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国民党将领胡琏的军事水平到底怎么样?

1195125793


胡琏这个人军事能力还是超强的,一生中辉煌之战绩颇多,在抗日战争中他是日军所忌惮的国民党悍将,在解放战争中更是被称为“狐狸”,毛主席曾经就对中野下过通告:“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此人的军事水平,可见一般。



战争的胜负抛开军事实力不说,将领往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拿破仑曾经就说过一段颇有深意的话语,他说:“一个羊领一群老虎,老虎都变成了羊;而一群羊被老虎带领,羊也会变成老虎”,这句话用在胡琏身上在合适不过。这位在国民党后期发挥重大作用的将领,说起他的军事生涯,就离不开十八军。



胡琏是黄埔四期生,陈诚土木系的骨干心腹,是一位真正靠战功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人物。在淞沪会战爆发时,时任团长的胡琏便在罗店于日寇展开血战,双方对同一阵地反反复复十几次争夺,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战,被日军方面称为“血肉磨坊”,而此一战十八军能够扬名立万,靠的正是以胡琏为代表的这些中坚力量。这位军事手腕强硬的悍将向来是以善打硬仗闻名,1943年日军妄图入侵中国的“斯大林格勒”,那就是扼守西南的石牌要塞,而这一防守任务便交给了已经成为十八军十一师师长的胡琏,当然这位悍将不负众望,战后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胡琏的军事能力可见一般,无论是智谋还是勇猛,貌似这位国民党将领都具备,所以在解放战争中他成为了解放军高级将领的一大劲敌。从中原战场到淮海战场,胡琏一直是解放军的心腹大患,但是每次都让其逃脱,当然除了运气外,肯定也有他自己的本事,军事水平当然超乎寻常。

在国民党败退之后,胡琏成为了老蒋的依托,指挥了金门战役,而此战的历史意义不用多说,影响直到现在。而国民党军史对胡琏的评价是十二个字:“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做为同时期资历并不算老的国军将领,后来却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一级上将,这应该是他军事能力的最好证明。


绝笔历史


黄埔四期的毕业生,与胡宗南在国民党派系中并称“二胡”,后期在高层得霸主称号。胡宗南为“西北王”,他在金门海战后被称为“金门王”,属陈诚糸,能跟陈诚交臂的都是军事奇才。

若论他的军事水平,可为不俗,勇贯三军,从黄埔系中时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一步步熬了上去。

抗战初始从淞沪会战爆发一直到国共对决(我方称解放战争),胡琏在每次战役中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单是令日军头疼,就连共产党高级将领常胜将军粟裕都有些“谈虎色变”,打掉了张灵甫,却没啃下他,后在金门岛战役中令他和叶飞吃了大亏。

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1949年10月24日,我解放军在栗裕、叶飞指挥下渡海发动金门战役,这也是国共第二次内战的最后一场战役。胡琏经过布属后,先躲避第一攻击波,诱敌深入后,将解放军第二登陆部队从海上截断(海军及美军舰队),解放军强攻未果,损失惨重,不得己第二攻击波终止。胡琏见战事得力,集所守金门部队发动围歼战。至使我解放军第一批攻入金门岛的3个多团近一万人(包括船工、民夫等3、4百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一小部分转入游击战,几年后被剿。

可能这样说他会有负面影响,但可不是“夸他”,毕竟是败军之将,这只是针对国民党将领一些个人的军事能力而言,不代表立场。

谢谢!!!!见谅!


骁勇34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之一:陆军副总司令、第1兵团司令官、第12兵团司令官、第18军军长胡琏。

胡琏是国军著名战将,综合军事能力居众将(兵团级)之首,几乎无败绩。同僚中邱清泉太张狂傲气、廖耀湘不够果决。唯独胡琏军事才能比较全面。狡如兔、猛于虎。

胡琏,原名胡从禄,陕西华县人,黄埔四期毕业。凭军功一路升迁,长期担任陈诚“土木系”主力整编11师师长、第18军军长,被部下称尊为“胡老头”。

抗日战争中,胡琏带领第11师坚守重庆门户石牌,阻挡日军自长江进犯重庆的企图,爆发了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白刃战,石牌战役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

