呀!我弟弟还指望她办出来呢……再说我们干这个,没有她跑交通是不行的啦!还有,如果我是为了文物,那为什么不把文物拿走?还搭上了3万块钱,还要搭上魏文华呢?还有,如果是我找人干的,我就不会给魏文华她姐姐留条子,说明我知道这件事了啦!"

  "假如这事真的与你无关,那为什么不积极配合我们的,反而要跑呢?"

  程金学抱着头说:"我害怕的啦……我怕公安找到我,倒文物的事就发了……我是有罪的!我走私文物!我指使别人盗挖古墓!可是我绝对不敢杀人的呀!"

  "那我再问你,除了你以外,还有谁去过廖苇丽家?"

  "魏文华也经常去的啦。"

  "除了魏文华还有谁?尤其是,谁还知道那里有那么多钱?!"

  程金学绞尽脑想着,过了好一会儿,才犹豫地说:"还有、还有一个人……不过,那个关系不大的啦……"

  "说!到底还有谁?!"

  "还有一个……一个'蚌',就是'野鸡'啦……"

  "讲仔细一些!"马继志厉声喝道。

  程金学看了马继志一眼:"就在廖苇丽家出事的前两天……不!是前一天……不对!是前两天,我刚刚去洛阳换了一些人民币回来,想直接回宾馆,但是一想到魏文华那个大肚子,我就……"

  "讲下去!"

  程金学嚅嗫道:"我……就去了解放路天桥……挂了一个'蚌'……我把她……带到廖苇丽家……"

  "她叫个啥名字?!"

  "我不知道……这种事哪有问名字的啦?"

  ………

  事后调查,程金学的交待基本属实,他确实没有杀害廖苇丽和魏文华的动机。从现埸分析,罪犯是冲着廖苇丽来的,魏文华只是个误闯进来的替死鬼。可以断定的是,这决不是一起情杀案,那就只能是仇杀或财杀。程金学与廖、魏二人没有仇恨,相反倒有利益关系,杀死她们对他没利;若说是为财,正象他自己说的,为什么大的文物他不拿走,反而要搭上一大笔钱呢?!

  另一方面,尽管廖苇丽平日心高气盛,但表面上还是颇有修养,通过对她的社会关系逐一排查,可以肯定不会有人对她如此恨之入骨,必欲治之死地而后快。这样一来,财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从现埸也可看出,罪犯的目标就是那近4万元现金。如果程金学所说是真,那么找到他所说的这个妓女就成了破案的关键。

  接下来的几天里,干警们轮流带着程金学上街寻找这个"蚌"。程金学知道,解脱自己的全部希望就寄托在这个连姓名也不知道"鸡"身上,因此他格外卖力。每看到一个背影相象的女青年,他便迫不急待地上前拉住人家,结果当然是招来人家的白眼和唾骂。一连多日,那只"鸡"好象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一样,无影无踪。

  看起来,文物这条路是走不通了。但可喜的是,峰回路转,撬杠的线索却有了戏剧性的突破。


第四节初战告捷


  这一天,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处技术科工程师张亘安同志骑着他那辆旧自行车来到碑林分局柏树林派出所。一进门,冲着副所长就嚷上了:"你讲的那个老铁匠找来没有?不行的话咱们去他家……"一抬头,看见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王建民所长,他说:"哟!王所长,啥时间回来的?咋样?深圳比咱西安好?"

  王所长一边从提包里往外取东西,一边回答:"有啥好呢么,泡馍也吃不上!你急火火的忙个啥呢?"

  副所长接茬说:"王所长你不知道呢,上个月南郊出了个大案子,一死一伤,这些天全市都在忙这件事,张工让我带他去东长顺巷找一下刘铁匠。"

  "找他有啥事呢?"

  张亘安从衣袋里掏出撬杠的照片,递给王所长:"还不是为这撬杠的事?!"

  王所长看看照片,"扑哧"笑起来:"唉!你要这做啥呢?这东西就在我这里嘛!"

  张亘安睁大眼睛:"啥?在你这里?!"

  副所长也笑着说:"这根撬杠是在杀人现埸找到的,咋说在你这里?!"

  王所长坐回到椅子上,弯下腰在桌子与墙之间摸索着。不一会儿取出一个细长的报纸卷,他吹去上面的尘土,一层层打开,里面果真是一根鸭咀形撬杠。王所长递给张亘安:"我讲的咋样?!"

