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孔甲养龙”,养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龙吗?

好想飞30973906


龙是中国老百姓的精神信仰,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物。但要说是否有真龙存在,不敢下诳语。而孔甲养龙是怎么回事?其实他养的不是龙,是两条鳄鱼。



话说,夏王朝第十四代君王孔甲不仅喜欢鬼神,还特别喜欢龙。因为龙象征着皇权,能驾驭万物。孔甲执政好占卜,荒废朝政。夏朝大旱,百姓颗粒无收,饿死街头的百姓数不胜数。

孔甲不开粮库救济百姓,却寻得一巫师,每天向上天祈祷。可这天还真是给足了孔甲面子,没过几日天降大雨。

而孔甲更是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有与神灵沟通的能力,是神龙听到了他的祈祷,这才施雨。

这雨一下,天下老百姓也跟着相信世界有神灵,相信孔甲有与神灵沟通的能力。孔甲更加相信鬼神之事,更加热衷卜卦之事,每日不理朝政,奢靡至极。

据说有一日,孔甲在河边游玩,忽见两条鳄鱼爬上岸,吓得孔甲直哆嗦。由于没见过鳄鱼,孔甲以为是两个怪物。但旁边大臣却说是龙,上天派来辅佐孔甲治理天下的,保佑大夏江山千秋万代。

孔甲虽未见过龙,但也知道龙的神力。龙能呼风唤雨,也能腾云驾雾。龙的现身代表着祥瑞吉兆,国富民强的预兆。


孔甲大喜,但是要让这两条“龙”乖乖在水里做大夏的镇国神灵,就得好生伺候,不能出了差错。

孔甲下令,悬赏重金聘请养龙人。所有人都知道,龙涉及江山社稷,出什么差错可不仅仅是自家性命,是要诛九族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也不见有人来应聘。孔甲万分着急。

这时候有人跟孔甲说,有一人名刘累,学过养龙之术。孔甲终于看到了希望,命人立即让刘累觐见。

刘累受命,前来赴职,但是一看却发现是两条大鳄鱼,根本就不是传说中的龙。但是孔甲对此深信不疑,如果自己揭穿一定会被牵连。

刘累为了得到奖赏,描述了自己养龙的经历以及养龙的方法,孔甲听后喜笑颜开。刘累还要求给“龙”建造龙宫,孔甲还必须每日朝拜,这样才显得对神灵尊敬,才能保佑大夏江山。

孔甲深信不疑,满足了刘累所有要求,封赏珠宝数件,还让他担任大官。

但这官也不是好当的,刘累没见过龙也没养过龙,常年在江边打渔倒是见过鳄鱼,知其性情凶猛,却不知如何赡养。



而孔甲又想骑在龙背上,来一次腾云驾雾,这真是让刘累急破了脑袋。

刘累深知一旦靠近鳄鱼,必死无疑,但又不敢抗旨,只能拖延时间让自己有携金逃亡的机会。可是让他头疼的事情还在后头。

刘累回到水池边,发现一条鳄鱼已经死亡,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这次才是真正的大难临头,如果孔甲知道真龙死了,非得将刘累千刀万剐。

这次,刘累是彻底没有了后路,于是他心生一计,干脆把这死了的鳄鱼剁成肉酱送给孔甲吃,再发挥自己的花言巧语先把这事儿搪塞过去。

刘累对孔甲说,想骑龙腾云驾雾必须要是身体强壮之人,而东海出产的大鱼大虾最是补身体,他愿意负责孔甲用膳一事。孔甲听后又大赏了刘累。

刘累是打渔人,对如何将各种鱼肉做得美味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刘累偷偷将这只鳄鱼剁了做成一道菜,送给孔甲吃。没想到孔甲赞不绝口,吃上了瘾。

刘累连送了几日之后,自己逃跑的计划也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命人带话给孔甲说过几日就可以骑龙了。


孔甲虽然高兴,但这“海鲜”还是想吃,又派人催促着要吃这道菜,可是几天都不见刘累身影。孔甲大怒,亲自前去水池边查看,见另一只鳄鱼也死了。

孔甲派人搜查刘累府邸时,只有些简单家具和厨房里剩的“龙头”、“龙皮”,探子向孔甲汇报,孔甲大吃一惊。心想自己前几日吃的居然是“龙肉”,吓得口吐鲜血,便一命呜呼了。

这只是民间传说的一种,至于孔甲怎么死的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明确的是,孔甲养的并不是龙,只不过是一些趣闻轶事。


