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闢謠!市疾控中心:部分家長所傳的幼兒家屬死亡原因,不是出血熱,更不是鼠疫

近日

一則幼兒園小朋友家長

疑似因傳染病離世的消息

有人說

得的是出血熱

有人說

得的是鼠疫

還有人說

出血熱就是鼠疫

而且還傳染

……

幼兒家長們

對此很是恐慌

相關幼兒園老師解釋後

還是未能解決家長心中的疑惑

辟谣!市疾控中心:部分家长所传的幼儿家属死亡原因,不是出血热,更不是鼠疫
辟谣!市疾控中心:部分家长所传的幼儿家属死亡原因,不是出血热,更不是鼠疫

市疾控中心稱

今年截至目前

我市出血熱發病63例

目前沒有接到任何一例

因出血熱導致死亡的病例報告

幼兒家屬死亡原因

並非出血熱

對於因鼠疫導致死亡的傳言

市疾控中心稱

截至目前

我市也沒有接到任何一例

發生鼠疫感染的病例報告

而且

出血熱和鼠疫

本身就是兩種病

下面

針對家長圈裡流傳甚廣的

幼兒家長是因出血熱

導致死亡的傳言

具體向大家介紹下

什麼是出血熱

辟谣!市疾控中心:部分家长所传的幼儿家属死亡原因,不是出血热,更不是鼠疫

腎綜合徵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類等齧齒類動物攜帶和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情重、病死率高,以發熱、出血和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症狀。

2018年,我市出血熱發病58例。今年截止到目前,發病63例,城區發病率呈上升態勢。薩爾圖區、讓胡路區,今年發病率較去年上升30%左右。

對已發病的每一位患者,我市疾控中心都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發病狀況、疫苗接種等情況,進行跟蹤調查。

辟谣!市疾控中心:部分家长所传的幼儿家属死亡原因,不是出血热,更不是鼠疫

至於眾家長們“聽說”的傳染

疾控中心也給出了權威答案

出血熱確為一種傳染病

但人與人之間傳染幾率極低

不必恐慌

出血熱傳染源

黑線姬鼠和褐家鼠為主要傳染源。

主要傳播途徑

⒈呼吸道:帶病毒鼠排洩物汙染的灰塵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經呼吸道吸入而感染。

⒉接觸傳播:被鼠咬傷,或接觸帶病毒鼠的排洩物、分泌物,通過損傷的皮膚粘膜而感染。

⒊消化道:食用被帶毒鼠的分泌物、排洩物汙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⒋母嬰傳播:孕婦患病後可經胎盤感染胎兒。

⒌蟲媒傳播:鼠體表蟎類吸了帶病毒鼠的血後又吸人血引起感染。

出血熱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春季和秋冬季為流行高峰

潛伏期最短4天、最長60天

一般為7-14天

該病臨床表現

發病初期:多表現發熱,體溫38℃以上;出現“三紅”,即顏面、頸部及胸部皮膚充血潮紅;出現“三痛”,即頭痛、腰痛、眼眶痛;出血,如口內軟顎、咽部及眼睛球結膜出血,腋下、胸背部皮下出血,形如搔抓樣。

典型的出血熱臨床表現有五期經過: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嚴重者可併發尿毒症、腎功能衰竭、顱內出血、肺水腫、腦水腫等,可導致死亡。

接下來是重點

如何預防出血熱呢?

辟谣!市疾控中心:部分家长所传的幼儿家属死亡原因,不是出血热,更不是鼠疫

1.接種出血熱疫苗

接種雙價疫苗是預防腎綜合徵出血熱見效最快、最安全、最實用的手段。此疫苗為免費疫苗,16週歲——60週歲人群均可就近選擇社區醫院進行接種(無論是否是大慶戶口,均可免費接種)。需要注意的是,16週歲以下人群不可接種此疫苗

疾控中心提醒,野外作業人員儘量接種此疫苗!

2.防鼠、滅鼠

特別是野外作業時要注意防鼠,避免與鼠類及其排洩物、分泌物接觸。物業滅鼠人員用鼠藥或鼠夾時,接觸死老鼠時應戴手套,死老鼠應深埋或焚燒。

3.管理好食品

食物要放在老鼠接觸不到的地方,以防老鼠排洩物、分泌物汙染。剩飯菜必須加熱後食用,食具用前應煮沸消毒。

切記:自挖野菜、自種蔬菜,也應徹底清洗經高溫烹飪後食用。

4.搞好環境衛生

室內外垃圾及時清理,消滅鼠孳生地;打掃衛生時帶口罩、帽子和手套,防止吸入帶毒塵埃等。

5.儘量不養鼠類寵物(倉鼠等)

寵物鼠也是鼠類一種,很難確定其繁殖方式。一般,野鼠帶毒率可高達20%,寵物鼠也難確保其是否為帶毒鼠。飼養難免接觸或被咬,容易感染上出血熱。

一旦發病

最後提醒廣大市民

遇見事情

別信謠,莫慌張

要從官方渠道

瞭解事實真相

大慶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

□審核:子美 子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