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什麼是認知?

六季如歌


所謂“認知”,通俗地講,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件事的認識和看法,包括對過去事件的評價,對當前事件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發生事件的預期。

“認知”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與情感、意志、動機和行為相關聯的一種功能。認知作為理性的心理活動,對人的情緒、情感、動機和行為有較強的調控作用,可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從事件的出現到發生與之對應的行為反應,整個過程中認知活動無處不在,如果改善認知的結構、調整認知的邏輯,理順認知各階段的聯繫,就可能改變人的情緒、情感、動機和行為,也就有可能改變心理狀態(如矯正心理問題等)。



一味陳香


認知簡單來說就是認識和感知,通過思維活動認識和了解或者說通過心理活動(如概念、知覺、判斷或想像)獲取知識。認知是一個人的認識水平和能力,認知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的境界和格局的高低,從而把人分為三六九等。

認知有四個層次:第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滿且無知)階段;第二,知道自己不知道(看到自己弱點和差距,有了努力方向);第三,知道自己知道什麼(專業人士或專家,可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第四,不知道自己知道什麼(海納百川,虛懷若谷,不恥下問,胸懷天下,淡定自若,已臻化境)。所以人生就是不斷提高認知的過程,認知水平的高低決定人生結局的不同。

習慣上我們將認知與情感、意志相對應。認知是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動。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活動按照一定的關係組成一定的功能系統,從而實現對個體認識的完善。

自我認知是一個複雜而豐富的話題,我們可能要花一生的時間去了解自己,但是,當我們自我認知提高一點時,就會了解自我更多一點更好一點,應對變化的能力能提高一點,創造更美好的人生。或許自我認知就是理解和成為自己的生命旅程,值得去探索。人貴有自知之明,認識你自己,從而發展出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意識體系,做到獨樹一枝,完美無缺的人生巔峰狀態!


天使愛月亮


認知,指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獲取知識。習慣上將認知與情感、意志相對應。認知是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動。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活動按照一定的關係組成一定的功能系統,從而實現對個體認識活動的調節作用。在個體與環境的作用過程中,個體認知的功能系統不斷髮展,並趨於完善。

是指人們認識活動的過程,即個體對感覺信號接收、檢測、轉換、簡約、合成、編碼、儲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斷和問題解決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

認知—cognition ,指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獲取知識。習慣上將認知與情感、意志相對應。認知也稱之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現象。

名言警句

人的認知能力與人的認識過程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是人的認識過程的一種產物。——張玉能

分形幾何不僅展示了數學之美,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質,還改變了人們理解自然奧秘的方式;可以說分形幾何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幾何學,對它的研究也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認知疆域。——周海中

一個真認識自己的人,就沒法不謙虛。謙虛使人的心縮小,像一個小石卵,雖然小,而極結實。結實才能誠實。——老舍

對自己的不滿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徵之一。——契訶夫

人貴有自知之明

  認識你自己----這句話刻在希臘神廟的柱子上-(非常著名)

事例

因為在過去,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少,所以大學生那時比較吃香,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的高等教育也慢慢變得普及,然而人們卻一直以過去的眼光看問題,以為大學生的工作和生活日後應該是比較好的,孰不知今日的社會環境對人才的要求已不僅僅侷限於某一個領域或者專業。 國內的教育系統還不完善和成熟,以致於高等教育也變得參差不齊。最重的是,國內的教育有著一定的盲從性,只為擴大教育機構,卻忽略了教育本身的意義,不能學以致用是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學本應是修身養性,提高個人涵養的地方,但現在有多少大學生能明白這一點,就算在他們離開學校時都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這實在是悲哀。本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然而離開學校之後就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感覺像被社會拋棄了一樣。 之前由於工作的緣故,接觸了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多對所選擇的工作不滿意的人,都說自己不適合幹這個,不知道這個不適合是覺得自己的能力遠不止這些,還是能力遠不及此。一些人會繼續找工作,然後跳槽,然後再繼續找,再跳槽,如此往復,很多人為此都得病。還有一些人,在找工作受挫後,就覺得自己學得太少,所以又開始去上一些培訓班,不管所學的對自己有無用處,只是為了學而學。像這樣的例子太多,無法一一例舉。只有少數人會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其實現在工作難找,但對大學生而言,最難的是那顆高傲的心能不能放下來。 大學生自我認知挫折,其實說得簡單點兒,就是一開始就把自己的位置定義錯了,就像本來以來自己是王子,可後來卻發現自己不過是流落街頭的乞丐,這種心理落差對於像現在的年輕大學生而言,是難以承受的。 那大學就白讀了嗎?錯。大學裡你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些東西不一定與將來工作有關,但卻能影響你一生。 有些大學生,說自己的工資比現在的農民工還少,這顯然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心裡優越感。農民工的工作時長,工作強度,單位時間的工作報酬,決對比不了大學生群體。人家工資比你高,是因為人家付出的多,當你發現自己的工資不及人家時,光顧著比工資,你有沒有想到過自己工作是否有人家用心和賣力呢? 懂得欣賞別人固然是一種美德,但懂得欣賞自己卻更難能可貴。大學生應該擺脫這種挫折感,不是你們不好,而是你們沒有發現自己的真正潛力。大學裡所學的東西,這些都是你們比沒有上過大學的人的具有的優勢,然而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裡,你們也要懂得付出的永遠要比回報多,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心裡的不平衡。