史之策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孔甲养龙的故事来自《史记·夏本纪》,说的是夏朝末期有位叫孔甲的君王,意外之中得到两条龙,于是吩咐一位叫刘累的人给帮忙养起来。没想到刘累养死了一只龙,没办法,只能把死龙宰杀后煮给孔甲吃了。

孔甲吃过龙肉以后回味无穷,还想再吃第二条龙。刘累知道自己只能宰杀死龙,活龙还没有技术降服宰杀,只能悄悄逃跑,孔甲派人去找也找不到他。

以上故事就是孔甲养龙,非常简单的小故事,但因为里面的情节很劲爆,所以被流传了几千年。

孔甲养龙是否真实?

如今我们不要说养龙吃龙,就是见到龙都可以马上成为全球热点新闻,要知道这种上古神兽被记载了几千年,但从未有人见过它的真容。

孔甲就厉害了,他不但见过龙,还养起来了,就像养猪一样养起来吃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孔甲养的不是龙,而是鳄鱼。

  • 不过鳄鱼在古代还真的不叫龙,而叫猪婆龙,是龙种!

民间传说,龙性最淫,它可以和任何动物交配产子。其中“污牛生特龙,污马生龙驹,污驴生春龙,污羊生猖龙,污猪生债龙”,这里说的是债龙就是“猪婆龙”,也就是鳄鱼,是龙与猪恋爱产生的结晶。

  • 因此猪婆龙并非龙,孔甲养的也不是鳄鱼。那么他养的有可能是蟒吗?

历史上对蟒的记载有不少,特别是蟒袍出现以后,这种动物就与龙非常接近了,但也只是接近,因为穿蟒袍的都只是臣子,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由此可见,古代蟒和龙还是有区分的,不属于同一物种。

据《述异记》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这里面的虺就是一种毒蛇,五百年后可以化为蛟,蛟过一千年就是龙,龙再过五百年头上长角,长角的龙过一千年就成了会飞的龙。这就是关于蛇和龙之间的联系。

所以孔甲养的也不是蟒。

孔甲养龙,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

在孔甲养龙之前,还有一个人也养过龙,那就是董氏。

董并非他的真姓,而是帝舜赐给他的姓。因为他善于养龙,而且把龙驯服后为帝舜服务,因此帝舜非常喜欢他,故赐董姓。看来董姓最早是养龙的始祖,难怪后来朱元璋在给自己马场找管理员的时候,听到董姓非常开心,人家的祖先龙都能养,更何况是马?

《左传》写董氏养马,主要是想体现被驯化后的龙“以服事帝舜”,在这里龙表示下面的小部落,帝舜是王,因此要臣服于他;孔甲养龙则不然,他吃龙,而且吃上了瘾,这是反映出孔甲昏庸无道,也是夏朝衰败的象征。

综上所述,孔甲养龙并非是一件简单的“农业问题”,而是借养龙事件来反映孔甲的昏庸。


水煮汗青


我个人认为刘累养龙,这里的龙就是不同于我们了解的任何一种物种的稀有动物,刘累养龙的记载很明确,养死一只,做成美食献于君王孔甲,结果孔甲吃上了瘾,要刘累再做一顿给他,然无御龙之术担心遭殃便连夜逃跑,孔甲吃瘾大发,就安排几百人放干龙池徒手去抓,结果300人被龙尾扫翻,突见乌云密布,雷雨大作,那龙腾空而起,消失的无影无踪。孔甲得知后惊吓过度不久死了。

从这段记载我们不难判断此物能飞,且能呼风唤雨,体型巨大,一尾巴能扫300人,主张“鳄鱼之说”不攻自破;另外龙图腾自黄帝始就存在,古人不可能分辨不清龙和鳄鱼的区别;另外从孔甲惊吓致死能够看出龙的本事他是清楚的,知道龙的本事还敢吃,可见孔甲昏庸至极,听说了现场的情况便惶恐不可终日,惊吓死了,更能看出这确实不是一般的生物。

从夏朝到现在有5000年上下了,放在那时龙这种生物或许并不稀奇,而且很常见,只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慢慢绝迹了,放在当今每年都会有几个物种宣告灭绝,龙这种生物若说经过千年灭绝了也很合乎情理。