胡琏谨慎善谋,长于治军、练军。作战勇猛、战法新颖。抗战胜利后,胡琏第18军被整编为整11师,为五大主力之一,后升级为整编18军,充当华中、华东战场救火队。

1948年整18军改编为第12兵团,辖第10、14、18、85军及1个快速纵队。由于白崇禧阻挠,胡琏只能出任兵团副司令官,一气之下,胡琏借口父亲生病,扔下部队回家去了。


胡琏戎马一生,战功无数。

胡琏(1907-1977年),原名胡从禄,陕西华县人,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4期,分到步兵科第3连,成为陈庚的学生。

胡琏整个军旅生涯基本在土木系即陈诚嫡系第11师、第18军任职,对其部队人事、特性了如指掌。历任11师副营长、营长、团长、副师长,42年任师长,成为陈诚心腹大将。

43年任18军副军长,委员长侍从室军事参谋,44年任18军军长、整编11师师长,48年任12兵团副司令官。

12兵团被歼灭后,战场逃脱的胡琏任第2编练区司令,重建12兵团,十月任金门防卫司令,54年任第一军团司令,陆军二级上将,58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官。

64年任驻南越大使,72年升陆军一级上将,74年退役,77年病逝于台北,享年70岁


猛将必发于卒伍,胡琏一路升迁,从连排长成为王牌军军长,是一路打出来的。黄埔军校毕业后,胡琏参加过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及中原大战、苏区围剿。

抗战开始参加了淞沪战役、苏南游击战、第一次湘北会战、枣宜战役,1943年指挥著名石牌保卫战,保障了鄂西大捷,获青天白日勋章。

解放战争中胡琏率18军在华东、华中作为国军主力,一直担任主力和战场救火队角色。

鄂西战役是中日战争转折点,而石牌保卫战是最关键战役,是中国战场“斯大林格勒”,胡琏独善其功。

胡琏的指挥,以沉着冷静、谨慎多变、注重战术细节著称,既能打硬仗恶仗,也能打巧仗,所带部队攻防兼备,最出名的战役要数石牌保卫战和章逢集争夺战。

抗日战争中的石牌保卫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夸张了点),中日战场转折点。

日军想自东往西攻占重庆,必须掌握长江,而掌握长江必须占领南岸的石牌。石牌两岸均为断崖绝逼,长江水宽仅100多米,是天然屏障。

1941年日军曾兵分两路从江北宜昌正面进攻过石牌,以失败告终。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拥有2个师团1个旅团的日本第11军集结10万大军准备攻占石牌,采取大兵团迂回战术从石牌背后发起进攻。

十八军奉命坚守石牌,即下令以11师为石牌要塞核心防守部队,18师、118师在外围策应。



胡琏11师部署是:31团驻大朱家坪,部署在阵地最前沿;33团守石牌核心阵地,32团防守33团两翼。

石牌是鄂西会战的关键,如同徐州会战的台儿庄,蒋介石多次发电报至第六战区,要求死守石牌,并指出石牌关系到重庆安危,勿失歼敌良机。

胡琏战前立下五封遗嘱,决心与石牌共存亡,并将指挥所前置到离前沿很近的虫客蚂包,亲临指挥。

胡琏敬告父亲诀别信并遗嘱: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也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 敬叩金安!

胡琏防守作战非常注重利用地形特点,战前详细了解石牌及周边地势地形。石牌附近悬壁万仞、古木参天、易守难攻,11师构筑坚固工事以逸待劳。


5月28日,日军第3师团首先向南林坡阵地发起攻击,石牌保卫战打响。战至黄昏,守军11师31团3营官兵死伤惨重,接连打退日军5次冲锋,日军阵亡数百。

第二天黎明日军在炮兵、空军配合下继续攻击阵地,依然被守军击退。同日日军第39师团主力兵分2路,1路向11师牛场坡、朱家坪阵地发起攻击,另一路迂回牛场坡守军,守军与数倍日军激战数日,最终寡不敌众11师被迫放弃牛场坡、朱家坪阵地。

