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努爾哈赤為什麼要殺死長子褚英?

-零度易水寒-


導語:

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在舒爾哈齊活著的時候,努爾哈赤並不怎麼重用自己的長子。後來明朝這邊,慫恿舒爾哈齊跟努爾哈赤爭鬥,以此達到女真內部的混亂狀態。努爾哈赤不得不對舒爾哈齊下手,舒爾哈齊死後,褚英逐漸走上了政治舞臺。

褚英是有軍功的,又是努爾哈赤的長子,將來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大汗。所以他的出道,其實很多人都已經預料到了。可是在褚英36歲的時候,卻被努爾哈赤給處死了,這是他的皇位繼承人,努爾哈赤為什麼如此狠毒呢?

01在權力面前,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敵人。

有一個很殘忍的現實是,權力是每個野心家最想要得到的東西。他們拼命廝殺搶掠,無非就是想要成為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人。

所以這些人在得到權力以後,很擔心一件事,那就是有人會分走他們的權力。在這些人眼中,沒有人可以這麼做。

  1. 漢武帝為什麼要逼死自己的太子劉據?劉據是漢武帝的太子,未來皇帝的繼承人,可是在小人的讒言中,漢武帝還是認為劉據有可能會奪走他的權力,所以逼死了劉據。
  2. 武則天為什麼要逼死太子李賢?李賢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是非常有才能的兒子。可是武則天卻不希望他有才能,因為李顯的才能影響到了武則天奪取權力,所以李賢最終被武則天從太子位上趕了下來,不久之後便被逼死了。
  3. 唐玄宗為什麼要殺掉李瑛等三個兒子?
    武惠妃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成為太子,所以就向唐玄宗舉報,表示太子李瑛可能有謀反的機會。人傢什麼都還沒做呢,唐玄宗覺得這件事不能發生,所以就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都給殺了。

歷史上父子相爭奪權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完全可以說最是無情帝王家,這一點也沒錯。因為他們距離至高無上的權力太近了,誰都不能倖免。

李世民當年如果不是為了權力,壓根就不可能殺掉自己的親兄弟,連自己的那些侄子也都給殺了,甚至把父親李淵給打入了後宮,這都是權力惹的禍。

廣略貝勒褚英,太祖第一子。歲戊戌,太祖命伐安楚拉庫路,取屯寨二十以歸。賜號洪巴圖魯,封貝勒。歲丁未,偕貝勒舒爾哈齊、代善徙瓦爾喀部蜚悠城新附之眾。軍夜行,陰晦,纛有光,舒爾哈齊疑不吉,欲班師,褚英與代善持不可。---《清史稿》

褚英之所以被努爾哈赤所殺,其實也是跟權力有關係。當褚英的地位威脅到了努爾哈赤的大業,那他就該死。

02褚英危害到了努爾哈赤的五大功臣,於社稷不利。

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也是當時戰功最卓著的兒子,所以早就被努爾哈赤欽定為接班人。這樣的人,到底得罪了誰呢?那就是努爾哈赤的那五位功臣,分別是: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以及扈爾漢。

褚英屢有功,上委以政。不恤眾,諸弟及群臣愬於上,上浸疏之。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乃坐咀咒,幽禁,是歲癸丑。越二年乙卯閏八月,死於禁所,年三十六。明人以為諫上毋背明,忤旨被譴。褚英死之明年,太祖稱尊號。---《清史稿》

這五個人是努爾哈赤最得力的戰將,手裡的軍權也相當大。最重要的是,努爾哈赤正是通過帶領這幫人,才打下了自己的基業。

所以說他們是努爾哈赤的開國功臣,地位相當高。雖然名義上是努爾哈赤的手下,對努爾哈赤也絕對忠誠。可是他們一旦造反,努爾哈赤的大業一定會蕩然無存。

  • 在這種情況下,褚英卻跟這五個人完全處理不好關係。尤其是褚英掌權以後,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到了他們的利益,所以雙方早就鬧掰了。
  • 褚英曾經多次提出過一點,等他當上了大汗,一定會把這五個人給殺了。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你想這幫人會這麼坐以待斃嗎?
  • 褚英現在已經是皇儲了,將來早晚會成為大汗。一旦褚英成為大汗,那這幫人麻煩可就大了。所以這五個人開始不斷輪番在努爾哈赤身邊說褚英的壞話。

一個人說也就算了,五個人都在說。說一次也就算了,基本上隔三差五就提一回。結果導致褚英在努爾哈赤心目中的印象非常差。

最終褚英被他們說成了一個想要謀反的人,被努爾哈赤關入大牢,殘忍殺害。這一幕我們似曾相識,其實漢武帝也犯過這樣的錯誤。

03褚英的確沒有政治頭腦。

作為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帶兵打仗,的確是非常優秀的人選。可是論起政治,褚英的水平就只能算得上是小學生了。

