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为什么明知芮小丹有生命危险,却没有阻止她?

老八大爷


我看过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也看过改编的电视剧《天道》。个人认为在芮小丹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丁元英虽然没有阻止,但并不代表他心里没有想过阻止。

退一步讲,我认为:就算是丁元英想阻止芮小丹,也阻止不了。

还记得我看原著的时候,里面说了“芮小丹是用广州的手机号打过来的,丁元英当时的座机又没有来电显示,他想再回过去也找不到电话号码了。”

接着后面,芮小丹又给组长曾华打了电话,然后就关机了。

由此可以看出,依据芮小丹的性格,她已经做出决定,只是告知最牵挂的丁元英而已。

此外,作为一名刑警,她有她职业操守,没危险要上,有危险也得上,并不是别人一句劝就能改变得了,因为早在爱上丁元英之前,肖亚文就劝过她。

再者,原著中芮小丹在最后时刻,知道自己被炸掉双腿,被毁容,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比死了还痛苦,尤其是面对自己爱的男人。

所以,芮小丹开枪自杀,让罪犯黄福海都难以理解。而她心里念叨的却是“乖,我以后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这也足见她对丁元英的爱有多深。

而对于丁元英,这么通透的一个男人,在接完芮小丹的电话后,再也冷静不下来,他知道芮小丹这个电话意味着什么。原著中这样描写他的心境,“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丁元英从来没有感到时间像现在这样如此漫长,他精神紧张到了窒息,他的心像是悬在深渊的边崖。”

可以说,他比谁都更牵挂芮小丹,但是,他无能为力,正因为他太了解她了,就算他阻止一百遍,芮小丹依然会按照自己的决定行事。

综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丁元英并不是没有阻止,而是阻止不了。


以上为个人见解,欢迎探讨!


洞古鉴今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天道》的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第五回。

看原著,更深入。

当丁元英接到芮小丹的电话时,芮小丹是这样说的:

元英吗?听着,别打断我。我在陕北风沙滩区的一条返回县城的土路上,碰到了通缉犯黄福海,他是古城三起武装抢劫银行案的首犯,其它三个还没有看清楚。

他们正在路边换轮胎,这儿离秦谷县城只有15公里,开车20分钟到。

这就是芮小丹的原话,而丁元英在电话这头沉默了,一个字也没有说,就这样持续了几秒钟,直到芮小丹挂了电话。

芮小丹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她是在向丁元英讲述客观的事实,她想告诉丁元英如果自己这次死了,不是无缘无故死去的,而是履行了警察的天职。

其实丁元英不止一次对芮小丹提出建议:她应该辞职。

注意:这是应该辞职,而不是他希望她辞职。

因为当一分钟的警察,就必须履行好这一分钟警察的天职,而且警察并没有避险的权利。

他尊重她的选择,因为这是她的选择。

那么丁元英在这几秒钟想了一些什么呢?

放下电话的丁元英精神高度紧张,紧张得甚至要窒息了,他的心就好像悬挂在深渊的边上。

他知道芮小丹会面临非常大的危险,但是他同时也相信芮小丹有能力去规避这样的危险。

他是一个从来都不会做祈祷的人,他也不信祈祷,可是今天他却不停的祈祷,幻想着幸运的事情发生。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因为她面对伤者的一丝怜悯,她也许还会好好的活着回去见丁元英。

丁元英被憎恨,挨骂了

在芮小丹去了天国之后,芮小丹的同事,亲人和朋友是无法理解丁元英当时的反应的,在他们看来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丁元英都应该无条件的阻止芮小丹。

就算是明知阻止不了,也必须要尝试着去阻止。

所以针对丁元英沉默的表现,无论是芮小丹的同事,还是她的父母,都非常的憎恨和鄙视丁元英。

结果就是丁元英连参加芮小丹追悼会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丁元英非常清楚,无论他怎么解释都会带出他与芮小丹的感情。

其一:人们会质疑他,为什么明知是诀别,而不去阻止,他就是这样冷血之人吗?

其二:人们会哀叹,当芮小丹需要一个选择时,他却给了她一个残酷的沉默。

而无论是哪知解释,都指向了丁元英不是人。

但是丁元英不会去跟那些不相关的人解释,因为他与她的感情不需要别人理解,而且芮小丹的警察是否合格也无需证明。

这样的证明和解释,其实就是对他们感情的亵渎,对芮小丹选择的不尊重。

丁元英为什么没有阻止芮小丹?