  粗看上去,这根撬杠与现埸找到的那根几乎一模一样,但张工还是一眼就看出这是另外一根。他说:"这是另外一根,但可以肯定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你这是从啥地方整来的?"

  "是从我们片上一个'闲人'叫蒋冬生的那里收来的。那天他骑车在居民区乱转,我上去询问,见他车后夹着这玩艺儿,用报纸包着。问他干啥呢,他说不干啥,我看问不出个啥,没收了这东西就放他走了……"

  "大概是啥时间?"

  王所长回忆片刻:"大概就是……九月份……对!是国庆节前,我记得当时布置节前工作,我也上了街,是二十几号记不清了。"

  "刚刚你讲的这个蒋冬生还能不能找到?"

  "他就住在不远,释放出来时间不长,我们对他都熟得很……"他转身叫来一位干警:"小李,你去把蒋冬生叫来,快点!"

  蒋冬生是这一片知名的"闲人",已是数"进宫"了,故而派出所干警对他都很熟悉。别看他年龄不大,却总摆出一副老于世故、油腔滑调的样子。一进门,他便点头哈腰,带着过份讨好的热情向在座的干警们逐个递烟。遭到拒绝后,他悻悻地坐到椅子上,习惯性地翘起二郎腿。但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礼,也许因为这里的气氛过于严肃,他慌忙把腿放下,自顾自地点上一支烟,抽了一口,问:"王所长,叫我来啥事呢么?"一边说,一边眨巴着小眼睛,观察干警们的脸色。

  张亘安取出撬杠,严厉地问:"蒋冬生,你老实讲,这种撬杠你一共打了多少根?!"

  蒋冬生朝撬杠望了一眼,略觉放心地说:"天地良心讲话,这不是我打的!"

  "那是从哪里来的?快讲!"

  "是汪志新给我的……"

  "汪志新现在在啥地方?!"

  "他去年因为盗窃的事被抓了,正在服刑哩……"

  根据蒋冬生的交待,当天下午,张亘安和卢振田就赶到某劳改监狱的建筑工地,提审了劳改犯汪志新。

  卢振田倒了一杯开水,递给汪志新。汪志新抬起头,感激地笑笑。他不知道今天这两位陌生警察的到来究竟意味着什么,只见他们神情严肃,并不急于发问,这晚使他心里忐忑不安。他用眼角瞥着在埸的每一个人,试图从他们脸上猜出事情的原委,一时间室内寂静异常。

  沉默了好一会儿,老卢才突然发问:"汪志新!你还有些事没有交待呢!"

  汪志新周身一晃,杯中的水洒了出来。他从椅子上站起身:"我……我都交待了……"说着,转对监狱管教干部:"我就是干过几次撬窃,你们不是都知道了……?"

  卢振田从身后拿出撬杠,走到他面前,厉声道:"那你看下这是个啥?!"

  汪志新一看原来是这么回事,一颗悬着的心掉了下去,他重新坐下说:"这不就是我盗窃用的工具,你们不是早就收了……"

  卢振田将撬杠递到他眼前:"你可要看仔细了,这究竟是不是你用过的那一根?"

  汪志新接过来端详片刻,摇摇头否定说:"这根不是我用的,这是我给'天圈'的那一根……"

  "你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讲一下,老老实实地讲!"

  汪志新将撬杠放回桌上,想了一会儿,回忆道:"那还是是去年的上半年,有一天,'小铁匠'领一个人来找我,说要我给打个工具……

  当时,汪志新还在街道办的小五金厂上班。中午时分,他正和工人们端着饭盆蹲在院子里吃午饭,彼此间开着一些不着边际的玩笑。猛抬头,就见外号叫"小铁匠"的领着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汪志新连忙起身迎上前去:"'小铁匠',你松这向干啥呢?好长时间不见了呢……"

  小铁匠打断他的话,指着陌生人介绍说:"这是'天圈',是我大哥,有件事要找你帮忙呢。"一边说,一边就把汪志新拉到僻静处。

  汪志新看着他们神秘兮兮的样子,心里不以为然,他挣脱小铁匠的手说:"我有个啥本事么,要找我帮忙呢……?"

