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國民黨將領胡璉的軍事水平到底怎麼樣?

1195125793


胡璉這個人軍事能力還是超強的,一生中輝煌之戰績頗多,在抗日戰爭中他是日軍所忌憚的國民黨悍將,在解放戰爭中更是被稱為“狐狸”,毛主席曾經就對中野下過通告:“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以保實力,待機取勝”,此人的軍事水平,可見一般。



戰爭的勝負拋開軍事實力不說,將領往往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拿破崙曾經就說過一段頗有深意的話語,他說:“一個羊領一群老虎,老虎都變成了羊;而一群羊被老虎帶領,羊也會變成老虎”,這句話用在胡璉身上在合適不過。這位在國民黨後期發揮重大作用的將領,說起他的軍事生涯,就離不開十八軍。



胡璉是黃埔四期生,陳誠土木系的骨幹心腹,是一位真正靠戰功成為國民黨高級將領的人物。在淞滬會戰爆發時,時任團長的胡璉便在羅店於日寇展開血戰,雙方對同一陣地反反覆覆十幾次爭奪,成為了抗日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戰,被日軍方面稱為“血肉磨坊”,而此一戰十八軍能夠揚名立萬,靠的正是以胡璉為代表的這些中堅力量。這位軍事手腕強硬的悍將向來是以善打硬仗聞名,1943年日軍妄圖入侵中國的“斯大林格勒”,那就是扼守西南的石牌要塞,而這一防守任務便交給了已經成為十八軍十一師師長的胡璉,當然這位悍將不負眾望,戰後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胡璉的軍事能力可見一般,無論是智謀還是勇猛,貌似這位國民黨將領都具備,所以在解放戰爭中他成為了解放軍高級將領的一大勁敵。從中原戰場到淮海戰場,胡璉一直是解放軍的心腹大患,但是每次都讓其逃脫,當然除了運氣外,肯定也有他自己的本事,軍事水平當然超乎尋常。

在國民黨敗退之後,胡璉成為了老蔣的依託,指揮了金門戰役,而此戰的歷史意義不用多說,影響直到現在。而國民黨軍史對胡璉的評價是十二個字:“愛才如命,揮金如土,殺人如麻”。做為同時期資歷並不算老的國軍將領,後來卻成為了為數不多的一級上將,這應該是他軍事能力的最好證明。


絕筆歷史


黃埔四期的畢業生,與胡宗南在國民黨派系中並稱“二胡”,後期在高層得霸主稱號。胡宗南為“西北王”,他在金門海戰後被稱為“金門王”,屬陳誠糸,能跟陳誠交臂的都是軍事奇才。

若論他的軍事水平,可為不俗,勇貫三軍,從黃埔系中時憑著過硬的軍事素質一步步熬了上去。

抗戰初始從淞滬會戰爆發一直到國共對決(我方稱解放戰爭),胡璉在每次戰役中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不單是令日軍頭疼,就連共產黨高級將領常勝將軍粟裕都有些“談虎色變”,打掉了張靈甫,卻沒啃下他,後在金門島戰役中令他和葉飛吃了大虧。

國民黨退守臺灣後的1949年10月24日,我解放軍在慄裕、葉飛指揮下渡海發動金門戰役,這也是國共第二次內戰的最後一場戰役。胡璉經過布屬後,先躲避第一攻擊波,誘敵深入後,將解放軍第二登陸部隊從海上截斷(海軍及美軍艦隊),解放軍強攻未果,損失慘重,不得己第二攻擊波終止。胡璉見戰事得力,集所守金門部隊發動圍殲戰。至使我解放軍第一批攻入金門島的3個多團近一萬人(包括船工、民夫等3、4百人)大部分壯烈犧牲,一小部分轉入游擊戰,幾年後被剿。

可能這樣說他會有負面影響,但可不是“誇他”,畢竟是敗軍之將,這只是針對國民黨將領一些個人的軍事能力而言,不代表立場。

謝謝!!!!見諒!