石牌保卫战异常激烈,29日胡琏发布军令:从明天开始,我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战至最后一人,把敌人枯骨埋葬于此,将我们的英名与血肉涂写在石牌石岩之上。

5月30日日军在空军支援下突破外围阵地,开始攻击石牌核心阵地,战斗中只要守军露出一点缝隙,日军即以密集队形攻击。

在大小高家岭,日军以催泪瓦斯攻击守军,双方竭力死战以刺刀肉搏,在阵地上全歼日军,毙敌近2000人,11师官兵阵亡1500人。

据报道:宜昌西岸全线战斗已达激烈,每一据点均必死拼搏。由于守军意志坚决,日军久攻不下,5月31日日军东撤,此战损失人员7000余人。



土木系名将众多,胡琏是其中佼佼者。蒋介石说:前线将领里,他最信任的就是胡琏、张灵甫。胡琏的军事能力确实出类拔萃。

国军18军是陈诚的起家根本,在兵员素质、武器配比上优于所有国军,如18军军官全是黄埔军校优等生、重武器数量全军第一(坦克数十辆、汽车几百辆,同期74师只有10几辆汽车)。

当别的部队还吃不饱肚子时候伙食是美军战地罐头食品、18军实弹训练的弹药是其他部队5倍以上。这样的待遇下18军超越其他国军战斗力毫无问题,但是在胡琏指挥和其他将领指挥的18军战斗力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



胡琏用兵谨慎,预见性极强。

胡琏用兵谨慎、预见性极强。国军部队中攻击能力最强的是张灵甫74师、邱清泉第5军,18军次之。

但是18军是攻守兼备,利用地形打防守战是胡琏强项,石牌是较为典型的防守战。后来章逢集争夺战、南麻战役,胡琏总能遇见危险,跳出包围圈。

淮海战役黄维率12兵团轻敌冒进,中了解放军埋伏,覆没于双堆集。12兵团将领议论黄维指挥能力低下,哀叹:若胡老头在此,怎么会到如此地步。


胡琏指挥下的第18军火力强大,战斗力明显高于其他国军部队。

胡琏指挥的18军攻击性强,战场上充当急先锋,主要依靠18军之凶猛的火力。18军军官全是黄埔军校优等生,全副美械装备,拥有数百辆汽车、上百辆坦克,比整74师火力高二个量级。

第18军日常训练强度是其他部队的五倍,其炮兵部队拦头炮可以精确到冲锋队伍前50米。


胡琏善于把控部队,治军、练军能力很强。

胡琏训练部队能力很强,1947年,胡琏整编第11师升级为整编18军,国防部将定陶战役被歼灭的整3师番号给了胡琏。

胡琏将11师一个旅划给第3师做基干旅,抽调大量军官到第3师,又将2个师多个团对调,迅速恢复整编第3师战斗力。

49年2月胡琏任第2编练部司令官,重建12兵团,与其他重组部队不同,胡琏12兵团依然有很强战斗力。

胡琏非常善于利用地形,并独创多种战术。

胡琏是非常注重战术细节的国军将领。与一般国军将领不同,胡琏非常重视战术细节(所以胡琏是将才而不是帅才)。

胡琏独创以前置连游动作战;又利用村落、院墙,使用冲锋枪、手雷组合阻怠攻势和反突击。在淮海战役中胡琏空降双堆集,提出争夺村落、夺取粮食的战术。


黄维第12兵团被围双堆集,蒋介石急召胡琏面授机宜。胡琏乘飞机进入包围圈。

第12兵团组建是在原来整18军编制上成立的,白崇禧不喜欢整18军军长胡琏,因此阻挠胡琏出任兵团司令官。蒋介石想拉拢桂系势力,只得临阵换将,让18军老军长黄维当了兵团司令官。

