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的《活著》和張藝謀電影版的《活著》有什麼區別?

琉璃姑涼888


餘華寫的《活著》更接近那個時代的人物,經歷戰爭、文革、飢餓、疾病、逃難、死亡,那個時代在那個年代的人的記憶裡留下烙印,那個年代的小人物唯一的追求是活著、吃飽,我奶奶是1924年的,小時候母親死了、中年時丈夫死了,生了10個孩子長瘡害病死、餓死也就剩下3個,我爸、大伯、姑媽,打仗的時候跑日本,飢餓的時候啃樹皮,農村合作社的時候搶公分,後來饑荒的時候吃野菜、喝菜湯。《活著》裡的福貴就是那個時代人物的寫照,父親被氣死、母親病死,妻子病死、兒子獻血過度而死、女兒難產而死、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夾死,唯一的孫子苦根吃豆子撐死,剩下福貴一人,哎!張藝謀的《電影》選了一部分,而且加了一些溫馨的場面進去,沒有完全把書裡的意思搬到電影上去,不過人物臉色選的還比較適合。


朱麗君Julie


最重要兩點。首先,電影裡的情節是不全的,在一百多分鐘的電影裡肯定不能把書中的內容表現完全。

第二,電影沒有書中的故事絕望。這部電影和小說都是很久以前看的,到現在依然還記憶的就是電影沒有把文革十年表現得很殘酷,但在書中讀起來是會令人顫抖的。最後的結局也不盡相同,電影裡的結局會讓人看到一絲希望,主人公和自己小外孫女一起活了下去。而書中的人物除了主人公全死了,讓人讀起來有種冰冷的絕望感。


森嶼影院


餘華寫的活著是一個發生在民國一直到文革的論證絕望的不存在的故事。兒張藝謀所演繹出來的卻是一個發生在民國一直到文革的關於絕望的故事,還有就是電影並沒有把故事全部拍完只是一個小說的一半,


山東泰安特發心音


小說更悽慘,電影版我記得好像姑爺和小外甥沒死,小說全死完了,小外甥是吃豆子脹死的,姑爺怎麼死的忘了。電影解放後的很多情節有修改,估計按照小說來拍過不了審查


amor棟


小說兒子是春生媳婦難產,獻血,被活生生抽血抽死的。太慘了。張藝謀敢拍嗎?


幸福PJ


活著,是餘華作為一個作家的良心之作。電影版的活著,是比較忠實原著的。


稻香村裡人


我看過原著,在最低谷的時候。後來也慢慢形成了坦然處世從容面對的觀念


cunzailushang


電影裡面溫情的東西多一些,以觀眾看到希望;小說殘酷一些,現實感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