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如何看待電影《少年的你》中,鄭易警官堅持要求陳念認罪?

作為從頭至尾參與到整個故事發生的一員,鄭易肩擔著“正義、法律、人情”等多面的壓力,導演取名字的時候也是調皮,施暴者魏萊是“未來”,青年警員鄭易是“正義”,小北殺死了未來,但卻贏來了正義。

曾國祥在塑造鄭易這個角色的時候很有心,影片中其他的配角,幾乎一律是單向的標籤化,壞人很壞,家長很差,旁觀者很無情,女警員執法第一,唯有鄭易,將自己遷入,從站在陳念那一邊,最後堅持讓陳念去自首,鄭易自己也是經歷了一場“少年的自己”。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鄭易警官前後態度相差180度,最後還堅持讓陳念去自首。


鄭易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保護陳念

作為大人的我們,也許很難理解小北與陳念之間的“約定”,犯了罪必要認,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這就是法律存在的價值,但正如影片中,女警官在嚴厲拷問時,側目問鄭易:“這年頭誰會這麼傻幫別人頂罪啊?”鄭易回答:“你我可能不會,但是,他們還都是少年。”

在大人的世界裡,每個人的犧牲都是一種無可挽回的代價,而在少年眼裡,這一切不過是出於愛與希望。小北與陳唸的本質相同,都是“太乾淨了”的少年,他們只是被命運玩弄,卻沒有丟失少年心氣最重要的部分——善良。而鄭易與黃覺扮演的老警官們不同的是,鄭易自己也是個半少年,不僅是因為年級尚淺,更因為他自己也是從少年走來。

所以他明白,如果小北一旦替陳念頂罪成功,陳念將揹負著一輩子的自責度過往後餘生,他們無法得到徹底的自由。即使陳念去了北京,遠離了傷心地,她還是會日日夜夜掛念著獄中的小北過得好不好,為所發生的一切內疚卻無力挽回。那麼小北,就將成為她心底最大的那陣痛,比那些霸凌她的人還要痛,陳念一輩子都無法獲得自由。

在少年期經歷的故事將跟隨人一輩子,鄭易深諳這個道理,他不希望自己的朋友陳念受到這樣心理上的折磨,所以即便一開始不相信手無縛雞之力的陳念會殺死魏萊,在預感出真相後(其實證據很容易獲取,畢竟不是完美犯罪),鄭易還是堅持讓陳念去自首,這樣,兩個人就可以一同重返光明。

如何看待電影《少年的你》中,鄭易警官堅持要求陳念認罪?

鄭易是你也是我,都從少年,長成了大人

少年如小北、如陳念,生活在深溝裡(現實),但也會抬頭仰望星空(希望)。大人如女警官、如黃覺警官,如你如我,一個旁觀者,如果只是看到了電視新聞裡,“XX殺了XX並拋屍”一定只想讓犯罪者快點繩之於法吧。《少年的你》就像扒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帷幕,讓真相殘忍得公佈在觀眾眼前,而看到真相的除了觀眾還有從頭至尾參與其中的鄭易警官,我們就是鄭易。

當還保留著少年氣的鄭易剛接到案件時,他對陳唸的遭遇充滿了同情,希望去保護她。而在案件審訊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蛛絲馬跡讓他越來越發現真相的時候,他的內心也愈發多緒難撫。

作為一個警察,“法律”才是他的信仰,口口聲聲以大人的姿態去看世界,但在心內還是沒用放棄“少年的自己”。於是,他走進了小北與陳唸的世界,想幫助他們兩個一同逃出那個可怕的深溝。

鄭易回頭去找陳念時,用小北會別判死刑的謊言讓陳念說出了真相,這是最拙劣的“逼供”,但是鄭易太瞭解陳唸了,他明白這樣一個千瘡百孔的人為了那一絲的光明會堅持到什麼程度。

陳念自首後,鄭易的臉上是輕鬆的,因為他終於用了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小北與陳念,同時,也用將“公義、法律、人情”融為了一體。

影片最後,老警官黃覺拍了拍鄭易的肩膀說:“成熟了。”,是讚許青年警官鄭易可以不帶情面的執法,而鄭易心裡清楚,這是他能夠給他們最好的結局了。

這也是鄭易自己從少年,長大成為大人的過程,我們這些觀眾藉著鄭易的眼睛,一同經歷了這次“成長”。

曾國祥導演非常會挑演員。

你很難看出,飾演鄭易的演員尹昉已經超過30了,他的臉上還帶著少年氣,在電影裡,他基本以“不苟言笑”的一面示人,但是他本人笑起來是非常暖的那種鄰家哥哥的感覺,而他雙眼尤為透徹,每當尹昉望向陳念,我總覺得他是以“哥哥”的身份在與之談話。而切換到嚴厲的審訊,他又可以一下子回到警官的角色裡。

或許是因為長年跳舞的舞者氣質,讓尹昉怎麼看,都有種蓬勃的朝氣,還夾雜著一股泥土裡出來的野生感。他本身少年與成人之間氣質的融合,令到鄭易這個角色融合了少年的赤誠和成年人的成熟,又充滿了溫暖和憐憫。

也是戲中篇幅最多的配角和警官,讓老手黃覺退下,這就是一場少年之間的較量。


如何看待電影《少年的你》中,鄭易警官堅持要求陳念認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