努力變回原來的超哥


你好,這麼專業問題就專業回答吧,從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對認知的定義分享如下:

認知是指☞認識活動或認識過程,即個體對“感覺信號的接受,檢測,轉換,簡約,合成,編碼,儲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斷和問題解決等信息加工過程”。

認知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概念就是指應用現代信息加工理論將人的認知看成是一個過程,即包括:接受和評估信息的過程,產生應對和處理問題方法的過程,以及預測和評估結果的過程。而狹義的認知就是指認識。

在心理臨床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認知問題中,認知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認知的多維性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個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會產生不同的認知結果。

2.認知的相對性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是由兩個相對的部分組成一個整體,如動物有雌雄之分,事物有好壞之分。

3.認知的聯想性

人的認知活動不是機械地感知和反映外在世界,而是結合思維,想象,情感等過程並與既往的經驗聯想,經過聯想而對某一事件做出反應。

4.認知的發展性

認知活動與個體的年齡,文化程度,知識結構,以及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人的認知功能有發展性的特點。

5.認知的先佔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認識活動或認知過程經常會發生“先入為主”的現象,這就是認知的先佔性。

6.認知的整合性

由於認知活動不僅有感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的參與,而且有判斷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認知功能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整合性。

謝謝。


萌言萌語


認知: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人的認知能力與人的認識過程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認知是人的認識過程的一種產物。一般說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知(感覺、知覺)、思維(想象、聯想、思考)等都是認識活動。認識過程是主觀客觀化的過程,即主觀反映客觀,使客觀表現在主觀中。

包括人的四種認知狀態:

第一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即是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95%的人處於這種狀態。

第二種,“知道自己不知道”。即是有敬畏之心,開始空杯心態,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4%的人處於這種狀態。

第三種,“知道自己知道”。即是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0.9%的人處於這種狀態。

第四種,“不知道自己知道”。即是永遠保持空杯心態,認知的最高境界。0.1%的人處於這種狀態。

人和人根本的區別就在於這四種狀態。更可怕的是,95%的人都處在第一個狀態,甚至更多。這也就是為什麼碌碌無為的人是大多數。視而不見,只會失去升級的可能性。只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態,一個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長,實現跨越。





刺蝟見識


認知是指人們認識活動的過程,通過心理活動獲取知識。這些心理活動可以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想象等信息加工處理過程。也稱之為認識,即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它包括四種境界,也是認知的四種狀態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認為自己無所不曉,以為自己啥都知道,自以為是的心理活動;②知道自己不知道:心裡清楚自己到底瞭解多少,知道自己的合適定位,虛心學習豐富自己的認知;③知道自己知道:善於總結,能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④不知道自己知道:始終保持謙虛的狀態,在實際面對問題時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出合適的處理,是認知的最高境界。筆者認為認知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不斷循序漸進的過程,正確認識認知的四種狀態,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水平。



青風一粟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1]

人的認知能力與人的認識過程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認知是人的認識過程的一種產物。一般說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知(感覺、知覺)、思維(想象、聯想、思考)等都是認識活動。認識過程是主觀客觀化的過程,即主觀反映客觀,使客觀表現在主觀中。[2]



陳向陽c


認知是普通心理學中的概念,所有的心理現象都是從認知談起的。

認知也可以叫做認識,就是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人的感覺器官,眼耳口鼻舌從外界事物獲得信息,然後大腦對其加工的過程。

感覺,就是外界事物給你心理產生的情緒體驗,喜歡,討厭,生氣等等。接著你會產生對事物的知覺。感覺和知覺緊密聯繫,同時發生。但是感覺和知覺只能幫助你瞭解事物的外部特徵。屬於認知的感性階段。比如常說某個人是感性的,也就是說他習慣用感知覺做決定的人。

接下來就是記憶,人類最初依靠先天遺傳的基因記憶來生存,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存儲新的記憶,通過對記憶信息的加工提煉,會產生屬於人類特有的思維過程,從事物的本質去理性理解他們的特性。到達認知的理性階段。

因此說,認知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四個過程,也正是這四個過程的千差萬別塑造了每一個與眾不同的獨特個體。


大象先森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

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



喜樂多心理健康會員


人的認知能力與人的認識過程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認知是人的認識過程的一種產物。一般說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知(感覺、知覺)、思維(想象、聯想、思考)等都是認識活動。認識過程是主觀客觀化的過程,即主觀反映客觀,使客觀表現在主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