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抗疫助农7日谈”第四讲 疫情下,教你如何充分了解肥料?

今天起给大家讲的是关于利用肥料使植物更加健康的一系列干货内容

虽然疫情比前一段时间好了不少,但此次疫情也加剧了农业的“亚健康状态”,我们需要用自己的真实性和确定性来进行对抗。我们今天就来“真正”的了解一下肥料。过去我们见到过太多的假,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今天难得的真。


“抗疫助农7日谈”第四讲 疫情下,教你如何充分了解肥料?


肥料有以下五字真言:真、实、拓、联、新

真:生产货真价实的产品,说真话

实:多一些实际,少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拓:对于肥料产品来说,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家对肥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者要不断拓宽产品的功能。

联:学会发现肥料、作物以及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产品的应用都不是孤立的(如作物想长好需要温光气水肥五大因素,也与土壤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新:产品和认知,提供的服务都需要创新


肥料的种类:

1.按照“量”(植物体内的含量与用量)分:大(氮磷钾)、中(钙镁硫硅)、微(硼锌铁锰铜氯)、宏(碳氢氧)

2.按“酸碱”(物理性质)分:酸性肥料、碱性肥料、中性肥料
有些肥料是碱性的,大家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可以降酸。但是由于肥料利用率的不同,造成植物在吸收利用过程中变成了生理性酸性肥料,不但不能降酸,反而增加了土壤的酸度。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铵、二铵(磷酸二铵)从自身的酸碱度来说属于碱性肥料但是使用到土壤中磷的利用率非常低,而氮的利用率非常高,在植物吸收过程中就会置换出氢离子,增加了土壤的酸度。

3.按“偏旁部首”分:石、金、气
石:如磷硼硅硫
金:钾锌镁钙铜
气:氯氮氧氢
这些都可以衍生出他们的所包含的性质,比如石字旁的不容易移动,较固定。

4.从功能来分:促、控、壮
促:促长,氮、锌属于开源类的
控:调节,节流类的
壮:促壮,磷,镁,储备类

5.按移动性分:易移动,难移动

6.按马氏理论分:氧化类肥料、还原类肥料、惰性类肥料
还原性属于给予性肥料,目前具有还原性 只有亚磷一种 ,随着行业的发展之后会越来越多。 氧化性肥料属于掠夺性肥料,而惰性肥料则属于中性的,如氯化钾 。


“抗疫助农7日谈”第四讲 疫情下,教你如何充分了解肥料?


肥料的功能主要牵扯到三大块:

1.组成:要关注营养元素的配比才是最关键的

2.利用率:真正被植物体所吸收很重要, 很多农民朋友施用肥料以后效果并不明显,这就和利用率有很大关系。肥料中的可移动元素不多,占比较大的则是不可移动元素,这就导致土壤的板结,之后带来酸化。反之可移动元素过多,就导致土壤的盐渍化,解决现状要抓住其本质。

3.附加值:产品有哪些附加值也成为了现在市场竞争的一部分,而且有时更加重要

这三大要素就带来了肥料的功能,如果把这三大要素有机结合后成为一个功能性较强的产品,而功能好不代表效果好,因为效果的第一个牵扯因素是功能,第二是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需求,第三就是植物的生长环境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效果达到之后产品才能具备竞争力。效果好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这样用户也会增多,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的包容性也提高,经济全球化,这就具备了传播力。以上两点就给产品带来好的生命力,可以逐步塑造自己的品牌。


我们把做肥料的企业又分为四类:

1.不要脸型2.销售型3.技术型4.时代性

核指的是技术,肉则指营销和服务方式,皮指包装

“抗疫助农7日谈”第四讲 疫情下,教你如何充分了解肥料?


时代型的企业是中国所需要的,也是农业和肥料界所需要的。这种企业我们把它总结的关键有两点:

真:说真话,办真事
创:勇于、能够、真正创新
在肥料的发展史上真正的创新并不多,真创新有几个特性:简洁、实用、壁垒。原来能够达到间接实用就可以达到创新,但是随着不断地发展又加了一个“壁垒”,如果我们的技术壁垒不够强,就很容易被模仿、跟风。


肥料发展史上为什么创新不多?所谓的创新又有哪些?

1.从无到有:过去的农业基本上不用肥料,那时人口少,解饿问题还未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人口骤增,肥料就应时而生

2.多元组合:

从单一元素到之后的二元、三元等等不断地组合创新

3.优势互补:营养元素、生物刺激素、生物激素的有机结合的创新(不包含一些造假的肥料)


“抗疫助农7日谈”第四讲 疫情下,教你如何充分了解肥料?


以上三点就是至今为止我们所做的一些创新,如何能真正实现肥料的创新呢?需要做到这些:

增效力(增加氮、钾的移动性,提高缓释能力增强肥效时间是增效的一方面,还可以改变营养元素的来源,来源的选择不要有局限性,助剂的选择和使用很重要);

破坏力(尽可能地降低肥料对土壤、环境、植物的破坏力,还有就是不但能没有破坏,还可以修复土壤,那么创新型就更强了);

拓展力(拓展肥料产品的其他功能,如可以诱导植物的抗氧化、免疫、抗病虫害能力增强、促进植物活力的功能)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向强者学习,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超越他们

产品需要创新

营销需要创新

服务需要创新

认知需要创新


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否则将“水土不服”,大部分没有好的结果。现在大部分种植者都不愿接受新鲜事物,比如现在一些年龄较大的种植者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认为美国二铵是最好的肥料……现在是信息社会,这次疫情影响给农业人提供了接受新事物的条件。

总结一句话:想要不淘汰,就要摸准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