驍勇34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之一:陸軍副總司令、第1兵團司令官、第12兵團司令官、第18軍軍長鬍璉。

胡璉是國軍著名戰將,綜合軍事能力居眾將(兵團級)之首,幾乎無敗績。同僚中邱清泉太張狂傲氣、廖耀湘不夠果決。唯獨胡璉軍事才能比較全面。狡如兔、猛於虎。

胡璉,原名胡從祿,陝西華縣人,黃埔四期畢業。憑軍功一路升遷,長期擔任陳誠“土木系”主力整編11師師長、第18軍軍長,被部下稱尊為“胡老頭”。

抗日戰爭中,胡璉帶領第11師堅守重慶門戶石牌,阻擋日軍自長江進犯重慶的企圖,爆發了中日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白刃戰,石牌戰役被譽為東方斯大林格勒。

胡璉謹慎善謀,長於治軍、練軍。作戰勇猛、戰法新穎。抗戰勝利後,胡璉第18軍被整編為整11師,為五大主力之一,後升級為整編18軍,充當華中、華東戰場救火隊。

1948年整18軍改編為第12兵團,轄第10、14、18、85軍及1個快速縱隊。由於白崇禧阻撓,胡璉只能出任兵團副司令官,一氣之下,胡璉藉口父親生病,扔下部隊回家去了。


胡璉戎馬一生,戰功無數。

胡璉(1907-1977年),原名胡從祿,陝西華縣人,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4期,分到步兵科第3連,成為陳庚的學生。

胡璉整個軍旅生涯基本在土木系即陳誠嫡系第11師、第18軍任職,對其部隊人事、特性瞭如指掌。歷任11師副營長、營長、團長、副師長,42年任師長,成為陳誠心腹大將。

43年任18軍副軍長,委員長侍從室軍事參謀,44年任18軍軍長、整編11師師長,48年任12兵團副司令官。

12兵團被殲滅後,戰場逃脫的胡璉任第2編練區司令,重建12兵團,十月任金門防衛司令,54年任第一軍團司令,陸軍二級上將,58年任陸軍副總司令官。

64年任駐南越大使,72年升陸軍一級上將,74年退役,77年病逝於臺北,享年70歲


猛將必發於卒伍,胡璉一路升遷,從連排長成為王牌軍軍長,是一路打出來的。黃埔軍校畢業後,胡璉參加過北伐戰爭、蔣桂戰爭、蔣馮戰爭及中原大戰、蘇區圍剿。

抗戰開始參加了淞滬戰役、蘇南遊擊戰、第一次湘北會戰、棗宜戰役,1943年指揮著名石牌保衛戰,保障了鄂西大捷,獲青天白日勳章。

解放戰爭中胡璉率18軍在華東、華中作為國軍主力,一直擔任主力和戰場救火隊角色。

鄂西戰役是中日戰爭轉折點,而石牌保衛戰是最關鍵戰役,是中國戰場“斯大林格勒”,胡璉獨善其功。

胡璉的指揮,以沉著冷靜、謹慎多變、注重戰術細節著稱,既能打硬仗惡仗,也能打巧仗,所帶部隊攻防兼備,最出名的戰役要數石牌保衛戰和章逢集爭奪戰。

抗日戰爭中的石牌保衛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被譽為東方斯大林格勒(誇張了點),中日戰場轉折點。

日軍想自東往西攻佔重慶,必須掌握長江,而掌握長江必須佔領南岸的石牌。石牌兩岸均為斷崖絕逼,長江水寬僅100多米,是天然屏障。

1941年日軍曾兵分兩路從江北宜昌正面進攻過石牌,以失敗告終。1943年5月日軍攻陷宜昌,擁有2個師團1個旅團的日本第11軍集結10萬大軍準備攻佔石牌,採取大兵團迂迴戰術從石牌背後發起進攻。