  那个叫"天圈"的陌生人二话不说,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纸,递到汪志新面前。汪志新把饭盆放到地上,伸手接过来,展开一看,只见纸画的是一根鸭咀形撬杠的示意图。

  汪志新神秘一笑,自作聪明地眨眨眼说:"我知道这是干啥的了,'查户口'用的,可对?!"在他们的黑话里,"查户口"就是溜门撬锁。

  "天圈"不满地斜了他一眼,脸色阴沉,用不容违搞的口吻说道:"干啥用的你不要管,只管打就是了!最好是下班以后干,我们后天来取,咋样?"

  汪志新见对方如此无礼,心里很不高兴,张开嘴刚想说什么,却被"小铁匠"拉到一旁:"汪志新,你就照他讲的干!'天圈'可不敢惹,道北谁不知道他呢?你讲话要当心点。"

  一听这话,汪志新知道自己碰到硬茬口上了,不敢再说什么,返回身用夸张的痛快语气大声说:"没问题,后天你们来取就是了!"

  隔了一天,"小铁匠"和"天圈"果然来取走了撬杠。事后,汪志新见这东西的确挺适用,就多打了一根,想留着自己用。没想到蒋冬生看见后,一定要拿走,他只得再多打了一根。他也确实用它撬窃过两次,第三次作案时被公安人员连人带工具当埸抓获……

  "汪志新,你讲的可是真话?!"听完他的讲述,卢振田厉声问道。

  汪新立急忙答道:"是真话,句句是真……"

  "那好,你再讲一下这个'天圈',他的大名叫个啥?住在啥地方?!"

  汪志新想了想说:"叫郭啥……对!叫郭振平!我只知道他住在道北,具体是个啥地方就不知道了。"

  一直没有发话的张亘安这时拿起桌上的撬杠,说:"汪志新,你可要看仔细了,认清楚是不是这一根?!"

  汪志新大声保证道:"这还有个啥错呢?!我自已打下的东西我记得,给'天圈'的这根比其他两根要长一点……"

  汪志新的交待,引起了市公安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这可以说是"10.20大案"案发以来所获取的最有价值的线索,一埸围绕郭振平的调查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郭振平,男,现年38岁,曾多次因盗窃罪和伤害罪被判刑劳改,是个屡教不改的惯犯,有重大作案嫌疑。公安干警从罪犯档案中,找到了郭振平的全部资料,卢振田拿着一张郭犯的旧照片来到廖苇丽住院的病房,请她辨认。

  廖苇丽斜倚在床头仔细看着,因为这是一张旧照片,上面的人像有些模糊,她看了许久,有些犹豫地道:"……这个人有点儿象那个穿警服的,但我不敢肯定……我现在脑子乱得很……"

  与此同时,郭振平住在道北的家也被严密监控起来。

  这是一处独立的院子,院中住着数户人家。这一天,郭妻正在院子里追着给孩子擦屁股,就听巷子里传来收购破烂的叫喊声。不一会儿,收破烂的进了院,只见他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穿一身又脏又旧的衣服,腰间扎着一根布腰带,操着河南话问郭妻道:"大嫂子,有啤酒瓶么?"

  郭妻拉住孩子,头也不抬地答道:"没有!"

  "破锅破铁破塑料都行,你放家里反正也没有用……"

  郭妻直起身不耐烦地说:"对你讲没有就是没有,你去别处看看吧!"说着就要拉孩子进屋。

  收破烂那人似乎不甘心,东张西望,终于在墙角发现了几只空的白酒瓶,便说道:"那不是酒瓶?卖给我吧。"

  郭妻停住脚:"这瓶子你也收?"

  "咋不收哩?!我的价格还比别人高。"说着,他走上前,把酒瓶捡起来:"大嫂,还有啥别的没有?"一边说着一边不住地向屋里张望。

  郭妻想了想,问:"破被套你收不收?"

  "收、收,当然收哩!"

  郭妻招呼了一声孩子,就让那人进了屋。屋里光线很暗,收破烂的与郭妻闲扯着,眼睛却一刻不停地四处打量,最后盯在墙上一个镶着照片的镜框上,那上面插着一张郭振平的近照。乘郭妻到另一间屋找被套的工夫,他迅速取下照片,放入怀中。

  这个收破烂的正是我公安人员化妆的,他挑着那两床破旧的被套匆忙赶回局里。他画了一张郭振平家院落详图,然后打开被套摊在地上,只见被套上面布满了焦糊的弹孔,经分析,这是郭犯试枪用的。

  刘平与在坐的干警们交换了一个眼神儿,抓起电话向各分局布置了监控抓捕郭振平的任务。他不无担忧地叮嘱说:"……嫌疑犯很可能有枪,危险性极大,告诉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再一个,不要过多地惊动群众,行动要快!各分局要密切配合,务必干净利落,安全迅速地完成任务!"

