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好人:上善若水

三毛錢,在今天可能做不了多少事,但10 萬元錢,卻可以救助160 個失學兒童,10 萬元錢是阿里木賣30 萬羊肉串的利潤。

對於我們而言,只要有善心,僅僅揮一下手、或者打一個電話,可能就不會有" 小悅悅" 那樣的悲劇!

因為有一顆善心,馮玉祥在直奉大戰期間曾救助了一位面臨死亡的農村小姑娘,可就是因為這不經意間的一個善舉,不但讓他在直奉大戰中贏得了先機,還讓他創造了一個奇蹟-- 打敗了中國的第一支坦克部隊。

世界上最早的坦克是英國人發明的,1916 年9 月15 日,英國首批六十輛坦克投入了索姆河戰役,立即就顯示了強大的戰鬥力。從此,坦克就被譽為" 陸戰之王" 。

中國的第一支坦克部隊是由張作霖組建的,他在1926 年年初耗資300 萬銀元,從法國人手中購入的了六輛坦克,雖然僅有六輛,但已經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裝甲部隊了。

在1926 年的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的坦克部隊-- 雖然僅有六輛,就讓馮玉祥的部隊節節敗退!

1926 年8 月,張作霖揮師南下,直逼北平。駐守北平的,是馮玉祥的國民軍。雙方軍隊在居庸關一帶拉開了陣勢,形勢一觸即發。

8 月7 日,戰鬥一打響了。張作霖坦克的威力一下子就顯露了出來。登山渡水,如履平地,而且槍炮不懼。儘管馮玉祥做了周密部署,國民軍依然節節敗退,損失慘重。短短三天,國民軍就戰死4000 多人,丟失了建平、赤峰等廣大地區。

8 月11 日,張作霖發起了總攻,他要一舉拿下居庸關。

張作霖指揮六輛坦克,排成一個方陣,發起了衝鋒。大批士兵如螞蟻一般,密密麻麻地跟在坦克身後。馮玉祥的國民軍憑藉山勢險要,苦苦支撐,死戰不退。

臨近中午,一輛坦克衝動了國民軍的陣地前,坦克上的機槍肆虐地噴吐著火舌。國民軍的士兵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了。眼看陣地就要丟失,正在這危急時刻,山石後面突然跳出來一個人,只見他敏捷的躍下山石,幾步躍到坦克側翼。

那是坦克火力的盲點,那人舉起獵槍," 砰" 的一聲響,獵槍中的散彈四散濺出。有不少散彈竄進了坦克的瞭望孔。緊接著,那坦克搖頭擺尾地亂竄了幾步,就窩在那裡不動了。

見這情景,馮玉祥的國民軍爆發了一陣歡呼。這時,又有一人也從山石後面跳了出來,只見他手中抱著五六管獵槍。他一邊把獵槍分發給士兵,一邊說:" 坦克的瞭望孔小,只有獵槍的散彈可以對付-----"

接下來,戰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張作霖的坦克肆無忌憚衝在前面,把掩護坦克的士兵遠遠拋在身後。坦克只要一衝上來,那兩個人就躥到坦克的火力盲點上,用獵槍朝著瞭望孔向坦克內部射擊。

做個好人:上善若水

不一會兒夫夫,張作霖的六輛坦克,就報銷了四輛。餘下兩輛一見情況不妙,掉頭就跑。張作霖的軍隊兵敗如山倒,馮玉祥的國民軍乘勝追擊,繳獲大量軍備,抓住許多戰俘,取得了空前勝利。

就這樣,張作霖耗資三百萬銀元的六輛坦克,被幾桿獵槍擊敗了。

馮玉祥對此感慨不已,他沒想到,自己一時無心的善舉,竟然挽救了整個國民軍,甚至可以說是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勢。若是沒有那幾管獵槍,他真不敢想象,藉著坦克,張作霖的東北軍會不會一舉打下北平,接著席捲全國。

在日記裡,馮玉祥用八個字對這件事進行了總結:" 豈惟人力,亦是天意!"

那兩個突然冒出來的人是親兄弟,在開戰前幾天,馮玉祥曾經遇到過他們,當時,馮玉祥乘車從北平趕往前線指揮部-- 南口鎮。

然而,剛到南口鎮東街頭,就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兩個衣衫襤褸的黑瘦中年漢子,泣不成聲地攔住了馮玉祥的汽車。

衛兵輕喊了一聲" 大帥小心!" ,便舉起了槍。

馮玉祥攔住了衛兵,汽車還沒停穩,那兩個中年漢子就" 撲通" 一聲跪下了,哽咽地嚷著:" 長官啊,行行好吧。我女兒就快病死了,給兩塊大洋救命啊!"

