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恐龙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撞击,但问题来了,那颗小行星哪去了呢?为什么只有坑没有小行星?

删除苦恼


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恐龙的灭绝是众多恐龙灭绝的"学说"的其中一个,有研究人员称,确实在中美洲发现小行星所撞出的坑,若是这个研究没有错误,小行星的去向就是有迹可寻的。

小行星的运行速度应该在第二宇宙速度上下,这个小行星被地球引力所吸引后,已经偏离原有的运动方向,小行星不应该垂直地球质心的方向进入地球的大气层的,小行星是经过抛物线的运行轨迹后才落到地球表面上的,小行星在大气层中受到空气的摩擦力而燃烧,空气中的氧气能够助燃,在高温中氧气还能够分解小行星的某些化学元素,因此,落到地面的小行星已经有可能解体而变成成千上万颗小型陨石,由于小行星的核心部分没有完全烧透,所以地球表面还会被行星核心物质的重重一击。

小行星的分解过程中可能有数万平方公里的地方会出现陨石雨,而由于小行星的内核则会因动能太大会引起着陆点附近的地壳破裂,这时候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岩浆就会因此而喷发出来,山崩地裂,海啸灾难也就因此发生。小行星的内核由于处于高温状态,它有可能引附近的湖泊或者海洋的水分迅速汽化,一时不能汽化的水分还会沸腾起来。在小行星的内核落至地面后,经过相当时间后,小行星内核还会因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再次分解。

小行星分解也可形成一个大块(内核所在),几个小块的陨石群体,这种撞击会间接造成空气的重度污染,这时候的空气灰尘浓度很高,有可能因为灰尘的颗粒过于细小,所以受污染空气需要很长时间,经过风吹雨打后才能得到浄化,有研究认为这个时间经历了两百年。


大伟140797056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闯入了地球的大气层,它以极快的速度划过天际,然后狠狠地撞击在地球表面,造成了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全球性森林大火……等等一系列的灾难。

更恐怖的是,在撞击过后,大量的烟尘在地球大气层里久久不散,它们挡住了阳光,从而使整个地球全面进入了“核冬天”。由于不能接收到阳光,地球上的植物纷纷枯死,动物也因为食物链的断绝而大批灭绝,统治地球1亿6千万年的恐龙,也因此而灭绝。

根据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经确定了此次撞击事件发生的具体位置,那就是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相关资料显示,该陨石坑的深度保守估计也越过了900米,而直径更是达到惊人的180公里!

相信不少人都会在对这个陨石坑的巨大而感叹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个疑问:那颗使恐龙灭绝小行星哪去了呢?为什么只有坑而没有小行星?

其实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下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过程,就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小行星的速度通常都很高,在进入地球稠密的大气层之后,它们会与大气层中的空气发生剧烈的摩擦,由此产生的高温会使小行星的物质出现大量消耗,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个头较小的小行星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殆尽。

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是个“大个子”,虽然它会在上述过程中损失一部分物质,但其大部分的物质都会幸存下来,然后直接砸在地球表面上。根据计算机的模拟还原,这颗小行星与地球表面的撞击角度为40到60度,撞击时的瞬间速度不低于每秒钟25公里。

撞击发生时,小行星和地球的接触面会生成强大的冲击波,并同时在地球表面和小行星的内部传播,在零点几秒以内,这些冲击波会使小行星的内部压强达到数十万Mpa(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0.1Mpa)。

我们可以想象,如此惊人的压强所产生的热量会是多么的巨大,因此,在撞击的瞬间,构成小行星的绝大部分物质都会因为高温而熔化,甚至直接气化,而地球表面处于撞击区域的物质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

在冲击波的作用下,地球表面上会形成一个比这颗小行星大很多的撞击坑,与此同时,大量的物质也会被高速抛射出去,形成一片巨大的尘埃云,并迅速在地球上空扩散。

接下来,位于这颗小行星核心的少部分较为致密的物质,会深深地撞入地表以下,而它在地球表面留下的坑洞,会被四周处于熔融状态的物质迅速回填,并在随后的降温过程中逐渐凝固,从此与地球合为一体。

以上就是此次撞击的大致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颗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其组成物质一部分在大气层中消耗掉,一部分在撞击过程中,被撞击产生的高温熔化或者气化(其中的一些被抛离,一些和地球的物质融合),余下的坚硬物质则撞入了地球的深处。


回答完毕,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魅力科学君


恐龙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撞击,但问题来了,那颗小行星哪去了呢?为什么只有坑没有小行星?

