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孙悟空形象之比较


电影《大话西游》与原著中孙悟空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小说的灵魂人物孙悟空,机智勇敢,热爱自由;他嫉恶如仇,惩恶扬善;他不畏神权,无所畏惧,可谓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典型。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一部《西游记》就是一部孙悟空的成长史。


纵观两部作品,无论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还是平凡无奇的至尊宝,最终都担任起西天取经的重任,人生之路也早已被注定。《大话西游》重塑了孙悟空的形象,消解了经典孙悟空的神圣性,将其还原为一个世俗形象。


我们将通过两个孙悟空形象的全方位对比,进而对孙悟空形象有一个更全面的展示,这也有助于在更高层面上去理解《西游记》这一光辉巨著。


《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孙悟空形象之比较




一、两个孙悟空形象的相同点


(一)言行举止如出一辙



《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对于孙悟空的转变,并不是对其毫无根据、大刀阔斧的重构,在至尊宝的骨子里仍然透露出孙悟空的特质。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很多时候打败妖怪都是依靠各路神仙的力量,小说中有许多他与众神嬉戏打闹的场面,就仿佛市井细民闹市打架斗殴一样。孙悟空的言行举止更像是一种“自黑”,就如同端起一盆脏水泼向自己,他的这种“自黑”行为与那些庄重神圣的事物针锋相对,他的目的就是使这些事物受到亵渎,同时也完全暴露出自己滑稽可笑, 不三不四的本色。


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言行举止滑稽荒诞, 狂放不羁,他满嘴脏话,地痞无赖气十足,而这些恰恰是在孙悟空的滑稽荒诞小丑特质上的夸张、改造而成。《大话西游》随处可见颠覆神圣和戏弄权威的话语和行为,至尊宝满口“笨蛋”“靠”“放屁”等污言秽语,成为孙悟空后,用来大战群妖的武器竟然是撅起屁股放屁,打一个夸张的喷嚏,这种玩世不恭、自污污人的行为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如出一辙。


《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孙悟空形象之比较


至尊宝身上虽然有孙悟空的影子,但他并不是孙悟空的简单复制,他们虽然言行举止如出一辙,但各自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却大相径庭,正因为这些改造和创新,使经典孙悟空形象有了新的活力,也更加饱满丰富。




(二)英雄本色的内在传承



《西游记》中孙悟空给读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那种嫉恶如仇,桀骜不驯的英雄气质。如“大闹天宫”这一节,他偷吃蟠桃,糊弄众仙, 又吃光太上老君的仙丹,并且在玉皇大帝面前,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英雄之音。正是因为孙悟空机智勇敢,嫉恶如仇,神通广大的英雄气质,使他可以在取经路上普渡众生,造福百姓。


《西游记》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一英雄形象,他成为大智,大勇,大力的象征,因而成为人们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大话西游》中至尊宝起初是不承认成为英雄的命运的,与紫霞仙子相信命运不同,他只相信自己, 当他死在春三十娘剑下的一瞬间,他幡然醒悟,人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还应该勇于接受命运,实现自身价值。当至尊宝拿起金箍,表明他已经做好准备,抛开自己的世俗杂念,但这样就意味着必须与心爱的紫霞仙子分离, 在爱情与责任之间,他选择了后者。直至此时,至尊宝才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孙悟空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不仅因为他的神通广大、机智勇敢,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所体现的英雄本色,他是一个人性色彩十足的英雄,同时也是一个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人。在《大话西游》里,孙悟空又被还原为一个世俗平民形象,至尊宝粗鄙无耻, 庸俗不堪,但却最为真实,他怀着让万物自由、快乐的雄心,怀着对紫霞仙子的无限深情,勇敢接受自己的命运,戴上金箍成为孙悟空,成为一个盖世英雄。




(三)悲剧性意蕴的一脉相承



1. 摘不掉的金箍



《大话西游》对学术研究最有意义的贡献就是对金箍这一符号的阐释,电影一开始,唐僧喋喋不休的说教令孙悟空心烦意乱,生不如死,甚至想要杀害唐僧。这里唐僧的说教就是《西游记》中拘系孙悟空的紧箍咒———《定心真言》的虚化,孙悟空追求个性自由的心被伦理道德和强权意志所压迫。


《大话西游》中金箍实指金刚圈,金刚圈也是影片着重表现的东西,至尊宝戴上金箍变成孙悟空,这就是他的“成人仪式”,这个仪式也包含多重意蕴:一是身份的不同,戴上金箍之后,至尊宝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这是对齐天大圣的加冕,但加冕也代表着割裂,金箍直接割裂了至尊宝和孙悟空两种身份,戴上金箍世上一切与他无关,不能再有半点留恋。二是责任的担当,戴上金箍后就要尽职尽责,一心一意护送唐僧西天取经,重新改写历史。


《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孙悟空形象之比较


金箍象征着孙悟空内心与外界的冲突,金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唐僧“降服”孙悟空的法宝,金箍戴在头上也就时刻提醒孙悟空和唐僧身份的不同,徒弟只能对师父毕恭毕敬,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这些悲剧都熔铸在金箍里,孙悟空被定义的人生,孙悟空最后的屈服,孙悟空失去爱情的痛 苦,都被一个金箍完美折射出来。




2 被注定的人生之路



《西游记》中,孙悟空人生是早已被设定好的,不由自己选择,他对自由的追求,他的反抗性格,在命运的安排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从出世到反抗再到成佛,孙悟空都一步不落地走着被安排好的人生,他别无选择,只能被剥夺自由,兢兢业业,一心一意西天取经,这样一种设定好的人生就是一个悲剧的人生。