其实只有丁元英和芮小丹两人彼此最清楚,沉默才是最好的回答:

丁元英知道在电话里阻止不了芮小丹,芮小丹也知道丁元英不会阻止她。

芮小丹也不会因为有了丁元英的阻止而选择逃避,丁元英也不是因为阻止不了才选择不去阻止。

因为他们的交往其实就是交心,他们太了解彼此了。

所以只要芮小丹有一分钟是警察,那么她就必须履行警察的天职,去做她应该做的事情。

因为她是警察。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读豆豆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第五回。


宇哥带你读原著


芮小丹的结局在她向丁元英要一个神话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芮小丹和丁元英确定了关系之后,不论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她想丁元英给王庙村写一个扶贫的神话。丁元英当时沉思了很久,才把这件事情答应下来,说是作为送给芮小丹的礼物。但是这个礼物不是王庙村的脱贫致富,而是送给芮小丹一个“觉悟”,但是这个觉悟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丁元英为什么会上五台山?

杀富济贫,已经让人嗅到了杀人见血的味道。丁元英说去五台山烧香拜佛求一个心安,难道他真的是求一个心安吗?我觉得应该不是,丁元英对于佛法的理解是非常高的,肯定会对因果关系的深刻认识。这件事既然起了因,必定会有果。这个因就是芮小丹提出的深化,所以这个果也必定会落在她的身上,和王苗村,和叶晓明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是这个因果里面的一个存在的因素而已。

在丁元英在求证佛法的最后,智玄法师给了他答案: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

智玄法师将“悲、喜”改成了“生、灭”,已经预料到了最后的因果。丁元英或许没有完全理解到智玄法师的意思,但是隐隐约约已经知道了这场扶贫的最后结局。

所以说,丁元英来到五台山,求见高僧,一方面能够替芮小丹解开这场因果关系,二是以自己的心安为由,承接这场因果关系。但是智玄法师给的答案,让他嗅到了最后的结局。

丁元英为什么三番五次劝芮小丹辞职?

丁元英自开始就知道报应会落在芮小丹身上,但是即以“缘起”,就不会“缘灭”。所以丁元英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芮小丹最坏结局的可能性。因为丁元英指导,芮小丹已经结过一次生死缘了。在追捕王明阳的时候,王明阳的枪没有响,芮小丹救了同事,对于佛来说,已经给了她作为正义的最大恩泽。丁元英甚至在芮小丹去德国探亲的时候,要求芮小丹一定要去耶路撒冷一趟,甚至得知芮小丹不准备去耶路撒冷的时候,不惜亲自去了一趟。这也许丁元英并不是对于佛的因果关系产生怀疑,而是希望芮小丹能够通过对生命的感悟,不再从事刑警这个危险的职业,至少在面对追捕和杀戮的时候,能够产生对生命的怜悯,尽量换取功德。

丁元英到底送给芮小丹一个什么样的礼物?

芮小丹说她想要一个神话,但是丁元英这个神话不是凡人所能承受的,比如刘冰,一个因果里面的过客都没有能够承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更何况作为因果的芮小丹,作为承接因果关系的林雨峰。其实丁元英的想法很简单,让王庙村的人扒着井沿看一下,能够唤起他们的财富意识,能够通过叶晓明、冯世杰、刘冰、肖亚文等人的表现,让芮小丹看见这个大千的世界,看到这个世界不同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群感悟。芮小丹是一个聪明人,当她看到这些,她的思想层次的觉悟将会提及到一个高度,这就将来能够理解丁元英的思想,能够和丁元英平等的对话。而这个时候,果也不会落在芮小丹的身上。只是谁也想不到,这个果来的这么快,以至于大果还未形成,报应已经到来。

所以说,丁元英送给芮小丹的是以佛的心态看待众生。既“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所以说,当芮小丹打电话的时候,丁元英知道这不是自己所能够阻止的,如果阻止,这个果将会变得更大,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天道,或许在生死之间还存在一线生机。


傲虎楼主


我看了根据《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天道》,感觉整个人的思想,价值观,灵魂,都被这部电视剧深深地洗礼了。

剧中的人物,就像六道轮回里的众生,他们的命运和归宿看似不同,实际上都是自己的心在主导。

丁元英是天道的代表,他创造众生的生存法则,公正无私,把改变命运的机会交到每个人手上,让底层的人明白,不要幻想和渴望出现像传统清官那样的救世主,救世主在自己心里,觉悟自我,自己改变命运。

