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妈妈我恨你”,母亲帮儿子“背锅”,却在最后一次被咬下耳朵

文 | 小鸿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导语:

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要多于爸爸,所以一般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妈妈的身上。妈妈如果对于孩子太过于宠溺的话就会导致孩子形成任性的性格,有一位母亲帮儿子“背锅”2次,但是儿子却咬下了她的耳朵。这位母亲来自伊索寓言中一则比较有名的小故事。


“妈妈我恨你”,母亲帮儿子“背锅”,却在最后一次被咬下耳朵


故事的内容是: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因为见到自己同学的铅笔颜值很高心里就起了贪念,就趁着同学不注意把铅笔偷偷拿走了。回到家里还把铅笔拿出来给自己的母亲看,还和母亲炫耀自己是如何引开同学的注意力把铅笔偷走的。

没想到这位母亲不但不怪罪自己的儿子,反而还非常高兴的夸奖他聪明做事很机灵。正所谓有一就有二,这位儿子第二次就重蹈覆辙偷了一件棉衣回来。而母亲的态度还是和第一次一模一样,而且还帮忙儿子把偷来的棉衣改掉了款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件衣服。

“妈妈我恨你”,母亲帮儿子“背锅”,却在最后一次被咬下耳朵


从此以后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有一次孩子在偷东西的时候用刀把一个人捅死了。这一下子儿子直接被判为死刑,母亲哭着来给儿子送别。

儿子说有遗言想贴耳说给母亲听,却使劲咬下母亲的耳朵,痛苦哭诉着说:“母亲,我是对不起你。可我恨你啊,要是当初我偷了铅笔给你的时候,你打我一顿,让我去还给人家的话,我也不会走到这一步,年纪轻轻就要被处死了。”

从上面这则小故事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孩子会导致如今的后果很大程度是因为母亲一次又一次的纵容与背锅,儿子死之前是非常痛恨自己母亲的。其实每一个任性妄为的孩子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有一位宠溺孩子的家长。

“妈妈我恨你”,母亲帮儿子“背锅”,却在最后一次被咬下耳朵


那么是什么样的家长会教出这样的孩子呢?

1、总是贪小便宜的家长

很多时候孩子就像是家长的一面镜子,那些都是贪小便宜的家长是非常容易教育处任性妄为的孩子的。斤斤计较,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和别人争论。这样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一定会青出于蓝的,所以一定家长自己三观要正确。

2、总是想要不劳而获的家长

总是想要不劳而获的家长就很容易教导出任性妄为的孩子。家长的为人处世是很容易传染给孩子的,家长一心想着不付出天上就会掉馅饼的事情,孩子以后很大几率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3、总是没有原则底线的家长

很多时候孩子都把家长的原话当成耳旁风,然而家长一直都在纵容。这种没有原则底线的家长很容易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

家长身上其实有很多的问题很容易导致自己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

“妈妈我恨你”,母亲帮儿子“背锅”,却在最后一次被咬下耳朵


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么管教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负责呢?

1、父母双方教育孩子的意见一定要达成一致

父母双方教育孩子的意见一定要在见到孩子之前就达成一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拆台。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谁的话也不听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定要避免。

2、一些重要的道理要严肃的场合讲给孩子听

现在很多父母都崇尚西方的民主教育,所以家长还是应该保持着家长本该具有的威严。不要事事为了民主而去征求孩子的同意,这样无疑是本末倒置。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生道理家长一定要在严肃的场合讲给孩子听,绝对不能模糊不清和不了了之。

3、要懂得在适当的时间拒绝孩子

家长一定要教授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要懂得在适当的时间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让孩子的心理状态可以更健康,更能接受以后人生上的挫折。

其实孩子是非常需要父母去引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这里提醒大家管孩子一定要趁早,不然性格养成后就难交了。

“妈妈我恨你”,母亲帮儿子“背锅”,却在最后一次被咬下耳朵



那么今天关于““妈妈我恨你”,母亲帮儿子“背锅”,却在最后一次被咬下耳朵”的话题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请随时在下方分享您的看法哦!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鸿儿妈妈,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