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代宗對英宗下旨,英宗要跪接嗎?

Goodboy82862206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說一件事情。景泰元年,因為由“奇貨可居”變成了“燙手的山芋”,瓦剌人見無利可圖便釋還了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史載,明英宗抵京之後,其時已經即位的景泰帝朱祁鈺親赴東安門“迎拜”,之後明英宗“答拜”。這個順序不知道諸位有沒有看明白?是景泰帝先拜明英宗,之後明英宗回禮,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二人面對面時都是皇帝景泰帝先拜太上皇明英宗!就更不要說什麼景泰帝下旨明英宗跪接了……這或許就是自東安門一別後,景泰帝終生再未與明英宗見面的原因所在——太“跌份”了!

太上皇的身份

從瓦剌回到北京的明英宗雖然是“遜位”皇帝,但是不要忘了,彼時的明英宗頭上還頂著太上皇的頭銜!換言之,明英宗雖然後來被幽禁在南宮,但他依然是“皇帝”,只不過這個“皇帝”前面多了太上兩個字,是屬於過氣“皇帝”而已……

太上皇這個東西源自於秦始皇,秦始皇自稱皇帝之後尊自己已故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為太上皇。但是,太上皇被用在活人身上,要略晚一些。漢初,漢高祖劉邦為了解決子君父臣的尷尬局面,將自己的父親劉煓(太公)尊為了太上皇。由此也能看得出,自太上皇出現之日起,他就不屬於“臣”!否則漢高祖尊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就沒有意義了。

到西晉時期,太上皇被司馬家給徹底玩壞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倫篡位,居然將司馬懿的曾孫、自己侄孫晉惠帝司馬衷“尊”為了太上皇!叔祖父尊侄孫為太上皇,徹底顛覆了太上皇原本的意義,太上皇也逐漸變成了後世宗室篡位的一塊“遮羞布”!後世忽然發現,原來太上皇還有這樣一種玩法……於是,各種各樣的太上皇出現了。除了宋徽宗趙佶、清高宗弘曆等少數太上皇之外,大多數太上皇都是被逼“退居二線”,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等等。

但是,無論怎麼玩,有一點從來都是明確的,太上皇不是“臣”!哪怕是被幽禁,他依然是“君”,只不過這個“君”只能算是“退居二線”的“君”!當然,清高宗那樣的實權太上皇除外。而且,從歷史淵源來說,太上皇的禮儀性或名義上的地位甚至還有高於現任皇帝。既然都是君,就算景泰帝給明英宗下旨,明英宗也沒有跪接的義務,因為那是“臣”的待遇!如果要明英宗跪接聖旨,景泰帝也就沒有必要尊這位哥哥為太上皇了,乾脆封個王算了,豈不是更省事兒?事實上,自東安門一別之後,景泰帝再也沒和哥哥明英宗有什麼交集,也從來沒有傳旨給明英宗。

明英宗心中的不滿

從“奪門之變”後明英宗對景泰舊臣的打擊報復來看,被幽禁南宮期間,明英宗雖然迫於無奈選擇了接受既成事實,但心中是極其不滿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景泰帝就算給明英宗下旨,他也未見得會去“跪接”。

首先,太上皇是“君”,明英宗不“跪接”理所當然,這談不上是什麼“大逆不道”!其次,景泰帝之所以留下明英宗並不是他不想明英宗死,而是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就算明英宗不“跪接”,景泰帝短期內也拿他沒轍!明英宗沒有理由上趕著巴結景泰帝。話說回來,就算他巴結也是白搭。一旦景泰帝的權力根深蒂固、失去了一切制約,就算明英宗像勾踐給夫差嘗大便一樣巴結景泰帝,恐怕景泰帝也未必願意留下這顆“定時炸彈”!

綜上所述,明英宗雖然“遜位”了,但他還是太上皇,依然是“退居二線”的“君”!跪接皇帝的聖旨是“臣”的義務,“君”不在此列。因此,明英宗雖然過氣了,但他並沒有跪接聖旨的義務。同時,明英宗之所以能活著,並不是景泰帝的“恩賜、憐憫”,景泰帝完全是不得已!一旦景泰帝的權力完全穩固、失去一切制約,恐怕明英宗再巴結也於事無補,景泰帝不可能容忍身邊埋下這麼一顆“定時炸彈”。既如此,本就一肚子不滿的明英宗還有什麼理由跪接景泰帝的聖旨呢?


