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臘月二十五是中國農曆的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五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這一天的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辭舊迎新,在春節將近的喜慶日子裡,人們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與經濟儲備,對於平時工作太忙碌沒有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所以,老百姓根據實際生活中的需求,研究出了這一比較特別的節日民俗,在我國的傳統社會中,老百姓的生活規律與民俗是不可分開的。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老話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月過後就是春天的到來,老百姓度過了寒冷又漫長的冬天,馬上就要進入到新年,按照中國民間的習俗,春節是一年中開始的象徵,大家對於過年都倍感親切,同時全國各地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過年習俗,也有“二十五糊窗戶”一說,就是說二十四掃完塵,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當然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現在已經不用糊窗戶了,但是貼窗花呀,福字和對聯,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程序,這是人們祈福來年好運的心願。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風俗傳統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春節的腳步正在向我們慢慢的走來,人們也開始購置年貨等春節應用的東西,在這一天因為各地民族與民俗的不同,所以慶祝活動和宴請賓客的方式也各有特色,咱們就舉幾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接玉皇

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移動圖片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人們在這一天裡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照田蠶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也把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稱為“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人們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舉行這一活動。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趕亂歲

中國民間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中國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千燈節

臘月二十五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

@德州人,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磨豆腐!還有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