不知道大家对“营口坠龙事件”是不是还有印象,当时目击群众讲,龙第一次坠落有群众组织给龙浇水,到了晚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第二天龙就不见了,这个情景跟刘累养龙故事中龙的飞天的天象记载惊人的相似,而且在《左传》和司马迁《史记•夏本纪》都有记载,我们都知道史记是正史,没有依据的记载是不可能的,最终的结论是刘累养龙养的绝不可能是鳄鱼,应该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








玛雅古堡


先把底牌亮出来,中国古代的龙,最早指的就是鳄。下面先说孔甲养龙的传说,接着综合古代史书资料对于所谓龙的特征描写,阐述为什么说古代的龙就是鳄。

第一 孔甲养龙的故事。

史书里面对于上古养龙的事情不算少,《左传》里面记载,舜帝时期就曾经养过龙,养龙官董父就从野外的滩涂上抓了十几条龙过来饲养。孔甲是夏朝的第14位帝王,他手底下的养龙官是刘累。刘累一共养了四条龙,后来养死掉一条,刘累本着物尽其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把死掉的龙做成了肉酱,最后不知道做的事狮子头还是肉馅饼,反正是给孔甲给吃了。孔甲一尝,真真好味!一时兴起还封赏刘累为御龙侯。可是孔甲吃上了瘾,没隔多久,就要刘累在搞一顿龙肉搓一顿。刘累心想,死龙随你摆布,要杀要剐由着你,活龙活现一条龙,老子如何能降伏的了?思前想后没有了退路,把金银细软打包收拾好,叫了辆滴滴就逃到了河南鲁山去也。

第二天手下一汇报,孔甲气得血压飙升180,可惜那时候没有摄像头,想追没法追。但是想吃龙肉的欲望却是按捺不住,没了张屠夫,难道就吃混毛猪吗?当然不能。于是孔甲命令300壮士来到养龙池里,放干了水,要手撕活龙。没曾想这龙不是吃素的,大尾巴一扫,把300军人扫进龙池,霎时间暴雨倾盆,300好汉就在龙池里送了命。随后几条龙腾云驾雾就进入了二次元世界,从此不知所终。大吃货孔甲听了消息之后吓的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几个月驾崩。

孔甲养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好东西吃一回就行了,别贪那一口,容易粗大事。第二,木有擒龙术,不要下龙池。

第二,为什么说古代的龙就是鳄?

古代史书记载的龙,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龙是两栖动物。这个在周易里面讲的很多:见龙在田,龙跃与渊,可见无论水中还是陆地上,龙都可以生活;

其次龙是卵生动物。《淮南子》里面就说:蛟龙伏寝与渊,而卵剖与陵。就是生活在水里,但是卵是孵化在水边陆地上的。

再次龙长的像蜥蜴。南北朝时期道家养生大师陶弘景传说养过龙,《江宁府志》说:小黑龙游藻间,头类蜥蜴。

最后:龙会休眠。《孔子家语》记载,龙:夏食而冬蛰。

从这几个特征,再配合身躯庞大等特点,可以推断,古代所谓的龙,就是现在的鳄鱼一类大型爬行动物。当然了,最直观的证据,就是甲骨文里的龙字,分明就是一只张大嘴巴的鳄鱼形象。

铁锤推测龙就是鳄鱼,你们同意吗?


铁锤文史


孔甲养龙,养的一定不是鳄鱼、大象之类的现代生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有可能是什么。

首先,按照“孔甲养龙”的记载,最早出于《左传》。

大概的意思是帝孔甲即位以后,有点不务正业,喜欢玩一些脑洞比较大的事情,大臣劝谏也不听。

某一天,天降一雌一雄两龙。孔甲就让刘累这个人帮忙养龙,刘累养着养着,养死了一条雌龙……于是,这货就把雌龙剁剁,扔锅里煮了……做好的龙肉送给孔甲吃,美味至极。

后来孔甲还想吃……刘累无语了,只好连夜跑了。孔甲派人去抓龙,哪知道龙把孔甲派来的三百武士全部卷入了水池中,然后大雨滂沱,龙腾云而去……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故事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细节就不说了。


咱们认真分析一下里面的龙。

首先,根据《左传》的记载,春秋时代依然有龙存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秋,龙见于绛郊。”也就是说,公元前513年,还有龙出现。而孔甲养龙的时代是公元前1650年,这期间龙一直存在。

第二,龙是稀有生物,但也可以抓住,可以饲养,甚至可以吃,而且可以明确区分雌雄。说明当时龙并非神灵,是生物。

第三,龙离不开水,养龙需要在水池中,龙也会生活在黄河和汉水边上。

第四,龙肉的味道很好。

第五,龙可以飞,或者是滑翔……总之可以离开地面。


由此可见,当时的龙是一种极其稀有的动物,那有可能是什么呢?