他永遠都學不會跟努爾哈赤的手下人打交道,對人才不是重視,而是嫉妒。這本身就把自己的位置給搞錯了。

這幫人跟褚英搞不好關係,所以他們選擇告發褚英。結果努爾哈赤果然調查出了褚英的種種罪行,於是便將褚英的兵權給收走了。

抵蜚悠城,收其屯寨五百戶,令扈爾漢衛以先行,烏喇貝勒布佔泰以萬人邀之路。扈爾漢所部止二百人,褚英、代善策馬諭之曰:“上每征伐,皆以寡擊眾,今日何懼?且布佔泰降虜耳,乃不能復縛之耶?”眾皆奮,因分軍夾擊,敵大敗,得其將常柱、瑚里布,斬三千級,獲馬五千、甲三千。師還,上嘉其勇,錫號曰阿爾哈圖土門,譯言“廣略”。---《清史稿》

這個時候褚英如果能夠認錯,或許還能活下來。可是褚英不僅沒有認錯的態度,反而將自己內心所有的不滿,全都宣洩了出來。

他不僅在外人面前說五大功臣的壞話,甚至有時候會提到努爾哈赤的壞話。這些事情全都被捅到了努爾哈赤耳朵裡。

如此愚蠢的行為,哪裡像個儲君該有的樣子呢?所以褚英的太子之位也被剝奪了,而且被軟禁了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褚英絲毫沒有悔改的意思,依舊焚香詛咒那些告狀的人,甚至要宰了這幫人。結果這幫人還是有耳目得知了這件事,並且告訴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選擇處死褚英。

總結:創業初期,就算是領袖,也要向功臣做出讓步。

那麼褚英的罪行到底夠不夠得上死刑呢?其實這真的要看努爾哈赤怎麼去想了。從努爾哈赤的角度出發,褚英當然不能殺,他再怎麼荒唐,好歹也是自己的長子。

誰會願意殺死自己的兒子呢?更何況這個兒子還沒有做出忤逆的罪行。可是努爾哈赤還是選擇殺死了褚英,這是為何呢?

因為努爾哈赤認為,跟自己的千秋大業比起來,一個不爭氣的兒子算不了什麼。褚英現在得罪的是努爾哈赤最重要的五大功臣,這些人是努爾哈赤創業成功的基本保證。

如果因為這次事件,這五大功臣選擇叛亂或者不用心輔佐努爾哈赤的話,那麼努爾哈赤的損失可就不僅僅是一個兒子這麼簡單了。

當時正值努爾哈赤的創業期,所以他必須要賣五大功臣這個面子。殺掉褚英,那是五大功臣的意思,努爾哈赤只是操刀手而已。


江湖小曉生


褚英之死,可以說是死有餘辜,完全是由他自己造成的。努爾哈赤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什麼要殺死褚英,給大家介紹一下!

努爾哈赤一共有十六個兒子,而且大多能征善戰。女真雖然沒有形成固定的立嫡立長的規定,但是也受到了中原文化影響。褚英作為努爾哈赤的大兒子,自幼跟隨父親東征西討,養成了勇猛果敢的性格,隨著逐漸長大,成為了努爾哈赤的幫手。


1598年,十九歲的褚英第一次帶兵出征,同叔叔巴雅喇征討葉赫,攻陷二十多個城寨,擄走萬餘牲畜,自此開始展露頭角,努爾哈赤賜號“洪巴圖魯”。自此,褚英開始了爭戰的歷程。

1607年,烏捷巖大戰,褚英代善只有三千兵力,在主帥舒爾哈齊按兵不動的情況下,褚英代善率三千人大戰一萬明軍,以少勝多,凱旋而歸。努爾哈赤再賜“阿爾哈圖土門”意思是廣略之人。



等到努爾哈赤五十歲以後,他開始為自己培養繼承人,剛開始把希望寄託在褚英身上,後來努爾哈赤發現褚英心胸狹窄,好勝易怒。但是努爾哈赤還是想給他一次機會試試他。

1698年,努爾哈赤將大權交給褚英,褚英掌權以後,變得更加殘忍。為了儘快獨攬大權,褚英不惜使用各種手段,故意欺凌五大臣費英東,額亦都,又脅迫弟弟代善,阿敏,皇太極,莽古爾泰效忠自己。這樣是他處於孤立境地。早早的暴露的野心,努爾哈赤全都看在眼裡。

當努爾哈赤把大臣們和兄弟們彈劾自己的奏摺告訴褚英時,褚英毫不在乎,回答道:我無言可辨。努爾哈赤這時受不了了,不僅削掉褚英爵位,還分割了他的財產,不準其出征。心生不滿的褚英發誓一定要報復。

本是有罪之人的褚英,在被囚禁後扔執迷不悟,努爾哈赤擔心將來會給大臣和兒子們帶來災難,不得已將褚英處死,褚英只活到了三十六歲,可以說是自毀前程。


微百科noland


愛新覺羅·褚英,不僅是努爾哈赤的長子,還是後金政權最早確立的皇位繼承人。1615年被努爾哈赤處死,年僅36歲。褚英之死,是清朝第一懸案。

褚英軍功卓著,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大業立下了不朽功勳,受命執掌國政時年僅29歲。

綜合史料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父子失和:

