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經歷了應仁之亂後,室町幕府對日本全境的控制能力大幅下降,幕府的聲望也再不如前。各地諸多大名紛紛自立並不斷擴充軍備,向周邊的鄰國接二連三發起征服戰爭,日本自此進入戰國時代。這樣的一個亂世給了豐臣秀吉可一個可以展現自己個人能力的舞臺。雖然他出身卑微,但通過多年的遊歷逐漸積累了不少處世經驗。再加上他善於察言觀色,進入織田家不久就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識。
在為織田信長南征北戰的過程中,豐臣秀吉逐漸積攢了許多聲望,在織田家內的地位也與日俱增,成為織田信長最信任的心腹之一。隨著本能寺之變的突然發生,豐臣秀吉看到了崛起的機會。通過消滅明智光秀的叛軍和反對他的柴田勝家,成功控制了織田家。隨著他個人勢力的再次擴大,逐漸擺脫了織田家的束縛,另立門戶並統一日本,結束了兵荒馬亂的戰國時代。
出身貧困,顛沛流離
豐臣秀吉的身世可謂是"三代貧農",其父木下彌又衛門僅僅是織田信秀帳下一名操縱火器的普通足輕。雖然木下彌又衛門很早就從軍,但還未立下戰場就因傷病被迫退伍。當時木下一家所居住的地區經濟十分落後,而且還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醫療條件十分落後,木下彌又衛門不久就因感染死去。木下一家頓時失去了唯一的頂樑柱,豐臣秀吉的母親只好帶著兩個孩子改嫁他人謀求生路。
因豐臣秀吉的社會地位低微,所以無法冠名木下,只能一直使用幼名日吉丸。在與繼父生活的過程中,繼父經常對其施暴,豐臣秀吉忍無可忍選擇離家出走,不久便投入了遠江國松下嘉兵衛的麾下做一些雜役,如侍奉主人穿鞋。
在松下嘉兵衛家中工作了些時日後,豐臣秀吉開始逐漸受到其他人的排擠。《論劉備與豐臣秀吉成功歷程的共通性》中曾提到這樣一則故事:
"一次,秀吉被委派管理冬天燒的柴木,通過仔細觀察和精確計算,他得出結論,只用平日燒的三分之一的柴木就足夠了,這大大減輕了領民的負擔。"
豐臣秀吉因工作過於積極招來其他人對他的不滿,在周邊的壓力下,豐臣秀吉不得不告別舊主選擇離開。在輾轉多地後來到了尾張國,投入織田信長的麾下,成為一名足輕,也就是低級步兵。豐臣秀吉的逆襲之路也由此開始。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織田信長逐漸注意到了這個低級步兵,看重他過人的才智,於是將豐臣秀吉提拔成為低級武士,擔任足輕組頭一職,算得上小半個軍官。在隨後的桶狹間之戰中,豐臣秀吉大戰才能立下了卓越功勳。織田信長聽聞大喜,將淺野長勝之女寧寧嫁予他,這時豐臣秀吉才得以不再使用幼名,終於擁有了使用姓氏的權力。
初露頭角,屢立戰功
不久,織田信長髮動了征服齋藤義龍的戰役,意在奪取美濃國。齋藤義龍雖然是通過弒父才奪取的權力,但其本人的能力也十分出眾,指揮能力也不在織田信長之下。幾番攻勢後織田軍毫無戰果,只好退軍修建墨俁城以加強防守。