黄维也开诚布公,一到任就和胡琏交底,自己只过渡半年,半年后兵团司令还是胡琏的。但胡琏听不进,拂袖而去。

黄百韬兵团被围后,蒋介石调动白崇禧管辖的部队黄维兵团和宋希濂兵团驰援徐州。白崇禧见死不救,扣下了宋希濂兵团。但黄维兵团归属国防部直辖,接到命令后迅速从蒙城攻击前进。

11月24日,黄维兵团遇到解放军强烈阻击,被围宿县附近双堆集。消息传来,蒋介石才发现胡琏不在军中,急召胡琏。询问有何解围办法,胡琏自告奋勇,愿意亲入包围圈,协助黄维作战。


胡琏一边给旧部打气,一边调整战术。随着华野参战,12兵团全军覆没,胡琏只身逃出。

到达双堆集后,胡琏向黄维和兵团将领传达了蒋的旨意,作了一些战术调整。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胡琏也无力回天。

随着华野参战,防守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关头,黄维和胡琏决定分头突围,分乘一辆坦克向外全力突围。黄维被俘,胡琏穿过解放军阵地,遇到了12兵团在包围圈外的骑兵旅,得以逃脱。

旋即胡琏被任命为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官,在江西负责收容淮海战场释放的战俘,重建第12兵团(第10军、第18军),后南下福建。

后金门战役时,胡琏率12兵团正在海上,率军增援金门。


胡琏是国军中优秀的军事将领,有勇有谋,谨慎灵活,攻守兼备、更擅于防守作战。但其是将才而非帅才,个人观点胡琏因未出任12兵团司令官而愤然离开部队,因私弃公、心胸不够非大将之才。

其18军在与解放军作战中基本没吃过亏,养成通病总认为功绩全是其个人能力原因。领军或做公司最忌讳这样的人才,一旦不如意,即拂手而去。


烟酒阁大学士


《亮剑》中楚云飞的原型就是胡琏,这个人被老总评为“猛如虎,狡如狐”,是国民党内少数几个又吃得开、又会打仗的将领。而胡琏的吃得开,体现在他的不瞎掺和上,也可以说胡琏两面三刀。不过正是胡琏这种性格,使得胡琏一直未身处高职,也从未因才被他人打压过。


胡琏的成名之战是“石牌保卫战”,此战爆发在武汉会战之后,也是日军进军重庆的第一战,石牌保卫战的胜利保证了重庆的安全,可以说胡琏功不可没。胡琏也成为了第一个同日军野战获全胜的国民党将领,石牌保卫战也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虽然已经锐气大减,但还是希望借余威攻取重庆。不过在重庆门户石牌受到了惨败,至此日军对于重庆只能是采取空中轰炸的手段。一直到日本战败,日军都没有再发动一起大规模的会战。胡琏打完这战之后,也一直没有参与其他军事行动。



1949年10月金门战役,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9000多名人民子弟兵牺牲在金门的滩头,对方指挥就是胡琏。从这场战役一开始前的频频示弱,到先头部队登陆之后的隐忍。胡琏这只老狐狸确实让人防不胜防,不过好在胡琏终究是不能在国民党党争之中独善其身,一直没能像张灵甫一般掌握绝对兵权。


小司马迁论史




战争的艺术和足球相似,尽在攻守。

攻守互为条件,才是一支军队的长存之道。守是攻的条件,攻是守的保证。

七十四军在孟良崮被消灭,就在于它是一支攻强守弱的军队,面对近十倍于自己的敌人进攻时,防守上出了问题。

胡琏作为陕西人,和张灵甫同是老乡和黄埔同学,两个人的风格不不一样。 胡琏身上有太多曾国藩治国的特点,就是立足于防守去打进攻。



因此同样是在山东,同样面对粟裕同样套路的进攻, 胡琏避免了与张灵甫的命运,就与其军事风格有关。

胡琏有张灵甫的“悍”而无其“骄”,有黄百韬的“忠”而胜其“谋”。他作风硬朗又心思缜密,打仗从不冒险,攻战必先求稳,战场嗅觉更是敏锐,这就是他“狐狸”称号的由来,最标准的评价说他“狡如狐,猛如虎”。