芮小丹是神的化身,她是一个没有贪嗔痴的女人,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她为法而生,维护世间的公平,正义,法的意义在于,维护宇宙的相对平衡。她看起来又是那么平凡,和常人无异,这也是神的样子,只有用心才能看到。

最后丁元英没有阻止芮小丹,首先因为芮小丹是警察,抓捕罪犯是职业责任,还有丁元英明白,芮小丹是法的化身,她宁可跟罪犯同归于尽,也要维护世间法的平衡,而且芮小丹已经表明自己的态度,打电话只是为了跟他告别。所以,丁元英尊重她的选择,没有阻止。


文艺少女圈圈


关于丁元英为什么不阻止芮小丹,曾经有读者给出过这样的解释,说是因为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因为他即使拦也拦不住。这解释乍看起来好像是作为一个智者应有的态度,明知拦不住那就不必拦。可是拦不住是芮小丹的事情,既然那么爱,为什么不去努力一试呢?有人怀疑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感情,觉得丁元英是真的冷血,那我们先看看丁元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丁元英是个守规矩的明白人,规矩即客观规律、即天道。他明白事理的真相和其中联系的规律。其中的规律不是人人可知,但真相,人们可以试着参透……

在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是一个精于谋算的金融投机者,又是大彻大悟的悲悯之人;是一个驰骋商场的实用主义者,又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都市大隐,“即扒拉铜板,又扒拉灵魂的人”。他深刻参悟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熟知人性;他是个不动声色的生活旁观者,亦是义无返顾对爱至情至圣的人。“天下之论道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道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他有着超过常人的思维和睿智,仿佛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的感知之中;他为人处世与众不同,不按常规出牌,个性极不入世,常令人难以理喻。他是掌握并遵循规律的人,一个得道之人,一个随性重情之人;举重若轻,在常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人。他的思维和行为,在崇尚金钱与权利的社会里,更是凤毛麟角,标新立异;他活得明白活得透彻。“大爱不爱”一般人做不到,做到的人不一般。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他,因而也极少有人能够和他站在一个高度、一个层面来对话;他是孤独的。他评价自己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极具偏见的人”。正应有“偏见”,他才会深刻反思一个人在主流文化中应扮演的角色,悟到保存自我、尊重规律的重要。他以对天道的认识和思辩,以对文化属性的抽身反思,获得了缜密的大智慧。

丁元英无疑是孤独的;孤独到长时间里靠变卖唱片、吃方便面度日,淡泊名利,大隐隐于市。然而就其男人的内心深处,其实也渴望着他所需要的情感呼应,一种博大、温润的爱。无私、单纯、本真的芮小丹,给予了他这种爱。由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感情来看,恰恰是孤独的人,一旦走入真爱,定会强烈、专注到极致。他确实将芮小丹视为了人生知己,至情而至圣:“有招有术的感情,招术里边是什么不去论它了。没招没术的感情剩下的就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了。”

芮小丹去德国探亲,思念驱使他不远万里飞赴特拉维夫,伴她游历圣城耶路撒冷;他戏称是“千里送身”。当有人指责他对芮小丹临别电话的冷漠,质疑他对芮小丹的情感时,他保持着沉默;他的情感是无须要向任何人解释、证明,他对人性太过了解。“情感不需要证明,证明本身就是对情感的亵渎”,这也只有小丹才能理解。小丹的以身殉职(书中描写是“自尽”),他伤恸到吐血,确是动了真情!然而,再美妙的爱情,再遗世独立的人格,再高深的智慧,都需要皮囊包裹;以残缺的肢体来面对丁元英,是芮小丹无法容忍的;唯有死去,她才是真正的芮小丹。这个结局,不可逆转,谁也无法成为芮小丹的救主,唯有死亡。

芮小丹决绝赴死,是保全自己生命的品质,成就一个永远的完美;这是旁人无可替代她的抉择;所以,对丁元英而言,她追求生命的至美,看得比生命本身更为的重要;他明白小丹为自性自在而活,活的执着,能理解她去得坦然自在。当她的生命划上句号之时,她的天性和人生的宿命,也就划上了等号。有人惋惜芮小丹的死,责备是丁元英不阻止芮小丹。看不破的红尘,悟不透的人生,意觉不到的人性;那人生的种种不幸的死亡,又是谁作出的安排?