努爾哈赤率部進攻烏拉,褚英在家留守。被削弱了權勢的褚英心生憤恨,培植親信、網羅黨羽,竟然焚表詛咒努爾哈赤、幾個弟弟和五大臣說,“吾兵出征,願敗於烏拉,戰敗之時,吾不許父汗及諸弟入城!”事情敗露後,努爾哈赤大為震怒,喪失了寬宥之心,囚禁褚英於高牆之內。

二.兄弟不睦:

努爾哈赤時期設了四個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褚英曾經將四個兄弟召集在一起,逼迫他們對天發誓效忠自己,“不拒兄言,不將我之所言告於父汗。”並且警告他們,凡是和他不睦的兄弟大臣,繼位後皆誅之。四大貝勒心生憂懼,和褚英已成水火之勢。

三.驕橫跋扈,引發眾怒:

褚英執掌國政,年僅29歲。他戰功彪炳,但心胸狹隘,不斷打壓和威脅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意圖儘早鞏固自己儲位,剝奪他們的權力和財富。這五個人追隨努爾哈赤屢立戰功,位高權重。對擅權跋扈的褚英心生不滿、人人自危。

四.江山永固、世代相傳:

這八個字是歷代開國君王所崇尚的最高願景,努爾哈赤為了滿清政權的鞏固和延續性,親手處死了自己的長子褚英,以避免自己死後滿清分崩離析。

且聽風吟品鑑歷史,歡迎發表不同觀點,點贊、評論或轉發,深表謝意!


且聽風吟品鑑歷史


努爾哈赤處死親兒子褚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這個褚英不僅威脅到了大漢努爾哈赤的權利和地位,而且還有蓄意謀反的企圖。所以權衡利弊後,努爾哈赤果斷下令將兒子褚英處死。

褚英被殺也是他咎由自取,目中無人所致。史料上記載,因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所以從小跟隨在父王身邊,那時候努爾哈赤還沒有功成名就,所以整天在外面打仗。因為年紀小,為了安全起見,褚英常常被關在一個木頭箱子裡面,跟隨父王的部隊南征北戰,幼小的褚英那個時候就通過木箱的縫隙,耳聞目睹了外面戰場上廝殺的場面,刀光劍影已經習以為常。

所以長大後,褚英的膽子也比別人要大,他不僅練就了一身武功,而且還特別聰明,據說十幾歲的時候就替父出征,英勇善戰,功績顯赫。十八歲的時候,褚英就被努爾哈赤賜號“洪巴圖魯”,意為草原勇士的意思,並且還被封為貝勒。

後來褚英履歷戰功,深得父王努爾哈赤的器重,一次,在與烏拉部的戰鬥中,褚英表現的特別勇敢,與弟弟代善一起斬殺敵軍三千,獲得馬匹五千,戰甲三千副的戰績,大獲全勝凱旋而歸。努爾哈赤特別關心,為了鼓勵褚英,再賜他為阿爾哈圖土門,寓意廣略。因此後來褚英常常被稱作廣略貝勒。

後來努爾哈赤完成了女真各部落的統一大業,建立了後金漢國,成為了大漢天子。褚英呢,也由於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功績可鑑,又是努爾哈赤的長子,因此在他的幾個兄弟當中脫穎而出,在軍中的威信也越來越大。年近半百的努爾哈赤也有心立褚英為自己的接班人。

可是,褚英這個時候,卻有點居功自傲,狂妄自大,說白了就是有了點成績就不知道北在哪了 ,這小子雖然膽子大,可是心眼特別小,總以為自己功勞最大,幹什麼都要比別人強。而且仗著自己是兄長,對他那幾個弟弟是特別苛刻,而且居然還堂而皇之的說自己就是繼承王位的之人。要求他的四個兄弟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一切都要聽他的話,更不許將他的話告訴父王。不僅如此,褚英還大膽的宣聲稱:“凡是與我不友善的兄弟,以及對我不好的大臣們,等我坐上漢王位置之後,必將其處死”。



褚英這是翅膀沒長齊就要飛呀,不久,褚英的做法就引起了四個兄弟反感,於是他們救聯合和努爾哈赤的五個最忠心的大臣,向努爾哈赤漢王控告褚英。說大哥褚英怎麼怎麼恐嚇他們和朝臣們,努爾哈赤一聽大怒 ,查明原因屬實後,介於褚英打仗有功,取消了褚英的儲君資格。也不在用他代兵參戰,並且嚴厲教訓了褚英一番。

可是這個褚英不僅不思悔改,不承認錯誤不說而且還寫咒語詛咒父親和他的弟弟們。以此來發洩自己的仇恨。褚英這樣折騰一下也就罷了,可沒想到的是後來褚英居然做出來一件令人髮指的大事。

褚英也是因為這件事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什麼事呢?