鳄鱼?鳄鱼真的不会飞……而且,鳄鱼早就有了,鼍,《礼记》当中就有,指的就是现在的扬子鳄。古人是可以区分鳄鱼和龙的,不会搞混……

大象?河马?肯定也不是,不会飞……

所以,如果不是那种神秘的龙,就只有一种可能性了:某种会飞(或滑翔)的未灭绝的恐龙。

以当时的自然条件,生存着我们不认识的恐龙,也是有可能的。

要不然的话,那就可能真有龙这种神奇的生物,只不过现在我们看不到了而已。


七追风


孔甲是夏朝第十四位皇帝,当年他老爹不降担心孔甲治理不好国家,便将王位禅让给了扃,扃去世后,王位由儿子廑继承。俩人在位期间,多有旱灾爆发,百姓颗粒无收。

后来,大臣们认为如果孔甲成了国君,或许就会顺应了天意。廑去世后,孔甲即位。孔甲成为君主之后,举行了祈雨仪式。几天后,全国就降下了大雨,所以百姓们十分爱戴孔甲。


这时天帝因孔甲顺从,就赐下两条龙,一雄一雌在黄河汉水流域。孔甲四处游玩的时候,命人把两条龙抓了回来。

可是这龙还比较矫情,被抓了回来就奄奄一息了。孔甲在民间找到个叫刘累的御龙高手,来驯养两条龙。

结果刘累养了一半把雌龙给养死了,他很害怕啊,就把雌龙的肉做好给孔甲吃了,等孔甲吃完了龙肉他就跑了(???)

关于孔甲和刘累养龙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成书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400年,而传说中的孔甲养龙却是发生在公元前1700年,这中间差了一千多年,又有什么真相呢?

至于后来记载孔甲养龙的《史记》,比《左传》还晚好几百年,可信度就很低了。

《左传》中是这么写的:

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献子曰:“今何故无之?”对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 中略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根据周易里的描述:龙一般喜欢隐匿在水草中,身体长但不直,喜欢群居,平时还能在空中划一划。

接下来我们看一组图片


中国古代玉器上最早的出现龙是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龙,这块红山文化遗址的出土的玉猪龙,躯体卷曲,形似玉玦,头似猪首。


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一件C形玉龙,高26,墨绿色,龙体弧曲呈“C”形,为目前所知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一件。

商中晚期以后,玉龙形象开始变得丰满。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龙,棱角消失不见。出现方形眼,到战国以后又发展成为凤眼和杏核眼。使眼睛突出,更加有神,形成浅浮雕。龙体更长,更突出了龙形的轮廓。


汉代龙渐趋向四足兽的体形,大多龙身上开始雕出四肢,若走兽般。王充在《论衡》中说;“世俗画龙,马首蛇身。”


唐朝时期的龙文物,还是没有进化好,它的尾巴虽然是弯的了,但是看它修长的大腿,还应该是走兽。


元代龙纹头部较小,细长颈,鼓腹,秃尾。


明代刻划的龙纹身躯细长如蛇,多刻划网状鳞纹,颈,腹,尾大致等宽。明代龙的形象已与我们熟悉的形象近似。

从玉龙的历代变化,可以看出龙的形象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从这样的演变过程也可以看出龙是虚构出来的,不然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那孔甲养的到底是什么?根据在黄河汉水流域、体型修长、喜欢群居、身体可以藏匿在水草中的特点,应该可以推断出来是鳄鱼。鳄鱼只有一点不符合,就是不会飞。


几苇渡当年


龙,是东方中国的祥瑞之兽,身长精瘦,鳞角爪须,上天下海入地,行云布雨,寻常人家见了都会匍匐祈福,作为封建王朝帝王的象征。东方龙和西方龙是截然不同的,西方龙是邪恶的象征,类似蜥蜴。中国龙的传说存在了五千年,近代还有不少人信誓旦旦地说看到过,不过没上过电视和动物园,不算是常见物种。科学的眼光来看,中国龙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中国人对它的向往和典故记载。这不,夏朝有位君主养过龙,还吃过它的肉。