当孙悟空一步步立地成佛,修成正果之后,他的内心早已失去了对自由的热情,没有了当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叛逆精神,失去了作为其存在标志的反抗性格,成为一个无欲无求,清心寡欲的“佛”。可以说,孙悟空的一生是彻头彻尾悲剧的一生。


电影《大话西游》更像是一部孙悟空的爱情悲剧,至尊宝对爱情的追求正好映射出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大话西游》一反《西游记》不谈爱情的传统,极力宣扬爱情,爱情成了影片中人物唯一的向往。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只能痛苦地看着紫霞仙子身处危险而无能为力,最后不得不戴上金箍成为孙悟空,这也意味着他要抛弃人世间的爱恨情仇, 专心于取经事业。


《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孙悟空形象之比较


的确,无论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还是《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前者摘下金箍得到了自由,却失去了内心的自由;后者敢爱敢恨却不能捍卫自己的爱情,他们都像是一条狗,处在早已被注定好的命运悲剧之中。




二、两个孙悟空形象的不同点


(一)性格内涵的迥异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追求力量至上的妖怪形象,他认为拳头大了就是道理,用武力为自己开辟新天地。在孙悟空的心中没有以德服人的观念, 只有武力征服,因此《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体现了追求武力至上的“妖性”。


拳头大不等于只会用蛮力,孙悟空与妖怪作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花招百出。如果遇到法力高强难以降服的妖怪,他就变成一只小虫钻进食物,在狮驼岭中钻进老魔的肚子里捣乱,把老魔的心肝用绳子系住,用力撕扯,使敌人痛苦不堪,只好投降。不管是采用什么手段,制服对手才是目的,这是孙悟空作为猴精灵淋漓尽致的“妖性”表现。


与充满“妖性”的孙悟空相比,至尊宝多了人性的一面,他虽然庸俗龌龊,却执着于爱情,这阻碍了他觉醒为孙悟空。作为平常人的至尊宝追求很简单,只是想拥有一份真挚的爱情,而紫霞仙子也只是想得到这样一份爱情,而至尊宝他拒绝相信天意和缘分,他并不接受自己的命运,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完全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所以,他只能选择逃避,千方百计想要得到月光宝盒,回到属于自己的平凡生活中。


《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孙悟空形象之比较


《大话西游》赋予了经典孙悟空所缺失的人性,塑造了至尊宝的“情圣”形象,使孙悟空具有了新的人生内涵———爱情,使得经典孙悟空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二)对待唐僧的态度不同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时事事想着师父,千斤重担一肩挑,而且有错就改,不断锤炼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一颗不畏艰险, 不怕吃苦的忠诚之心。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很坚强的,即使是在最险恶的环境和最危险的情况下,他也从未流过眼泪,可是两次被唐僧驱逐出取经队伍时,他都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第三次打死白骨精后,唐僧忍无可忍要驱逐孙悟空,说道:“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唐僧不接受孙悟空的拜别,孙悟空为了尽最后一点师徒情义,拔下三根毫毛变成三个孙悟空,与自己一同将唐僧围住,使唐僧不得不受这最后一拜。他回到花果山后,一想起唐僧,仍是泣涕涟涟。纵然是心高气傲,自尊心极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仍然对师父毕恭毕敬。


《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孙悟空形象之比较


《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对唐僧很不恭顺和敬爱, 影片中的唐僧毫无儒雅之风,孙悟空将唐僧看作一只烦人的苍蝇,目无尊长毫无礼数。影片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来体现唐僧“啰嗦”的特点。例如孙悟空在抱怨唐僧啰嗦时的台词:“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像整天有一只苍蝇, 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这句话具体表现出孙悟空对唐僧的厌烦,以达到强调唐僧“啰嗦”特点的效果。




(三)对待情欲的态度不同



在《西游记》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取经途中美女多多,但孙悟空多次经受住美色的诱惑,多次战胜美色的挑战,他不仅是一位经得起美色考验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过善过美人关的豪杰。


孙悟空身上的人性仍有缺失,他是一个天产石猴,根本不知情为何物,《西游记》出于佛教清规戒律的约束,将孙悟空塑造成一个无“性”趣的形象,但爱情是人性所必不可少的,孙悟空因为“无性”而无爱情,这是他性格塑造的缺陷,也是他的遗憾。


《大话西游》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情圣”至尊宝的形象,丰富了经典孙悟空的形象,一个崭新的,有情有欲的齐天大圣出现在人们面前。《大话西游》的主要线索就是孙悟空的爱情变迁,展现在我们面前就是一个坦率去爱,为了爱情愿付出一切的孙悟空。


故事结尾,孙悟空依附在夕阳武士身上,用尽全身力气吻了城头姑娘,从牙齿中挤出那句迟到了五百年的“我-爱- 你”。此时此刻,随着《一生所爱》主题曲响起,随着孙悟空背影的渐行渐远,爱情的得与失,陨灭与永恒已不再重要,孙悟空终于真真正正爱了一回,心头的爱与痛终于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


《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孙悟空形象之比较



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二者在深层意义上一脉相承。孙悟空作为两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其性格及情感世界的变化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电影《大话西游》在对名著《西游记》进行解构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使孙悟空形象更具时代特色,赋予其更多人性的光辉。通过对两部作品孙悟空形象的全方位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孙悟空这一光辉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