農民工歪說歷史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後,在北方沙漠呆了一年後,於公元1450年八月回國,在安定門與景泰帝及朝臣相見。

關於這次雙方的會面,史料記載如下:

庚辰,上皇至唐家嶺,遣使回京,詔諭避位,免群臣迎。丙戌,百官迎上皇於安定門。上皇自東安門入,上迎拜,上皇答拜,各述授受意,遜讓良久。乃送上皇至南宮,群臣就見而退,大赦天下。


看起來這兄弟倆之間的感情還是不錯,一切都是規規矩矩的,可到了英宗入城後,景泰帝將其安置在南宮(紫禁城外的洪慶宮),名為修養實為監視,在立太子風波後,景泰帝更是將洪慶宮門上鎖焊死,派錦衣衛把守,並將宮裡外的樹全部砍光,讓朱祁鎮時時都處在錦衣衛的目光之下。

以景泰帝的做法來看,將朱祁鎮安置在洪慶宮,就擺明了是要把他剔除出權力中心,不讓其再涉足政事,和明朝諸王一樣,給吃給喝將其供養起來,既然這樣,景泰帝自然不會對其發佈聖旨,甚至不讓他知道朝廷裡的任何情況,完全把他隔離起來。



既然沒有聖旨,自然也不存在跪拜的情況

不過景泰帝真的對朱祁鎮下了聖旨,朱祁鎮也一定會跪,只是景泰帝不會讓他跪,朝臣也不會讓朱祁鎮跪的

朱祁鎮在沙漠的時候,就已經向朝廷使臣表明了“願為黔首,守祖宗陵墓足矣”,到了南宮之後,朱祁鎮和妻子錢皇后相依為命,衣食都只是勉強夠,錢皇后還得自己做些手工拿出去賣錢,這時候的朱祁鎮真的比起一個百姓人家好不到哪去。

朱祁鎮他在沙漠一年不是白呆的,至少他學會了什麼叫人在屋簷下,他現在在弟弟的屋簷下,稍不留意可能就得像解縉一樣被秘密處理了,這時候不要說讓他跪了,讓他自打嘴巴都行。

當然朱祁鈺也不會真的讓朱祁鎮跪,畢竟這是他哥哥,也是他原先的老闆,雖然他極不願意將其迎回,可無奈群臣要求,連股肱于謙都這樣,朱祁鈺也只能笑嘻嘻地和朱祁鎮做了安定門那出戏,這時候的他自然不可能會去羞辱已經無權無勢的哥哥,要不肯定又會掀起一波動亂,對自己的形象有損。尤其是那個還掌握著權力的後宮孫太后,她可是朱祁鎮的親媽,又是朱祁鈺能坐上帝位的最終決定人,這點面子是肯定要給的。

而且群臣也不會同意朱祁鈺羞辱朱祁鎮,他們從英宗被遙尊為太上皇后,對其的稱呼一直都是“太上皇”或者是“上皇”,雖然沒有權力,但朱祁鎮的地位很明顯地被擺在了朱祁鈺前面,歷史以來也沒有太上皇跪拜皇帝的例子,在這樣的壓力下,朱祁鈺也承認了朱祁鎮“太上皇”的身份。

也就是說,朱祁鎮雖然沒了權力,但他地位還在,朱祁鈺是不能對其下達聖旨的,有事的話還得親自去南宮走一趟,親自和朱祁鎮說,甚至還得對朱祁鎮下跪,而朱祁鎮肯定也不會讓朱祁鈺下跪,一來二去,自然就是都“免跪”了,這表面功夫兩人都得做足了。

所以朱祁鎮回國後,考慮其身份原因,他是不需要向任何人下跪的,包括朱祁鈺,不過對其母親孫太后,朱祁鎮可能也得跪下,不是出於害怕,而是出於感激,畢竟那是他親生母親,還經常來給她送衣服,這骨肉親情和權力爭奪,朱祁鎮還是分得清楚的。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不應該跪接。因為,代宗朱祁鈺,是在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後,非常時期登基的,不是正常的兄位弟繼,沒有英宗的傳位詔書。

況且,代宗上位後,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按照古例,太上皇在皇上之上,只有太上皇給皇上下旨,沒有皇上給太上皇下旨的先例,給太上皇下旨都不合理法,何況跪接呢?