答:恐龙灭绝说法有陨石撞击→比较靠谱。

●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左右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3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300公里之间。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

●小行星都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看不见了。

●根据2019年9月12日,新华社华盛顿电(记者周舟)→美国科研团队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假说找到新证据。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显示,一个埋藏在墨西哥近海海底巨大撞击坑的岩石“记录”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个地球生命史上“糟糕”的日子。

●另外关于恐龙灭绝还有气候变迁、物种斗争、大陆漂移、地磁变化、植物中毒、酸雨等说法。

●太阳系中每时每刻都有物质发生大爆炸,起初都是质量体积很大的,最后相互撞击逐渐分解,以陨石的形式落入于地球以为的太阳系天体,大部分来自于火星和木星中的比较小的行星。它们之间互相碰撞而引起爆炸而产生。此时由爆炸产生的碎片以很高的速度,在真空中的宇宙自由翱翔,继续与被接触到的其它星球再次发生碰撞。或者由太阳系中质量较大的木星给接纳。一部分碎片由于没有被其它天体吸引,仍然不停的继续飞翔,当接触到地球的轨迹时,由于地球的质量与吸引力的作用,这些碎片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



●陨石分为石质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如果宇宙中产生爆炸后的碎片陨石的体积质量很大,即使它以大于12千米/秒速度在通过地球大气层时,会被高速摩擦所产生的高温给融化掉一部分,此时它的体积逐渐减小;而陨落速度也逐步减小继续陨落运动,直到接触地球表面。


●根据天文学家研究表明;天体坠落的核心物质,如果在撞击速度达到12Km/s的情况下,石质陨石会将其矿物质迅速变成尘埃,随着再次高温摩擦引起的爆炸而产生的,像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一样上升到几千米的高空,最后随着空气对流产生的风,四处漂泊而撒落陨石坑周围。

如果坠落的陨石是由铁和镍成分的铁陨石的话,它会在高温下达到这些物质的融化点而再度气化,随着气化程度大小与地球大气层中的其它气体共同形成爆炸而冲击四面八方,当遇到空气后迅速冷却变成金属小碎片坠落在陨石坑周围。


●数十亿颗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 ,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虽然有这么多,所有这些小 岩石块加在一起只会变成一个月球的第七部分。

●小行星(有时称为MIN 行星)由岩石,金属或两者的混合物。 它们是小馅饼 ,从行星形成的时候开始四亿六千万年前。 第一个AS 有待发现的是谷神星。它是 意大利天文学家朱塞佩 1801年。 当他在寻找PL的时候 在木星和火星之间975公里处对面,谷神星是最大的小行星 最小的不比B大 最大的小行星是Ball-S大多数有奇特的,细长的形状 Pacecraft返回了详细的图片几颗小行星。他们都是 陨石坑里有更小的岩石撞上了它们。

●这是十二个视图 小行星爱神 2000年2月a 一艘叫Near的宇宙飞船 鞋匠走进 围绕爱神的轨道。 爱欲33公里长和13公里宽。

● 查明行星太阳系太空体。有几颗小行星在主小行星带。 在一九九四年,一条十米长的一块宽阔的岩石只经过地球105,000英里 ,千米之外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到月球的距离Chiron是有轨道的几颗遥远的小行星 ,在木星和天王星之间。 两组被称为特洛伊木马的小行星围绕太阳和木星的距离完全一样。