原來,這是一對兄弟,姓陳,是當地有名的獵戶。陳老大終身未娶,陳老二的老婆去年生病去世了,留下一個女孩兒,十五歲。兄弟倆當命根子一樣寵著。

在路旁一座低矮黑暗的民房內,馮玉祥看到了那個生病昏迷的女孩子。

馮玉祥輕輕放下五塊銀元:" 快給孩子找醫生吧,不能再耽擱了。"

兩個中處漢子又" 撲通" 一聲跪了下來:" 長官啊,您留個姓名吧,來生我們做牛做馬也要報答您!"

馮玉祥轉身走了,這種悽楚的場面,看得久了,他擔心自己的眼淚會流下來。

衛兵拉起了陳家兄弟,說:" 這位是國民軍的馮玉祥大帥。"

馮玉祥的汽車開出了老遠。陳老二還在喃喃自語:" 孩子她娘,我們遇貴人了。孩子有救了!是馮大帥,馮玉祥大帥......"

馮玉祥到了指揮部後,還是放心不下。那個女孩紅通通的面龐始終在眼前閃現。他吩咐衛兵帶著軍醫,去給小女孩看病。

後來,就有了陳家兩兄弟用獵槍打坦克的故事了!

因為在泰安生活了近乎十年,所以對馮玉祥將軍並不陌生,馮玉祥將軍曾在泰山隱居,並且最終葬在了泰山西麓。

馮玉祥將軍系我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愛國將領,字煥章,1882 年生,安徽省巢縣人,歷任北洋政府旅長、師長、督軍、國民黨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

1928 年起舉兵反蔣,1931 年" 九·一八" 事變後,因反對當時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於1932 年3 月隱居泰山。

同年10 月與中國共產黨合作,赴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並任總司令,與日寇浴血奮戰,一度收復部分失地,軍威大振,全國也為之振奮。但不久," 同盟軍" 在日本侵略軍和蔣介石軍隊的聯合夾擊下,歸於失敗。1933 年8 月又重返泰山住普照寺和五賢祠,直至1935 年11 月。

1936 年後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不滿於蔣介石集團的獨裁專治,以考察水利為名出師美國。1948 年秋,響應中國共產黨的召喚,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不幸於9 月1 日罹難海上。

1949 年9 月,在馮玉祥遇難一週年之際,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舉行追悼會。毛澤東送了輓聯,周恩來致悼詞,高度評價了馮玉祥為實現民主的新中國所做的努力。

1953 年,根據馮玉祥生前的願望,將他的遺骨安葬在泰山,安葬儀式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題寫了輓聯,郭沫若題墓壁" 馮玉祥先生之墓" ;周恩來總理在悼念馮玉祥將軍時稱:" 馮玉祥將軍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雖然和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由於政治視野的侷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馮玉祥將軍為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是永垂不朽的。"

馮玉祥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在其50 餘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注重愛國愛民精神教育,強調紀律是軍隊的命脈,致力整飭軍紀,並身體力行、賞罰嚴明、關心愛護士兵,要求官長與士卒共甘苦,以帶子弟的心腸去帶兵。嚴格訓練部隊,尤重近戰、夜戰訓練和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艱苦耐勞鍛鍊。編著《軍人精神書》《戰陣一補》等書作為教材,並經常給士兵講課示範。在作戰指揮上強調" 知己知彼, 速戰速決" 、" 以己之長擊敵之短" ,藉助夜暗和惡劣氣候,運用側後突襲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人稱" 布衣將軍" 。

另外,馮玉祥將軍還被稱為" 基督將軍" 。

1911 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馮玉祥與其部將張之江、李鳴鐘、張樹聲、韓復榘等人打起反清旗號,參與了" 灤州起義" ,可惜被人出賣,功敗垂成。事後,馮玉祥被革職遞解保定,不久後卻輾轉來到北京。到北京後,得到軍政執法處處長陸建章的營救和提拔,作了京衛軍營長。

在北京的那段時間,馮玉祥對基督教有了更多的接觸,他幾乎每個禮拜天都要去美以美會的亞斯立堂(即崇文門堂)參加禮拜,並和該堂主任牧師劉芳結為好友,與其暢談信仰之道。此時,馮玉祥對基督教信仰的理解深刻了許多。他說:" 耶穌是個大革命家。他講貧窮的人得福音,被擄的得釋放,被捆綁的得自由;他還責備法利賽人假冒為善。"

1917 年聖誕節,劉芳牧師在亞斯立堂主持隆重的洗禮,共有94 人接受洗禮,馮玉祥將軍也在其中。自此,馮玉祥正式加入基督教,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

馮玉祥正式歸主後,便嚴格按聖經的要求做人,無論治軍,還是生活,都活出了基督徒應有的品格,也盡上了基督徒應盡的本分。

也許是因為加入了基督教的原因,馮玉祥將軍一直秉持著一顆善心待人,他在1940 年所寫的" 我" 就是其最好的寫照:

平民生、平民活;

不講美、不求闊;

只求為民、只求為國;

奮鬥不已、守誠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盡心盡力、我寫我說;

咬緊牙關、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善,無大小,就像水,哪怕你是一滴水,只要堅持下去,早晚會有水滴石穿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