*發光的金子


潮哥1495582530712


古代封建社會,皇權是一個十分誘人的東西,為了這個位子,父子之間可以相互仇殺,兄弟之間相互爭奪,即便是夫妻之間,也很難有什麼感情。

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率領20萬大軍,浩浩蕩蕩的走上了征伐蒙古的道路,結果在土木堡之變中全軍覆沒。就連他本人也一去不回。

更為關鍵的就是,由於明英宗帶走了全部的主力,當時面對蒙古大軍的進攻,北京城幾乎就相當於是一座空城。

眼看國家就要到了危亡的時刻,是于謙站出來,主持了北京保衛戰,還和王直(奪門之變後和于謙一同被處斬)一起扶持了代宗皇帝朱祁鈺上位。

朱祁鈺此前一直有監國的身份,繼位基本上也順理成章。

可朱祁鈺心裡基本上是不願意的,這一點很好理解,北宋末年,金軍南下,宋徽宗沒法抵擋金軍進攻,一度想要讓位於太子(宋欽宗),然而太子死活不願意,甚至都哭昏過去。

很顯然國家都糟蹋成這樣子了,你擋不住我更擋不住。

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朱祁鈺和朱祁鎮雖然不是一個媽生的,但也基本上沒矛盾,否則朱祁鎮不可能臨走的時候,令朱祁鈺監國。

可皇位實在是太誘人了,朱祁鈺當皇帝一年多,基本上已經上癮了,等到朱祁鎮回來的時候,朱祁鈺已經不願意挪開這個位子了。

朱祁鎮此前就已經被光榮授予了太上皇這個稱號。

太上皇是什麼呢?簡單來講,歷史上太上皇也分好幾種,有兒子給父親的,弟弟給哥哥的,但總體上。應該分為自願和不自願。

自願的情況,類似於乾隆和嘉慶的關係,嘉慶見乾隆的時候,敢不跪拜嗎,很顯然嘉慶不敢,因為乾隆當太上皇的四年,仍掌握著實權。

然而這並不代表不出問題,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也退位自願當了太上皇,當時趙國被分為兩半,分別給了趙武靈王兩個兒子,造成了國家分裂,引發沙丘政變活活被餓死。

朱祁鎮這個太上皇,很顯然不是他自己意願的,雖然他從蒙古回來這一天,兄弟兩人表現出兄友弟恭的場景,但朱祁鈺內心自尊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名義上朱祁鎮雖然值得被尊重,但顯然朱祁鈺並不想這樣幹,因此兄弟兩人只有避免經常見面,既然不經常見面,那麼也自然不需要跪拜。基本上朱祁鈺也不存在直接給朱祁鎮下旨的情況,因為對於這樣一個無權無勢的人,又有何值得下旨的情況呢。

歷史上太上皇和現任皇上之間,多少有些尷尬,宋高宗終其一生都沒有再父兄活著的時候將他們接回來,也是避免了皇權的紛爭,尤其是見面以後的尷尬,所以避免見面是唯一緩解尷尬的行為,另外一個現任皇帝一般也不會出現給太上皇下旨的場景,畢竟太上皇名義上還是要比現任皇帝的級別更高,要說下旨,也應該是太上皇給皇帝,當然這也只是名義上。


漫步史書


這個還真不好說,明史也沒有記載代宗為英宗下聖旨的事,英宗被瓦剌放歸後,二人在東安門見過面,代宗要拜接,英宗忙答禮,此後二人再未見過面,即使英宗奪門之變復辟,也沒去見病重的代宗,直到代宗死。

