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2019年雷聲不斷,面對私募、信託等產品,投資者該如何選擇產品?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今年金融理財市場上報道出來的產品延期或者爆雷的金額超過510億,雷區的主戰場在互聯網金融市場,另外還有信託市場、私募基金理財、私募債產品、資管產品、債市、股市、定增產品等等。

2019年,理財市場上爆雷的有這些公司及產品。

不完全彙總互聯網金融爆雷平臺有這些:

團貸網145億,涉嫌非法集資,實際控制人投案自首。

口袋理財,經偵查封。

小牛資本,小牛理財,天津分公司被查封,產品爆雷。

圖騰貸,公佈36個月的兌付方案。

冠群馳騁,線上無法提現。

溫商貸、易通貸、鑫合匯、紅嶺創投、光合華旅、雪山貸、信和財富、安心貸、米金社、受貸網、網利寶等等。

……

2019年雷聲不斷,面對私募、信託等產品,投資者該如何選擇產品?

信託公司產品延期違約:

南京建工,超過170億債務違約(信託+銀行)。

中江信託,近79億延期產品。

中糧信託,有機產品投資1號三期延期,0.6億。

吉林信託,匯融38號中科建設特定資產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集合信託計劃,規模4.5億,發生延期。

四川信託,“博邦”系列28億,發生展期。

安信信託旗下25個產品,117億違約。

中泰信託,多起政信類產品延期

國元信託,三起政信類產品延期

長安信託,長安寧.金凰3號貸款集合資金集合信託計劃延期

英大信託,英大信託-聯贏LY004號應收賬款信託計劃延期

……

私募產品、資產管理產品延期爆雷

聯儲證券,聚誠15號資管計劃(東方金珏股權收益權)延期。

中國國際藝術品產權交易所,勾結評估人虛評資產,非法集資110億。

興佳利業(私募證券基金),17億待兌付,公司負責人涉嫌合同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逮捕。

盈泰財富(私募證券基金)風險產品規模達60億。

達成創新-歲蘭千里併購,股權產品涉嫌利益輸送,上市無望無法退出。

南京中乾中航工業園私募基金產品,項目爛尾,無法退出。

北大博雅供應鏈金融,延期兌付5億。

中融國晟宜興文化產業園基礎建設,偽造政府公文,管理方失聯。

政信1號公路3億,資金鍊斷裂跑路。

金誠集團,上百億私募基金爆雷,涉嫌嫌合同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逮捕。

美國EB5投資移民項目-“北岸塔”,項目失敗,資金去向成迷。

諾亞財富34億爆雷案。

永柏資本,知名PE爆雷,66億待兌付。

網信集團爆雷,涉嫌P網貸產品,私募產品、私募債產品,近百億。

……

在理財市場上整年都在爆雷,給全國金融消費者造成了非常大非常大的損失, 給廣大投資者的心裡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

2019年雷聲不斷,面對私募、信託等產品,投資者該如何選擇產品?

分析深究踩雷的事件,我們能發現有以下共性:

1:投資者盲目信任理財經理的營銷推薦。

2:投資者基本不知道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到底是什麼。

3:單方面追求高收益。

4:創新型的產品爆雷多,如應收賬款質押、礦機錢幣投資、新三板投資、股票定增產品、文旅假日酒店項目(大部分是套馬甲產品)。

5:欠發達地區的政信類產品爆雷多,如貴州、雲南、山西、內蒙古、青海等地。

6:商業地產項目、三四線城市地產項目爆雷多。

2019年雷聲不斷,面對私募、信託等產品,投資者該如何選擇產品?

金融消費者該如何判斷產品的安全性?

其實金融理財產品有其根本的核心點,不管怎麼創新,不管套多少馬甲,不管怎麼包裝我們只需要按照下列的思路去思考就能看透其本質,明白其性質。

一,資金用途:明確資金用於哪裡,到哪裡去了,一般產品的資金用途有流動性支持、項目建設、購買設備、歸還借貸等等。我們根據資金用途來判斷其風險大小。資金用途不明的產品肯定不能投資。

二,還款來源:我們要清楚未來這款產品的還款來源是什麼,一般的還款來源有:營業收入還款、應收賬款還款、項目銷售還款、再融資還款等等。還款來源不明確的項目肯定不能投資。

三,增信措施:主要有集團公司擔保、實際控制人擔保、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房產抵押、股權質押等等。投資者要考慮的是,萬一發生違約,增信措施的變現能力有多快。

四,融資主體:融資主體的實力是本產品的關鍵點,選擇實力強,無負面新聞的融資主體,查詢相關的財務數據,並做出判斷。

五,產品發行方:考察產品管理方,及合同中敲章的那家公司,防範道德風險。

六,監管措施:考察產品發行方是否有監管措施,如財務監管等。

再次建議廣大投資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首先要考慮:萬一發生無法兌付風險的時候,此產品該如何處置,如果有明確的處置方法安全性則相對較高!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限於交流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