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韓國一場疫情,扒開社畜“寄生蟲”遮羞布?

韓國一場疫情,扒開社畜“寄生蟲”遮羞布?


01 疫情,展露社畜底色?


眾所周知,日韓疫情已經很嚴重了,韓國更是成為除了中國之外最嚴重的疫區,每天新增的人數,也是讓人看得異常揪心。截至發稿,韓國又一所監獄的人被確診,情況更加不容樂觀。

但最開始還有很多韓國人不重視。有的人覺得,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所以感染和死亡病例才這麼多,數據這麼嚇人。

到了現在,還有的韓國人,即使明知疫情嚴重,也不敢跟老闆提在家辦公,害怕失去珍貴的工作機會,是否戴口罩都要聽老闆的意思。

經濟,始終是繞不開韓國社會的因素。以三星為代表的財閥,就牢牢佔據韓國人的生命當中。畢竟,如今的語境下,只要提起韓國,也是基本離不開財閥。

過去甚至有句話:韓國人一生,都無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

但更重要的是,一面是拍出《寄生蟲》的韓國電影,一面還是如劇情一樣魔幻的韓國現實。

能看出,一邊罵他,一邊又需要他,這是屬於韓國人民面對財閥的奇幻場面。

在韓國,無論是剛畢業的,還是打工多年的,只要沒有家庭雄厚的背景,很難說會能實現什麼人生翻盤。

韓國普通的年輕人,在面對真實職場的實際反應,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韓國大型招聘網站Saramin2017年度的調查顯示,韓國上班族中,93.8%“有過抱病上班的經歷”,最主要的理由是“怕被上司盯上,因為要看上司眼色行事”。

其餘理由包括“找不到替班的人”、“害怕給同事添麻煩”、“要完成的工作太多”、“大家都在忍”等等。

近年來,也出現與“社畜”相對應的新生詞“棄休族”——泛指那些放棄休息、為公司賣命打工的上班族。

蚍蜉撼樹,一直是外界對韓國各種紀錄片、示威群眾行為特點的總結。

韓國的普通人咒罵上司、咒罵資本家的同時,又一直在依賴資本,彷彿完全感受不到自己的無能。

我覺得更重要的,其實還在於韓國普通人的精神狀態,與實際行動完全是相逆的。

這種不敢與老闆公然抗爭的心態,久而久之,就會失去更多判斷與行動能力,最後只能成為僅敢在同圈層群體面前的叫囂者。

而且,比起即使辛苦還能換來回報的打工,更恐怖的是,本應是招聘旺季的時候,地主家的餘糧也不多了,連打工都沒得打。

02 寄生的弊病


這次的新冠病毒也是世界級的。東京奧運、戛納電影節…….一系列的國際活動都或將受到打擊,每個背後都關聯諸多雄厚企業,也牽動龐大數量的就業問題。

即使是財閥,最近也並不好過。三星在去年第三季度運營利潤就下跌60.2%,其他韓國巨頭也差不多,相應招聘也一樣會受到牽連。

最近連著幾年,韓國的就業都不容樂觀。2018年10月,韓國統計廳14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韓國月均失業人數達到106.5萬人。這是月均失業人口數時隔19年超過百萬,創下1999年以來最高值。

2019年依舊沒有好轉。失業人數按年增加13.4萬人,達到113.3萬人;青年人失業情況嚴重,失業率按年上升0.6個百分點,達到10%。數據顯示,8月就業人口為2690.7萬人,按年僅新增3000人,連續7個月不足10萬人。

近年來,關於互聯網大廠縮招的聲音屢出不絕,我一個大廠的朋友說過,原本想著年底辭職,不過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辭職,現在也非常慶幸。

如果年底就辭職,由於疫情影響,今時不同往日,即使手握大廠簡歷,能找到下家估計都得是五六月份的事了,中間沒有工資的幾個月如何度過,不知道。

基於大環境,以及互聯網行業整體處於“去泡沫化”的階段,如今所謂的失業,已經不再是無能者的專屬,就算此前在互聯網大廠擔任高管、年薪百萬,一旦辭職,也可能會面臨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另一方面,即使是臨時換個工作,無論是從待遇,還是個人成長,如果公司都不景氣的情況下,也讓裸辭的成本變得更高。

弱肉強食的法則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是在疫情或危機面前,表現的更明顯而已。

不過,也不能光看結果,就得出命運不公平、時運不濟等悲觀論調。不乏有人會拿這次疫情當中,公司有多少積蓄、能挺多長時間來判斷公司能力。

但實際上,公司選擇創業的時間、背景也非常重要,那些在2016年、2017年就創業的公司,除了創始人不會太能瞎折騰、收入非過分依賴線下業務的話,到2020年也都能有一定的財務積蓄基礎,也不會顯得過於脆弱。

而相反,如果是去年剛創業的,手頭就會更緊,甚至很有可能熬不過眼下一個月,但不代表這個公司的商業模式、社會價值一定是有問題的。


韓國一場疫情,扒開社畜“寄生蟲”遮羞布?