至於如果代宗給英宗下旨,英宗會跪接嗎?如果按二人的身份,代宗不應該給英宗下旨,英宗也不應該跪接。土木堡之變,英宗被瓦剌所俘,明朝為了不受制於瓦剌,以于謙為首的大臣,向孫太后進言要推舉英宗的弟弟代宗暫登皇位,做代理皇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或上皇,孫太后雖不太願意,但為時局所迫,也不得不答應。既然是太上皇或上皇,那就在皇帝之上,按禮節皇帝得給太上皇或上皇行跪拜禮,儘管太上皇或上皇是個有名無實稱呼。因此當英宗被瓦剌放歸時,在北京東安門迎接的代宗要對英宗行拜見禮,而英宗也趕忙還禮,不願受代宗禮拜。為什麼不願接受代宗禮拜呢?土木堡一戰,二十萬明軍戰沒,皇帝被俘,自大明開國以來,對外戰爭都是大明取勝,哪裡失敗過啊!土木堡一戰,可以說丟盡了大明的臉,更別說英宗又被俘了。經過一年多的俘虜生活,英宗哪還有臉再去擺太上皇或上皇的譜?只要能讓他有個安穩的地方生活就求之不得了。原本代宗朱祁鈺只是代理皇帝,英宗回來了就應該還位英宗,但做了一年多皇帝的朱祁鈺,卻再不願還位了,不但軟禁英宗於南宮,不讓見人,還派錦衣衛日夜監視。經過八年的軟禁生活,英宗由原來的羞於復位,變得想要重新奪位了,終於朱祁鈺的病重給了英宗奪位之機,英宗在徐有貞、石亨和太監曹吉祥的謀劃下,發動了奪門事件,英宗復辟成功。原本英宗、代宗從小關係挺好的哥倆,因皇位爭奪,成了沒有一點親情的仇人。英宗被囚南宮,代宗一次沒去拜見過,代宗病重,英宗復位,也沒去看病重的代宗一眼,第二年代宗去世,英宗廢除了代宗帝號,還給了他一個“戾”的惡諡。

難怪崇禎帝臨死手刃自己的兒女說:“以後生生世世再不要託生於帝王家!”的確,一旦生在了帝王家,為了帝位利益的爭奪,其同胞親情就蕩然無存了。


sunjin72976689


這個當然是不可能的,從身份上來講,英宗不僅是代總的哥哥,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現在是太上皇,雖然是現在已經不當上了皇帝,但是在中國的宗法上面來講,英宗的身份是無法代替的,可以說是真正的至高無上的存在。



在明朝對外的一次戰爭之中,英宗俘虜了,蒙古大軍可謂是來勢洶洶,而這個時候于謙站了出來。他不要以前的皇帝,而是重新選擇了另一個皇帝,於是就有了兩個皇帝。當那個被俘虜的皇帝重新回到明朝的時候,天下都感到非常尷尬,可是這個重新回來的皇帝並沒有得到重用,反而是被打入了冷宮,因為國不可能有兩個國君。

現在英宗的身份可是太上皇,他的身份是最珍貴的,沒有人能夠讓他下跪。

像劉邦的父親的話就是太上皇,當初劉邦當上皇帝之後,他的父親還沒有死,當他每一次去見他父親的時候,他的父親總是要站在旁邊一見他甚至還想要下跪,有望趕緊扶起了他,就讓劉邦非常頭疼,後來在張良的幫助下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尊重他的父親為太上皇。以後見到他的時候不必行禮,反而是皇帝還要下跪。

而明朝這一件事情的話,就是因為皇帝被俘虜了,所以才當上了太上皇,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兄弟之間關係,也不一定說太上皇就是父子,這是一件非常奇葩的一件事情。而且他們兩個兄弟之間沒有來往了,一個人被打入到了冷宮,另一個人總握著明朝所有的軍政大權,所以根本沒有下旨這一回事。

無奈的時候就是這樣,就算是兄弟在皇位面前,一切都非常的殘酷。


汪公說


由於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而他的弟弟朱祁鈺在大臣于謙等人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也就是明代宗。而朱祁鎮則被朱祁鈺遙尊為太上皇。

太上皇這種東西一般都是皇帝的父親,所以太上皇與現任的皇帝多是父子關係。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即使下旨,太上皇也不用下跪,而反過來應該使皇帝向太上皇下跪。因為皇帝是君,但太上皇也不是臣子,他也是屬於君的範疇,所以不存在君臣之別,而太上皇和現任皇帝如果是父子的關係,有父子之別,兒子向父親下跪則是天經地義的。