民科比较有意思,不像专家们都是计算公式。

知足常乐于上海2019.9.15日


知足常乐0724


当时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不算小,将近一个月球的大小。撞击的主要地点在青藏高原,昆仑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左近,它们没有去哪儿,只是存留于撞击的原地,形成了山,山脉和高原。把地球撞击开裂了,行星粉碎了,只是人们,科学家们没有具备一双慧眼,没有理解看到粉碎的行星陨石,只会依据传统的知识,找寻陨石坑。陨石坑已经被山,山脉,高原覆盖了,山就是陨石的山,山脉就是陨石的山脉,高原就是陨石的高原,盆地就是陨石撞击的盆地,沙漠就是陨石经过年代的风吹雨打太阳晒行成了陨石的沙漠。还找什么陨石坑啊,陨石坑在山脉高原的下面,就不会转变思维想想,不就明白了吗?一罐的默守陈规,局限在以往的知识框架里,就是认为地球分裂是漂移了,山,山脉,高原是地质变迁拱起来的,还说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也是由地下拱出来的,什么沧海桑田了,实际上那就是行星的残骸,地质变迁拱起来的理论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不会综合的看问题。怎么会看到陨石坑哪?当人们把所有的行星残骸挖掘出来以后,就会发现陨石坑了,四川盆地就是星星撞击以后形成的大坑,可是不叫陨石坑而叫盆地,盆地就是大坑,就是行星的陨石撞击以后形成的大陨石坑,陨石在坑的四周散落成山成山脉和高原。就是这次的撞击才毁灭了恐龙等当时地球上的诸多生物,撞击的动力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海啸,海啸的世纪大洪水,裹挟着海洋里,陆地上的生物涌上了地球的高山高原之上,在陆地的高山盆地,高原盆地里的海水蒸发以后就形成了盐湖,生物的遗骸经过几千百亿年以后变成形成了化石。


刘君151191414


答:小行星在撞击的过程中,因为强大的撞击力瓦解掉了,并与周围物质融为一体,最后只剩下明显的陨石坑。


在上世纪,科学家在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北部,发现一个直径180公里,深度3公里的陨石坑,该陨石坑以一个名为Chicxulub的村庄位中心,所以也叫做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经过研究和模拟撞击,科学家推测这颗陨石直径在15公里左右,撞击速度高达20~40公里每秒,撞击释放了相当于10亿颗原子弹的能量,经过放射性元素分析,撞击时间距今6500万年,与恐龙灭绝的时间基本一致。

一颗直径15公里的小行星,其体积也是相当巨大的,按常识看应该会留下巨大的陨石,但是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周围并没有见到陨石母体,其实几乎所有的大型陨石坑,都是看不到陨石母体的,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1、陨石撞击地球的速度都在10公里每秒以上,穿越大气层时会在表面产生数万度的高温,这足以融化任何物质。

2、在撞击当中,陨石的动能将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使得陨石母体彻底瓦解,要么被气化,要么融化后与地球物质融为一体,然后抛洒向四周,最后只留下明显的陨石坑。

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附近,科学家发现了富铱金属矿物,而金属铱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只有千万分之一,这些富铱矿物最大的可能就是来源于陨石撞击;而且在全世界范围,该时期的地质层中均发现了富铱黏土,很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后被气化掉,然后随着大气流动洒落到了全球。


就在201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距离希克苏鲁伯陨石坑3000公里外的北达科他州,发现了白垩纪末期地质层中的大量植物、昆虫、鲟鱼和三角龙等等化石,而且在鲟鱼体内还发现了直径1毫米左右的“玻璃球”。

研究人员猜测,这些生物很可能是在小行星撞击后数小时内死亡的,撞击释放的能量引发了全球性的海啸,并把撞击物抛洒向四周,最后再回落到地面,撞击产生的熔融物冷却后就形成了微小的“玻璃球”。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恐龙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撞击,那颗小行星哪去了呢?为什么只有坑没有小行星?

围观群众可能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知道恐龙灭绝可能是一次小行星撞击,但为什么确定是小行星撞击可能说不太清楚,另一种是从头到尾彻底否认是小行星撞击,认为6500万年前的事情,咋说都可以,为什么一定是小行星呢?也许不是呢?下面就这个话题来捋一捋。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发现经过

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都众说纷纭,但这一切自1951年起就开始有了眉目,尽管当时却不知道这个缘由,但纵观整个事件经过,源头就是从1951年开始的!

