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明朝皇帝朱由检如果不在煤山吊死,而是撤出北京到金陵继续死守大明,火器会得到发展吗?

白菜村吃白菜


崇祯死不死、都城在北京还是南京,与火器发展没有直接相关的关系。火器的发展是与本国的军事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能力相关。

(1)明朝火器的发展已经落后于西方,这主要是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和农业文明导致,而不是一个皇帝的问题。三次学习国外火器技术,除了朱棣时期比较成功外,另外两次基本都是失败

朱棣时期,通过对交趾地战争,张辅等人发现该地区的火器非常好,便向朱棣建议组织专门的火器部队。由此,世界第一只正规火器部队建立——神机营。

正德嘉靖时期引入佛郎机进行改造、仿制,由此出现鸟铳火枪,获得发展。但在火炮仿制上仍然比较差,证明其是失败的。

万历后期到崇祯、南明政权时期,曾经经济引入甚至倚重红衣大炮,但这些其实连仿制技术都谈不上。

历史学界一直有“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虽然,我认为这是一种西方“学霸”的体现。西方将自己的“科学价值观”强加给“科学”,正如把西医强加给“医学”罔顾中医也同样是“医学”一样。无论西方的科学还是医学,都有古代和近代、现代的区别。

这个问题我们一笔带过,只是想说明:虽然,我们的古代科学曾经发达过,但随着农儒家思想成为主体,对除了儒家以外的学问都蔑视,除了科举学问都视为无用之学等思想日渐加深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由此,这必然造成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开始滞后,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越来越少。科技人才是必须要有“人口基数”的,只有这样才能出现“拔尖人才”。这些拔尖人才去带动先进科技。

(2)崇祯假如南迁对火器发展没有直接帮助,仍然是使用而不是研制研发、仿制。同时,火器好与坏并不是明亡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是“臣无忠君思想”“党政严重”“崇祯个性急躁”“吏治腐败”“自然灾害”“民生不振”六大点,火器基本不起重要作用

崇祯跑到南京,能够更团结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他作为皇帝,不同的大臣是不能扶植其他人争位的,只能在私底下破坏团结。但问题是,崇祯在北京的时候,无法打破“党争”。到了南京后能够打破吗?但总体上,崇祯如果真的迁都南京,我个人认为:划江而治的可能性比较大。

崇祯南迁的价值只是在政治上、军事上发挥巨大作用,但不能对火器发展有什么推进。因为,没有时间去研究,只能是“囫囵吞枣”般使用西方的火器。

最后,我要提醒一些读者:明清时期没有原子弹、没有导弹飞机,军事武器的先进性还没有达到比统帅的军事才能、军人的勇气更重要的地步。

四五百年前的火器在射程、准确率、射速、使用便宜性等方面,仍然对传统陆军没有达到“必然胜利”的地步。即使是海军,通过传统冷兵器时的战法战术也同样能打败先进的火器。例如晚明打败了葡萄牙侵略军,尽管它们仅是武装商船,比正规军还差些。


坐古谈今


崇祯帝放弃撤退江南决定,使明朝不能象南宋那样在江南建立稳固的权,加速了南明灭亡。他实现了,“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最高帝王标准,却断送了大汉民族的江山。他死的悲壮,死的凄凉。令人唏嘘不已,感慨良多。

李自成在潼关击败孙传庭的明军主力,占领陝西,甘肃,河南,等地,明军已无机动兵力与之再战。李自成采纳顾君恩的建议,兵分两路攻取北京,浩浩荡荡杀来。除在宁武遭到周遇吉顽强抵抗外,其它城县势如破竹。廷臣议南迁,议而不决。大学士李建秦哭请南迁不允,复请太子去南京监国遭拒,这是崇祯重大失误!如果崇祯决定南迁,唐通,白广恩不会降自成,吴三桂也不会降清。即使他们都降,北京还有三大营,近二十万兵力,崇祯可率精锐南迁。江南江北,还有左良玉,黄得功,史可法,马世英,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几十万兵马,退守江南,或江淮一线。知耻后勇,养精蓄锐,待机北伐,成功是很有可能的。把北方让给李自成,让他与满清对恃。自成新得北京,面对虎视眈眈满清,自然不敢冒然南下。满清因自成兵锋正直强势,当然也不会攻击起义军,即使双方撕杀起来更好,坐山观虎斗。这就给崇祯喘息的机会,以江南之富庶,崇祯再励精图治,收复失地是完全有可能的。即使崇祯自己愿意以身殉国,应该派太子去南京统领江南,南明不会岀现三个王朝,分散抗清的局面,明王朝不可能灭亡的那么快。有时间就有转机,崇祯把一切都放弃了,他不仅断送了大明王朝,也断送大汉江山。可谓是:

自成驱兵来,

廷臣议南迁。

帝身殉社稷,

不肯下江南。


东方钺


上层已经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要款银抗敌个个哭穷,正是这些人国破后被满清榨出惊人的财富


悠悠岁月遗忘


历史当然没有如果,徒留后人设想。朱由检个人即使不吊死煤山,明朝的灭亡也是大势所趋了!可叹勤勉的崇祯太多疑,千刀万剐了袁崇焕,已自毁长城,也寒了一代枭雄吴三桂的忠心,在风云际会的明末三岔口,引清军入关,天下变了颜色!