就是努爾哈赤率領大軍親征烏拉的那場戰爭,褚英被留守在家中看城。父親努爾哈赤出師不利,大敗而歸。也就是沒打過人跑回來啦,這個時候呢,褚英就想著策動群臣準備造反,守住城門,不准他的父王們進城。可是畢竟那些被褚英預謀策反的大臣們,大多數都是忠於大漢努爾哈赤的。褚英見策反未果,也就暫時放棄了造反的念頭。

努爾哈赤回到城中後 ,得到褚英要造反的消息後,是勃然大怒,立即將逆子褚英拿下幽禁了起來,你小子不是想造反嗎,那麼好我就讓你永遠不得自由。

就這樣褚英從此失去了自由,叫天天不應是叫地地不靈。被囚禁起來了居然還不自悔過,後來在公元1615年8月的時候,大漢努爾哈赤覺得留著這小子將來必成後患,於是狠心的下令處決了這個逆子褚英。

褚英之死純屬自作自受,是他自己導演的一處鬧劇,才惹來了殺身之禍。


任馳贏天下


褚英,是努爾哈赤與其結髮妻子佟佳·哈哈納扎青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在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的時候更是被努爾哈赤欽定為其接班人。然而褚英最終不僅沒能夠掌握最高統治權,更是死在了後金政權建立的“前夜”。

縱觀褚英悲劇式的一生,充分詮釋了那句“性格決定命運”,同時,褚英的死也就此成為了努爾哈赤心中,永遠無法揮去的痛。


褚英,生長於戰火之中的“巴圖魯”。

明萬曆八年(1580年),褚英出生,這一年,努爾哈赤二十一歲。

萬曆十一年(1583年)的“古勒城之戰”,努爾哈赤的祖覺昌安、父塔克世,皆死於其中,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正式開啟了征戰之路,尚處幼年的褚英也就此開始面對刀光劍影。

特別是在萬曆二十年(1592年)後,褚英的生母佟佳·哈哈納扎青去世,年僅十一歲的褚英就開始承擔起保護姐姐東果哥哥以及弟弟、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的責任,躲避著一次又一次的暗害危機。而這也讓褚英受到了極大的磨礪,更讓其具備了堅韌不拔、英勇果敢的性格優點。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褚英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特別是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的“烏碣巖大戰”,可謂是褚英的“封神之戰”。

在這一戰中,褚英面對數量遠超自己的烏拉部軍隊,毫無怯意,身先士卒,帶領著部隊衝入敵陣,給予烏拉部以巨大殺傷,烏拉部元氣大傷,再也無法與努爾哈赤的建州部相對抗。

而褚英也因為其在戰場上英雄般的表現,被努爾哈赤授予了“阿爾哈圖土門”,即“廣略貝勒”的榮譽稱號,在此之前,褚英已經獲得了“洪巴圖魯”的稱號,於是褚英在軍中的聲望日益高漲。

褚英的快速成長以及戰功的不斷累積,可以說讓努爾哈赤既欣慰,同時也是非常的欣喜,因為此時的他已經與他的弟弟,當時建州女真的二號人物舒爾哈齊,是越走越遠了。

起兵之初,舒爾哈齊可謂是努爾哈赤最為得力的助手,也是他最為信任的夥伴,兩人同起兵、共成長,同戰鬥、共患難,幾年時間就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基業。舒爾哈齊也一直是公認的建州女真中的“二號人物”,與努爾哈赤“一字並肩”,平起平坐,同受朝拜,努爾哈赤更是將舒爾哈齊作為了自己的接班人。

伴隨著建州女真勢力的不斷壯大,舒爾哈齊對於當前自己的位置有了諸多的不滿,在一些問題上也與努爾哈赤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與此同時,明朝也在這個時候敏銳的察覺到了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兄弟二人之間的矛盾,於是對舒爾哈齊進行了拉攏,並且極力挑撥他與努爾哈赤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李成梁,在給予舒爾哈齊足夠尊重以培養其政治野心的同時,還與舒爾哈齊結為了“兒女親家”,進一步離間了這對兄弟。

最終,已經有了“異心”的舒爾哈齊選擇了鋌而走險,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阿爾通阿和扎薩克圖自立門戶,與努爾哈赤分庭抗爭。可“胳膊終究拗不過大腿”,舒爾哈齊以失敗收場,自己的兩個兒子也被努爾哈赤處死。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努爾哈赤下令將將舒爾哈齊關在了不見天日的牢籠之中,僅留兩個小口遞送水和食物,歷經了一年多的囚禁,舒爾哈齊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在獄中去世。

伴隨著舒爾哈齊的“出走”與後來的“倒臺”,努爾哈赤更是迫切的希望褚英能夠填補舒爾哈齊離開後的權力空白,於是褚英的地位被迅速提高,而此時的褚英絕對稱得上是精明強幹,絲毫沒有辜負努爾哈赤的期望。

就這樣,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褚英憑藉嫡長子身份,以及多年積累的戰功,被努爾哈赤正式確立為自己的接班人,褚英來到了他人生之中,權勢地位最為顯赫的巔峰時刻。

然而,這樣的狀態僅僅維持了三個月,褚英便開始了急速的“隕落”。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褚英終究為其性格所累。

儘管在此之前,褚英就被努爾哈赤委以了署理政務的職責,並且對其也進行了悉心的培養,然而,伴隨著褚英權勢、地位的不斷提升,特別是被努爾哈赤確立為政權接班人之後,褚英心胸狹隘、生性殘暴的性格缺陷,徹底暴露了出來。