夏朝时期,国家专门设立有养龙的人才和部门,名为“豢龙氏”和“御龙氏”。两者分工不同,豢龙氏是专门养龙,御龙氏是专门驾驭龙的,驭龙就是把马车的马替换成龙,像马一般很好的驱使。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另一说是第十六任)姒孔甲,性情乖戾古怪,沉迷美色,喜好鬼神之说,在他的治理下夏朝渐衰,逐渐走向崩溃。

话说姒孔甲在位九年时间,时常祭祀天帝,得其赏识,于是降下神迹,赐龙给他用以驾车,黄河两条,洛水两条,黄河和洛水的都是一雌一雄一对的。当年善于养龙的豢龙氏家族已经不见踪影,姒孔甲就下诏书,善养龙者有重赏,可任高官职。

一名臣下邓云站出说:陶唐氏的刘累善于此事,曾向豢龙氏学习过如何驯养好龙。姒孔甲闻之大喜,命人召入朝廷,任以“养龙”重任。刘累告诉君主姒孔甲,正因为自己知道龙喜爱吃的食物才能养好,可驯服的性情温和,无有狂暴倾向。

养了几天挺不错的,姒孔甲封刘累为御龙侯(官职),并让他占据拥有豕韦氏后代的封地。人有旦夕祸福,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十分的慌张,不知如何是好,就秘密处理了龙肉,将其做成肉酱献给姒孔甲吃,吃了很多次终于吃完了。姒孔甲觉得很好吃很美味,叫刘累继续做,但他不敢杀龙啊,就连夜逃到鲁县。

姒孔甲得知自己的宝贝龙死了一条,还给自己吃了,大怒,由于找不到刘累这人就算了。姒孔甲想念龙肉味道,便派出三百武士去养龙池把龙杀了,带回来给自己食用。但是阴沟里翻船了,去的武士被龙全杀光了,狂风暴雨雷电三日时间才停,不知多少民户遭了殃。

姒孔甲得知这消息惊慌失措,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没过几日就去世。姒孔甲作为中国古代养过龙、吃过龙肉的人和君主,绝对是独一份。就算那不是龙,也是类似的物种,典故记载是龙。关于这龙到底是什么,有着以下几个说法:鳄鱼、蟒蛇、恐龙,更匪夷所思的是有人说是北方的马。

“孔甲养龙”是传说典故,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当作一个故事来读还是很不错的。

参考文献:《史记》


今人说古


孔甲养龙说的是一天天降二龙,一雄一雌,让刘累带回去养,一日雌龙死了,刘累把龙肉烹调后献给孔甲,孔甲吃了龙肉之后感觉十分美味。后来,孔甲思及龙肉的美味,就让刘累再把雄龙杀了烹调给自个吃,但是刘累知道龙是灵物自己是不可能杀死他的,于是就听从周围人的话逃跑了。孔甲知道后派遣了三百带甲武士前去杀龙,结果三百武士全军覆没。



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做,首先不可能是鳄鱼,在将池子里的水放空后,鳄鱼的战力是不可能战胜三百披甲武士,甚至可以说在地球目前已知的动物中能够单挑三百披甲武士的动物是不存在的,而且还不是在自己的主场中。


但是在史前动物中,一些巨型两栖动物或者从远古活下来的恐龙说不定可能会有这种战斗力。因为体型大战斗力就高,尤其是在上古之时各种武器发现还是比较简陋的,一个体型巨大的动物是可以战胜三百多披甲武士,毕竟人类对它的攻击就像在挠痒痒。就像我们所知道当大象发起冲锋的时候,是很少有动物能够正面阻挡的,所以孔甲养龙很大的可能是养的一些远古巨兽,不然是不可能拥有这么大的战斗力的。


欢乐的秃子


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 他们有1个不孝的子孙,即夏王“孔甲”。当时,从天上降下2条龙,一雌一雄,孔甲把它们当宠物养起来。

养龙也是技术活,一般的人吃不消。尧帝的1个后人“累”会干这活,就被孔甲请来养龙,还给他一块封地——刘地(属于今河北唐县)。后来,累就被称为刘累,而他的子孙遂以刘为姓,汉高祖刘邦的血脉就在这里。