十八軍奉命堅守石牌,即下令以11師為石牌要塞核心防守部隊,18師、118師在外圍策應。



胡璉11師部署是:31團駐大朱家坪,部署在陣地最前沿;33團守石牌核心陣地,32團防守33團兩翼。

石牌是鄂西會戰的關鍵,如同徐州會戰的臺兒莊,蔣介石多次發電報至第六戰區,要求死守石牌,並指出石牌關係到重慶安危,勿失殲敵良機。

胡璉戰前立下五封遺囑,決心與石牌共存亡,並將指揮所前置到離前沿很近的蟲客螞包,親臨指揮。

胡璉敬告父親訣別信並遺囑:父親大人,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較多。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也足慰!惟兒於役國事已十幾年,菽水之歡,久虧此職,今殊慼慼也!懇大人依時加衣強飯,即所以超拔頑兒靈魂也.... 敬叩金安!

胡璉防守作戰非常注重利用地形特點,戰前詳細瞭解石牌及周邊地勢地形。石牌附近懸壁萬仞、古木參天、易守難攻,11師構築堅固工事以逸待勞。


5月28日,日軍第3師團首先向南林坡陣地發起攻擊,石牌保衛戰打響。戰至黃昏,守軍11師31團3營官兵死傷慘重,接連打退日軍5次衝鋒,日軍陣亡數百。

第二天黎明日軍在炮兵、空軍配合下繼續攻擊陣地,依然被守軍擊退。同日日軍第39師團主力兵分2路,1路向11師牛場坡、朱家坪陣地發起攻擊,另一路迂迴牛場坡守軍,守軍與數倍日軍激戰數日,最終寡不敵眾11師被迫放棄牛場坡、朱家坪陣地。

石牌保衛戰異常激烈,29日胡璉發佈軍令:從明天開始,我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戰至最後一人,把敵人枯骨埋葬於此,將我們的英名與血肉塗寫在石牌石巖之上。

5月30日日軍在空軍支援下突破外圍陣地,開始攻擊石牌核心陣地,戰鬥中只要守軍露出一點縫隙,日軍即以密集隊形攻擊。

在大小高家嶺,日軍以催淚瓦斯攻擊守軍,雙方竭力死戰以刺刀肉搏,在陣地上全殲日軍,斃敵近2000人,11師官兵陣亡1500人。

據報道:宜昌西岸全線戰鬥已達激烈,每一據點均必死拼搏。由於守軍意志堅決,日軍久攻不下,5月31日日軍東撤,此戰損失人員7000餘人。



土木系名將眾多,胡璉是其中佼佼者。蔣介石說:前線將領裡,他最信任的就是胡璉、張靈甫。胡璉的軍事能力確實出類拔萃。

國軍18軍是陳誠的起家根本,在兵員素質、武器配比上優於所有國軍,如18軍軍官全是黃埔軍校優等生、重武器數量全軍第一(坦克數十輛、汽車幾百輛,同期74師只有10幾輛汽車)。

當別的部隊還吃不飽肚子時候伙食是美軍戰地罐頭食品、18軍實彈訓練的彈藥是其他部隊5倍以上。這樣的待遇下18軍超越其他國軍戰鬥力毫無問題,但是在胡璉指揮和其他將領指揮的18軍戰鬥力有很大差別。主要表現在:



胡璉用兵謹慎,預見性極強。

胡璉用兵謹慎、預見性極強。國軍部隊中攻擊能力最強的是張靈甫74師、邱清泉第5軍,18軍次之。

但是18軍是攻守兼備,利用地形打防守戰是胡璉強項,石牌是較為典型的防守戰。後來章逢集爭奪戰、南麻戰役,胡璉總能遇見危險,跳出包圍圈。

淮海戰役黃維率12兵團輕敵冒進,中瞭解放軍埋伏,覆沒於雙堆集。12兵團將領議論黃維指揮能力低下,哀嘆:若胡老頭在此,怎麼會到如此地步。


胡璉指揮下的第18軍火力強大,戰鬥力明顯高於其他國軍部隊。

胡璉指揮的18軍攻擊性強,戰場上充當急先鋒,主要依靠18軍之兇猛的火力。18軍軍官全是黃埔軍校優等生,全副美械裝備,擁有數百輛汽車、上百輛坦克,比整74師火力高二個量級。