他先是擔心努爾哈赤的其他子侄對於自己的地位產生威脅,於是強迫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阿巴泰、皇太極、德格類等人,向天發誓對其效忠,招致了幾乎所有人的強烈不滿,進而失去了兄弟們的擁護與支持。

而在面對努爾哈赤“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五大臣”,即費英東、額爾都、何和裡、安費揚古、扈爾漢這五人的時候,褚英也表現出了非常的不敬,甚至在公開場狂悖的宣稱:

“吾即位後,將誅殺與吾為惡之諸弟、諸大臣。”

至此,褚英將自己置身於了當時朝堂上所有人的對立面。

而實際上,褚英這樣做並不是單純的荒誕與傲慢,他也是想通過打壓其他有功勳的兄弟以及掌握權勢的朝中重臣,以穩固自己的地位,進而為自己日後登上汗位,順利開展政治統治奠定基礎。

可褚英性格上的缺陷以及其處事方法的極不成熟,最終落得了一個“眾叛親離”的局面,使之成為了“全民公敵”。

在這樣的情況下代善、阿敏等努爾哈赤的一眾子侄,聯合“五大臣”,共同向努爾哈赤參劾了褚英,並且揭發了褚英的累累罪過。

於是努爾哈赤開始限制褚英的行為,並且有計劃的剝奪褚英的權力,特別是之後再度征討烏拉部,努爾哈赤不僅沒有讓褚英隨同前往,更是安排莽古爾泰、阿巴泰、皇太極等人對其輪流看管,加以管制。

努爾哈赤的這一舉動極大的刺激了褚英,而褚英也已然是更加的喪心病狂。

他在努爾哈赤出征之時,竟公然詛咒努爾哈赤兵敗而歸,而他自己也在密謀叛亂,企圖奪取都城控制權,將努爾哈赤的敗軍困於城外,自己則是提前登基。

然而,就連褚英的親隨下人都知道,這樣的想法可謂是既幼稚又可笑,於是趕忙向努爾哈赤告發了自己的“主子”。而褚英也就這樣,在努爾哈赤的盛怒之下被圈禁在了高牆之內。

此時,距離褚英被努爾哈赤選定為接班人,僅僅過去了三個月的時間。兩年之後的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不知悔改的褚英被努爾哈赤下令處死,年僅36歲。

而就在褚英死後一年,後金政權正式建立,褚英也就這樣死在了政權建立的“前夜”,再無機會一睹日後八旗軍隊縱橫遼東戰場的雄風。


褚英之死,讓努爾哈赤感受到了深深的痛。

《滿文老檔》中,對於褚英的死,有著這樣記載。

“聰睿恭敬汗以其長子阿爾哈圖圖們,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深恐日後敗壞治生之道,故令將其囚居於高牆內。經過二年多之深思,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倘憐惜一子,則將危及眾子侄、諸大臣和國民。遂於乙卯年聰睿恭敬汗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八月二十二日,始下決斷,處死長子。”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努爾哈赤殺掉褚英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褚英自身的問題。

前文中也說到了,褚英強迫其他兄弟發誓向自己效忠,並且對待“五大臣”非常的傲慢,甚至口出狂言,危及到了所有人的生命。而在其為努爾哈赤管制以及圈禁期間,又繼續不知悔改,讓努爾哈赤認為其已經徹底的無可救藥,於是下令殺掉了褚英。

這就是所謂的“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是褚英性格上的缺陷與問題,可以說是褚英的“咎由自取”。

其二,就是當時建州女真統治階層內部團結的問題。

當時,褚英與建州女真統治階層內部幾乎所有的勢力,都產生了極為尖銳而又複雜的矛盾。

首先,是褚英同努爾哈赤的矛盾。

畢竟褚英的行為已經威脅到了努爾哈赤的統治根基,是對努爾哈赤最高統治權的覬覦與挑戰,必然不能為努爾哈赤所容忍。

其次,是褚英同努爾哈赤其他子侄之間的矛盾。

當時,褚英的功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年齡較大,跟隨努爾哈赤征戰較早,從而立功的表現與機會更多,除此之外,褚英的優勢並不明顯。如果真的是假以時日,那麼努爾哈赤的其他子侄所積累的軍功也將會迎頭趕上。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褚英作為努爾哈赤的接班人,必然是難以服眾。而包括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些有軍功,有威望的貝勒們,已經在反對褚英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扳倒”褚英成為了其共同的利益目標,所以褚英要面對的,是這一整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挑戰。

再次,就是褚英同以“五大臣”為首的一眾功勳之臣之間的矛盾。

褚英希望繼續提升其權勢和地位,進而在日常政務的署理上,開始“專軍機、裁政事”,將權力向自己手上集中,這無疑就波及到了“五大臣”現有的權勢和地位。再加上“五大臣”早就對褚英狂傲、狹隘的性格與處事風格不滿,而褚英的言行又三番五次的威脅到了其性命,於是“五大臣”與褚英的反目也就變成了必然。