非常有读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独立体,丁是在尊重小丹的选择,就像他良心发现不再帮助德国女人圈中国人的钱一样,他也有自己个人的选择!





你懂的208405349


不是没有阻止,是之前他们2个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丁元英觉得小丹应该辞职,可小丹觉得元英不该这样说,也不该有这样的想法,这是种侮辱,不单在侮辱自己的职业也是侮辱自己的人格,所以元英当时无法辩解,他知道小丹在国外接受的文化背景,也知道小丹在国外在自家店里勤工俭学的经历,小丹是拥有救世主的强势文化,也丢不掉被救者的弱势文化。

元英当时接电话的时候就已经预感到这可能是他和小丹最后一次通话了,但什么也没说,他知道关于此事无话可说,也许小丹要的不是元英阻止自己,而是要让元英在乎自己,要让他亲口说出来“你回来,我不能没有你”,可元英参透了人心却始终没有参透女人心。


他以为小丹是告别,却不知这也许就是小丹在给自己一个征服的机会,那落寞的烟雾围绕这元英,烟一根一根的抽,心一层一层的疼。明知不可为而不为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可元英是强势文化的参透者,他可以为自己病危的父亲拔掉氧气而被家人不耻,被道德谴责,可他依然认为这样做是对父亲的一种尊重,他是三分鬼,三分魔,一分痞,常人无法理解,小丹理解,所以小丹无法自拔,甘愿付出。

元英没有阻止小丹,让所有人谴责,这可能就是他说的文化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了解小丹的文化属性,知道小丹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为了自己的荣誉和身份,元英不苟同这种做法可也无力辩解,这是他的失败之处,他可以让死刑犯王阳明开口认罪,却不能说服心爱的小丹,这也是一种讽刺,对丁元英魔道的讽刺。


丁元英的得救之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体悟到道法自然的人是真正可能得救的人,一个人的智慧能够参悟到世界和人自身的“本来如是”是了不起的。最根本的存在就是“它”的存在不以他物的存在而存在。这种存在被人称为上帝、第一推动力、绝对精神。能够达到这种思维层次的人,得救是迟早的事,需要的是时间和机缘。

小丹的离去也打乱了元英的生存哲学,他的人生观和价值体系也崩溃了,是因为强势文化救不了强势文化,还是强势文化只能解救弱势文化,现实貌似是这样,可元英想不通,他想不通一个人为什么就为了一点点的荣誉而无悔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也许和他接受的国外文化背景有关,而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致。小丹是夹杂在国外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所以他知道荣誉的重要性,知道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如果说小丹认识元英的时候被丁元英的文化属性征服了,那么小丹的离去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摧毁和征服了丁元英!


大刘小说


说一些个人感悟。当芮小丹回程的路上遇到通缉犯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而且她很明白自己的处境有多危险,所以他才会给丁元英打那一个电话。甚至于说她都可以想象的到,她这通电话会给丁元英带来什么样的麻烦,但是她别无选择。因为她知道这次的危险足以让她再也见不到丁元英,她要在这个时刻和丁元英进行最后一次通话。

电话中她说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嫌疑犯和三个人,说他们距离省城只需要20分钟的路程,而丁元英只是沉默了几秒,直到芮小丹挂掉了电话。因为丁元英知道芮小丹的这通电话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他即将发生什么,以及她必须要做的是什么。这在某个静怡的夏天湖边,丁元英和她讨论过。丁元英预料过这种情况,在那个夜里,他试着去说服她。他也曾寄希望于这两年她不会遇到这种事,然后和他一起去德国。

可终究它还是发生了。这个时候的丁元英没有办法说出一句话。因为任何一句话都是对她和她职业的侮辱。他太明白了,所以他只能选择静静地听和默默的承受。

========================

“在微雨的清晨,你穿过蜿蜒的小路而来。手里拿着一枝花,静静的伫立在我的坟前。我就永远活在你的心里了。”

“刚刚还说要去大海,怎么这么一会儿又钻地下去了?”

