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燕閣觀察】始終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穩中求進,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科學方法。“穩”是基調、是大局,是“進”的基礎和前提。一年來,紀檢監察機關清醒認識反腐敗鬥爭依然嚴峻複雜的形勢,保持政治定力,穩高壓態勢、穩懲治力度、穩幹部群眾對持續反腐懲惡的預期,突出重點削減腐敗存量,零容忍遏制腐敗增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在穩中求進中堅實向縱深推進。

一方面,反腐敗半步不停,正風肅紀一刻不歇。2019年1至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幹部42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0人;1至11月,全國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7.08萬個、處理9.90萬人,查處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8.64萬個、處理11萬人;1至11月,全國共追回外逃人員1841名,其中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816人……“打虎”“拍蠅”“獵狐”力度不減、尺度不松,充分體現了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

正風肅紀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重要節假日到來前下發通知、開設舉報專區、集中通報曝光,持續提要求、打招呼、嚴查處,越往後執紀越嚴。2019年1至11月,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5.11萬起,處理黨員幹部7.18萬人。中央紀委分4批公開曝光26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釋放了把“嚴”字長期堅持下去的強烈信號。

這一年,“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等詞語,成為紀檢監察機關踐行“穩”的要求的生動註解。堅持黨中央關於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方針政策不動搖,持續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三轉”,堅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視,貫通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一項項工作穩紮穩打,一個個腳步踏石留印,做到了工作初心不變、工作力度不減、工作成效不降。

另一方面,在“穩”的基礎上,強化“進”的措施。堅持“穩”,並不意味著因循守舊、裹足不前。“進”是“穩”的目標指向,是紀檢監察工作的突破點和著力點。2019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的工作部署,以改革創新激發內生動力,在關鍵領域、薄弱環節上尋求突破。

在做實做細日常監督上有新作為。從監督這個“弱項”“短板”入手,深入推進紀檢、監察、巡視、派駐“四個監督”全覆蓋,綜合運用聽取彙報、個別談話、檢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會等形式,強化近距離、常態化、全天候的監督。2019年1至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85.4萬人次,佔總人次的68.4%,相比於2017年的59.7%、2018年的63.6%,佔比數量的增長反映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定位向監督聚焦,責任向監督壓實,力量向監督傾斜,對公權力監督的全覆蓋、有效性日益彰顯。

在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上有新成效。針對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懲處力度。在面上的奢靡享樂之風基本剎住的基礎上,重點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個危害更深的“四風”頑症,2019年1至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6.28萬起,處理黨員幹部9.13萬人;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行業的監督,特別是加大金融領域反腐力度,堅決查處金融亂象和腐敗交織問題,為促進金融改革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提供了嚴明的紀法保障。

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有新進展。準確把握懲與治的辯證關係,多措並舉、綜合施治、標本兼治。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總結典型案例,找管理漏洞、制度空隙、責任缺位,一方面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案發單位以案促改、以案立制,另一方面加強警示教育和廉潔教育,用好懺悔錄等反面教材,促使黨員幹部以案為鑑、堅守初心,進一步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在紀法貫通能力上有新提高。不斷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貫徹執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和監督執法工作規定,用好紀法“兩把尺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起草制定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措施使用規定等50餘項法規制度,完善信訪舉報、線索處置、立案、留置、案件審理等方面制度,工作規範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加大培訓力度,強化紀法思維,增強紀法雙施雙守本領,提高審查調查等工作的精準性,進一步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本文刊載於2020年第1期《中國紀檢監察》,作者:李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