为什么放一张钻井平台燃烧的画面?因为这是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有关,上图是PEMEX在2015年4月份发生在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火灾事故,关于墨西哥湾石油勘探,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在1951年就开始了,从这一年起PEMEX在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开凿钻井,提取岩芯,分析是否存在含油层!当时在1.3千米的地层深处发现了很厚的安山岩层,这种岩层只会出现在火山喷发或者撞击引起的高温形成,不过当时也没有怀疑,认为可能是古火山遗留。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重力异常图

1978年,受雇于PEMEX的地质学家格伦·彭菲尔德通过航空重力异常调查时(辅助调查地质构造)发现在尤卡坦半岛的海床中存在一个直径70千米的环状结构。后又查阅了1960年时的地质资料,发现尤卡坦半岛上有一个更大的环状结构。

1980年,数名了解此事发现经过的地质学家根据这个疑似撞击坑的规模推测出可能有一颗小行星撞击了此地

1981年时候在K-T界线附近发现了高含量的铱以及玻璃陨石与冲击石英等物质,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生艾伦·希尔德布兰认为这是撞击沉积物是小行星撞击引起,但海地教授Florentine Morás认为这是发生在海地的史前火山证据,不过火山无法解释数百千米的环形结构。

K-T界线:介于白垩纪和第三纪之间的界线,富含铱的黏土层,大约出现在六千五百万年前

到此为止基本确定这个环状结构是撞击引起,小行星规模可达10千米级别,撞击后彻底解体,甚至部分汽化,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14吨TNT。

小行星撞击为什么会爆炸?

也许很多朋友都无法理解这个过程,小行星不是一块大石头嘛,为什么会爆炸?其实小行星是一块大石头的可能性还真不大,很多时候都是一些松散物质的聚合体,请勿想象成澳大利亚在荒原上的大石头。

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又名乌鲁鲁

比如欧空局“罗塞塔”探测器访问过的67P彗星,还有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二号”正在围观的“龙宫”小行星,都是非常松散的结构。

在进入大气层前这些物质会在微弱的引力环境下聚合在一起,但进入大气层开始,这些附着物开始受到气动作用分离,高超音速的激波会导致小行星受力不均,超过了结构极限就会解体,比如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凌空爆炸,也有2019年白令海峡上空小行星凌空爆炸。

白令海峡上空小行星爆炸

而造成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小行星直径太大,穿过大气层直达地表,巨大的撞击产生了4.2×10^23焦耳的能量,如果中心有一个高强度铁镍质核心的话,也许会在穿甲弹效应下钻入深深的地壳,如果没有的话,在如此级别的能量下,彻底解体甚至汽化就成了必然。

为什么如此规模的陨石坑都不见了呢?

有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月球生甚至连直径数米的陨石坑都能永久性保留下去,但地球上却连300多千米的陨石坑都被埋没到不见了,假如没有地球磁场一场的地球物理勘探方式,也许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这恐龙到底是因什么灭绝的。

个中关键的因素是地球有风化作用,海水侵蚀以及绿植覆盖,另外还有地质运动等多种因素综合,在地球上的大型结构很难在数千年万年内还保持大致原样,当然如果在戈壁荒漠里的风化侵蚀作用相对比较缓慢

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格陨石坑

而尤卡坦半岛则是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与绿植,数千万年内的累积,很难想象还能保持原来的外观,甚至在高空都难以看出来地面有什么变化。

另一种恐龙灭绝的说法

当然小行星撞击是一个解释,另一个说法是印度徳干高原上的超级火山喷发,在6800-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印度西高止山脉发生了超级火山喷发,并且整整持续了3万年,全球气温上升8℃,当然从工业革命到现在才升高0.8℃我们就哇哇叫了,不知道全球气温升高了8℃的恐龙是怎么过日子的。

根据德干高原上暗色岩系的熔岩地形规模,估计最初大约覆盖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有印度面积的一半,而此次火山喷发事件被认为是发生在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之前数十万年。成因可能是印度西海岸海底的一个被称为是湿婆陨石坑的小行星撞击坑可能是罪魁祸首,但也有地质学家并不同意这个说法。

湿婆陨石坑:年代大约在6500万年前,比希克苏鲁伯陨石时间稍早一些,疑似的撞击构造长约600千米,宽约400千米,但因板块运动该构造已经不完整,据估计造成此规模的小行星直径高达40千米。

当然比较大的可能是,火山喷发的全球气温上升是恐龙灭绝的因素之一,在希克苏鲁伯陨石之前古生物学家就发现菊石化石种类大幅减少,但紧接着数十万年后的小行星撞击则是一脚将恐龙送进了地狱,不过各位却不要这样认为,因为作为鸟类祖先的小型恐龙仍然留存了下来,另外也更多的其他种类生物也随着此次事件灭绝。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6500万年前让恐龙灭据的小行星直径大约10公里,与地球直径上万公里相比确实很小,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瞬间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秒数十公里,撞击的瞬间产生了超乎想象的能量,相当于上十亿颗原子弹同时引爆的能量,你敢想象这种能量究竟有多大吗?

