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再保险,一个站在保险公司背后的巨人,为保险买保险


再保险,一个站在保险公司背后的巨人,为保险买保险

如果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站着一个成功的女人;

那么,一个成功的保险公司背后,站着一个成功的再保险公司。

在2018年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中,我们已经能够明显看到:

一方面,保险行业转型保障的趋势非常明显,新单保费中保障类险种占比明显提升, 保障中尤其是重疾保障的范围明显扩容,特别是重疾保障险种类型从监管规定的 25 种逐步拓展到 40—50 种,到现在重疾覆盖范围已经超过 100 种;保障类型从前期的生死到重症到轻症,并且可以提供多次给付,保障范围在一次又一次的扩大。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整体保险险种的保额明显提升,传统保额在 20 万以内,在 2018 年部分业务明显突破, 重疾销售的主要保额标准已经逐步提升到50万。

这些毫无疑问,给出了一个信号,就是保险公司的保费在突飞猛进的增长,保险公司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保费疯狂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如果未来重疾发生率发生较大偏差,超出保险公司预估的发生率怎么办?

保障病种范围在快速增加,保险公司是否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来锚定发病率基准数据?

保险公司如何控制后端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

保额提升背景下隐含的高赔付风险保险公司如何规避?

快速增长的保费建立在合理的赔付率下,保险公司是赚的;

快速增长的保费建立在超标的赔付率下,保险公司是亏的。

但是,赔付率是不由保险公司控制的,它是天定的,在这么巨大的危机下,保险公司到底要怎么办呢?

由此,产生了“分保”,也称“再保”,是保险的保险。

再保险,一个站在保险公司背后的巨人,为保险买保险

一、再保险,为保险买保险

《保险法》第二十八条: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 以分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为再保险。

通俗理解, 就是保险公司A承保100亿的项目,担心未来万一发生理赔,自己承担不起,就把这100亿分担出一部分,比如30亿给保险公司B承保,30亿给保险公司C承担,

这样万一理赔,就可以有ABC三家公司一起承担,以此来分散A公司的赔付风险。

其中保险公司A是直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BC是再保险公司。

再保险业务发展主要是机构对机构业务,也就是直保公司A对再保公司B(或者是对多个再保公司) 。

保险公司与再保公司的运作模式如图:


再保险,一个站在保险公司背后的巨人,为保险买保险

一般我们是以分出保费/总保费作为分保费率,可以得出的结论:

1) 保额越高,分保费率也会明显非线性的提升;

2)保障的程度越多,分保费率也会越高。

当前市场环境下,我们的分保费率中,非车险>车险>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寿险,由于我们当前的“健康险”基本上是“重疾+终身寿险/年金”的组合,其中真正属于“重疾”的保费占比并不高,可能使得健康险的分保率看起来并没有明显高于其他险种。

但是近几年,随着银保监会强调引导保险行业“保险要回归保障的本质”,健康险飞速增加,

截至2019年上半年,健康险已经是实现保费收入3,976亿元,超越车险的3,966亿元,成为保险业第二大险种。

健康险增长带来分保保费的提升。保险公司利润表上,保费收入与已赚保费之间的分出保费项近年来有明显增加,如平安寿险、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

2016 年开始,监管引导行业回归保障通知:


再保险,一个站在保险公司背后的巨人,为保险买保险

再保险,一个站在保险公司背后的巨人,为保险买保险

二、为什么要再保:风险分散、资本缓释、专业咨询

很多人会好奇,不是说保险公司很强大吗,有必要再保吗?

当然,很有必要了。

历经6年前期准备和9年建桥,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终于在2018年10月竣工。

这座耗费了无数人心血的大桥,这座打破了世界海上桥梁工程极限的大桥,在为人们争取了便利的同时,在当初建桥时,是充满了变数和风险的。

因为,此次建桥规模巨大,很多技术都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施,而且其中有6.7公里的海底隧道,是需要工人们在茫茫大海中,用33节大型沉管在海底对接而成,每个沉管重量超过8万吨,相当于一个航空母舰,而沉管对接的精度要求达到厘米级。

巨大的建桥难度,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所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通过招标形式,把这个“世纪工程”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大地财险、中银保险、太平财险去承保。承保期限是6年,承保金额高达278亿元。

由于保险标的的数额巨大,珠江口航线密集,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超大,所以,国内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只能承担本项目的部分份额。在6家国内保险公司参与共保的同时,项目还确定了瑞士再保险公司、苏黎世保险有限公司作为联合首席再保险公司,去共同分担项目风险。

在分担此次项目风险上,6家国内保险公司是风险的第一次分担,而再保险是风险的第二分担。

在此次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中,有两次重大的事故,分别造成了2400万元和5000万元的损失,整个项目累计保险赔付金额达数亿元。这个损失是直接由6家国内保险公司直接赔付给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然后,6家国内保险公司再找瑞士再保险公司、苏黎世保险有限公司进行理赔。

再保险公司为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开通贡献了保险业一份独特的力量。


再保险,一个站在保险公司背后的巨人,为保险买保险

总结下来,再保险公司对于直保公司来说,最大的好处有三:

第一, 风险分散,降低业务波动性

再保险具备风险分散和传递的功能,可以将直保公司承保的小概率大额风险一定程度上转移给再保险公司,而再保险公司自身业务也具有广泛的分散化效应,从而对冲抵消掉各类极端风险的影响。

对于财险公司来说,一次小概率的巨灾事件就可以引发大规模的赔付,甚至令部分保险公司出现偿付危机;而对于寿险公司而言, 死亡疾病的突然爆发以及长寿风险同样会引发超量支出,导致公司出现赔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除此之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业务波动较大意味着风险较高,也会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而再保险业务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业务波动,根据瑞再的研究显示,美国多灾多难的 2005 年,约 12%的直保公司获得了超过其净资产的再保赔付,约23%的直保公司获得了超过其净资产三分之一的再保赔付,显著降低了资本在小概率事件下的波动性。

第二, 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对于直保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展需要更多的资本作为保证, 这通常也符合监管的规定。

因此,在公司扩张的过程中一旦达到资本的瓶颈,那么往往会选择募集更多资本、减少分红或寻求减轻资本压力的途径,否则将面临资本要求不足、业务发展停滞甚至规模缩减的局面,前期较多的固定费用投入却无法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此时再保险可以作为一种资本压力缓解的工具,直保公司将部分风险和收益转移给再保险公司,得到资本的释放,从而可以继续扩大市场规模,降低单位费用和风险成本投入, 逐步形成规模经济。

第三, 专业的咨询指导

再保公司的业务通常基于全球范围进行风险分散, 业务开展的同时可以获取到直保公司相应承保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从而使再保公司天然具有更广阔和深入的行业理解和风险识别测算能力。因此,再保险公司在保险行业内成为了专业的咨询服务提供者,当有公司希望在新的地区开展业务或者开发新的保险产品时,通常会通过投保再保险的方式与再保公司建立联系,获取在定价、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帮助。

综合来看,再保险在风险分散、资本释放和专业咨询这些方面的能力,最终使得保险风险以更准确的定价得到进一步更广范围内的分散,从而抵消或减轻了由于不可预知的风险所带来的压力,让很多工业、科技等项目更具备执行的动力和保障,给予直保公司在创新业务、扩展业务方面强有力的支撑,对于直保公司的业务经营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

最后,关于再保险,这个站在保险公司背后的巨人,你懂他了吗?

更多保险干货知识,点击关注,小学问君风里雨里等着你!


再保险,一个站在保险公司背后的巨人,为保险买保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