在這樣的情況下,努爾哈赤“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並不是沒有道理。

特別是此時建州女真的實力非常的有限,努爾哈赤也需要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爭取更多階層以及政治利益集團的支持,以維繫政局的穩定,保持政權內部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所以努爾哈赤誅殺褚英成為了一種必然。

實際上努爾哈赤的一生,曾經先後三次“手刃血親”。

第一次是在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努爾哈赤將與自己共同開創基業的親弟弟舒爾哈齊處死;第二次是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其將長子褚英處死;第三次是在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其留下遺命要大妃阿巴亥殉葬。

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人對此進行評價的時候,給努爾哈赤扣上了“殘忍”、“暴戾”的“帽子”。

“奴酋為人猜厲威暴,雖其妻子及素親者,少有所忤,即加殺害,是以人莫不畏懼。”

然而仔細想想,其實努爾哈赤或許也有著他的“無奈”。畢竟,作為建州女真的領導者以及後金政權的建立者,努爾哈赤一生刀光劍影、浴血奮戰,才有瞭如今的局面,也正是因為如此,努爾哈赤太過於在乎他一生奮鬥創下的基業,更不希望因為有人將其葬送,所以才有了努爾哈赤的三次“手刃血親”。

為了抵制分裂、維護建州女真的統一,他殺掉了舒爾哈齊;為了維繫統治階級內部的團結與穩定,他忍痛處死了褚英;而也是為了後金政權後續的穩定,避免他生前定下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遭到破壞,他又下令將與他朝夕相處二十多年的大妃阿巴亥殉葬。

所以褚英之死,儘管努爾哈赤心有不捨,前後更是思考了兩年,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是他必須做出的決定與選擇,畢竟這是為了政權的穩定,他也能拋棄這份父子之情,而這也無疑印證了那句“無情最是帝王家”。


雍親王府


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但他並沒有為人所知,因為他早就被努爾哈赤殺死,那努爾哈赤為何要處死親生兒子褚英?


只能說褚英自己把自己作死了。舒爾哈齊死後,努爾哈赤把部分責任分擔給褚英,褚英開始接觸政治。在處理軍事政務時,褚英立下了不少戰功,又因其是嫡長子,努爾哈赤便把他立為接班人,可這就使得褚英變得驕縱了,因為他的地位除了努爾哈赤無人撼動。但這也給他惹來了不少禍端,遼陽之戰時,前線打仗正膠著狀態,而褚英還在營中飲酒作樂,努爾哈赤一怒之下懲罰了他。而褚英與努爾哈赤的親信關係也不好,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就對褚英不滿,褚英常常與他們作對,他們對褚英也非常厭惡,所以這五人就向努爾哈赤告狀,努爾哈赤經過調查也發現了褚英的存在的問題,就解除了他的兵權。褚英將不滿就發了一下牢騷,努爾哈赤一看褚英不知悔改,就廢除了他是太子之位。可這褚英還是不知道低調做事,褚英焚香詛咒努爾哈赤與五人,詛咒他們出師不利,“焚表告天自訴,乃坐咀咒”。努爾哈赤便把褚英囚禁起來,後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處死。

褚英與康熙的廢太子很像,他們都早先被選為接班人,可最後他們逐漸走偏了,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最終失去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歷史一課,為您解答!

努爾哈赤殺死戰功赫赫的親兒子褚英,這和“四大貝勒”和“開國五大臣”有很大的關係。


褚英其人

褚英,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子。萬曆八年(1580年)褚英出生,這年努爾哈赤21歲,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只有4歲。

褚英幼年失母,因為努爾哈赤的影響,從小就生活刀光劍影,腥風血雨中。努爾哈赤統一部落時,幼小的他不得不躲避族人的暗殺和對抗。長大後,又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刀尖上舔血,每天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生活。這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勇敢、暴躁、高傲的性格。

褚英為努爾哈赤完成女真統一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建立後金的卓越功臣。因為他是長子,又屢建戰功,所以被授命執掌國政,被認為是後金汗位的繼承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像李雲龍一樣,褚英建立的戰功不少,惹的麻煩也不少。褚英這個人愛喝酒,遼陽大戰時,褚英因為貪杯貽誤了軍機,被解除了兵權。性格上他心胸狹窄,生性殘暴,這樣的人很不好相處,而且他因為戰功卓越,就有點飄,不把別人放在眼裡,這很容易得罪人。

長期傲慢,目中無人的褚英,無形中得罪了“開國五大臣”和“四大貝勒”。

開國五大臣和四大貝勒

在努爾哈赤的征服和統一戰爭中,除了褚英外阿出了很大力外,五大臣也起了很大作用,他們分別是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

因為是開國功臣,所以五大臣在當時也是有很高的政治軍事地位的,而且輩分也是比較高的。但是褚英目中無人,傲慢無禮,禮節上不尊重五大臣,而且政治軍事上常常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完全不給“五大臣”面子,所以得罪了“五大臣”。

再說他和“四大貝勒”。“四大貝勒”是努爾哈赤的子侄,因為他們所在的建州女真族不像中原王朝一樣,沒有立嫡長子的傳統,主要還是看能力,所以“四大貝勒”也有做繼承人的可能。

褚英的性格在得罪五大臣的同時,也得罪了“四大貝勒”,他沒有作為老大的寬廣胸懷,沒能籠絡住兄弟們的心。

褚英獨斷專行,並且在努爾哈赤在位時不斷試圖削弱五大臣和四大貝勒的權力,為汗位的繼承打好基礎。雖然想法是不錯的,但是這讓五大臣和四大貝勒感覺到了危機!

