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一些漫威漫画人物在电影里实力被减弱了呢?

破裂的方块


很简单,因为漫威影版宇宙按照漫画中的实力来设定,基本上《复联3》之后漫威估计也就差不多了,之所以削弱,多数还是为了照顾现阶段英雄的实力水平。

在现阶段漫威影版宇宙中上线的角色,很多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的,这一点在很多漫威的粉丝中都不会陌生,典型的就是在《复联3》中出现的黑曜五将以及灭霸大佬。

究竟削弱了多少?

基本上可以说漫威为了照顾影版宇宙的复联成员,黑曜五将几乎是拦腰砍一半级别的削弱,典型的就是在漫威漫画中可以和超巨星两人怼翻整个变种人学校的亡刃将军。

在影版中居然在夫妻档的情况下,怼不过美队和寡姐等人。

而在漫威漫画中具备多元宇宙级别的无限手套灭霸,到了影版中实力更是十不存一。

要知道漫威漫画中多元宇宙级别的灭霸是可以和漫威五大神互怼不怂的,但是影版中同样为了照顾复联的实力设定,一降再降,几乎看不到能够和漫威五大神互怼的实力设定。

更典型的是,在漫威漫画中对于无限宝石的设定,是只要完全掌握一颗宝石,实力上基本上就能够实现单体宇宙级别。

而如果按照这一设定,《复联3》中泰坦星上钢铁侠和奇异博士根本撑不了多久,就得够呛。

当然了,除了灭霸团队以外,也还有别的例子。

典型的就是绯红女巫!

在漫画中的绯红女巫有多bug,很多看过漫画的粉丝应该不会陌生,因为漫画中是变种人设定,但是常态下起步属于欧米伽级别实力,但暴走状态下,巅峰时期可以吊打生命法庭,重启多元宇宙。

在《M皇室》大事件中,一句话就剥夺了98%的变种人甚至是异人族的能力。

所以,如果按照这个实力来设定,放到影版宇宙中,估计别说《复联3》了,复联一伙人在《复联2》怼上绯红女巫的那一刻,估计就得全员下线。

更多精彩漫威电影情报、漫威美剧推荐、漫威吐槽,请关注漫威电影情报局


漫威电影情报局


“漫改影”过程中,漫画原角色实力被削弱是必然之举,影视不同漫画,要考虑制作难度和成本,以及整体的平衡性和观影感,适当的调整无可厚非

在所有的“漫改影”的作品中,角色人物的实力被削减,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不仅漫威是这样,DC以及其他很多的漫画作品转型,同样都是这样的路数,并非是有意为之,而是在很多的限制条件下,制片方不得不这样做,实属无奈之举!

众所周知,在在所有的艺术作品中,动漫无疑是最具展现力的表现方式了,其特殊的变现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论是玄妙的玄幻世界,还是炫目的科幻世界,都能惟妙惟肖的展现出来。

相比之下电影的表现方式虽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在真实度,和受众范围上更加出色,但在展现的程度上是不及动漫的。因为电影的真人饰演,加上场景的选取,大大限制了原著内容的表现,对于贴近生活的文艺,生活,情感,悬疑等一系列题材还可以得心应手的应对,但对于想象力超群,切远超脱于现实世界的玄幻和科幻类题材,电影的表达方式显然没有动漫来的更加无拘无束。


一、影视削弱——制作难度的限制

影视拍摄和动漫制作,显然在难度上来比较,毫无疑问是影视拍摄了。相比于漫画的画笔制作,影视拍摄所需要涉及的内容就太多太多了,人物角色适配、服装、灯光、取景、剧情设定、配乐、配音、机位选择、场景切换等等,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的完成可谓是复杂至极,像卡梅隆这样“十年磨一剑”的“壮举”也并不是个例。(想象《阿凡达》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是怎样的努力,全球各地的实地取景,众多特效公司的鼎力合作,才铸就了这部史诗级科幻大片)