第18軍日常訓練強度是其他部隊的五倍,其炮兵部隊攔頭炮可以精確到衝鋒隊伍前50米。


胡璉善於把控部隊,治軍、練軍能力很強。

胡璉訓練部隊能力很強,1947年,胡璉整編第11師升級為整編18軍,國防部將定陶戰役被殲滅的整3師番號給了胡璉。

胡璉將11師一個旅劃給第3師做基幹旅,抽調大量軍官到第3師,又將2個師多個團對調,迅速恢復整編第3師戰鬥力。

49年2月胡璉任第2編練部司令官,重建12兵團,與其他重組部隊不同,胡璉12兵團依然有很強戰鬥力。

胡璉非常善於利用地形,並獨創多種戰術。

胡璉是非常注重戰術細節的國軍將領。與一般國軍將領不同,胡璉非常重視戰術細節(所以胡璉是將才而不是帥才)。

胡璉獨創以前置連遊動作戰;又利用村落、院牆,使用衝鋒槍、手雷組合阻怠攻勢和反突擊。在淮海戰役中胡璉空降雙堆集,提出爭奪村落、奪取糧食的戰術。


黃維第12兵團被圍雙堆集,蔣介石急召胡璉面授機宜。胡璉乘飛機進入包圍圈。

第12兵團組建是在原來整18軍編制上成立的,白崇禧不喜歡整18軍軍長鬍璉,因此阻撓胡璉出任兵團司令官。蔣介石想拉攏桂系勢力,只得臨陣換將,讓18軍老軍長黃維當了兵團司令官。

黃維也開誠佈公,一到任就和胡璉交底,自己只過渡半年,半年後兵團司令還是胡璉的。但胡璉聽不進,拂袖而去。

黃百韜兵團被圍後,蔣介石調動白崇禧管轄的部隊黃維兵團和宋希濂兵團馳援徐州。白崇禧見死不救,扣下了宋希濂兵團。但黃維兵團歸屬國防部直轄,接到命令後迅速從蒙城攻擊前進。

11月24日,黃維兵團遇到解放軍強烈阻擊,被圍宿縣附近雙堆集。消息傳來,蔣介石才發現胡璉不在軍中,急召胡璉。詢問有何解圍辦法,胡璉自告奮勇,願意親入包圍圈,協助黃維作戰。


胡璉一邊給舊部打氣,一邊調整戰術。隨著華野參戰,12兵團全軍覆沒,胡璉隻身逃出。

到達雙堆集後,胡璉向黃維和兵團將領傳達了蔣的旨意,作了一些戰術調整。但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胡璉也無力迴天。

隨著華野參戰,防守壓力越來越大。最後關頭,黃維和胡璉決定分頭突圍,分乘一輛坦克向外全力突圍。黃維被俘,胡璉穿過解放軍陣地,遇到了12兵團在包圍圈外的騎兵旅,得以逃脫。

旋即胡璉被任命為第二編練司令部司令官,在江西負責收容淮海戰場釋放的戰俘,重建第12兵團(第10軍、第18軍),後南下福建。

後金門戰役時,胡璉率12兵團正在海上,率軍增援金門。


胡璉是國軍中優秀的軍事將領,有勇有謀,謹慎靈活,攻守兼備、更擅於防守作戰。但其是將才而非帥才,個人觀點胡璉因未出任12兵團司令官而憤然離開部隊,因私棄公、心胸不夠非大將之才。

其18軍在與解放軍作戰中基本沒吃過虧,養成通病總認為功績全是其個人能力原因。領軍或做公司最忌諱這樣的人才,一旦不如意,即拂手而去。


菸酒閣大學士


《亮劍》中楚雲飛的原型就是胡璉,這個人被老總評為“猛如虎,狡如狐”,是國民黨內少數幾個又吃得開、又會打仗的將領。而胡璉的吃得開,體現在他的不瞎摻和上,也可以說胡璉兩面三刀。不過正是胡璉這種性格,使得胡璉一直未身處高職,也從未因才被他人打壓過。