刘累用心给夏王养龙,但龙非凡品,不像养土狗一样容易。一不小心,雌龙就被刘累给养死了,冒着泡浮在水面上。死了就死了呗,刘累却把龙给解剖了,做成羹送给孔甲吃……

孔甲吃的挺满意,毕竟这种野味平时吃不到,于是龙肉都被上贡为御食。孔甲可不知道吃的是宠物龙,于是一再表达“我还想吃更多”。

刘累一听,感觉坏事来临,孔甲如此贪婪,将来没有龙肉给他吃可怎么办?他越想越不对劲,就收拾收家当赶紧跑路,所谓“惧而迁之”。

孔甲发现之后,恼羞成怒派人追杀刘累,将他的尸体埋在城外的荒野。事情传开之后,搞得各地诸侯离心,之前孔甲因为不祭祀鬼神、喜好淫乱而被诟病,这次加上“食龙肉”就更不得人心。

龙是华夏族的图腾,受到全民的崇拜,孔甲连龙都敢吃,哪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从各地汹汹民意来看,刘累给孔甲吃龙肉,很可能是故意而为,只是他没想到孔甲居然好上这一口。

《国语·周语下》云:“孔甲乱夏,四世而陨。”他被视为夏朝转向衰落的人物,经历皋、发、葵(桀)三世,商朝取代夏朝。那么,孔甲吃的“龙”,到底是何物呢?

关于“龙”的动物有很多,有人说是大蛇、有人说是野猪,有人说是鳄鱼。理解大蛇比较容易,自然界形体最像龙的动物;理解鳄鱼,也相对简单,毕竟鳄鱼的獠牙、长尾还是很像。龙是野猪,这说法怎么来的呢?

孔甲吃的龙肉,就是野猪肉,也不是空穴来风。专家出马,还是能找出很多说法来,比如孔甲驯养龙称“豢”,这个字的下面是“豕”,豕就是猪的意思。

考古上也有佐证,距今6000多年前的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华第一龙”,就是1条猪形象的龙,叫“玉猪龙”。

归纳一下,“孔甲养龙”到底在养什么呢?说法纷纭,主要有3种说法:蛇、猪、鳄鱼。


子屠龙


百科解释,孔甲所养的龙并非真的龙,真正的龙其实是不存在的,很有可能是上古时期仍然存在的恐龙或者巨型水兽,毕竟在当时的环境下,原始森林较多,四野沼泽,非常适合野兽的生长繁衍,很多古代典籍也有记载,古代还是存在少量的水生或者陆生恐龙,它们的体型庞大,既可以游泳又可以飞翔,但是由于人类力量的增强,有的恐龙被人们驯化,加上环境的变化才使得许多生物灭绝。

虽说这是百科解读,但是很多人还是相信“孔甲养龙”是真的龙,这可能和很多人对龙的好奇以及神秘有关。

孔甲是夏朝的皇帝,在位期间,肆意淫乱,整日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但是因为信奉鬼神,所以也经常祭祀鬼神,顺于天帝,天帝被感动,于是赐给他两条龙,用来作为坐骑,这两条龙分别是一雌一雄,在黄河、汉水中生存。

孔甲得知后命人将它们捉来喂养,那时候已经有专门喂养龙的人才和官职,分别是豢龙氏是专门养龙的、御龙氏是专门驾驭龙的,孔甲很快得知有个叫刘累的人,他善于养龙、驯龙,孔甲将刘累召进宫中,特意做了两个大池,把这两条龙放在里面,让刘累负责饲养。

果不其然,刘累将这两条龙养的体大力强,但是因为饲养的过程中要非常细心,不能出任何差错,可是时间过长,身心疲惫的刘累难免会出一些失误,未曾想雌龙精神日渐颓靡,不曾动弹,没过几天雌龙就死去,刘累为了隐瞒,将雌龙烹饪成美食,还送给了孔甲享用。

没想到孔甲第一次吃龙肉就吃上瘾了,他还想要刘累做出这种肉出来,刘累心想总不能再杀了这条雄龙吧,但是又怕遭到孔甲治罪或者发现雌龙已死,所以干脆逃跑。孔甲知道真相后又见刘累逃跑,就准备去将龙池中的龙给捉住,杀了再烹饪,于是下令将池水放干,正准备抓的时候,这条龙就翻身一摇飞上天去。

这就是“孔甲养龙”的典故,也有说孔甲养的不是龙,也不是巨型野兽,而是大龟,但是为了迷惑百姓,欺骗人民,所以谎称是龙。从里面记载的豢龙氏和御龙官可以看出,古代确实有专门从事驯养动物的机构,而驯化的动物则有很多,孔甲所抓获的龙未必是我们想象当中的龙,实则就是一些巨型水兽或者快要灭绝的恐龙,最近流传孔甲养的其实是扬子鳄,但也不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