所以说,很多时候,当速度足够快时,物体的质量和材质都不重要了,即使是直径10公里的棉花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撞向地球,也会产生具有毁灭性的能量。如果是小行星轻轻地落在地球上,落地的瞬间速度很慢,当然小行星几乎会完好无损。

当速度如此之快,撞击瞬间产生如此恐怖的能量,撞击瞬间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能量,在巨大的压强下,小行星的大部分物质都会因高温而熔化甚至被直接气化掉,而撞击点表面的地球物质也会同样如此。

同时,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大量的物质(也包括组成小行星的物质)被抛洒到空中,形成面积非常大的尘埃,之后这些尘埃慢慢地散落在撞击点周围。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能达到180千米,深度达900米,不过如今经过了漫长岁月的侵蚀(比如说风化作用,地面侵蚀,地质结构变迁等),如今即使你走在曾经的大陨石坑上面,你也感觉不到陨石坑的存在,经过了如此漫长的时间,陨石坑已经被掩埋在数百米的沉积岩下面!


宇宙探索


恐龙化石并不古老

1.地质年代表:进化的时间框架

“地质年代表”是按照亿万年的地球年龄和进化理论构想各种动植物进化产生的时代和生存的时期。其在百度百科中的定义如下: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球历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按照地质年代表和进化论的时间框架,恐龙远在距今6500万年的白垩纪时代(即下表中的“65”百万年的位置)已经灭绝了。

2.意外带来的惊人发现

然而1993年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古生物学家玛丽·史怀哲博士(Dr. Mary Schweitzer)的非凡发现震惊了科学界,她为了使用直升飞机运送巨型的恐龙骨头化石就将其锯开,竟意外地发现恐龙骨头内还存在有弹性的血管分支和红细胞等软组织。

在发现恐龙的软组织时,史怀哲说:“这太惊人了,直到我做了17次(重复实验),我才敢相信。”

在之后的20年中,在恐龙化石内还陆续发现多种容易降解蛋白质的存在,如胶原蛋白、血红蛋白、骨钙素、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不仅如此,在显微镜下还可以观察到完整骨细胞的很多细节。

经过最严格的测试和数据复核之后,现在许多进化论者都承认,在恐龙化石中发现软组织和有机物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一两个样本中,而是有超过三十个样本。

而且史怀哲博士甚至已经从所谓的“8000-8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骨骼中成功地扩增出174个碱基的恐龙DNA片段。

另外在2012年,还有报道称在恐龙骨骼化石中发现了很快衰变消失的放射性碳-14,按照其衰变速率,年龄在10万年以上的化石中不可能含有任何碳14。

3.软组织和生物大分子怎能保存下来?

生物死亡后,生物体内的细菌就开始会分解尸体,如果这些恐龙尸体触到水,则分解得更快。在野外,雨水的渗透和地下水的影响几乎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被掩埋的骨头中的生物组织和大分子,理论上会按照一定的速率分解。

根据一篇发表在《生物化学家》科学期刊中的实验报告,即使储存在实验室的0℃冰箱中,胶原蛋白也会在300万年内完全降解。而对于DNA,即使在条件最好的实验室保存在-5℃冰箱中,经过680万年后,DNA链将会完全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而恐龙的化石一般只被掩埋在温带或热带的岩层中,如果恐龙骨化石如进化论学者所宣称的那样有“6500万年以上”历史的话,就绝对不可能在其中还含有任何容易降解的蛋白质或DNA,更加不可能有细胞或血管等软组织。

4.进化论的时间框架受到挑战

现代生物化学的规律均表明,这些软组织和生物大分子都不可能保存几千万年。正如史怀哲说,"通过传统的观点和化石的例子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这种结果本不应该是那样的,但它们却是,我真的很震惊。"

