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1958年,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男女老少上阵

  “苍蝇蚊虫传疾病,老鼠麻雀偷食粮,六万万人民齐上阵,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光!”“鼠雀蚊蝇,害人妖精,除尽四害,下定决心……”“发动群众,统一行动,男女老少,各显神通。”当年全民“除四害”运动的口号依然记忆犹新。

  1958年,全国曾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这场运动,便是全民“除四害”运动,被打击的对象是“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直至1960年,人民群众意识到麻雀吃粮食,也吃昆虫,包括很多害虫,麻雀才被“平反”。后来,“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1958年,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男女老少上阵


  “除四害”运动

  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直至1960年,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麻雀不仅仅吃粮食种子,也吃昆虫,包括很多害虫。渐渐地,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其实,这项运动从头到尾可以说经历了不少时间,为实现无四害的目标,在全民亢奋的年代里,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下到六七岁的小孩子,男女老少都参与到了除四害的行列中。

  男女老少上阵

  1958年,我读小学三年级,亲身经历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

  学校里的全体同学都响应国家的号召“人人动手,消灭四害”。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上布置除四害任务,并要求我们同学之间开展竞赛,主要是消灭老鼠,在一段时间内看谁消灭老鼠数量最多,同时,消灭老鼠多少,也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条件,要戴红领巾就积极参与灭鼠行动。为了便于统计,要把死老鼠的尾巴尖端剪一小段交给老师或班干部看一下,然后记录下日期、灭鼠数量。

1958年,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男女老少上阵


  当时,我向少先队大队部递交了入队申请书,为了早日能戴上鲜红的红领巾,踊跃地加入了灭鼠活动。

  上世纪50年代,人们采用鼠夹、鼠笼为主要工具来捕杀老鼠。我要父亲买了5只老鼠夹,每天晚上,在夹上装好老鼠喜欢吃的诱饵(最好是有油香味的油条),放在老鼠洞口或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比如柴房灶间,缸、甏、桶等隐蔽处。第二天,天刚亮就起床了,把放置在旮旯里的老鼠夹收起来,有时夹着1只老鼠,有时夹着2只,有时候5只老鼠夹全是空的。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家里的老鼠夹夹不到老鼠了,说明家里的老鼠灭光了。于是,我就转移阵地,到野外进行作业。

  那个时候,灭鼠的不止我一个人,男女老少都在参与。老鼠越来越少,要夹到一只老鼠非常困难,我想到田边、河岸,坟地,都是老鼠喜欢出入的地方,就将老鼠夹放在这些地方。我胆小不敢去坟地,叫父亲陪着去,去了两次有收获,第一次夹着了2只老鼠,第二次夹了1条蛇。

  为了消灭老鼠,广大群众可谓是将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发明出了几十种捕鼠、灭鼠的工具和方法,那时的老鼠真要是露个面,就会遭受一群人的追打,真正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据统计,一年普陀捕杀老鼠11263只。1952年至1956年,舟山共灭鼠21万只。

  剿杀麻雀行动

  小麻雀由于要危害庄稼(吃粮食),也被列为四害之一。在人们眼中,它们可是重点打击的对象,于是,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剿杀麻雀大会战,因为大肆捕杀,麻雀遭到了灭顶之灾。每天清晨4时左右,大家就开始了剿杀麻雀的行动,不仅在各处投撒有毒的饵料,还在道路两旁埋伏了不少“神枪手”。弹弓是当时捕杀麻雀的主要武器,我们学生基本上人人都有一副弹弓,见到麻雀就瞄准、拉弓射击,小麻雀随时随地会遭受捕杀。

1958年,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男女老少上阵


  记忆中,1958年5月12日至14日,为全县统一行动围歼麻雀的日子。六横岛“剿雀日”那天清晨,全岛干部和群众,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被动员出动了,捕杀麻雀战役就开始了。山坡上,田野里,不论是房顶还是巷子,不论是马路还是街边,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嘈杂的驱赶麻雀的声音。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用洗脸盆当锣,用木桶当鼓敲,敲得越响越好。彩旗不够用,用竹竿挂上彩色的布条,拼命地挥动,拼命地呐喊,真正是千军万马“摇旗呐喊”,整个六横岛惊天动地。

  那天,学校不上课,全校师生参加剿雀活动。我跟着父母亲在自家村口晒谷场上驱赶麻雀,手中拿着的竹竿上挂着一块蓝印花布,看到麻雀飞过来了,我拼命地挥动着竹竿,吆喝着,并且疯狂地追赶,声嘶力竭地呼喊,一天下来,我感到好累,喉咙好痛……

  如此兴师动众的行动,目的是不让麻雀停下来有喘息的机会,要麻雀始终在空中飞翔,飞得精疲力竭掉落下来,有的受到惊吓的麻雀仓皇从窝中飞起,离了窝的麻雀到处乱飞,碰在墙上、树上后撞死的不少,被捕捉和击杀的数量就更多了。人们白天就用各种方法轰、撵麻雀,然后击杀,夜晚就到各处去掏鸟窝。男女老少齐上阵,用“轰、打、毒、掏”的综合战术,给麻雀以歼灭性的打击。普陀全县有10万人围剿麻雀,消灭麻雀10万余只。

  我从电脑里查找了相关资料,1958年除四害之一“灭雀大会战”,北京自4月19日至21日,捕杀麻雀401160只。上海,自4月27日至29日捕杀麻雀505303只。截至1958年11月上旬,全国各地不完全的统计共捕杀麻雀19.6亿只。

  到了1960年,臭虫替换了麻雀,臭虫被列为四害之一。从此以后,麻雀受到了人类的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