胡璉的成名之戰是“石牌保衛戰”,此戰爆發在武漢會戰之後,也是日軍進軍重慶的第一戰,石牌保衛戰的勝利保證了重慶的安全,可以說胡璉功不可沒。胡璉也成為了第一個同日軍野戰獲全勝的國民黨將領,石牌保衛戰也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雖然已經銳氣大減,但還是希望借餘威攻取重慶。不過在重慶門戶石牌受到了慘敗,至此日軍對於重慶只能是採取空中轟炸的手段。一直到日本戰敗,日軍都沒有再發動一起大規模的會戰。胡璉打完這戰之後,也一直沒有參與其他軍事行動。



1949年10月金門戰役,解放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9000多名人民子弟兵犧牲在金門的灘頭,對方指揮就是胡璉。從這場戰役一開始前的頻頻示弱,到先頭部隊登陸之後的隱忍。胡璉這隻老狐狸確實讓人防不勝防,不過好在胡璉終究是不能在國民黨黨爭之中獨善其身,一直沒能像張靈甫一般掌握絕對兵權。


小司馬遷論史




戰爭的藝術和足球相似,盡在攻守。

攻守互為條件,才是一支軍隊的長存之道。守是攻的條件,攻是守的保證。

七十四軍在孟良崮被消滅,就在於它是一支攻強守弱的軍隊,面對近十倍於自己的敵人進攻時,防守上出了問題。

胡璉作為陝西人,和張靈甫同是老鄉和黃埔同學,兩個人的風格不不一樣。 胡璉身上有太多曾國藩治國的特點,就是立足於防守去打進攻。



因此同樣是在山東,同樣面對粟裕同樣套路的進攻, 胡璉避免了與張靈甫的命運,就與其軍事風格有關。

胡璉有張靈甫的“悍”而無其“驕”,有黃百韜的“忠”而勝其“謀”。他作風硬朗又心思縝密,打仗從不冒險,攻戰必先求穩,戰場嗅覺更是敏銳,這就是他“狐狸”稱號的由來,最標準的評價說他“狡如狐,猛如虎”。



我們先來看抗戰期間他的表現。

第一戰,1943年5月,日軍糾集了十萬軍隊大舉沿長江而上,準備一氣拿下陪都重慶,打垮國民黨政府,從根本上打敗中國。

要想進入重慶,就要先過一關湖北石牌,胡璉領導土木系十八軍的第十一師負責正面防守。

日軍作戰的強悍程度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胡璉在上戰場前已寫了書信回家:“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戰,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


在戰前動員會上,胡璉以手指天,莊嚴宣告,寧可向前一步死,決不退後半步生。值些生死存亡之時,中華男兒唯有拼命向前,憤慨赴死,才有希望擊敗日軍。

鑑於日軍的武器火力比較強大,第一天胡璉利用地利,誘敵深入,打了日軍先鋒部隊一個伏擊戰。

第二天,是關鍵的一天。胡璉命令所有的部隊不許開槍,等敵人走近時,才全軍壓上,和敵人展開了肉搏戰,拼起了刺刀。十一師是中央軍的王牌軍,是陳誠的家底,基本功是比較紮實的,第二天的戰鬥異常慘烈,但日軍沒有沾到半點便宜。

第三天,日軍甚至動用了生化武器,但胡璉坐鎮在軍中親自督戰,十一師用頑強的鬥志逼退了日軍。

三天戰鬥下來,日軍戰死一千多人,傷亡3000多人,倉皇而逃。


第二戰,1945年5月,日軍動用20萬人向湘西進軍,企圖從這個方向殺入四川。胡璉領導十八軍奉命對敵人進行包抄。

胡璉插入敵後,截斷了敵人的退路和後勤補給線,將進入自己包圍圈的敵人倒數消滅。整個戰役持續3個月,共消滅日軍3萬多人。



進入國共內戰時期後,胡璉的整體表現依然搶眼。

第一戰,1947年6月,胡璉敏銳的感覺到粟裕要用對付張靈甫的辦法,在他身上重演一次,他發誓說不,他要為張靈甫報仇,畢竟張靈甫是黃埔四期的好同學好老鄉,兩家的交情非常深厚。