褚英之死

面對褚英,五大臣和四大貝勒聯手,開始在努爾哈赤面前彈劾他,努爾哈赤不得不在褚英和四大貝勒,五大臣之間進行選擇,為了籠絡人心,穩定局勢,照顧大局,就慢慢疏遠了褚英。

(褚英)不恤眾,諸弟及群臣愬(同訴)於上(指努爾哈赤),上浸疏之。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乃坐咀咒,幽禁。

褚英被疏遠後,有小脾氣了,心裡不高興,就開始“玩火”。努爾哈赤外出帶兵打仗時,他就寫下不吉利的言論,對著天焚燒,被知道後,判了個“詛咒罪”,給幽禁了。

被幽禁的地方可不是什麼好地方,可以參考《雍正王朝》裡十三阿哥被康熙幽禁的劇情,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沒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只要不餓著你,不凍著你就算好的啦,而且人身自由被限制了,只能在被幽禁的地方活動,和被打入冷宮差不多!

越二年乙卯閏八月,(褚英)死於禁所,年三十六。

被關了兩年後,褚英死在了被幽禁的地方,年僅三十六。


褚英非下臺不可嗎?

褚英的下臺,在當時來看,非下不可!

被努爾哈赤託付政事的褚英獨斷專行,完全不把五大臣和四大貝勒放在眼裡,而且還試圖對他們進行打壓,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地位。這就犯了眾怒,失去了群眾基礎。

努爾哈赤是個顧全大局的人,面對褚英和五大臣,四大貝勒進行選擇時,他肯定會捨棄掉沒有群眾基礎的褚英,以此來鞏固剛建立的後金的統治。

要是不疏遠褚英,做做樣子給五大臣,四大貝勒看,很容易發生內訌,但是褚英竟然搞詛咒之類的事,想要內部分裂,努爾哈赤不得不像當年懲罰想要搞分裂的親弟弟舒服哈齊一樣懲罰下他,對他進行幽禁,結果最後被幽禁致死。


歷史一課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滸河部赫圖阿拉城(後改稱興京,今縣永陵鎮中國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老城村)。1616年,即明萬曆四十四年在赫圖阿拉創建“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病逝於靉福陵隆恩門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終年68歲。後葬於瀋陽福陵(今瀋陽東陵),廟號“太祖”,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由於努爾哈赤是後金的創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繼承人皇太極在改號稱帝后追尊其為太祖高皇帝。

愛新覺羅·褚英(1580-1615)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長子,母為努爾哈赤的第一位嫡福晉即元妃佟佳·哈哈納扎青。努爾哈赤的胞弟愛新覺羅·舒爾哈齊死後,萬曆四十一年(1613),步入中年的褚英以嫡長子身份,憑藉多年出征所立之戰功,一度被立為早期女真(滿)族政權的第一位汗位繼承人。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位顯赫一時的汗位繼承人很快就失去了代父執掌國政之權,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死,年僅36歲,後葬在清東京陵。但墓前無碑,因為褚英在與明軍的遼陽大戰時,曾經貪杯貽誤軍機。解除兵權後,褚英又焚香詛咒與自己不和的兄弟、大臣。事情敗露之後,努爾哈赤處死了褚英。所以清朝歷代皇帝都不願為褚英立碑。

努爾哈赤先後娶有16位妻子,共生育16個兒子和8個女兒。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明萬曆八年(1580年)生於北砬背山城(今新賓縣網戶村後山)。褚英的母親為佟佳氏·哈納札青(又叫詹泰),是努爾哈赤的結髮妻子,因此,褚英是努爾哈赤的嫡親長子。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遺甲起兵,開始了他長達半生的統一女真的征戰,這年褚英只有4歲。由於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跟隨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下。努爾哈赤起兵之初,首先面對的是一些族人的對抗和暗殺。有刺客來襲,努爾哈赤就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兒東果格格藏進板櫃底下。褚英跟隨父親在格殺征戰、險象環生的境況中長大,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這讓他的性格里面陽剛與霸氣佔據了過多的比重,而柔情與隨和幾乎無可覓尋。褚英19歲的時候首次帶兵打仗。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褚英率兵征戰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一連攻取20多座屯寨,盡數招來所有民眾,大勝而歸。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意為“旺盛的英雄”),並晉封為貝勒。接下來的幾年中,褚英的地位開始迅速上升。褚英真正嶄露頭角是因為他在烏碣巖之戰中的出色表現,通過這次大戰,她受到父親努爾哈赤的重視。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努爾哈赤派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護送新歸附的部眾回建州。在歸路上,兵強馬壯的烏拉部派大將博克多率一萬兵馬橫行攔截。雙方在圖門江畔的烏碣巖(今朝鮮鍾城境內)進行了一場大戰。在大戰中,舒爾哈齊畏葸不前,觀戰不動,褚英、代善兄弟二人兵分兩路夾擊烏拉軍。當時天寒雪飛,戰鬥異常激烈,褚英兄弟浴血奮戰,最終擊敗烏拉兵部。在烏碣巖之戰中,褚英立下大功,被賜號“阿爾哈圖土門”(漢語意為“大智勇”的意思)。第二年,褚英率軍進攻烏拉,攻克宜罕山城。因是長子,又屢建戰功,被授命執掌國政。這年他才29歲。