任何一個公司的運行,都是按照規律性進行,時間越久、積蓄越富、底氣越足。

從個人的角度,最近幾年,的確是對畢業生、求職者來說更艱難的階段。

去年的招聘,就一直伴隨大廠縮招、臨時毀約等信息,到了今年,疫情的到來,也更是雪上加霜,有人資機構做了調研,企業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了72%,簡歷的投遞數量也同比下降了83%,金九銀十的招聘季,也不香了。

但,如果眼光放長遠來看,對於年輕人來說,剛畢業時求職就一帆風順,也未必是件好事。

每個畢業生不一定都能有安身立命的技能,可能有的還對互聯網、商業社會一無所知。

如果懵懵懂懂就進了某個行業,完全沒有任何反思與瞭解的情況下,渾渾噩噩的度過青春頭好幾年,最後才發現自己選錯了路,這種情況一樣很可怕。

相反,剛畢業時候苦一些,趕上了社會的重大轉折,有時間來反思自己到底適合什麼,也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對職業選擇更加謹慎,等到真正步入職場之路時,也能更加坦然一些。

此外,那些過去在公司混日子、仗著“寄生”於公司獲得溫飽的,和這次疫情中一直稱自己只能得到基本工資的,也是一類人。

畢竟,在發生疫情的一個多月,也是真沒怎麼工作,更不用提給公司創造什麼效益了。

所以,與其老是抱怨大環境不好,最大的可能還是怨氣使錯了地方。

03 避免寄生,但也不排斥忙碌


這段日子宅在家的時候,很多人又閒、又沒錢。於是大家都開始懷念上班、懷念曾經討厭極了的工位,甚至連堵車的日子都開始想念。

我從來都不會排斥忙碌。

一提起忙碌,很多人總是會覺得這應該是年輕人才承受的,也總以為只有底層社畜才會這樣。

以此相反的是,很多人對財富自由者,或者是脫離打工意義上的人群的想象是,可以混吃等死,光躺著就能掙錢。

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實際上,我見過年賺四五百萬的小老闆,手機用5s的、蘋果鍵盤基本都已經被敲爛的,平板充電線壞了用膠布粘的,各種都有。

之所以不換、不修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心思完全不在這裡。

每天都要為各種事奔忙,無論是員工還是客戶,他們基本都要操心,也不能不操心。

那些當上老闆,或年薪百萬就可以各種輕鬆悠閒的人,反正我是沒見過。

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他們工作起來,比社畜更得心應手而已。

實際上,這些人在過去就比別人吃了更多的苦,付出更多的心力,等到賺了一些錢的時候,不僅不會亂花錢,也會更加聚焦在工作上,也就是所謂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這次疫情下,雖然相關業務也都會受到衝擊,但他們的抱怨幾乎沒有。

這才是奮鬥的意義,也是為什麼明知可能買不起房,但人們還是願意一畢業就去大城市,願意努力的原因。


韓國一場疫情,扒開社畜“寄生蟲”遮羞布?


但韓國顯然並不是。

想進名企,大概率就意味著最好父母有相關的雄厚背景;想創業,有那麼多韓國財閥壓著,創業者想要實現彎道超車也非常困難。美國《福布斯》雜誌曾指出,韓國的創業成本為人均GDP的15.6%,與中國、美國、英國相比都要高得多。

忙碌不可怕,可怕的是,到了快退休的年齡,還在為了錢忙碌。

看這個數據就知道,根據韓國人權委員會的調查的結果,全韓國55-79歲的就業人口突破740萬人,其中70-75歲老人的就業比例達33%。

70歲以上的生活什麼概念,放在中國,早就是在家、或養老院裡跳跳廣場舞的日子了,而絕對不是要去送外賣、司機、裝修工人。

不是對這些職業有什麼偏見,而是這樣的職業,本身更看重的是人的體力價值,客觀而言,年紀過大的人本身就不適合這樣的工作要求。

錯亂的社會職業安置,只能導致錯亂的國民生態,以及更加貧瘠的國民經濟現實。

在韓國,65-75歲老人的貧窮比例高達42.7%,76歲以上的貧窮比例超過60%,有54%的退休人員無退休金可領。

即使忙碌,也換不回同等的回報,陷入西西弗斯窘境,這才是最可怕的。

2020開年的這次疫情,或許應該讓更多年輕人更清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