胡璉利用了20多天的時間,結合南麻的地形,構建了嚴密的無死角的防守體系,包括大量的子母堡,每一地堡群外圍都設置了鐵絲網、鹿砦等障礙物。他還提前準備了大量的糧食和彈藥,對軍隊做了很好的戰前動員。

華東野戰軍運用了四個縱隊外加三個主力團,向胡璉的整十一師發起了猛烈進攻。但在嚴密的防守面前毫無辦法,胡璉堅守了近十天後,援軍快速趕到,粟裕的軍隊被迫退去。此戰華東野戰軍傷亡3萬多人。



第二戰,也是最後一戰。1949年10月,蔣介石認為胡璉是自己的福將,就將金門的防務交給他,讓他再次面對粟裕部隊的進攻。

福建軍區領導命令他最精銳的幾個團,趁漲潮的機會,坐上船向金門進發,先是碰上胡璉的炮火猛攻,傷亡慘重。

剛攻上金門,就被誘敵深入,被胡璉第十二兵團與李良榮第二十二兵團包圍在古寧頭村,消滅四千多人,活捉5000多人。這一戰,胡璉再次為張靈甫報了仇。


新知傳習閣


胡璉的一生追隨蔣介石赴湯蹈火,征戰無數,死裡逃生,血滿弓刀,人生跌宕。



胡璉在戰場上的表現的確比其他國軍將領略高一籌,有人評價他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卻比黃百韜多。他麾下的十八軍,是國民黨的五大王牌部隊,蔣軍中有“二胡”—胡宗南與胡璉,前者號稱“西北王”,後者號稱“金門王”,但在蔣軍中流行這樣的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1943年,日軍集結了10萬純種日軍,準備通過石牌進攻重慶。守衛石牌的任務落在胡璉的身上,這一仗如果失敗,日軍則可拿下重慶,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改變兩國命運的一戰。最終日軍大敗,胡璉在此次戰役中表現沉著,冷靜,視死如歸,此戰國軍參戰人數達15萬,消滅日軍2萬多人。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最終他的部隊獲得了“吃人部隊”的稱號,此戰後他被提升為十八軍的軍長。



1945年參加雪峰山戰役,將日寇進攻湘西的唯一交通線湘黔公路截斷,與友軍配合將被圍之敵悉數殲滅。



抗日戰場上勇猛異常的胡璉,在解放戰爭中也表現不俗。他和他的部隊被蔣介石視為“救火隊長”,哪個地方情勢危急,蔣介石就派胡璉去,以至於我軍的很多部署被胡璉打亂,毛主席稱他“狡如狐”,七次電令要活捉而不得。



1947年5月,張靈甫整編74師在孟良崮全殲,緊接著,胡璉本打算為他的老鄉報仇,不料卻被華野三個縱隊包圍在南麻,華野準備以優勢兵力“吃掉“胡璉的整編11師。但胡璉剛進入包圍圈,便明白過來,他趕緊命令部隊立即停止前進,就地挖掘防禦工事,並憑藉地勢設計了“子母堡”、“梅花堡”等堡壘設施,戰鬥打響後,他與數倍於己的華野部隊展開了搏鬥,最終不僅沒有被打垮,反而堅守住了陣地。




1949年胡璉指揮的金門島戰役讓解放軍損失慘重。




逝去的經典文化


胡璉,原名胡從祿,陝西華縣人,1907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成為第4期學生,與他同期的還有林彪、謝晉元、張靈甫、李彌、劉玉章、楊傑、唐生明、潘裕昆等人。林帥自不必說,其他人均不是泛泛之輩,可見黃埔四期依然出色。