我们先来看抗战期间他的表现。

第一战,1943年5月,日军纠集了十万军队大举沿长江而上,准备一气拿下陪都重庆,打垮国民党政府,从根本上打败中国。

要想进入重庆,就要先过一关湖北石牌,胡琏领导土木系十八军的第十一师负责正面防守。

日军作战的强悍程度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胡琏在上战场前已写了书信回家:“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战,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


在战前动员会上,胡琏以手指天,庄严宣告,宁可向前一步死,决不退后半步生。值些生死存亡之时,中华男儿唯有拼命向前,愤慨赴死,才有希望击败日军。

鉴于日军的武器火力比较强大,第一天胡琏利用地利,诱敌深入,打了日军先锋部队一个伏击战。

第二天,是关键的一天。胡琏命令所有的部队不许开枪,等敌人走近时,才全军压上,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拼起了刺刀。十一师是中央军的王牌军,是陈诚的家底,基本功是比较扎实的,第二天的战斗异常惨烈,但日军没有沾到半点便宜。

第三天,日军甚至动用了生化武器,但胡琏坐镇在军中亲自督战,十一师用顽强的斗志逼退了日军。

三天战斗下来,日军战死一千多人,伤亡3000多人,仓皇而逃。


第二战,1945年5月,日军动用20万人向湘西进军,企图从这个方向杀入四川。胡琏领导十八军奉命对敌人进行包抄。

胡琏插入敌后,截断了敌人的退路和后勤补给线,将进入自己包围圈的敌人倒数消灭。整个战役持续3个月,共消灭日军3万多人。



进入国共内战时期后,胡琏的整体表现依然抢眼。

第一战,1947年6月,胡琏敏锐的感觉到粟裕要用对付张灵甫的办法,在他身上重演一次,他发誓说不,他要为张灵甫报仇,毕竟张灵甫是黄埔四期的好同学好老乡,两家的交情非常深厚。

胡琏利用了20多天的时间,结合南麻的地形,构建了严密的无死角的防守体系,包括大量的子母堡,每一地堡群外围都设置了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他还提前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和弹药,对军队做了很好的战前动员。

华东野战军运用了四个纵队外加三个主力团,向胡琏的整十一师发起了猛烈进攻。但在严密的防守面前毫无办法,胡琏坚守了近十天后,援军快速赶到,粟裕的军队被迫退去。此战华东野战军伤亡3万多人。



第二战,也是最后一战。1949年10月,蒋介石认为胡琏是自己的福将,就将金门的防务交给他,让他再次面对粟裕部队的进攻。

福建军区领导命令他最精锐的几个团,趁涨潮的机会,坐上船向金门进发,先是碰上胡琏的炮火猛攻,伤亡惨重。

刚攻上金门,就被诱敌深入,被胡琏第十二兵团与李良荣第二十二兵团包围在古宁头村,消灭四千多人,活捉5000多人。这一战,胡琏再次为张灵甫报了仇。


新知传习阁


胡琏的一生追随蒋介石赴汤蹈火,征战无数,死里逃生,血满弓刀,人生跌宕。



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的确比其他国军将领略高一筹,有人评价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却比黄百韬多。他麾下的十八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部队,蒋军中有“二胡”—胡宗南与胡琏,前者号称“西北王”,后者号称“金门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1943年,日军集结了10万纯种日军,准备通过石牌进攻重庆。守卫石牌的任务落在胡琏的身上,这一仗如果失败,日军则可拿下重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改变两国命运的一战。最终日军大败,胡琏在此次战役中表现沉着,冷静,视死如归,此战国军参战人数达15万,消灭日军2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最终他的部队获得了“吃人部队”的称号,此战后他被提升为十八军的军长。



1945年参加雪峰山战役,将日寇进攻湘西的唯一交通线湘黔公路截断,与友军配合将被围之敌悉数歼灭。



抗日战场上勇猛异常的胡琏,在解放战争中也表现不俗。他和他的部队被蒋介石视为“救火队长”,哪个地方情势危急,蒋介石就派胡琏去,以至于我军的很多部署被胡琏打乱,毛主席称他“狡如狐”,七次电令要活捉而不得。