这和火器没有关系!人是决定因素!当时的火器也已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不管朱由守在北京还是逃往金陵,他都改变不了明末的颓势了!从上层建筑来说,没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又怎能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呢!

所以说中国封建王朝末期,火器同西方的差距,并不取决于一个皇帝的生死,而是取决于社会制度,是腐朽没落苟延残喘的社会制度阻碍了火器等新式武器的发展。

再看看刚刚的十一国庆大阅兵,那种万众一心气吞山河的雄壮场景,那些令外国人坐立不安的东风导弹系列,作为中华儿女,怎不扬眉吐气,骄傲自豪!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这个伟大的社会制度,让我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我们才拥有这么多震慑不轨外国之心的骄傲武器!

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强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乡村明月


答案是,不会!因为明朝已经不可救药的地步。最近我阅读了明史,才知道明朝的灭亡,是由腐败开始的,从世宗朱厚熜皇帝开始腐败,再到神宗朱翊钧皇帝,再到熹宗朱由校木工皇帝,用人不当。尤其是朱由校执政七年,不理政事,一切政务由魏忠贤主持。崇祯执政時,已无力回天。李自成揭杆造反,满清由守将吴三桂放入关,怎能不灭忘呢?读后小子写了首七绝,咏崇祯,给各位看官深思。

【七绝.咏祟祯】:怀宗皇帝号崇祯,万岁山中系树崩。

腐败世宗神熹始,明亡才是此根绳。


吳鸿彦


明朝后期,火器已是西欧领先了。说到火器,这里不得不说一个事实上影响战局的著名人物——徐光启。上过初中历史的人都知道徐光启,但历史上只说了他是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编写了《农政全书》、与传教士利窦玛一起翻译《几何原本》,制定了《崇祯历书》等科学成就,但徐光启在军事上尤其是火炮使用上,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徐光启出身上海,爱好广泛,考上进士后在北京担任小官,大明已经与后金交战多年,无法取胜,反而经常损兵折将、丧城失地。徐光启上书要求采用西方火器和大炮,并雇佣洋人操作和训练,徐还采购了四门大炮,只是经费困难未运到北方,存放在江西好友家中。但徐光启人微言轻,没人重视他的言论,徐也一度回到南方专心学术。

后来徐光启复出,第一件事就是把红夷大炮运到前线,同时还积极倡导铸造西洋火器,培养武器制造和操炮人才,出版了《兵机要诀》和《兵法条格》等书。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结党私营,而徐光启引进西洋“奇技淫巧”遭到保守派大臣的弹劾,复职仅4个月的时间就被罢免。不过徐光启送往前线的红夷大炮却在袁崇焕的宁远大捷中发挥巨大威力,并被天启皇帝封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

徐还利用澳门的特殊位置,采购了一批当时比较先进的火炮,并招募了上百葡萄牙人操作训练,向北方出发。但走到山东,他的计划和经费又因财政困难被取消,但徐仍不死心,就地交给了登莱总兵继续训练,期待有一天,这些火炮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可惜,辽东失陷后,在皮岛牵制后金的毛文龙被杀,其部属投降后金,反而引兵攻陷山东半岛的登莱,将红夷大炮和葡萄牙人一并掳去。徐光启辛辛苦苦弄的红夷大炮反而资敌了。

从此在与后金交战中,大明失去了最后的优势,本来野战不如人,守城还有胜算,现在战守无法谈起了。当然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财政崩溃,长期战争导致北方糜烂,西北大灾无力赈灾导致饥民演变为反叛的起义军,北方已经不可收拾。崇祯如早有打算,撤到南京或者派太子在南京监国,最次也是三国演义或是南北朝的局面,绝不会身死国灭的。


郑说豫见


肯定会有所发展,但是比满清不会有决对优势,要知道满清手下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是懂火器的高手,毛文龙还在的时候这些人正是靠火器优势稳占皮岛,对满清后方形成威胁,后投降满清能当上番王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懂火器的功劳。

如果袁崇焕不杀毛文龙,随着欧洲火器技术的进步,明清对峙时间越久对明朝越有利,可惜没有如果!


浪迹天一涯


首先,明朝是一个重视火器发展的朝代,因为火器是克制骑兵最有效的武器。如果真由明朝继续发展下去,说不准火器改良进步会比清朝快。但是明朝也是天朝上国,也是万邦来朝的模式,这一点清朝还是学的咱汉人的政权,所以在近代一系列战争中,可能会和清一样。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其次,清朝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使得我们进疆入藏,去山海关都不用签证。


热点评论员阿龙


历史前进的车轮都要辗碎一切阻挡的东西,腐朽的封建王朝也不在话下,如果不吊死在煤山,到哪里都是苟延残喘,只有出现近代资本主义才能发展新式火器,完善新式的武器也只有咱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今年的国庆大阅兵就是最好证明。


高原蓝天47753621743


其实呢,这些都是假设题了,最简单的你看一下现代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都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