從1928年起,胡璉就一直在國民革命軍第11師,先後擔任連長、副營長、營長、團長等職務。在“九一八”事變前,胡璉已經是國軍第11師第66團團長,是陳誠麾下的大將之一。抗戰時期,胡璉先後帶部參加了淞滬會戰,羅店之戰,之後又轉戰江蘇南部、湖北等地區,表現傑出,因此升為11師的師長,但真正讓他在全國聲名鵲起的還是1943年的“石牌防禦戰”。

1943年5月,日軍集結二十萬大軍進攻湖北西陵峽南岸的石牌要塞,這裡是通往國民政府臨時首都重慶的重要門戶。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國民革命軍第十集團軍十八軍第十一師擔負起了保衛石牌的主要力量,其師長正是陳誠麾下的胡璉。


在這場決戰中,中國軍隊共投入兵力15萬人,日軍投入10萬兵力。其中,胡璉所率領的11師發揮了重要作用,成功守住了石牌,胡璉更是指揮士兵與敵軍進行慘烈的白刃戰,做好了全軍殉國的準備。最終,由於西進重慶的計劃受挫,日軍在抗戰時期的迅猛攻勢開始驟然降溫,同時也使得首都重慶轉危為安,這場戰役後來因此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4年,胡璉升任國軍第18軍軍長,成為國軍核心將領之一。1945年抗戰結束後,胡璉率部在長沙接受日軍投降,並被授少將軍銜。解放戰爭開始後,胡璉的18軍整編為11師,是國軍的五大作戰主力之一,在大別山等地與解放軍周旋多年。毛澤東也評價說“此人狡如狐,猛如虎。”


胡璉後期最大的軍事成就是1949年的金門戰役,此戰的勝負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不再過多地敘述了。只是可惜,這樣一位將才選擇了不同的信仰。總體而言,胡璉是一位鬥志高,作戰能力強的戰將級人物(軍團級單位),雖然在軍事成就上無法同林彪、劉伯承這樣戰略級人物相比,但他善於陣地戰和防禦戰,而且有豐富的經驗,是為國軍後期的虎將之一。時人常謂:“十個西北王(胡宗南)不如一個金門王(胡璉)”。
(胡璉晚年擔任臺灣駐越南大使)


世界人文通史


直接先給結論,胡璉也許是蔣系中央軍戰術素養最高的高級將領,其出神入化的防守能力無出其右者,與善攻的張靈甫一起成為黃埔四期的絕代雙驕。



胡璉生於1907年,陝西渭南人,為陳誠的嫡系干將,歷任十一師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十八軍軍長。他狡如狐、猛如虎,在戰場上一直是神一般的對手存在。

胡璉的作戰策略是向羸弱的對手猛攻,面對強勁的對手收縮防守,他至少打出了六次經典的防禦戰,成功地露了很多守。


1,1937年淞滬會戰中以團長之職率部死守羅店,組織敢死隊頂住了日軍飛機大炮坦克的多輪攻擊,因守住了陣地被擢升為旅長。

2,1940年參加棗宜會戰,任十一師副師長,在當陽頂住了日軍第十一軍連續一週的瘋狂進攻並重創日寇,粉碎了日軍直撲宜昌的計劃。

3,1943年的石牌阻擊戰,十一師師長鬍璉成功守住了石牌要塞,確保了鄂西會戰的勝利,也讓日軍直扣陪都重慶的戰略設想破產。此戰胡璉留下了傳世名言,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



後來,胡璉先後在南麻戰役、曹縣戰役、雙堆集戰役中採取密集防守策略,三次成功從502的重兵包圍中逃出生天,除最後一次隻身突圍外,前兩次都率部走脫,牛叉的像狐狸一樣。杜聿明、邱清泉做不到,王耀武、張靈甫做不到,黃維、黃百韜、廖耀湘做不到,還有誰?

總之,胡璉軍事戰術造詣能在蔣系中數一數二,尤其是他的防禦戰。總是被包圍,很難被吃掉,穩!不過就是這樣天才的胡璉,也被我軍掃出了大陸,誰更厲害不用多說了吧?