正式因为制作和表现方式上的根本差异,致使了很多动漫角色IP在影视中的权利展现,我想所有导演和制品方都会不禁感慨一句,实在太难了。尤其像漫威这样关于超级英雄类的动漫作品,想要在“漫改影”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汁原味”就是难上加难。

超级英雄的电影并不在少数,在漫威之前,我想很多的80后、90后会更加熟悉《龙珠》和《一拳超人》,为何我们并没有看到过谁拍摄过影视版的《一拳超人》和《龙珠》呢?除去商业价值和版权等其他因素的制约,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制作难度上。试想下:一拳毁灭一个星球,在影视作品中,该如何去拍摄呢?(美版《龙珠》失败的原因不正是削弱到已经看不到原著的影子了,才遭受冷落)

二、影视削弱——成本制约

当然,影视作品想要展现动漫原著中的绚丽场景并非完全无法做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影视行业的发展,影视特效的应用使得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实地实景的限制,具有了更广阔的“天地”。科幻电影也正是因为特效技术的成熟,成为当今主流的影视题材。

不过特效并不是万能的,我们时常有这么一种调侃:“五毛钱的特效”。自然不是特效仅仅真的就值五毛钱,更多是使用调侃和讽刺。而大多数情况下,被我们这样调侃的对象,往往是就是国产的一些商业影视作品。对于影视行业比较了解的小伙伴一定不会陌生特效制作背后所隐藏的巨大成本和技术难关,仅仅是这两点就会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原著漫画的还原度。(炫目的场景背后都是火箭般燃烧的经费)

我们熟知的漫威当中,也并非都是特效的产物,导演很多情况下,都尽量的采用了同比例的道具来辅助,为的就是能最大程度上的减小后期特效制作上的开销(例如:钢铁侠的盔甲,绿巨人的变身等等)。

就《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制作成本总计约为3.5亿美元(约23亿人民币),其中特效耗资近2亿美元(约合13亿人民币)。可想一部科幻类巨作特效上的开销是无比巨大的,加上演员的片酬,场地、剧组、耗材、设备等等一系列的开销,看似巨资的制作投入,在极致影片效果的追求下,就显得杯水车薪了。(快银的草草下线,我想恐怕特效太贵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在这样的约束下,很多的导演都不得不有选择的筛选掉一些高制作成本的剧情和场景,毕竟影视制作是一种投资方式,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得兼顾经济效应,一部巨作可以成就一个商业帝国,同样也可以毁灭一个传奇。

三、影视削弱——平衡性

一部电影不仅仅只是为了看特效,好的影视作品永远都是胜在剧情上。对于漫威打造的电影宇宙,相关20多部系列电影,就更要考虑,众多电影中,各个角色之间的平衡了,彼此之间故事情节和剧情的连贯和紧凑,这些都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了。

从最早的《钢铁侠1》到《无敌浩克》,再到《复仇者联盟》系列,最后以《蜘蛛侠:英雄远征》收尾,共23部作品成功的初步打造出了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宇宙。如此之多的超级英雄电影在十年之中相继上映,且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每部电影相互关联,剧情衔接巧妙,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聚群效应”。

试想如果单单只是剧情衔接的好,就能有如此成功吗?我想必然不是,对于一个连续的故事主线,各个人物角色的定位和实力平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于《火影忍者》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那么你是否会有这么一个感受:中忍考试之前 比 中忍考试之后的好看!

虽然在《火影忍者》在中忍考试之后加入了更多的情节和故事线,但相比于中忍考试之前,我似乎更加喜欢中忍考试之前的故事,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平衡性的问题。在中忍考试之前,火影忍者的忍术等级评定,各个主流角色的实力划分都非常的细致和严格,曾经那忍术的结印手势可是让不少的火影迷们痴狂了许久,而在中忍考试之后,似乎这一独创就被遗落一旁,人物之间的实力对比更是混乱不堪。(曾经很强大的日向宁次、我爱罗等,瞬间似乎就被弱化不成样子了)

