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抗疫助農7日談”第四講 疫情下,教你如何充分了解肥料?

今天起給大家講的是關於利用肥料使植物更加健康的一系列乾貨內容

雖然疫情比前一段時間好了不少,但此次疫情也加劇了農業的“亞健康狀態”,我們需要用自己的真實性和確定性來進行對抗。我們今天就來“真正”的瞭解一下肥料。過去我們見到過太多的假,所以我們應該珍惜今天難得的真。


“抗疫助農7日談”第四講 疫情下,教你如何充分了解肥料?


肥料有以下五字真言:真、實、拓、聯、新

真:生產貨真價實的產品,說真話

實:多一些實際,少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拓:對於肥料產品來說,隨著市場的不斷髮展,大家對肥料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產者要不斷拓寬產品的功能。

聯:學會發現肥料、作物以及人之間的相互關係、聯繫。產品的應用都不是孤立的(如作物想長好需要溫光氣水肥五大因素,也與土壤之間有著必然聯繫)

新:產品和認知,提供的服務都需要創新


肥料的種類:

1.按照“量”(植物體內的含量與用量)分:大(氮磷鉀)、中(鈣鎂硫硅)、微(硼鋅鐵錳銅氯)、宏(碳氫氧)

2.按“酸鹼”(物理性質)分:酸性肥料、鹼性肥料、中性肥料
有些肥料是鹼性的,大家有一個誤區就是以為可以降酸。但是由於肥料利用率的不同,造成植物在吸收利用過程中變成了生理性酸性肥料,不但不能降酸,反而增加了土壤的酸度。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一銨、二銨(磷酸二銨)從自身的酸鹼度來說屬於鹼性肥料但是使用到土壤中磷的利用率非常低,而氮的利用率非常高,在植物吸收過程中就會置換出氫離子,增加了土壤的酸度。

3.按“偏旁部首”分:石、金、氣
石:如磷硼硅硫
金:鉀鋅鎂鈣銅
氣:氯氮氧氫
這些都可以衍生出他們的所包含的性質,比如石字旁的不容易移動,較固定。

4.從功能來分:促、控、壯
促:促長,氮、鋅屬於開源類的
控:調節,節流類的
壯:促壯,磷,鎂,儲備類

5.按移動性分:易移動,難移動

6.按馬氏理論分:氧化類肥料、還原類肥料、惰性類肥料
還原性屬於給予性肥料,目前具有還原性 只有亞磷一種 ,隨著行業的發展之後會越來越多。 氧化性肥料屬於掠奪性肥料,而惰性肥料則屬於中性的,如氯化鉀 。


“抗疫助農7日談”第四講 疫情下,教你如何充分了解肥料?


肥料的功能主要牽扯到三大塊:

1.組成:要關注營養元素的配比才是最關鍵的

2.利用率:真正被植物體所吸收很重要, 很多農民朋友施用肥料以後效果並不明顯,這就和利用率有很大關係。肥料中的可移動元素不多,佔比較大的則是不可移動元素,這就導致土壤的板結,之後帶來酸化。反之可移動元素過多,就導致土壤的鹽漬化,解決現狀要抓住其本質。

3.附加值:產品有哪些附加值也成為了現在市場競爭的一部分,而且有時更加重要

這三大要素就帶來了肥料的功能,如果把這三大要素有機結合後成為一個功能性較強的產品,而功能好不代表效果好,因為效果的第一個牽扯因素是功能,第二是植物的生長情況以及需求,第三就是植物的生長環境

,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效果達到之後產品才能具備競爭力。效果好的產品可以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這樣用戶也會增多,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人的包容性也提高,經濟全球化,這就具備了傳播力。以上兩點就給產品帶來好的生命力,可以逐步塑造自己的品牌。


我們把做肥料的企業又分為四類:

1.不要臉型2.銷售型3.技術型4.時代性

核指的是技術,肉則指營銷和服務方式,皮指包裝

“抗疫助農7日談”第四講 疫情下,教你如何充分了解肥料?


時代型的企業是中國所需要的,也是農業和肥料界所需要的。這種企業我們把它總結的關鍵有兩點:

真:說真話,辦真事
創:勇於、能夠、真正創新
在肥料的發展史上真正的創新並不多,真創新有幾個特性:簡潔、實用、壁壘。原來能夠達到間接實用就可以達到創新,但是隨著不斷地發展又加了一個“壁壘”,如果我們的技術壁壘不夠強,就很容易被模仿、跟風。


肥料發展史上為什麼創新不多?所謂的創新又有哪些?

1.從無到有:過去的農業基本上不用肥料,那時人口少,解餓問題還未成為全球性問題,隨著人口驟增,肥料就應時而生

2.多元組合:

從單一元素到之後的二元、三元等等不斷地組合創新

3.優勢互補:營養元素、生物刺激素、生物激素的有機結合的創新(不包含一些造假的肥料)


“抗疫助農7日談”第四講 疫情下,教你如何充分了解肥料?


以上三點就是至今為止我們所做的一些創新,如何能真正實現肥料的創新呢?需要做到這些:

增效力(增加氮、鉀的移動性,提高緩釋能力增強肥效時間是增效的一方面,還可以改變營養元素的來源,來源的選擇不要有侷限性,助劑的選擇和使用很重要);

破壞力(儘可能地降低肥料對土壤、環境、植物的破壞力,還有就是不但能沒有破壞,還可以修復土壤,那麼創新型就更強了);

拓展力(拓展肥料產品的其他功能,如可以誘導植物的抗氧化、免疫、抗病蟲害能力增強、促進植物活力的功能)


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向強者學習,不是為了模仿而是為了超越他們

產品需要創新

營銷需要創新

服務需要創新

認知需要創新


沒有東西是一成不變,我們需要與時俱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否則將“水土不服”,大部分沒有好的結果。現在大部分種植者都不願接受新鮮事物,比如現在一些年齡較大的種植者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認為美國二銨是最好的肥料……現在是信息社會,這次疫情影響給農業人提供了接受新事物的條件。

總結一句話:想要不淘汰,就要摸準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