司馬砸光


胡璉的軍事水平怎麼樣?用一個字形容就夠了:強!

胡璉字伯玉,陝西華縣人,黃埔軍校四期生。胡璉因在北伐戰爭中表現出色被陳誠看中,進入11師擔任連長,他隨後也不負眾望,在中原大戰、圍剿紅軍等歷次戰役中表現出色,一路升至團長。

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第十八軍在陳誠、黃維率領下浴血羅店,時任66團團長的胡璉擔任敢死隊長,與日寇浴血奮戰,升至旅長。1943年的鄂西會戰,胡璉負責守衛石牌要塞,打出了他的抗戰代表作。當長官陳誠問胡璉陣地能不能守住陣地時,胡璉的回答直到今天依然聲聲入耳:成功沒有把握,成仁卻有決心!胡璉在抗戰中的功績人民怎能遺忘!

解放戰爭中,粟裕率我華東野戰軍自蘇中戰役開始一路橫掃千軍,但是卻在南麻戰役中栽在胡璉手中,勢頭被遏制。淮海戰役中胡璉於半路空降雙堆集代替昏招不斷的黃維指揮,覆滅時胡璉僥倖逃脫,並重建18軍,隨後胡璉率這隻軍隊在金門重創我軍,成功為蔣介石續命。金門戰役我軍損失慘重,是解放戰爭中最大的敗仗。

綜上,胡璉無疑是國民黨軍隊最優秀的將領之一,毛主席評價胡璉:狡如狐而猛如虎是非常貼切的。


林屋公子


胡璉曾就讀於黃埔軍校,是黃埔第四期畢業生,與林彪、張靈甫等是同期同學。胡璉畢業後,在國軍大佬陳誠的“土木系”部隊中任職,從連長,逐級晉升,一直升到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軍長。有意思的是胡璉在1944年任軍長時,只是個上校軍銜,卻佩帶中將軍銜,他是1945年才被授予少將軍銜。
胡璉作戰勇敢,膽識過人,頭腦靈活,深受陳誠賞識。抗戰伊始,已是團長的胡璉跟隨陳誠參加了淞滬會戰,胡團奉命防守羅店。是役,胡璉指揮部隊有時頑強防禦,有時靈活出擊,有時進行肉搏,一晝夜曾打退日寇的十幾次進攻,最終堅守了陣地。淞滬會戰後,胡璉晉升為旅長。
胡璉先後參加過湘北會戰、棗宜會戰、湘西會戰、雪峰山會戰等,特別是在“石牌要塞”之戰,國民政府認為“石牌要塞”堪比“斯大林格勒”,命令胡璉的第十一師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守衛。胡師誓師準備為國犧牲,與要塞共存亡。面對日寇的精良武器,瘋狂的進攻,第十一師官兵,經過多日浴血奮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終消滅日寇一千餘人,守住了要塞,為鄂西會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戰鬥結束後,胡璉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並晉升為第十八軍副軍長。
解放戰爭中,胡璉的部隊成了救火隊,哪裡吃緊,胡璉就到那裡。1948年,已是兵團副司令的胡璉參加了淮海戰役。在第十二兵團被解放軍包圍消滅之際,胡璉乘坦克僥倖逃脫。
1949年,胡璉任重建的第十二兵團司令,駐守金門。在金門戰役中,胡璉指揮部隊將解放軍近萬人登陸部隊打敗,由於解放軍沒有制海權、制空權,後援部隊又跟不上,導致登陸部隊全軍覆沒。這是解放戰爭中,解放軍遭遇的最慘重的一次失敗。因此,胡璉也被稱為“金門王”。
在臺灣,胡璉曾任陸軍副總司令,晉升為一級上將,1977年病逝,享年70歲。
可以說,胡璉的軍事素質很高,是一位作戰和指揮能力較強的國軍將領,是一名悍將。特別是在抗戰期間,為國家、為民族立下了不少功勳。曾有人將胡璉與“西北王”胡宗南相比,曰:“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由此可見,胡璉的軍事才能的確很強。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