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工作5年,20万积蓄一夜蒸发:生活太辛苦,因为做了太多无效努力

前两天,从一个朋友那听说,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个人,最近又被人骗了20万。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他已经不止一次被骗了,每次要么是被熟人,要么是被认识不久的朋友骗,但无一例外的,没有一次追回损失。

我们感叹,他怎么那么倒霉,每次骗子都找上他,辛辛苦苦攒点钱,全都给了骗子。几年工作下来,简直是在给骗子打工。

但,仔细想想,他的每次被骗,其实都有迹可循。


一、只和对的人交往,你的生活会轻松一大半

旗下有众多知名艺人的著名经纪人杨天真,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问她:你旗下这么多艺人,但是负面新闻却不多,你是怎么做危机公关的呢?

杨天真答到:处理公关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防止危机的发生,而防止危机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签会出问题的人。

她说,在签艺人前,她会花大量时间考察对方的人品,保证对方即便遇到了突发状况,也不会犯下什么无法弥补的错误。

听上去特别简单的大实话,简直是真理。看似最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品,其实才是最可靠的。

以开头我说的那个朋友为例,之所以他特别容易吸引骗子,并不是他有什么特殊体质,也并非人傻钱多(傻不傻的现在不好妄下结论了,但是钱真的不多),而只是,不懂得识人。

那些骗他钱的人,最开始都是大面积撒网,找很多人都借了钱,并且有的还承诺给利息。

但是大部分人,要么觉得对对方不了解,要么通过侧面打听之后觉得不靠谱,都拒绝了。

只有这个朋友,觉得对方写了借条,还能跑么,大大方方把钱借出去了,借完之后,不但人家真的跑了,而且,他发现,人家借条根本用的不是真名。

就这样,人家拿着他辛苦攒了好几年的工资,他却连人家的名字住址工作单位都不知道。

生活中,像这个朋友这样人,其实不在少数:

很多女生,经常说自己专招渣男,总是遇人不淑;

很多老板,都抱怨自己总也找不到好员工,经常遇到难缠的下属,甚至经常闹到去仲裁。

巴菲特在总结自己的投资策略时曾指出,投资的窍门,就在于买进那些优质企业,剩下的就是等着其按照惯性成长。

同样,让生活变得不麻烦的最好方式,就是找到对的人。远离那些总是给你找麻烦,却从未对你有过正向帮助和影响的人,是让自己生活变轻松的第一个秘诀。

工作5年,20万积蓄一夜蒸发:生活太辛苦,因为做了太多无效努力

二、别过于执着于自己不擅长的事

上大学的时候,我所在的学校对英语格外重视,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求通过英语六级,否则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于是乎,图书馆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埋头于四六级考题的学生,每间宿舍,都有带着耳机反复练听力的人。

不得不说,学校的这种强制要求,对很多上了大学就准备放羊的学生,还是有益的。

只不过,对于那些天生就对英语有抵触,或者基础真的很差的学生,就是一场噩梦。

我见过很多同学,不是不努力,而是几乎把四年的时间都用来学英语,却仍然无法达到要求。

对于很多人来说,英语,并不是靠努力就能学好的,学不好,真的就是学不好。

结果就是,四年时间,专业课草草应付,其他任何业余爱好都没有开展,也没有时间按照兴趣阅读,而只是背了无数的单词,做了无数习题,除了让自己更加反感英语,什么都没有得到。

当然,对于这种强制的要求,我们无法选择,但工作后,我经常发现,有些人却自发地沉迷于自己并不擅长的事:

本来已经工作了,看到之前的同学考上了研究生,自己也非要考,一年两年,年年准备,年年没考上,却仍然坚持靠,也不管自己读研究生是为了什么;

明明做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但是执着于一定要做到管理岗位,耗尽心血却没得到一个下属的拥护;

看到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有积累和专长,一次次地投入到创业再失业的轮回中。。。

虽然,有句话叫做“以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根本用不着拼天赋”,但,很多人却并不是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努力,而只是用它来掩盖自己选择道路时的盲目。

很多路,我们可以非常努力地坚持走下去,甚至跪着走下去。

但是,何必呢?

为什么不在选择时多花些时间,又或者,在发现了自己并不适合时,舍得及时调整,找到那些自己真正有天赋的领域呢?

得过雨果奖的年轻作家郝景芳,本科和研究生读的都是物理天文方向,但博士时,却选择了经济学。

有人问她,为什么会换专业?

她说,因为上研究生时就发现,自己在物理方面,并没有太多天赋,那些有天赋的同学很快能理解的东西,自己却需要花几倍的时间才能明白,再坚持下去,没有意义了。

她可能不是物理的天才,但却是个活得很明白的人。

懂得及时止损,懂得把时间花在那些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地方,不和自己较劲,是让我们人生更加轻松的第二个有效办法。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如果从一开始就做一些可行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一些不可行的事情,你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而判断自己是不是擅长某事的一个方法,就是在和别人付出了同等努力的情况下,你是不是能够做的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


工作5年,20万积蓄一夜蒸发:生活太辛苦,因为做了太多无效努力

三、避免陷入“一定要做点什么”的陷阱

还记得前两天,网易那个因为生病,被裁员的员工吗?

在他那封长长的公开信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回顾自己5年没日没夜的加班后,得出的结论:

原来,自己这些年的加班加点,绝大部分,都没有任何意义。

更为讽刺的是,他在信中也指出,自己曾经认为,那些到点就下班的人,都是在虚度自己的青春,而只有像他这样,每天拼到凌晨,才是努力的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我们总是会陷入一种自我感动的想法,觉得只有做点什么,只有让自己不那么轻松,让自己忙起来、吃点苦,才是正常的样子。

我家有个亲戚,90年代时,就是一家大公司的领导,自己也一直在外面做生意,在大家都没什么钱的年代,他算是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

结果,几十年下来,他一直在做生意,也一直在赔钱,至今不但没有积攒下什么积蓄,还因为经营不善,欠了别人很多钱。

而试想,如果他在当年什么都不做,而只用积蓄在中心地段买上几套房子,然后轻松惬意地想干嘛干嘛,他现在过得,也是截然不同的生活。

用知乎大V李栩然的话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都只是在原地高抬腿。

这种高抬腿,要么徒增消耗,甚至有时,会让我们自己,一不小心,踩到坑里。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将这种“一定要做点什么”的执着想法,称为“医源性损伤”。

他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20世纪30年代,389名儿童在纽约市的一家医院,接受检查。

经过医生诊断,其中的325名儿童,被要求切除扁桃体。

而实际上,扁桃体发炎的发病率,只有2%-4%。也就是说,那些被拉进手术室的300名儿童中,最多只有16个人,是真正需要手术的。

而其他人,都只是满足了那些“不得不做点什么的医生”的自我感动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要努力”“要拼命”“工作就是修行”洗了脑,对吃苦上了瘾,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吃的苦,真的是必须的吗?

网上曾有人提问:苦难有什么价值?

底下很多鸡汤答案:苦难能磨练人的意志、苦难能增强我们的抗压性。。。

但事实是,有些苦难,就是苦难,有些弯路,就是弯路,它们不但毫无意义,甚至适得其反。

放弃“什么都没做就是犯罪”的执念,不要为了努力而努力,是让我们生活变轻松的,第三个方法。


工作5年,20万积蓄一夜蒸发:生活太辛苦,因为做了太多无效努力

生活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为了留在原地,都要拼尽全力,所以,我们更应该放下执念,节省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