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中医的辩证法思想魅力丨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究竟有何关系


辩证法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普遍的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等各个领域,它是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我们现在所认识的辩证法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从而给了我们一种错觉,即我们国家是没有辩证法的思想的。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着非常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而我们称之为阴阳学说。对古代阴阳学说的了解,对于我们再认识辩证法有着非常重要的益处,甚至我们可以说古代的阴阳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辩证法的一座高峰!


中医的辩证法思想魅力丨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究竟有何关系

对立的阴阳双方是辩证统一的

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之阴阳概念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理论作为古人探索宇宙,认知宇宙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的辩证法范畴。此理论认为,宇宙自然是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的和合产物,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形态,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一种很深刻的辩证法理论思想。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阴阳学说的哲学魅力。

一、什么是阴阳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类经·阴阳类》

中国古人认为宇宙自然间凡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者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分析概括其属性。比如宇宙自然中的天与地、日与月;运动方面的运动与静止、上升与下降;又如寒与热、明与暗、外与内、左与右等都是可以用阴阳来表示的。总体上来说,运动的、向上的、向外的,热性的都属于阳;而静止的、向下的、向内的、寒性的都属于阴。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的不同运动趋势、在空间中的不同的运动方向、不同的物质属性,通过相互对比而得出。对立的双方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 事物属性的绝对的一面是指,事物的阴阳的整体属性具有固定性,除非事物本质发生变化,否则事物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比如:对运动来说,无论物体运动得多慢,相对于静止来说都是属阳的,除非物体静止下来,那么事物的属性才会发生变化。其他的如向上与向下、寒与热、扩散与收敛等,无论双方的量上的程度有多弱,但从本质上来说其阴阳属性都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是阴阳属性的绝对的一面
  • 事物属性相对的一面是指,在阴阳双方的内部,又可以划分出阴与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比如:白天属于阳,夜晚属于阴。早晨之阳相对于中午之阳来说,它就属于阳中之阴,而傍晚之阴相对于半夜之阴来说,就属于阴中之阳。也就是说,同一个属性内部,同样存在着此属性上的量的差别,而这种差别的各个部分之间,相对来说也就有了阴阳上的内部区别。当然整体上,相对于外在的另外一种属性(比如阳相对于阴)来说他们都是属于同一属性的(亦即它们依然都属于阳),而这也就是中医中的阴阳会区分为少阳、太阳、阳明,厥阴、少阴、太阴的原因。
中医的辩证法思想魅力丨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究竟有何关系

网络图片

事物的阴阳属性划分既有阴阳的二分法,也有阴阳的三分法。事物的阴阳三分法是将事物的阴阳属性中的任意一方一分为三,即一阳分为:少阳、太阳、阳明;一阴分为厥阴、少阴、太阴。二分法和三分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后者将阴阳双方在量上进行了再分化而已。由于三分法在量上的这种细化分别在现实应用上的便利性,中医在实际应用上都是用的三分法,像中医里的经脉、脏腑、自然界的五运六气等都是三分的。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阴阳双方的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的交感与互藏、阴阳双方的消长、阴阳性质的转化和阴阳双方的自和与平衡几个方面。

(一)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是指,在某一个统一体内部两种属性截然相反的阴阳双方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现象。在人体的内部,相互对立着的阴阳双方不是平平静静的各不相干的处在一起的,而是时刻处于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状态中的。人体在这种动态的运动中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比如人体中的阳气能推动人体的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并消耗人体的能量;而人体中的阴气则能抑制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种新陈代谢,从而在人体中蓄积能量。人体的阴阳双方之间相互制约又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进行。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一旦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关系失衡,或者说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过于亢盛,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则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无论双方任何一方过于亢盛都会让另一方处于不及状态,是为“制约太过”;而如果一方本身就过于虚弱的话,同样会导致另一方的偏盛,即中医所谓“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亢”,或者说“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是为“制约不及”。


中医的辩证法思想魅力丨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究竟有何关系

相互制约的双方就像拔河一样

(二)阴阳双方的互根互用

阴阳双方的互根是指,事物内部的相互对立的双方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阴阳对立的双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其对立面而单独存在,都是以对立面的存在为其自身存在的前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