1947年5月,张灵甫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歼,紧接着,胡琏本打算为他的老乡报仇,不料却被华野三个纵队包围在南麻,华野准备以优势兵力“吃掉“胡琏的整编11师。但胡琏刚进入包围圈,便明白过来,他赶紧命令部队立即停止前进,就地挖掘防御工事,并凭借地势设计了“子母堡”、“梅花堡”等堡垒设施,战斗打响后,他与数倍于己的华野部队展开了搏斗,最终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坚守住了阵地。




1949年胡琏指挥的金门岛战役让解放军损失惨重。




逝去的经典文化


胡琏,原名胡从禄,陕西华县人,1907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成为第4期学生,与他同期的还有林彪、谢晋元、张灵甫、李弥、刘玉章、杨杰、唐生明、潘裕昆等人。林帅自不必说,其他人均不是泛泛之辈,可见黄埔四期依然出色。

从1928年起,胡琏就一直在国民革命军第11师,先后担任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等职务。在“九一八”事变前,胡琏已经是国军第11师第66团团长,是陈诚麾下的大将之一。抗战时期,胡琏先后带部参加了淞沪会战,罗店之战,之后又转战江苏南部、湖北等地区,表现杰出,因此升为11师的师长,但真正让他在全国声名鹊起的还是1943年的“石牌防御战”。

1943年5月,日军集结二十万大军进攻湖北西陵峡南岸的石牌要塞,这里是通往国民政府临时首都重庆的重要门户。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十八军第十一师担负起了保卫石牌的主要力量,其师长正是陈诚麾下的胡琏。


在这场决战中,中国军队共投入兵力15万人,日军投入10万兵力。其中,胡琏所率领的11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守住了石牌,胡琏更是指挥士兵与敌军进行惨烈的白刃战,做好了全军殉国的准备。最终,由于西进重庆的计划受挫,日军在抗战时期的迅猛攻势开始骤然降温,同时也使得首都重庆转危为安,这场战役后来因此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4年,胡琏升任国军第18军军长,成为国军核心将领之一。1945年抗战结束后,胡琏率部在长沙接受日军投降,并被授少将军衔。解放战争开始后,胡琏的18军整编为11师,是国军的五大作战主力之一,在大别山等地与解放军周旋多年。毛泽东也评价说“此人狡如狐,猛如虎。”


胡琏后期最大的军事成就是1949年的金门战役,此战的胜负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不再过多地叙述了。只是可惜,这样一位将才选择了不同的信仰。总体而言,胡琏是一位斗志高,作战能力强的战将级人物(军团级单位),虽然在军事成就上无法同林彪、刘伯承这样战略级人物相比,但他善于阵地战和防御战,而且有丰富的经验,是为国军后期的虎将之一。时人常谓:“十个西北王(胡宗南)不如一个金门王(胡琏)”。
(胡琏晚年担任台湾驻越南大使)


世界人文通史


直接先给结论,胡琏也许是蒋系中央军战术素养最高的高级将领,其出神入化的防守能力无出其右者,与善攻的张灵甫一起成为黄埔四期的绝代双骄。



胡琏生于1907年,陕西渭南人,为陈诚的嫡系干将,历任十一师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十八军军长。他狡如狐、猛如虎,在战场上一直是神一般的对手存在。

胡琏的作战策略是向羸弱的对手猛攻,面对强劲的对手收缩防守,他至少打出了六次经典的防御战,成功地露了很多守。


1,1937年淞沪会战中以团长之职率部死守罗店,组织敢死队顶住了日军飞机大炮坦克的多轮攻击,因守住了阵地被擢升为旅长。

2,1940年参加枣宜会战,任十一师副师长,在当阳顶住了日军第十一军连续一周的疯狂进攻并重创日寇,粉碎了日军直扑宜昌的计划。

3,1943年的石牌阻击战,十一师师长胡琏成功守住了石牌要塞,确保了鄂西会战的胜利,也让日军直扣陪都重庆的战略设想破产。此战胡琏留下了传世名言,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后来,胡琏先后在南麻战役、曹县战役、双堆集战役中采取密集防守策略,三次成功从502的重兵包围中逃出生天,除最后一次只身突围外,前两次都率部走脱,牛叉的像狐狸一样。杜聿明、邱清泉做不到,王耀武、张灵甫做不到,黄维、黄百韬、廖耀湘做不到,还有谁?