褚英柄政之後,因年紀較輕,資歷較淺,而又心胸偏狹,操切過急,受到“四貝勒”、“五大臣”內外兩方面的反對。“四貝勒”就是努爾哈赤“愛如心肝”的四個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建州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諸弟們不滿於褚英當嗣子、主國政的地位,便同“五大臣”聯合,傾軋褚英。“五大臣”就是努爾哈赤“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費英東、額爾都、何和裡、安費揚古、扈爾漢。他們也不滿於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四貝勒”結合,共同扳倒褚英。從褚英方面來說,他對“五大臣”這些建州的“柱石”和“元勳”,缺乏謙恭的態度;對諸弟又沒有籠絡的智術,總是想趁父汗努爾哈赤在世時,逐漸削弱他們的財富和權力,以便鞏固自己的儲位,為自己順利即位鋪平道路。他的這種做法使“四貝勒”與“五大臣”人人自危,更促進了他們的聯合,使自己陷於孤立。更愚蠢的是,褚英對自己的處境不但沒有覺察,反而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號令諸貝勒於諸大臣對天發誓,效忠自己;強迫四個弟弟“不得違背兄長的話,更不允許將兄長所說的各種話告訴父汗。”還聲稱:“凡與我不友善的弟弟們,以及對我不好的大臣們,待我坐上汗位以後,均將之處死。”不久,褚英的上述言行被告發,努爾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但也想給兒子一個檢討自己、痛思悔過的機會,就招褚英,讓其看“四貝勒”、“五大臣”告發他的文書,只要他承認自己狹隘、專橫、偏私的錯誤,或許仍會得到父汗的寬恕和一如既往的扶植。可是褚英仍固守己見,不思悔改。於是,努爾哈赤開始逐漸削弱了褚英的權勢,明確表現出對他的不信任。如此更加激發了褚英的極大不滿。至此,褚英從被立儲君到他最後失去執政權力,僅僅只有三個月的時間。

褚英開始敵對父王,結交黨羽,伺機報復。當父親出兵在外的時候,褚英出謀,寫詛咒對天地焚燒。還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若被擊敗,我將不使被擊敗的父親及弟弟們入城。”努爾哈赤聽聞此事之後,非常生氣,盛怒之下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被壓兩年之後,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處死,年僅36歲。


河北人張鵬程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愛新覺羅· 褚英 1580年—1615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母為元妃佟佳氏。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死後,努爾哈赤開始把部分兵權交到褚英的手裡,讓他帶兵以及主持一下軍中政務,褚英是一個很英勇的人,在努爾哈赤給他軍權之後,他也表現的非常好,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也因為他戰功顯赫,對他封號曰“阿爾哈圖土門”,因為他是嫡長子,而且又有勇有謀,一度被立為皇位繼承人,但是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以及一些兄弟們和褚英不和,他們總是三番五次在努爾哈赤面前說他的壞話,努爾哈赤剛開始沒有聽從這些話,但後來經過調查發現褚英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於是便解除了他的兵權,廢了他的太子之位,將他軟禁起來,褚英把滿腔怒氣都歸結到開國五大臣身上,經常詛咒他們,這些事情又被他們告訴給了努爾哈赤,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下令處死褚英。




範麗麗


褚英是努爾哈赤長子。

從小跟隨作戰,勇猛功多。所以在努爾哈赤殺死反叛的弟弟舒爾哈齊之後,褚英開始掌握兵馬最多的白旗,繼承人地位逐步確定。

1613年被冊封為儲君。

不過,褚英過於勇猛,不善於權術,對努爾哈赤的老部下過分苛刻,又不善於安撫兄弟,最後,以費揚古等5大臣,代善等4貝勒最終聯合起來一起告發褚英,一是謀反,二是壓迫兄弟大臣,三是威脅將來處死不聽從自己命令的兄弟和大臣。

努爾哈赤明白,褚英性格暴躁,已經徹底得罪了宗室集團與勳貴集團,而這兩個集團是後金政權的核心支柱,在一個褚英與這麼多大臣子侄面前,努爾哈赤只能放棄褚英。

在冊封繼承人三個月後,褚英被廢黜幽禁。

兩年後,褚英並沒有反思,反而詛咒努爾哈赤兵敗,努爾哈赤只好下令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