对立的双方都以对立面的存在而存在,双方是相互生成而且是同时产生的,我们说出一个概念的时候,另一个概念也已经潜在的存在着;一方如果消失了,另一方也会即时散于虚无。比如当我们说上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潜在的说到下了,因为上是相对于下而言的。只有相对于下,才能我们才能够说上,没有了下,也就没有了参照物,也就无所谓上了。同样没有前也就无所谓后,没有难也就无所谓易,对立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这称之为“互根”。

阴阳双方的互用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促进,相互滋生的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中医的辩证法思想魅力丨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究竟有何关系

正因为杯子是空的,我们才能往里面倒水。

人体内的阳气以阴精为作用物来化生人体必需的能量,而体内的阴精以阳气为作用物来蓄积气血等物质,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双方相互为用,不可分离。房子内部之无以有为用,没有房子内部的无,我们也就没有住的地方;杯子之有以其内部之无为用,如果杯子内部不是无的或者说不是空的,也就没有了我们盛水之用了。

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

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依存又相互为用,共同促进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分离。一旦双方的相互依存关系被破坏,就会出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情况,如果彻底被破坏,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情况,是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三)阴阳双方的交感与互藏

阴阳双方的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发生相互感应而交合,从而产生相互作用,亦即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古人认为一元之精气是宇宙的本源,由精气自身的运动而分化成相互对立的阴阳二气,之后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感和合从而化生了万物。二化生三的过程就是阴阳二气交感和合的过程,或者说“冲气以为和”的过程。

阴阳的交感过程是在阴阳二气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二气的运动,也就不会发生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它是二者发生交感作用的基础。二者运动所达到的最佳状态,就是对立的阴阳二气的和合统一状态,也就是老子所谓的冲气之和的状态。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庄子·田子方》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 ——《管子·内业》

阴阳双方的互藏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外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整体上属于阳的事物内部,包含着属阴的成分;整体上属阴的事物内部,包含着属阳的成分。事物内部的阴阳属性不是纯粹而单一的,而是对立的阴阳二气和合统一的,只不过事物在整体属性上有属于阳的,也有属于阴的,如白天、夜晚。白天不是纯粹的阳,里面同样有阴,只不过整体上属于阳,同样夜晚也不是纯粹的阴,里面同样有阳,只不过整体上属于阴而已。

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也。 ——张介宾《类经·运气类》


中医的辩证法思想魅力丨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究竟有何关系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由事物的阴阳双方的力量对比来决定的,事物中的阴阳双方的力量对比中,阳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事物在整体属性上就是属阳的;相反,如果事物中的阴阳双方的力量对比中,阴占据主导地位,则事物在整体属性上就是属阴的。在属阳的事物内部,阳气占有主导地位,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阴气则是整体上属阳的事物内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整体上属阴的事物内部同样如此。事物内部的阴阳双方,一个处于显性状态,一个处于隐性状态,双方共同作用,一起为事物的发展贡献力量,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

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

以阴为根而生乎阳,以阳为根而生乎阴,双方都有向对立面转化的内在本性。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周易·乾传》

阴阳二气互根,地之气以天气为根,故而其气“本乎天”而亲上,有向上的倾向;天之气以地气为根,故而其气“本乎地”而亲下,有向下的倾向。这是阴阳双方交感相错的内在动力,也是天地能够交泰的原因所在。

阴阳的互藏作用是事物的整体阴阳属性的内在原因,而事物内部阴阳的此消彼长或者说阴阳双方的相互转化,则是促进事物整体阴阳属性转变的根本原因。

(四)阴阳双方的消长

阴阳双方的消长是指,事物内部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出于时刻的增长与消减之中的。阴阳双方的消长是阴阳运动的唯一形式,它是由于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互根互藏的性质导致的。事物的性质在整体上属于“一”,而其内部的阴阳双方则分有这个“一”,双方各占有这个一的百分之多少,它是双方的百分之多少合起来为一。双方的百分比是相互排斥的,一方占有的多,另一方必然占有的少。事物的整体性质是由占有百分比多的一方所决定的,这是事物内部的决定力量;而占有百分比少的一方,则是事物内部的辅助力量,处于潜在状态。如果一方占有的百分比增多,必然导致另一方占有的百分比减少,因为双方的百分比之和要始终为一,故而阴阳双方的运动必然会是此消彼长的。