織田信長先是派遣柴田勝家和佐久間信盛二人負責築城,但由於遭到敵人的連續進攻導致失敗。墨俁城能夠建立成功,關係到織田軍的生死存亡。萬般無奈之下,織田信長只好將此重任交付給豐臣秀吉。在豐臣秀吉接手築城任務後,織田信長將織田軍主力的三分之二都調撥予他,僅僅留下三分之一的士卒堅守外圍抵禦敵人的進攻,可見織田信長有多麼焦急。
豐臣秀吉赴任後先是徵召地方的野武士一同參與修築墨俁城,隨後又將砍伐好的木材運至木曾川上游一帶,藉助水勢將其運下,大大加快了修築時間。據傳聞,豐臣秀吉僅用了一夜就使墨俁城拔地而起,但這種說法有些誇大。應當是一夜之間建立起墨俁城的雛形,僅將城防建設完畢而已。
不論豐臣秀吉是否真的一夜之間建起了墨俁城,但他確實因為此事受到了織田信長的強烈關注。在隨後不久的稻葉山城之戰中,因豐臣秀吉巧妙的將美濃三人眾收入麾下,使齋藤龍興成為了孤家寡人,織田軍一戰而勝並奪取了該城。
兩年後,藤吉郎(豐臣秀吉此前使用的名字)改名為木下秀吉,隨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攻入越前國境內。在織田軍即將獲得勝利之時,原屬織田一方的淺井長政突然倒向朝倉義景,頓時使戰場局勢發生逆轉,織田信長只好倉促下令撤退。
在撤退途中,織田德川聯軍不斷遭到來自淺井軍的追擊。豐臣秀吉率兵殿後成功擊退了追軍,保證聯軍順利退入安全地帶,受到織田信長的重賞。
位列大名,承繼信長遺志
公元1573年,織田信長帶著仇恨起兵討伐淺井長政。據《信長公記》記載,淺井長政死後其頭顱被織田信長製作成了酒杯,並以此裝滿美酒一飲而盡與軍士共慶勝利。可見織田信長有多麼怨恨先前倒戈的淺井長政。
織田信長在將淺井長政的領地劃入自己的統治之後便開始對諸將士論功行賞,豐臣秀吉從中得到了位於近江國的長濱城,成為一城之主。從此以後,豐臣秀吉開始組建自己的幕僚集團和家臣團,並將自己的名字更改為羽柴秀吉。從這一時期開始,豐臣秀吉躋身於戰國大名行列,織田信長對其的信賴程度大大增加,並將他作為自己的心腹之一。
受封后不久,豐臣秀吉就領著織田軍的一支主力外出,替織田信長橫掃周邊的敵對勢力。公元158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變亂使日本戰國時期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本的歷史也因此被更改了走向。
這一年,織田信長的心腹明智光秀在本能寺突然反叛,將織田信長逼迫之絕境。織田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僅有百餘人護衛在織田信長左右,明智光秀一方則有一萬三千餘人,戰鬥的結果顯而易見。織田信長走投無路,為免成為階下囚,於本能寺中縱火自焚而死。京都一帶也因此落入明智光秀之手。《解密戰國時代最大的謎團——本能寺之變》中提到:
"明智光秀在襲擊本能寺的時候,曾經大呼口號'敵人就在本能寺!'"