不過朱祁鎮朱祁鈺這兩個情況還比較特殊,他們兩個不是父子,而只是兄弟的關係。之前朱祁鎮是皇帝,而朱祁鈺是臣子,所以朱祁鈺見到朱祁鎮肯定要下跪。但是現在情況反轉了,朱祁鈺當上了皇帝,但是朱祁鎮也沒有變成臣子,他變成了似乎名分比皇帝還要高的太上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鎮也用不著向朱祁鈺下跪。

不過朱祁鎮這個太上皇只是權宜之計而已,雖然名分很高,但是沒有任何實際的權利,所以在回到明朝之後不久,太上皇朱祁鎮就被皇帝朱祁鈺給囚禁起來了。而兩個人只是兄弟的關係,所以朱祁鈺也不用像其他皇帝一樣向太上皇下跪。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蟹邀,這個問題有意思。明英宗朱祁鎮在正統14年,在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去救被瓦剌包圍的大同。結果到了大同,發現也先撤了,班師回朝的路上,在土木堡20萬大軍被襲擊,全軍覆沒。朱祁鎮本人也因此被也先抓走。


遠在京師的孫太后,為了避免出現也先“挾天子”使大明陷入萬劫不復,在於謙等人的建議下,擁立朱見深為太子,朱祁鈺為皇帝,遙奉朱祁鎮為太上皇。

所以這個階段,朱祁鈺是明代宗,成了大明的主心骨。而朱祁鎮雖然名義上是太上皇,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實權,也無法要挾大明。

朱祁鎮被放歸大明,實際上大明就出現了一個尷尬狀況。那就是同時出現了兩個太陽,也就是究竟該聽誰的問題?


但很顯然按照契約精神,朱祁鈺應該還政給朱祁鎮,自己繼續當閒散王爺去;但從當時的政治格局和形勢來講,沒人希望還政給朱祁鎮。

所以朱祁鈺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以奉養太上皇的名義把朱祁鎮幽禁在了南宮。為了防止別人接觸朱祁鎮,甚至連南宮附近的樹都砍了。

朱祁鈺到死再也沒有和朱祁鎮見過面;朱祁鎮“奪門復辟”以後,也沒有再去見過朱祁鈺。

朱祁鎮和朱祁鈺的“二龍不相見”和嘉靖的“二龍不相見”完全是兩個概念。嘉靖是避免自己或者太子短壽;而朱祁鎮和朱祁鈺這完全是尷尬,甚至會影響到權力的合法性。

因為按照道理,皇上再有實權,也得恭敬太上皇。也就是朱祁鈺見到朱祁鎮必須請安,但如果朱祁鈺矮下身份後,那不是證明自己的權力不合法,反而還得聽朱祁鎮的麼?所以朱祁鈺是不可能見朱祁鎮,也不會對朱祁鎮下旨。因為無論如何,朱祁鎮原本是皇上,現在是名義上的太上皇。


朱祁鈺沒有對朱祁鎮下旨,因為沒有皇上對太上皇下旨的先例,而只能上表。而朱祁鈺是不會傻到給朱祁鎮上表的。

所以朱祁鈺最好的辦法,假裝朱祁鎮不存在。而“奪門復辟”以後,朱祁鎮也讓朱祁鈺躺著那等死,自己也沒去探望下弟弟。朱祁鎮還是比較爛好人的,雖然恨朱祁鈺曾經搶走了自己的皇位,但是如果單從感情出發,還是應該去看下自己的弟弟,但是沒有。這也是因為權力,如果自己以太上皇身份可以去看朱祁鈺,那沒問題。但是現在自己又重新當了皇帝,名不正言不順,算是繼承,還是什麼?所以只有打倒朱祁鈺,才能讓自己名正言順。


炒米視角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率兵阻擊來犯的瓦剌也先大軍,孰料,二十萬大軍,竟然反而被也先偷襲,全軍覆沒。

