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再獲國資巨資增持:中恆集團到底發生了什麼?

文 | 侯龍飛

這個週末,兩份上市公司公告引起了投資者的注意。

12月6日晚,中恆集團發佈公告,控股股東廣西投資集團完成增持計劃,累計增持5%。本次權益變動後,廣西投資集團共持股8.87億,佔總股本的25.52%。

再獲國資巨資增持:中恆集團到底發生了什麼?

12月8日晚,中恆集團再次發佈公告,廣投集團計劃再次增持。未來12個月內,計劃增持數量2%-4.38%。

看著中恆集團連續的“大手筆”,筆者心下唏噓。十年一輪迴,中恆集團終於“回來”了!資本市場也必然重新審視和評估中恆集團的投資價值。

國資扶持顯威

廣西梧州,百年商埠,人傑地靈。

90年代,國內掀起“下海潮”,各類企業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1993年,由梧州城建綜合開發公司、梧州地產發展公司、梧州建築設計院共同發起,廣西梧州中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誕生。

自誕生始,公司就是“根紅苗正”的國企。但是,與很多國企一樣,“多元化”一直伴隨公司發展的每一步。90年代,公司靠房地產業務賺到了第一桶金。2004年上市後,公司陸續涉足水電及食品領域,多元化玩的風生水起。

多元化雖然熱鬧,但短板也很明顯——缺乏核心優勢。2006年,這一局面迎來了改觀。

2006年,民營企業家許淑清入主中恆集團,確立了大力發展醫藥的經營思路,將水電、房地產等業務全部賣掉。而醫藥產業中,重中之重就是血栓通。

2006年開始,血栓通在營收中的比重逐年提高;2009年,血栓通進了醫保,銷量隨之迎來井噴,2011年之後,每年的佔比在70%以上,中恆迎來“黃金時代”。

中恆集團的股價也一路上揚,是名副其實的白馬股。然而,2015年,中恆集團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血栓通被限量限價。作為公司的“拳頭產品”,限量限價無異於釜底抽薪。當年,公司營收數據明顯下滑,扣非淨利潤大跌76%,創了數年來的新低。

二、許淑清以涉嫌單位行賄罪被立案偵查。

中恆集團經受經營和人事上的雙重影響。

關鍵時刻,“老東家”出手相助。2016年2月,中恆實業將中恆集團轉讓給了廣西投資集團,中恆集團重回廣西國資委的懷抱。

2006年,中恆集團從國資控股變成了民營企業;十年後,中恆集團又回到了國資控股,真是“十年一輪迴”。

如今,國資不僅入主中恆集團,還接連增持,向外界和資本市場釋放大股東對公司的信心,12月9日,中恆集團股價高開,說明了市場對這一增持動作的認可。

如今的中恆已經不是過去的中恆,在國資股東的加持下,將以全新的策略、戰略來謀劃發展。

中恆擴張發力

重回國資懷抱,但中恆也有自己的煩惱,比如產品過於集中,加之政策影響,中恆集團變革之路迫在眉睫。

2018年,中恆實現營收32.99億,血栓通仍佔大頭,“一品獨大”異常明顯。

原本,中恆集團是可以“吃老本”的(血栓通的專利2026年到期)。但很明顯,中恆不屑於吃老本,意在長遠。

再獲國資巨資增持:中恆集團到底發生了什麼?

中恆集團曾多次表示,要通過內部開發、外部合作、併購引進等方式大力開發引進高端仿製藥、創新藥及生物製品來豐富產品管線。

近兩年,中恆集團加速擴張,頻繁進行“聯姻”與收購。11月22日,中恆集團與景峰醫藥簽訂了 《戰略框架合作協議》,決定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兩天後,中恆集團再次出手,將萊美藥業納入麾下。11月24日晚,雙方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萊美藥業控股股東邱宇將其所持有的22.71%股份對應表決權委託給中恆集團行使,“聯姻”之路再落一子。

實際上,中恆集團密集的兩項交易早已有跡可循。在今年的半年報中,中恆集團便表示,“公司資本運作的能力和投入強度不斷加大。”上述兩項交易只是“牛刀小試”,未來,中恆集團仍將繼續攻城略地。

作為廣西國資委旗下上市公司,中恆集團寄託著廣西要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宏圖壯志。

2016年,廣西明確提出醫養結合打造大健康產業的計劃;也就是同一年,廣西國資廣投集團最終入主中恆集團。中恆的迴歸,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在筆者看來,中恆集團有諸多優勢傍身。作為上市公司,中恆集團有足夠的資本持續擴張。這,也是萊美藥業最終牽手中恆的原因之一。

從歷史經驗來看,研發和併購是醫藥行業以及企業做大做強的最重要途徑。從一家中規中矩的穩健型醫藥公司,到已經拉開併購擴張大幕的進取型公司,中恆集團的未來也將悄然發生改變。

對於中恆集團的“擴張”,國資的支持可謂不遺餘力,連續的大手筆增持足以說明一切。

目前,中恆集團業績增長較為穩定。近兩年,公司業績逐漸企穩,已逐漸走出了低谷。尤其是今年隨著新任董事長焦明掌舵中恆集團之後,中恆集團開啟銳意改革進取的新局面。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7.52億,同比增長11.77%;實現歸母淨利潤5.77億,同比增長20.81%。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賬上的現金餘額達29.35億,且不存在有息負債,資產負債率僅19.08%。

去年,中恆集團的股價經歷了較長的下跌空間。去年公司推出回購計劃,大股東出手增持3.82億元。如今大股東廣投集團繼續計劃耗資約2億元-4.4億元增持股份,並最終將逼近30%的要約收購關鍵節點。凸顯了大股東對於中恆集團未來發展的強大信心。

毫無疑問,作為國企的中恆集團,利用其強大的資金實力,以及醫藥整合能力與資源,正在一步步擺脫產品集中的風險。

十年一輪迴,重回國資懷抱的中恆集團,在民營與國營兩條路徑融合之後,中恆集團正在重回正軌,重拾往日的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