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这些发明曾风靡一时,获得诺贝尔奖,但却对人类危害极大被抛弃!

在电影《飞越疯人院》中,意图打破牢笼、逃离疯人院的Mike最后被医院切除了脑前额叶,变成了一个痴呆弱智。


是的,脑前额叶切除术,这个曾经荣获若贝尔医学奖并风靡一时的“发明”,现在已经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这些发明曾风靡一时,获得诺贝尔奖,但却对人类危害极大被抛弃!


人们都说,这是诺贝尔奖的黑历史。


脑前额叶切除术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手术刀伸进大脑,然后机械地损坏额前叶神经纤维即可。


这一手术在20世纪风靡一时,曾被认为可以用来治疗精神病。


在应用到人头身体之前,这项手术曾利用黑猩猩进行试验,发现黑猩猩的前脑叶被切除后,它们的性格变温柔了很多。


于是,这种手术经过改良,很快就应用到了人体身上。至于要如何操作,请看下面这张图:


这些发明曾风靡一时,获得诺贝尔奖,但却对人类危害极大被抛弃!


这一手术的发明者是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António Egas Moniz),他因此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


手术对象在经过手术后,大部分都变成了痴呆、弱智,丧失了精神冲动。

奥斯卡经典电影《飞越疯人院》,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背景:无良的精神病院,对不服管教的病人施加这种手术,导致患者变成痴呆。


因此,这种手术最终遭到了医学界的唾弃,成为诺贝尔的黑历史。

这些发明曾风靡一时,获得诺贝尔奖,但却对人类危害极大被抛弃!


时至今日,这种手术已经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除了脑前额叶切除术被人们所抛弃,还有一个发明曾经也被人们疯狂使用,后来发现危害很大,这个发明就是DDT。


DDT又叫滴滴涕,二二,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化学式(ClC₆H₄)₂CH(CCl₃)。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


别看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介绍,这可曾经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并且改变过世界。


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发给Paul Mueller(米勒),就是表彰其对DDT发明的贡献。

这些发明曾风靡一时,获得诺贝尔奖,但却对人类危害极大被抛弃!


在当时的世界环境中,人类在农业上最大的敌人除了糟糕的天气外,就是不请自来的虫子。世界各地因病虫害导致的饥荒,每年都令几百万人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有没有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法?解决这件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的大事。


但当时的杀虫剂要么是自然提取物,价格昂贵;要么是毒性很低的合成物,效果不佳。


米勒给人类带来一线曙光,他经过349次的失败实验后,成功合成了DDT,并确定了它极佳的杀虫能力。

这些发明曾风靡一时,获得诺贝尔奖,但却对人类危害极大被抛弃!


米勒所在的公司把DDT产品化,这种无色无味,功能强大的杀虫剂,受到了人们大量的欢迎,很多人甚至把DDT直接喷洒到自己身上,城市里面喷洒DDT,就像今天洒水车一样普遍。

这些发明曾风靡一时,获得诺贝尔奖,但却对人类危害极大被抛弃!


这些发明曾风靡一时,获得诺贝尔奖,但却对人类危害极大被抛弃!


但是,DDT大量使用后,人们很快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其中的问题——极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虽然单次的使用DDT并不会造成明显的对人类不适的后果,但是其却可以长久的沉积在农田、植物、动物、甚至进入人体在脂肪内蓄积,在达到一定的量级后,其更会进一步进入到人和动物的生殖细胞中,改变遗传物质DNA!


这种看似无色无味的对人体无害的高效杀虫剂,在岁月的累计作用下,虽然为人类解决了猖獗的虫害缓解了眼前的粮食危机,却也同时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

这些发明曾风靡一时,获得诺贝尔奖,但却对人类危害极大被抛弃!


卡尔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为我们记录了那段日子,“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鸟儿觅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这是一个没有声音的春天”。


人类担心,不久之后,春天里不但将没有鸟儿的鸣叫,人类或者也将最终消失。


20世纪下半叶,各个国家纷纷出台禁止使用DDT的法令。


针对DDT获诺奖引发的舆论争议,1997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评委会公开回应,在今后的评奖中,应把诺贝尔奖颁发给那些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发明创造,以及那些没有争议的发明和成果。


科学的确是一把双刃剑,这一次,我们发现的比较早,只是,谁能保证下一次幸运依然站在人类这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