而漫威电影宇宙的成功恰恰就是非常注重了各个英雄之间的实力平衡,准确的定位每一个角色的位置,甚至不惜为众多的主流角色打造单传,目的就是人物的定位和铺垫,追求各个时期的平衡,包括正反派之间的实力平衡。(参考灭霸在《复联3》和《复联4》中实力的变化,正是为了平衡,常态的灭霸为了迎合惊队的加入,在《复联4》中增强之后甚至比《复联3》中无限手套灭霸更强)

四、影视削弱——观影感受

影视因为是真人饰演,加上很多实际场景的取景,使得影视不同于传统的媒介,它的“代入感”更强,加上现在3D技术和V人的成熟,让观影者身临其境都是很容易的事情。正式“代入感”这种新考量标准的出现,使得影视制作不能完全的“天马行空”脱离现实,毕竟“空中楼阁”不能经历“风雨”。

那么应用于“漫改影”的话,代入感处理起来就是比较难的事情了,不同于其他题材(爱情、悬疑、历史),只要源于生活,不脱离实际,加上合情合理的剧情,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由漫画而改变过来的科幻作品,显然不是一件易事。

超人作为外星人可以违背物理原则腾空风行,无根无据显然让人难以接受,那么加上体质特殊,可以吸收太阳辐射获取能量,似乎就能说的过去。班纳(浩克)经过血清改造,远强于常人,还能接受,但在原著中“长生不老”似乎有点难以理解,在影版中随着剧情和时间的推移,饰演者妆容的细微变化(岁月痕迹、衰老迹象),似乎就更贴近现实……

类似于这样的很多细节和大的人物设定有很多很多,而所谓的角色削弱也正是在此体现出来,除去上述的经费和制作难度、平衡性的限制,影片的“代入感”考量无疑是另一个大的限制因素。在之前大获成功的《流浪地球》,除了吴京的人气效应和特效制作外,我想其剧情并没有太大的亮点,典型的灾难型科幻片,但影片中很多的“中国化”元素的加入不正很好的把握了“代入感”这一点,可以很好的在国内市场引起观影者的共鸣和反响。(经典的北京交通委通知语音)

《奇异博士》中的真实雪景

漫威对于这一定的拿捏还是相当的到位的,在纵观23部系列电影中,你似乎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让人忽视的小细节彩蛋,场景的选择很多也是真实布景,并非全是特效,如此一来,那么对于人物原著中很多的实力和情节不得加以削弱,不然那些完全虚构的内容和场景,真的很难在保证强“代入感”的情况下,原汁原味还原出来。

《钢铁侠3》中的真实水上场景(吊车师傅着实有点辛苦)

五、影视削弱——受众群体(兼顾粉丝喜好)

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宇宙,起初都是漫画中的角色,加上众多的角色IP打包整体的植入系列影视作品中,很多的角色IP本身是带有一定数量的原有粉丝,加上角色在原著漫画中,是有很长时间的定型的,任何粉丝自然都希望自己钟爱的角色可以强大无比,横扫宇宙,但毕竟众口难调,不可能让所有角色都是“霸主”。

平衡就成为了唯一的处理方式,对于漫画中比较强势的英雄角色加以弱化,对于漫画中比较弱势的英雄加以强化,加上更加巧妙的职能分化,就能很微妙的将众多的角色“和谐”的融合到一起,各有风采,各领千秋。相应的每个英雄角色背后的粉丝团体也能“各取所好”“相安无事”。(毕竟“和气生财”最重要)

除此之外,影视作品不同于漫画,其受众更广,经济效应更强,对于用于单线系列影片的“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索尔”,实力的均衡分配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保证其单线电影的票房稳定,和观众粘性,一定的吸粉设定必不可少。试想在《复仇者联盟》这样的大聚会中,如果某一个角色IP太过于强大或者亮眼,势必会造成以下结果:

1、原有粉丝开心,其他角色粉丝不满,甚至敌对,产生抵触,影响该角色单线影片的票房

2、该角色粉丝出现一定比例的增长,其他角色的粉丝向该角色转移,影响其他角色单线电影的票房收入

3、粉丝之间矛盾激化,互相敌对,将矛头指向《复仇者联盟》,甚至迁怒于制片方,影响自然也不会小

所以为了调和“众口”,英雄角色之间的实力调整是必然,并不是一味的削弱,亦有增强,只是为了兼顾上述其他的约束,整体还是以削弱为主的。


一部电影看似很容易,但实际上却很难,在物质的世界中,但追求艺术的效果并不能长存,为了效应,会兼顾很多的约束,拍摄起来自然就不能随心所欲,对于漫威这样新颖的超级英雄电影宇宙的打造,势必需要更加谨慎,过度的还原,稍微拿捏不好,很可能就成为“手撕鬼子”的神剧了。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必删


雨打屁屁痒


在漫画中,人物的实力可以无限制的增强,但是从漫画改成影视作品时,便会受到制作成本、技术、演员等诸多实际限制,所以才会觉得实力会变弱。


浅读旧时光


1.并没有任何削弱

因为电影宇宙Earth-199999英雄能力强度,对应的是主宇宙Earth-616。而不是其他的垃圾宇宙。

2.给你举几个例子

一些灭霸吹,他们吹的灭霸融合宇宙之心的宇宙是Earth-4321,和主宇宙没有任何关系。

一些恶灵吹,他们吹的恶灵骑士很牛逼的宇宙是Earth-92131,和主宇宙没有任何关系。

一些死侍吹,他们吹的死侍屠杀漫威宇宙是Earth-12101,和主宇宙没有任何关系。

等等等等,每一个被网上吹牛逼的人物,都是在特定宇宙发生的。没有任何一个与主宇宙和电影宇宙有关系。


墨苍云


毕竟电影的表现形式和漫画不一样,电影很多时候会受限,加之剧情需要,所以一些角色在电影会削弱。
比如高天尊,因为雷神3的主线不在与他,所以他也不会表现得过强,否则雷神根本逃不出萨卡,剧情需要……毁灭博士也是 电影中如果太强神奇四侠根本打不过 一部电影根本就无法结束……另一方面漫画中有些角色设定太强,电影如果都按漫画来,夸张点说,那地球乃至整个宇宙都被毁灭几百次了……当然电影也不是都让角色变弱了 有的反而可能看起来更强了 比如快银……另外洛基也不觉得电影变弱了 本身他在漫画中的表现都不稳定的……


西瓜影视派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一共两点,

一就是不削弱可能故事情节不用几分钟就结束了。

二就是为了牵引下面的剧情,不然一个人就摆平了,后面的人还怎么登场。


影视瘾i


总的来说是剧情的需要,为了电影中的剧情发展,正反两派的实力差距不能过大,达到四六开或五五开是最好的。而如果阵容出现了团队,每个人的能力最好是互补,达到缺一不可的效果。而漫威漫画中的角色从地球级到全能宇宙级有多个等级划分,在电影中需要把他们的能力拉近到同一水平,否则实力碾压也没看头,剧情也更难设计。至于为什么不加强到同一水平,而选择削弱是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贴近感,就比普通人强一点,还有一些弱点,便与观众理解。

而且大场面需要更多的特效,要烧更多的钱,削弱也能够节省经费。

漫威电影一般采用三部曲,使角色让一步一步成长,能力不断增强,如锤神到雷神进阶,在后续电影宇宙中估计会出能力更加强大的角色。毕竟漫威漫画的起步比电影早几十年,漫画的世界比电影大很多,后续电影角色实力会慢慢接近漫画。




小周视界观


确实有很多在漫画中实力强大的角色到了电影中以后被削弱了很多,但这是很正常的,毕竟经费,剧情等都是问题,而且电影中其实也有被加强的角色,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漫画角色到了电影中会被削弱的原因吧。

1.经费分配:

在小说和漫画中营造毁天灭地的大场面成本是很低的,小说只要几行字就行,漫画有一页纸也够了,比如说在漫画中灭霸得到了无限手套后就释放出了一场席卷宇宙的能量波,无数星球都被这场能量波所毁灭了,漫画只用了一页纸就把这个事件告诉了读者,但要想把这一幕在电影中展现出来可是相当难的,特效做不到位根本无法让观众满意。
而特效正是漫威这种视觉大片最烧钱的地方,欧美大片普遍在特效上所花的钱都占到了制作总成本的一半甚至更多,比如:

*《加勒比海盗3》制作总成本3.42亿美元,特效花了2亿美元。

*《美国队长3》制作总成本2.5亿美元,特效花了1.5亿美元。

*《变形金刚5》制作总成本2.17亿美元,特效花了1.3亿美元。

一些漫威英雄在自身特效上所花费的钱也是天价。

钢铁侠的战甲虽然有现实道具,但主要还是由特效构成的,所以钢铁侠在特效上就投入了不少经费,据报道《复联1》中钢铁侠扛着核弹飞往虫洞中的那一幕,一秒的花费就在大概30万美元左右。


一路火花带闪电的雷神更是需要特效的加持,在雷神火力全开的时候,浑身上下都是华丽的雷霆效果,那时一秒70万美元就这么没了。

但雷神的特效花费在古一和奇异博士面前还是个弟弟,因为古一和奇异博士在使用魔法时经常会出现精密的咒文,而特效的特点就是越细节的地方就越难做,越费钱,所以奇异博士在巅峰时期一秒就可以花掉120万美元。

经常有人说“古一之所以早早牺牲了,就是因为特效太费钱了”,这虽然这听着好笑,但也确实说的通,毕竟每部电影的经费都是有限的,如果古一不死,那她肯定就会分走很多奇异博士的经费,所以为了奇异博士经费充足,古一被牺牲掉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经费分配问题就是一些角色到了电影中被削弱的原因之一,比如雷神的父亲奥丁,按照漫画中的设定奥丁是可以轻松毁灭星球的,要不然也不可能被称为“全能天父”,但在电影中奥丁一出现就是残血状态,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实力根本没怎么展现,这可真是省钱了。

2.平衡剧情:

漫威漫画中角色的实力上限是很高的,戴上无限手套的灭霸更是强的逆天,正常状态下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任何一个英雄都无法与之对抗,一瞬间就被击败了,就算是绯红女巫也伤不到灭霸一根毫毛,反手就被灭霸秒杀了。


漫画中那次与无限手套灭霸战斗的主力其实是一群宇宙神明,那些神明都有一击毁灭数颗星球的实力,他们都是用宇宙规则进行攻击的,但依然没有击败灭霸,反而都被灭霸囚禁了,所以在漫画中无限手套灭霸失败完全是剧情杀,和地球众英雄没什么直接关系,地球英雄就是去打了个酱油,露个脸。
但在漫威电影中这些宇宙神明都没出现过,电影中对抗灭霸的就只有地球众英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削弱无限手套灭霸的实力,这样才能让英雄们和灭霸打的有来有回,不至于被灭霸给秒杀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漫威电影中无限手套的威力并其实不算太强,就是赋予了灭霸远程攻击的手段而已,灭霸用力量宝石发射出的光束连钢铁侠的纳米材料盾牌都没打破,甚至雷神都能顶着无限手套发射出的光束砍翻灭霸了,这在漫画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在漫画中就算是无限手套万分之一的能量也足够秒杀雷神了,而且漫画中灭霸就算是不戴无限手套也不是等闲之辈可以对抗的,正常状态下惊奇队长、绯红女巫、雷神就算联手也根本不是裸装灭霸的对手。

相信很多朋友还听说过奥丁和古一能秒杀常态灭霸这种说法,但这其实是个假消息,在漫画中就算是奥丁手持永恒之枪也伤不到灭霸,顶多也就是微微压制灭霸一点而已,所以为了英雄们可以与灭霸过招,漫威就把灭霸削弱成了一个加强版的浩克,没了无限手套后就只能肉搏了。

灭霸的手下也被削弱了很多,特别是电影中的亡刃将军和暗夜比邻星,他俩简直是被削成狗了,在漫画中暗夜比邻星本人介绍过自己的长矛:

我的长矛是用一颗困在时空扭曲中的太阳所造,全力一击相当于新兴膨胀,超新星爆发。

虽然这肯定是有夸张成分,但在漫画中暗夜比邻星确实可以用自己的长矛轻易贯穿浩克,而到了电影中暗夜比邻星的长矛就是个渣渣,美队徒手都能接住,这种威力想贯穿浩克就是痴人说梦。

亡刃将军比暗夜比邻星更惨,在漫画中亡人将军不仅有超级锋利的武器,还有强大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技巧,和雷神正面战斗完全不是问题,他在漫画中甚至都敢背叛灭霸,与灭霸正面战斗,虽然直接被灭霸给秒了,但这也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不凡,可是在《复联4》中亡刃将军直接就被黑豹的女近卫奥克耶秒杀了,妥妥的削成狗。


这种削弱就是为了让他们尽量少的占用时间,毕竟电影中每分每秒都是很重要的,灭霸和英雄们的战斗才是主要看点,所以亡刃将军这样的灭霸手下露个脸也就得了。

综上所述,电影中削弱漫画角色实力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更好的分配经费以及平衡剧情。

但有的角色到了电影中其实被加强了

比如说星爵和他的父亲伊戈,在漫画中星爵的父亲并不是伊戈,就是个普通外星人而已,除了身体素质比地球人强一些以外就没有任何超能力了,所以在漫画中星爵也没有天神血统。



而且电影中自称为“天神”的伊戈在漫画中也没那么强,在漫画中伊戈只有力量、耐力靠着庞大的身体可以被定义为神级,他并没有电影中那样瞬间毁灭一群宇宙飞船的神力,漫画中雷神都击败过伊戈。



漫威派


你好,我是“80大叔看漫威”。削弱是一种必然,既为了整体的“平衡”,也为了长远的发展。


“漫威电影宇宙”已经如日中天,成为史上最成功的的“漫改系列电影”。作为漫改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漫画”。漫威漫画中各个人物的各种“神奇能力”,是其中最大的看点之一。而为何电影中的人物与漫画相比,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其中原因,小编与大家共同分析一下:



虽然是“漫改电影”,但毕竟与漫画不同,电影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法,都与漫画有所差异,而这种与生俱来、不可避免的差异,就是漫画人物在电影中必须被“削弱”的原因之一。


受众面的差异导致了人物的削弱:


漫画最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早已深入人心。在中国,漫画真正意义上的崛起是面对“80后”,《七龙珠》、《圣斗士星矢》等日漫的引进,让80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被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强烈震撼的群体。而在美国,自1938年《超人》诞生以来,漫画已经整整影响了几代人。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漫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大的“受众群体”,就是“青少年”和“青年”群体,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很容易被漫画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瞬间征服。虽然在今天,很多“人到中年”的80后、90后仍在关注漫画,但多数是因为“情怀”。漫画最大的受众面,还是“青少年”。



而电影则不同,一部电影想取得好的“票房”,必须尽量去增加它的“受众群体”,说的简单一些,漫威绝不可能去拍一部只有“青少年”能接受的电影。


而想让“中年以上”群体接受一部电影的关键一点,就是电影的“真实性”,虽然一部“科幻电影”的思路,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但能否让人物表现更加“合理”,是其中的关键。



漫画为了更多的拉住“青少年”群体,人物的能力刻画上可以非常“夸张”、“逆天”,最简单的例子,“绯红女巫”在暴走状态下,可以直接“改写现实”,一句“再无变种人”可以抹掉全世界99%变种人的能力。而这种实力,若放在电影中,则极不合适,过分的“夸张”会让很多观众觉得“科幻”变成了“玄幻”甚至“荒诞”,失去了“科幻”本来的魅力。



所以说,削弱部分人物的能力,是为了让人物和情节更“接地气”,提高“科幻电影”的真实性,让更多年龄层次的观众容易接受。


电影与漫画的投资差异决定了有人人物必须削弱:


虽然如今的“好莱坞特效”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以现在的“特效水平”,漫画中所有的“能力”基本都能表现出来。但即使能达到,导演也不可能面面聚到的去表现,因为——预算有限。



《复仇者联盟3》的制作成本达到了3.16亿美元,确实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但实际上,这也是在一些“技能”或“场面”被削弱的情况下完成的。


比方说,作为“永恒神族”的灭霸本人,就受到了大幅度“削弱”,按照漫画的设定,灭霸不但拥有近乎不朽的身体,还可以发射“能量波”,并制造“力场”保护自己,还可以超光速“飞行”。而电影中的灭霸中已经“足够强大”,真的没必要再通过这么多技能去表现了。



这些镜头,如果都能加在电影中,固然会更加“震撼”,但由于影片的预算有限,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没有必要去面面俱到的表现每一个“细节”。


电影与漫画的“篇幅”差异,使电影不能突出“每个人物”:


漫画,可以用很长的“篇幅”做铺垫,可以很详细的介绍每一位英雄,而电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最主要的人物,而不是把每个人物都“精雕细琢”。


特别是《复仇者联盟》这种集结大戏,人物更要有主次之分。《复仇者联盟4》中共有60位英雄登场,在3个小时的市时长内,想把所有人物都照顾到,绝对不可能,所以最终在电影中,就是要突出“初代复仇者”和“蜘蛛侠”等重点英雄,对于其它英雄,或一带而过,或能力削弱。



灭霸手下的“黑曜四将”就是被削弱的“典型代表”:漫画中,亡刃将军自己就能“团灭”X战警,而“暗夜比邻星”一枪可以刺穿“绿巨人”,不可能被“美国队长”徒手将枪接住。可在电影中,作为“配角”的两人,完全没有必要被描写得如此强大,因为电影最应该突出的,是灭霸的强大和复仇者联盟的顽强。



为了电影人物“主次分明”,为了让核心人物被刻画的更突出、更细腻,将一些不重要的角色削弱以让出“时长”,也是必须的。


电影剧情需要“平衡”,必须削弱一些人物:


“超级英雄漫画”的受众面毕竟以“青少年”为主,读者对其剧情的“严谨性”要求并不是太高。但电影不同,特别是这种“关注度”非常高的电影,剧情的严谨性非常重要要,因为电影一旦上映,观众就会“乐此不疲”的去寻找BUG,若BUG太多或太“幼稚”,电影的口碑必然下滑。



人物的能力越“逆天”,BUG自然越多:漫画中,钢铁侠在面对“奥创”之时,连“战甲”都不敢穿,否则就会被其通过网络“控制”。而电影中,奥创在“互联网”中的力量明显被削弱,最终还被“幻视”从互联网中“隔离”。否则“钢铁侠”因此不能穿战甲,观众怎么会答应。



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性格,能力需要削弱:


还有一种削弱,是由于人物“定位”的改变而造成的:


1.洛基:漫画中的洛基,号称“九界第一法师”,其实力可绝对不在“奇异博士”之下,不存在被奇异博士施法,“自由落体”半个小时之说。但在电影中,洛基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位严肃、狡猾的反派,而更倾向于轻狂、圆滑的“反英雄”。而在突出这种性格的同时,洛基的实力必然被削弱,让观众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他的“狡猾”上。



2.毁灭者德拉克斯:这位可以说是“漫威电影宇宙”中被削的最多的人物了,按漫画的设定,德拉克斯可以直接“手撕灭霸”,但在电影中,他变成一位“搞笑”人物,所以为了更突显他在剧中的“搞笑”功能,他的战斗力必然被“削弱”。



为了更突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能力进行削弱,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观众也更容易接受。

作为漫画,不受“篇幅”和“预算”的限制,可以将各个人物无限延展,但作为“电影”,特别是“电影宇宙”,必须稳扎稳打,让剧情扣人心弦的同时,还要尽量“平衡”,这样才有利于电影宇宙的长期发展。漫画不畅销时,可以随时“重启”,而电影重启,代价太大了。


——关注“80大叔看漫威”,了解动漫风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