由此可見,當時隸屬於明智光秀指揮的織田軍將士並不知道本能寺內的"敵人"正是自己的主上織田信長。加上過快的攻勢使織田信長沒有足夠的時間證明自己的身份,這才導致了本能寺的悲劇。
此時豐臣秀吉尚且在外與毛利軍作戰,利用水攻將毛利軍困死在高松城內,只要些許時日守軍必然開城而降。明智光秀為了鞏固自己在京都一帶的勢力,派遣密使攜親筆信前往高松城,希望毛利軍再多拖延豐臣秀吉一些時日。然而密使卻誤打誤撞闖入豐臣秀吉的大營之中,將本能寺之變的情況完全洩露出來。
豐臣秀吉得知此事後,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地。城中守軍投降之日近在眼前,此時放棄著實可惜。但如果不抓緊回師討伐明智光秀,則將會失去唯一崛起的機會。思來想去,豐臣秀吉決定與城內守軍秘密言和,城中守軍不知織田信長的死訊,只好應允。隨後豐臣軍全體拔營回師姬路城,並打出為織田信長復仇的旗號四處追尋明智光秀的駐地。
6月13日下午,豐臣軍與明治軍在山崎地區展開決戰,明智光秀僅血戰兩小時就被擊敗。在逃跑的過程中,明智光秀誤入野外。當地村民將其當做浪人齊力將他殺死,豐臣秀吉由此獲得了京都一帶的控制權。
豐臣秀吉於6月4日正式接受了高松城的投降,並於13日抵達長崎,真可謂是兵貴神速。也正是他深知這一點,才能夠搶在德川家康之前率先與明智光秀交戰。當德川家康返回領地後準備起兵之時,豐臣軍大勝的消息就已經傳來了。此後,豐臣秀吉帶著織田信長的遺志繼續征戰四方。
排除異己,統一日本
因織田信長與其長子織田信忠皆喪命於本能寺,所以織田家面臨著後繼無人的情況,織田家家臣也慌作一團,不知如何是好。雖然織田信長還有二子織田信雄和織田信孝,但二人早已更改姓氏為北田與神戶,所以自然無權繼承織田家家督之位。在得知織田信長死後,二人將姓氏恢復為織田,希望能夠繼承織田家的產業。在這樣的背景下,豐臣秀吉與柴田勝家聯名發起了清洲會議,與其他家臣商議織田家應當何去何從。
這場會議一開始就將織田信雄與織田信孝排除在外,意味著二人皆無法繼承家督之位。同時也禁止普通家臣參與會議,只有丹羽長秀、柴田勝家、池田恆興和豐臣秀吉四人擁有參與權。這場會議名為決定織田家家督之人選,但實際上是四人對織田領地的瓜分會議。清洲會議結束後,豐臣秀吉得到了五十萬石的領地,遠遠超出其他三位家老,這也加強了豐臣秀吉在織田家中的話語權,成為織田家的實際控制人。
豐臣秀吉藉助清洲會議將站在其對立面的柴田勝家的勢力大幅度削弱,引來其強烈不滿,二人的矛盾衝突日益激化,最終爆發了賤嶽合戰。豐臣秀吉故技重施,令部隊急行軍至賤嶽一帶與敵快速接戰。柴田勝家不敵,只好自焚自盡。戰後豐臣秀吉對丹羽長秀等人進行了封賞,鞏固並強化了自己的地位。此後織田家內再無人可與其相抗衡。
在隨後的時日裡,豐臣秀吉不斷對其他地區進行擴張運動,相繼征服了四國地區、中國地區,終於完成了統一日本的任務。公元1585年,天皇賜予其"豐臣"一姓,豐臣氏也成為自藤原氏、橘氏、平氏、源氏後的第五大貴族姓氏。
結語
從豐臣秀吉一生的經歷來看,他的成功絕非偶然。在他還在擔任低級雜役時就逐漸因個人能力優秀受到了主上的賞識,雖然後來轉投織田信長,但也並未遭到埋沒。再加上他對時勢的快速反應和精準把握,促使他能夠搶佔先機成為織田信長的"繼承人"。在本能寺之變後,誰最先打出為織田信長復仇的旗號,誰就能夠得到整個織田家和盟友的全力支持。尤其是在豐臣秀吉剷除明智光秀後,其個人聲望更是達到了巔峰,為後來奪取織田家實際控制權奠定了堅實基礎。
豐臣秀吉出身卑微,一直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卻時常能夠在戰場上出奇制勝。縱觀其指揮的各項戰役,不難發現豐臣秀吉一直貫徹著兵貴神速的戰略戰術。在決定其命運的兩大著名戰役中,都是依靠此法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從而橫掃各路強敵,最終統一日本成為日本國王。
參考文獻:
1.《論劉備與豐臣秀吉成功歷程的共通性》
2.《解密戰國時代最大的謎團——本能寺之變》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我們刪除。)本號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閱讀更多 鴻儒說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