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一老农业人谈乡村振兴——活水盈渠才能立杆见影

关于乡村振兴的话题,各方的意见和观点意识非常之多了。期间确实不乏有

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多数地方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的村容村貌改造似乎便是结果;

然而,对于中国农村发展来说,以多元化可持续为标准的产业引入才是解决根本的必经之路。

原因无他,之前已经进行多很多的讨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而在中国的乡村,发展产业,又离不开一个农字。

论区位交通,论人才储备,论资金实力,论硬件设施。

中国的农村都不是中国城市的对手,所以,之前某学者,提出的,将中国的二产和三产进行拆分,

对于实质性来讲,如果“先改造后振兴”,是用“加法”去完成一道“除法”,那么,专业服务主体力量的加入,便是又给明城的乡村振兴做出来一道社会力量撬动效益提升的“乘法”。

一老农业人谈乡村振兴——活水盈渠才能立杆见影

必须看到,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拐点到来,农村与城市的供求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外流,遍地空心的“九九三八六一村”

这一点,几乎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状,青壮年的外流,尤其最近十几年时间,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弟通过求学,逐渐进入到城市工作学习和生活,后续过程中,很多的农村子弟也带领着全家落户到城市工作和生活。

这对于中国农村几乎是釜底抽薪的一种做法。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确实取得了极为骄人的成绩,中国的城市,也越来越漂亮,但是,这里面,有中国农村极大的牺牲在里面...

一老农业人谈乡村振兴——活水盈渠才能立杆见影

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不断扩张,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生存环境,又愈发严峻。

再反观中国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确实越来越高,但是,中国城市的包容性远没有那么的完善。且不以中国的北上广深杭这样的一线城市,即使是二三线城市,一般的农村家庭出身的子弟,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栖身在此的。

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也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阻碍。

中国的城市,固然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等方面,相对中国的农村,有很大程度的优势所在。但是其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等方面,也是真实存在的。

一老农业人谈乡村振兴——活水盈渠才能立杆见影

总体来看,当前的中国农村还是出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弱势端,在居住环境、医疗教育、精神文明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短板。根源在于产业发展决定的经济基础。

从发展角度来看,一些地方的乡村改造建设和产业振兴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从整个乡村发展方面,改造建设之后的产业引入和产业扶持仍需要实现卯榫结合。

其中,社会化专业性高水平农村服务主体数量较少,则是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一个好的方法,往往起到活水盈渠、立杆见影的功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高明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上演的这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二人转”颇有看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