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讀懂“上善若水”,領悟人生高度!你若讀懂,日後必成大業

【點擊關注,所有人都在看的齊家治企之道】

讀懂“上善若水”,領悟人生高度!你若讀懂,日後必成大業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裡提到:上善若水。在道家學說裡, 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細讀今天的文章,或許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1、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都喜歡高高在上,而水卻選擇流向低處。

其實人又何嘗不能像水一樣,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奉獻,你的人生高度自然就會有所提高。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也許一滴水不能有所作為,但是當許許多多的水滴匯聚在一起,那種力量是不能阻擋的。

同樣水教會了我們要懂得團結,只有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方能所向披靡。

水,柔中有剛,剛中有柔。

水雖柔弱,卻能包容萬物。柔並不是軟弱無力和懦弱,而是一種“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表現。正如“水滴石穿”就是這種“以柔克剛”的最好表現。

我們都知道,水是無形的。能隨外物的變化而變化,做人也應是這樣。

自古以來,能夠成大事的人,皆具備“水”各種品性。

歷史上的韓信能受胯下之辱,是因為它具備水的陰柔,能屈能伸;他卻沒有殺掉辱他之人,是因為韓信懂得包容。

不得不說,水教會人們太多做人處事的道理。

讀懂“上善若水”,領悟人生高度!你若讀懂,日後必成大業!

上善若水,如水一樣接納萬物;虛懷若谷,如山一樣包容萬物。

成大器者需有坦蕩的胸襟,仁慈的胸懷,懂得隨遇而安,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讀懂“上善若水”,領悟人生高度!你若讀懂,日後必成大業

2、

一位年輕的商人被搭檔出賣,人財兩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盡。

他在湖邊碰上了一位觀水靜坐的智者,便將自己的境遇逐一細述。

智者微笑著將他帶回家中,令其從地窖裡搬出一塊偌大的堅冰。商人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但還是照做了。

冰塊搬出來後,智者吩咐:“用力砍開它!”商人找來斧頭便砍,不料猛烈的重擊,只能在冰面上劃下一道細微的印記。商人又掄起斧頭,全力劈鑿。一會兒,對著掉落的冰屑,他氣喘吁吁地搖頭:“這冰實在太硬了!”

智者不語,將冰塊放在鐵鍋中煮。隨著溫度的升高,冰塊慢慢融化。智者問:“你從中有所領悟沒有?”商人說:“有些領悟了。我對付冰塊的方式不對,不該用斧頭劈,得用火燒。”

智者搖頭。商人面露難色,鞠躬請教。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智者語重心長地說:我所讓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裡的七種境界:

01. 冰雖為水,卻比水強硬百倍。越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它越能體現出堅如鋼鐵的特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種境界:百折不撓。

02. 水化成氣,氣看無形,若氣在一定的範圍內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會變得力大無窮,動力無比。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種境界:聚氣生財。

03. 水淨化萬物,無論世間萬物多髒,它都敞開胸懷無怨無悔地接納,然後慢慢淨化自己。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種境界:包容接納。

04. 水看似無力,自高處往下流淌,遇阻擋之物,耐心無限,若遇菱角磐石,可把菱角磨圓,亦可水滴石穿。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種境界:以柔克剛。

05. 水能上能下,上化為雲霧,下化作雨露,匯涓涓細流聚多成河,從高處往低處流,高至雲端,低入大海。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種境界:能屈能伸。

06. 水雖為寒物,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它從不參與爭鬥,哺育了世間萬物,卻不向萬物索取。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種境界:賙濟天下。

07. 霧似飄渺,卻有著最為自由的本身。聚可成雲結雨,化為有形之水,散可無影無蹤,飄忽於天地之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種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懸殊、善惡不同、生死之慾,皆因各自境界不同罷了。

正如老子說,最高境界的善跟水一樣。

水的善表現在它傾其自己所能滋養萬物生長,而不為自己爭任何利益,它甘願放棄高貴顯赫的位置而屈居眾人不願待的卑下之處,所以它的品格與道十分接近。

讀懂“上善若水”,領悟人生高度!你若讀懂,日後必成大業

3、

老子繼續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老子在這裡借說水的品格,隱喻為人之道和道體的內涵。道本來就跟水一樣,為人也要像水那樣:

“居善地”:身處為善的地方,即卑下的、低窪的、別人不願意待的地方;

“心善淵”:心地善良得像深淵一般清明、虛靜、寬廣;

“與善仁”:給予別人友善和仁義;

“言善信”:說話誠實講信用;

“正善治”:為政要以德而治,即無慾、無私、無為而治;

“事善能”:做事要像水一樣有至善的功能,它無論方圓、曲直、清汙,全部能包容,而使之去汙去濁而清澈;

“動善時”:行動起來都能順勢適時,順其自然。

做到了這七個方面,也就具備了水的品格,也就合乎大道了。

水的品格因何而來?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無尤。”

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於水不爭名不爭利,所以它才有這品格,才不會有什麼過失和怨尤。

可能有人會說,“不爭”是不是消極人生。老子的“不爭”與“無為”是一致的。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裡說:“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看起好像不做什麼,但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做的。

“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為了讓人知道故意去做什麼,而它所做的都是無慾無私地從本分和本能出發,自覺自如自然地在盡它應盡職能在做。就如春播了,天下了雨;秋收了,天總是太陽高照。

“不爭”也是如此,“不爭”並不是什麼都放棄,而在和睦地協同做事,而不為個人去爭權奪利。

讀懂“上善若水”,領悟人生高度!你若讀懂,日後必成大業

【收藏點贊,每天帶給您更有價值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