总之,胡琏军事战术造诣能在蒋系中数一数二,尤其是他的防御战。总是被包围,很难被吃掉,稳!不过就是这样天才的胡琏,也被我军扫出了大陆,谁更厉害不用多说了吧?



司马砸光


胡琏的军事水平怎么样?用一个字形容就够了:强!

胡琏字伯玉,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四期生。胡琏因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被陈诚看中,进入11师担任连长,他随后也不负众望,在中原大战、围剿红军等历次战役中表现出色,一路升至团长。

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第十八军在陈诚、黄维率领下浴血罗店,时任66团团长的胡琏担任敢死队长,与日寇浴血奋战,升至旅长。1943年的鄂西会战,胡琏负责守卫石牌要塞,打出了他的抗战代表作。当长官陈诚问胡琏阵地能不能守住阵地时,胡琏的回答直到今天依然声声入耳:成功没有把握,成仁却有决心!胡琏在抗战中的功绩人民怎能遗忘!

解放战争中,粟裕率我华东野战军自苏中战役开始一路横扫千军,但是却在南麻战役中栽在胡琏手中,势头被遏制。淮海战役中胡琏于半路空降双堆集代替昏招不断的黄维指挥,覆灭时胡琏侥幸逃脱,并重建18军,随后胡琏率这只军队在金门重创我军,成功为蒋介石续命。金门战役我军损失惨重,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败仗。

综上,胡琏无疑是国民党军队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毛主席评价胡琏:狡如狐而猛如虎是非常贴切的。


林屋公子


胡琏曾就读于黄埔军校,是黄埔第四期毕业生,与林彪、张灵甫等是同期同学。胡琏毕业后,在国军大佬陈诚的“土木系”部队中任职,从连长,逐级晋升,一直升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有意思的是胡琏在1944年任军长时,只是个上校军衔,却佩带中将军衔,他是1945年才被授予少将军衔。
胡琏作战勇敢,胆识过人,头脑灵活,深受陈诚赏识。抗战伊始,已是团长的胡琏跟随陈诚参加了淞沪会战,胡团奉命防守罗店。是役,胡琏指挥部队有时顽强防御,有时灵活出击,有时进行肉搏,一昼夜曾打退日寇的十几次进攻,最终坚守了阵地。淞沪会战后,胡琏晋升为旅长。
胡琏先后参加过湘北会战、枣宜会战、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等,特别是在“石牌要塞”之战,国民政府认为“石牌要塞”堪比“斯大林格勒”,命令胡琏的第十一师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守卫。胡师誓师准备为国牺牲,与要塞共存亡。面对日寇的精良武器,疯狂的进攻,第十一师官兵,经过多日浴血奋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终消灭日寇一千余人,守住了要塞,为鄂西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战斗结束后,胡琏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并晋升为第十八军副军长。
解放战争中,胡琏的部队成了救火队,哪里吃紧,胡琏就到那里。1948年,已是兵团副司令的胡琏参加了淮海战役。在第十二兵团被解放军包围消灭之际,胡琏乘坦克侥幸逃脱。
1949年,胡琏任重建的第十二兵团司令,驻守金门。在金门战役中,胡琏指挥部队将解放军近万人登陆部队打败,由于解放军没有制海权、制空权,后援部队又跟不上,导致登陆部队全军覆没。这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遭遇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因此,胡琏也被称为“金门王”。
在台湾,胡琏曾任陆军副总司令,晋升为一级上将,1977年病逝,享年70岁。
可以说,胡琏的军事素质很高,是一位作战和指挥能力较强的国军将领,是一名悍将。特别是在抗战期间,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不少功勋。曾有人将胡琏与“西北王”胡宗南相比,曰:“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由此可见,胡琏的军事才能的确很强。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