史怀哲博士(进化论者)试图构建各种模型,来解释为何在“6500万年”时间内,这些脆弱的软组织、细胞和生物大分子还未完全分解,提出含铁的血红蛋白保存假说、沙土保存假说,但是实验结果却与“6500万年”的保存时间差距甚远,均无法对事实进行合理的解释。实际上,他们的研究反而有助于解释这些脆弱的软组织为什么能够保存数千年。

显而易见的结论就是,这些恐龙化石跟本没有那么古老,进化的时间框架是错误的,结合考虑其它地质学的事实证据,几乎可以肯定,这些都是在挪亚大洪水中被掩埋的生物,它们的历史大约只有4400-5000年。化石证据正在不断印证创世记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我们都如羊走迷


恐龙是如何灭绝的,科学家已经探究了一个多世纪,现在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击说。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直径约十千米的小行星撞在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瞬间烈焰升腾巨量的炽热的灰尘四面散开,方圆几十万平方公里一片火海,无数恐龙及生物被烧死,整个地球变得暗无天日。撞击后约半小时,撞击坑相对的印度发生剧烈的火山爆发,给地球的糟糕环境雪上加霜。造成了地球至少三年见不到太阳,植物都枯萎死亡,气温骤降海洋结冻,整个生物圈遭到毁灭性打击,70%生物物种灭绝,称霸地球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彻底告别了地球。如今科学家在地球上发现的白垩纪层上,发现了一层金属铱含量非常高,而铱金属是典型的天外来客的重要标识,从而佐证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重要依据。经过这场大灾难的地球,经过大约三十多万年慢慢缓和,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其中哺乳动物得以大发展,其中一支逐渐演化出人类,成为地球上今天的霸主。所以我们为恐龙灭绝感到惋惜,同时也因为恐龙灭绝才会让出历史舞台而感到庆幸。


宁静致远WQ


我是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很高兴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现在有多种猜测,其中普遍被人接受的还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一个直径10多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其强烈的冲击力相当于几亿颗原子弹的威力,巨大的撞击使地面数亿吨的岩石粉末和气化的气体吹向空中,同时产生强烈的地震、海啸和森林大火,给地球带来漫长的黑暗时期,太阳光被遮挡,植物因失去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大批死去,大型动物比如恐龙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也相继死亡,据统计,那时候地球上的恐龙和其它四分之三的生命在此次灾难中灭亡。

1991年,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使恐龙灭绝的那颗陨石坠落的确切位置,即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和海洋交界之处。由于这个陨石坑地理位置特殊,现在有一半在海水中,另一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被深深地掩埋于地下,所以一直以来没有被真正地当成陨石坑确认。后来通过勘测,这个陨石坑直径有150多公里,深度达3公里左右。

在陨石坑地下500-700米处,通过提取相应物质进行分析,发现里面不但含有石英石、角砾石和辉石,更是发现了地球上非常稀少的金属铱,而且其丰度是地球正常含量的百余倍,我们从其它陨石中也有发现金属铱的情况,加上对海底撞击岩芯的同位素检测,其历史年代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与恐龙灭绝的时期比较吻合,因此确定这里就是当时那个巨大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地点。


发现了陨石坑后,那么这颗小行星去哪里了呢?

一是大部分被气化了。因为进入地球大气层的这颗陨石质量和体积实在庞大,在撞击地球时,其爆发的能量刚才说了相当于数亿颗原子弹的能量,瞬间会产生巨大压力和热量,陨石本体大部分被撞碎,连同地球岩石粉末一起因高温高压作用直接气化,不见了踪影。

二是一部分与地球岩石融为一体。没有被气化的部分,则在高温高压下被熔化为液态,与熔化的地球岩石合二为一,并且经过火山、地震等的长期作用,也很难找到完整的熔融体了。

三是细小碎片被带到世界各地。因撞击产生的陨石微小碎片以及粉末,当时会瞬间抛洒在天空中,随着冲击反弹力、惯性作用以及大气环流飘到地球的各个角落,或被掩埋、或被侵蚀、或被分解,更难被发现踪迹。

四是有一部分沉降到海底。在陨石坠落的那个特殊区域,有一些陨石碎片会沉积到海底。现在有的科学家已经在墨西哥湾靠近尤卡坦半岛北部区域的海底,发现了厚度达3米的陨石撞击岩芯,证明了小行星碎片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