中医的辩证法思想魅力丨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究竟有何关系

事物内部的阴阳消长就像沙子在沙漏中的上下两部分间流动

另外,虽然对立的双方之间的变化是此消彼长的,但相对的双方之间却并非一定如此,它们双方是可以皆消皆长的。比如精与气、气与血、战争的双方等,相对的双方是可以同消同长的。

相对的双方,更多的时候是指物质方面的,比如精与气,敌对的双方等,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是以互根互用为主;而对立的双方,则主要指的是同一事物内部的对立的两种性质,而不是物质,比如寒与热,扩张与收缩等,二者之间主要是对立制约为主。

无论是同一事物内部的对立的两种性质之间,还是相对立的两个事物部分之间的消长,一旦超出一定程度,人体就会得病;而只有双方处于正常限度的平衡状态,人体才会是健康的。即《素问》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五)阴阳性质的转化

阴阳性质的转化是指,事物整体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即整体上属阳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整体上属阴的事物;整体上属阴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整体上属阳的事物。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变化,是事物内部的阴阳双方经过此消彼长的运动,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事物也就由之前的量变转变为质变,从而让事物的整体的外在属性发生了改变。

事物内部的阴阳消长是属于事物的量变阶段,而事物内部的阴阳性质的转变则是事物的质变过程。事物的量变起于物之极,即所谓“物极必反”,也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事物内部的阴阳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的时刻,就是事物整体性质发生质变的时刻。

我们用一天的模型来表达,即子夜阴气达到极限,一阳生,随着阴阳的此消彼长,到了黎明时,阴阳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阳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自此事物在整体属性上称为了阳,亦即发生质变成为了白天,之后阴阳双方进一步沿着之前的方向此消彼长,直到中午阳气达到极点,而一阴生。在此我们要注意:物之极是事物发生量变的起点,而不是质变的起点,现在网络上充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限于文章篇幅,在此就不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我之前的文章,《马克思的质量互变规律究竟说了什么?究竟正确与否?》,里面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介绍。

(六)阴阳双方的自和与平衡

阴阳双方的自和是指,阴阳双方之间自动存在着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平衡状态的能力,对于生命体而言,就是人体存在着阴阳二气的自我协调以及在疾病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

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 ——《淮南子》

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体内的阴阳双方会自动的朝着最佳的状态运动,从而让人体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中,它揭示了人体疾病可以自愈的内在机制。和的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万物能够自生的原因,这个概念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阴阳双方的平衡是指,同一事物内部的对立的阴阳双方和相对立的事物双方之间的阴阳,虽然处于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的作用中,但阴阳双方在这之中却始终处于相对的均衡,相对的稳定状态。

阴阳双方的平衡,不是一种静态的平衡,而是阴阳双方时刻处于运动中的动态的平衡。阴阳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但这种变化是始终处于一定的限度内的。阴阳双方的这种动态的平衡在自然界标志着气候的正常变化,在人体则意味着人体生命活动的稳定,调和。

阴阳匀平,以冲其形。九侯若一,命曰平人。 ——《素问·调经论》

总结

事物内部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以及自和与平衡,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阴阳之间的这些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阴阳对立互根是阴阳双方的最根本的特征;阴阳的交感是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万物只有在阴阳交感中才能产生,而阴阳的互藏则是阴阳能够交感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阴阳消长的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的消长和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的消长阴阳双方力量对比的量的变化,而阴阳的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它是阴阳消长的结果;阴阳的动态平衡是由阴阳双方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消长转化来维系的,而阴阳自和则反映了其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这一动态平衡的能力和趋势。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医学中有着极其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比之于西方的理论也有其高明之处。甚至我们还应该说,中医的阴阳理论体系更加的完备,更加的具有普适性,是需要我们来认真学习,认真体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