“不行,你还得把我撒在海里。那你就伫立在海边,望着无际的大海,默默流下两滴狼狗的眼泪。然后浪迹天涯。又被一个美女收留了。”






鱼塘老王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让我感到困惑,丁元英没有说什么,胜过他说一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他说什么,对于芮小丹来说都是困扰。因为他的劝阻不会改变芮小丹的决定,反而会干扰她的思路,置自己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而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什么是爱,作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成年人,芮小丹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她活在这种不被周围人理解的环境里可以得到心灵的安宁,这种生活,是包括父母在内的人所不支持的,可是丁元英可以对他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且在芮小丹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时候给予包容和良好的建议,这样的丁元英,在芮小丹死后,悲痛欲绝,口吐鲜血。

芮小丹的父亲,在芮小丹六岁的时候和妻子离异,反对芮小丹的职责,并且联合妻子对于芮小丹进行了两次名义上为小丹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芮小丹死后伤心流泪不止。

中国人的惯性思维都会比较认可芮小丹父亲在女儿死后的反应,从而忽略的芮小丹内心对于丁元英的爱。从芮小丹最后的电话来看,丁元英才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再就是职业属性作为警察的正义感。无论生死,丁是让芮小丹最为依赖的人,她回报给丁自己的最大的爱。

我不想评判究竟是芮小丹的父亲更爱芮小丹,还是丁元英更爱芮小丹。或者爱究竟是什么?人的何种表现才能被称为是爱。不过我想,如果我们是芮小丹,也会不由得想要和丁元英在一起吧。


静海386


如何认识丁元英在芮小丹最后一次打电话时没有阻止这件事,可以从这两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小说中丁元英所达到的觉悟境界入手。他曾对芮小丹说,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你这一分钟就必须要履行警察的天职,你就没有避险的权利。这不是简单机械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而是面对现实世界的实事求是,既明白事实的含义,也尊重事实的本质。丁元英曾说过,能做到实事求是的就是神。之所以说能做到实事求是的就是神,是因为真正能做到实事求是太难太难了。能看清事实是“知”,能有所作为是“行”,实事求是就是知行合一,普罗大众夸夸其谈的多,知行合一的有几个呢?丁元英不单单是在修行证悟、考察文化属性方面践行着实事求是的准则,也实事求是的看待芮小丹潜质和她的工作特点。也因为他的做人做事准则不任人唯亲、不因事而变,丁元英才有资格说郑建时“他的佛只有熔点没有正智”。也因为他一贯的言行严谨实事求是,刘冰跳楼的时候才失魂落魄地念叨“他这样的人也会撒谎?”,“丁元英,你撒谎啦”。

第二,丁元英对芮小丹的爱。在原著及电视剧中,肖亚文曾和丁元英就“道别电话”的事有如下对话: 肖亚文问:“小丹给你打电话,你为什么不阻止她?” 丁元英说:“小丹的电话只有一个意思,道别。面对这样的道别我能说什么?我有什么可以说的?我知道我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我不会阻止她。小丹不会因为有了我的阻止而有选择,我也不是因为阻止不了她而没阻止。” 肖亚文重重地问:“为什么?” 丁元英平静地说:“因为,她是警察。” 这样的对话,是基于小说中丁元英和肖亚文各自所应具备的智商和境界的客观真实。如果真如一般小说的手法深入描写,那反而是对人物形象的画蛇添足,这一点不多讲。之所以说丁元英不阻止是出于对芮小丹的爱,是因为一般的红尘世俗把真正的爱扭曲了。试想,在不考虑财力限制的情况下,普罗大众爱一件物品会怎么样?“买回来呗”;我们对心目中的男神女神会有怎样的想法?“嫁给他或娶回家呗”。这样的爱是自私的爱,是把喜欢的人或物据为己有的而后快的“贪”,其本质就是“爱自己”。说芮小丹深爱丁元英恐怕无人反对,但芮小丹自己是怎么说的呢,“我不期望天长地久”!真正的爱是彼此的欣赏和尊重,真正的爱是自我内心的感受,发乎情止乎礼,不能成为对别人束缚和索取的借口。丁元英没有因为芮小丹的“走程序”就占有了她,也没有因为自己是个“明白人”就能坦然面对芮小丹的去世。丁元英爱芮小丹,是基于对芮小丹独立奋斗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及觉悟境界的共鸣、欣赏、尊重。丁元英在芮小丹打电话时没有说出任何其他的话,是对芮小丹作为警察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乃至对其个人的品行和人格的尊重和认可。如果真的说什么嘱托或阻止的话,既辜负了他们的智商,也侮辱了他们的爱。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丁元英没有阻止芮小丹追捕逃犯,与没有阻止叶晓明他们退股是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