  虽说刚刚进入11月份,但西安的天气已经显出严冬的迹象。怕冷的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街道上似乎也减少了以往的热闹景象,而显得有些凋蔽。

  就在距郭振平家门前不远的自强东路,紧靠路边有一家小饭馆,蓝色的布幌上写着"酸汤水饺"、"灌汤包子"之类的字样,因是正午刚过,饭馆里有不少客人。靠近门口处,桌前坐着两个人,他们一边慢条斯里地喝着茶水,一边注意着郭振平家的方向。这二位不是别人,正是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处副科长冯勤杰和新城分局侦察员张金诚,他们在此已经守候了一个上午。

  张金诚发现茶壶中没水了,便起身找老板续水。刚要出门,冯勤杰伸手拦住他:"小张,你看那是不是我们要钓的鱼?"他的眼睛死死盯着马路对面。

  张金诚顺着他视线望去,就见郭振平和"小铁匠"两个人一高一矮,并肩走了过来。"是他没错!"张金诚以前见过郭振平,肯定地答道。

  冯勤杰伸手摸出枪,在桌子下面悄悄顶上火,说:"小张,你对付那个小个子,咋样?"

  张金诚也拔出枪:"没问题!"

  "我们从后面包抄过去,动作要快!注意保护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开枪!好了,行动吧!"

  说罢,他二人将握枪的手塞进衣兜,一前一后离开了小饭馆。他们从街的这一面向相反的方向走着,一边走一边留神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和对方的动静。直到从眼角已看不到对方时,他俩便斜着穿过马路,包抄到对方身后,脚下加快了步伐。来到近前,冯勤杰出其不意地叫了一声:"郭振平!"

  郭振平和"小铁匠"丝毫没有察觉末日正在临近,说说笑笑地向前走着,猛一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郭振平本能地应了一声。

  声音刚一出口,未等他来得及回头,双手就已被冯勤杰牢牢钳住。

  郭振平也并非等闲之辈,立即意识到情况不妙。他死命挣扎着,奋力挣脱了右手,顺势向怀中探去。冯勤杰急中生智,脚下使个别绊,猛力一推,将郭振平压倒在水泥路面上。他一只手死死地反扣着对方的左手,膝盖牢牢顶着对方的腰部,另一只手迅速从身后掏出手铐。搏斗中他先铐上郭犯的左手,再用力将其右手从胸前扳到身后,铐上。郭振平还想挣扎,但他的脸被冯勤杰摁在马路牙子上,动弹不得,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身子虽然不动了,但他口中却不停地大喊大叫,企图引来街坊邻居替他解围。他的叫声也确实招来不少过路群众,其中有些知道郭振平劣迹的,明白这小子一定又犯了什么大事儿,心下高兴还来不及呢,谁也不愿上前替他说情。

  与此同时,张金诚也干净利索地将"小铁匠"制服了。

  "你们是干啥的?凭啥抓我?!"郭振平被冯勤杰从地上提起来,不住声地喊着。

  冯勤杰从衣袋里掏出工作证举到他面前:"我们是公安局的,跟我们走一趟!"

  "我又没犯法!你们凭啥抓我?"

  "郭振平,你干了啥你自己最清楚!我警告你!不要乱来,免得吃苦!"

  冯勤杰说着,上前去搜郭振平的身,刚一伸手就在他胸前摸到一个硬物。他望了郭振平一眼,扯开郭犯的皮夹克,发现衬里有个夹层,冯勤杰拉开夹层拉锁,从中抽出一把长长的匕首。

  冯勤杰厉声喝问:"这是啥?还敢讲你没啥事?!"

  郭振平不再言语,只用仇视的目光盯着冯勤杰,腮帮子上的肉一跳一跳。"小铁匠"一直被张金诚押着,老老实实地蹲在地上。他眨巴着眼睛,好象不明白这短暂的几分钟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迷惑不解地望望这个,又看看那个。

  这一天,是1986年11月3日,"12.20特大抢劫杀人案"案发后的第14天,主犯郭振平落入法网。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