土木堡之變打掉了明朝的精銳部隊,讓大明朝失去了利劍,而在這場浩劫中,受影響最大的人當時明英宗,朱祁鎮。

在被瓦剌抓走以後,朱祁鎮雖然沒遭什麼罪,但很明顯,在蒙古的朱祁鎮畢竟是寄人籬下,朝不保夕,也先心情好,朱祁鎮還能多活幾天,也先心情不好,朱祁鎮也只能等待死亡。

幸虧朱祁鎮與也先的弟弟搞好了關係,儘管北京方面已經放棄了朱祁鎮,但也先的弟弟還是通過各種手段暗中保住了朱祁鎮,讓朱祁鎮有機會活著回到大明朝,即使,回到大明朝的朱祁鎮過的生活與在蒙古區別也不大。

朱祁鎮回朝,最尷尬的人當屬明代宗,朱祁鈺,朱祁鈺還是在朱祁鎮被俘以後,為了穩住軍心,避免大明亡國,在孫太后的授意下登基的,明面上,朱祁鎮才是大明王朝的正統皇帝,朱祁鈺畢竟出身卑微,朱祁鎮做皇帝無人不服,但實際上,這時候的朱祁鎮已經被俘,而朱見深尚且年幼,於情於理,只有讓朱祁鈺暫代皇位,穩住軍心才能保大明之安穩。

朱祁鈺登基也引起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朱祁鎮不回來還好,朱祁鈺繼續做皇帝,名正言順,一旦朱祁鎮回到了北京,朱祁鎮才是正統,朱祁鈺只能算是個跑後門的,朱祁鈺要不要給朱祁鎮讓位。

實際的情況是,朱祁鈺在朱祁鎮回到北京以後,不僅沒有給朱祁鎮讓位,自己做個閒散王爺,反而將朱祁鎮軟禁在了南宮,讓朱祁鎮見不了朝臣,聽不見政事,一輩子對自己的皇位沒有威脅。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祁鎮成為了實際上寄人籬下的那一個,也就是說,如果朱祁鈺想要暗中使手段拿下朱祁鎮的性命,朱祁鎮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實際上的朱祁鎮,若是真的接到了代宗朱祁鈺降下的聖旨,別說跪著接旨了,趴著都可以。

但明面上,打從朱祁鎮被關在南宮以後,朱祁鈺壓根就沒有見過朱祁鎮,兩人的關係是互相視而不見,朱祁鈺皇位來歷不正,自然不敢跟朱祁鎮硬碰硬,而實際上,朝臣也大多支持朱祁鈺,一山不容二虎,這時候最好的辦法的確也是關好朱祁鎮。當然,這也是在朱祁鈺不選擇退位情況下的最好選擇。

朱祁鈺不會主動對朱祁鎮下發聖旨,因為如果要下發聖旨,明面上,朱祁鈺實際上是要跪著給朱祁鎮上表的,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因此,朱祁鈺對朱祁鎮下旨這種事是不可能的。

打從奪門之變以後,朱祁鎮復辟,也沒有再見過朱祁鈺,這時候的兩人,也不適合見面,畢竟互相都有不乾淨的地方,沒有任何溝通才是最好的選擇。


魏青衣


這涉及到封建禮制問題。由於《大明風華》的熱播,又被重新提起。

代宗朱祁鈺是英宗朱祁鎮的同父異母弟。英宗在土木堡之役被瓦剌俘虜後,由孫太后做主,迎立郕王朱祁鈺成為新君一一景泰帝(即代宗皇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

"太上皇"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中的一種特殊稱謂。多為父皇退位後,當兒子的皇帝上的尊號,歷史上總共也超不過幾位。

最早出現在漢劉邦時期。劉邦稱帝后每次拜見父親劉太公,先由劉太公施以君臣大禮,然後劉邦再施以家禮。這是很彆扭的事。於是劉邦給太公上了一個"太上皇"的封號,從此不必再向自己施禮。

直到清中期,基本延用。乾隆退居太上皇之位後,兒子嘉慶帝每次見乾隆,都要自稱兒臣而向乾隆行君臣大禮。而決不會出現題目中:太上皇接旨、跪聽宣詔的問題。

當然還有本題類同的問題,太上皇和皇帝是兄弟關係或叔侄關係。如欽宗和高宗、高宗和孝宗。大多名份已定,不會岀現問題。

本題有點例外,英宗被瓦剌放回後,或可復位,至少應有太上皇的尊重。而他卻被直接軟禁在冷宮裡。代宗的無情終導致英宗復僻,代宗被嚇死,也算遭到報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