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韩国一场疫情,扒开社畜“寄生虫”遮羞布?

韩国一场疫情,扒开社畜“寄生虫”遮羞布?


01 疫情,展露社畜底色?


众所周知,日韩疫情已经很严重了,韩国更是成为除了中国之外最严重的疫区,每天新增的人数,也是让人看得异常揪心。截至发稿,韩国又一所监狱的人被确诊,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但最开始还有很多韩国人不重视。有的人觉得,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感染和死亡病例才这么多,数据这么吓人。

到了现在,还有的韩国人,即使明知疫情严重,也不敢跟老板提在家办公,害怕失去珍贵的工作机会,是否戴口罩都要听老板的意思。

经济,始终是绕不开韩国社会的因素。以三星为代表的财阀,就牢牢占据韩国人的生命当中。毕竟,如今的语境下,只要提起韩国,也是基本离不开财阀。

过去甚至有句话:韩国人一生,都无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

但更重要的是,一面是拍出《寄生虫》的韩国电影,一面还是如剧情一样魔幻的韩国现实。

能看出,一边骂他,一边又需要他,这是属于韩国人民面对财阀的奇幻场面。

在韩国,无论是刚毕业的,还是打工多年的,只要没有家庭雄厚的背景,很难说会能实现什么人生翻盘。

韩国普通的年轻人,在面对真实职场的实际反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韩国大型招聘网站Saramin2017年度的调查显示,韩国上班族中,93.8%“有过抱病上班的经历”,最主要的理由是“怕被上司盯上,因为要看上司眼色行事”。

其余理由包括“找不到替班的人”、“害怕给同事添麻烦”、“要完成的工作太多”、“大家都在忍”等等。

近年来,也出现与“社畜”相对应的新生词“弃休族”——泛指那些放弃休息、为公司卖命打工的上班族。

蚍蜉撼树,一直是外界对韩国各种纪录片、示威群众行为特点的总结。

韩国的普通人咒骂上司、咒骂资本家的同时,又一直在依赖资本,仿佛完全感受不到自己的无能。

我觉得更重要的,其实还在于韩国普通人的精神状态,与实际行动完全是相逆的。

这种不敢与老板公然抗争的心态,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更多判断与行动能力,最后只能成为仅敢在同圈层群体面前的叫嚣者。

而且,比起即使辛苦还能换来回报的打工,更恐怖的是,本应是招聘旺季的时候,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了,连打工都没得打。

02 寄生的弊病


这次的新冠病毒也是世界级的。东京奥运、戛纳电影节…….一系列的国际活动都或将受到打击,每个背后都关联诸多雄厚企业,也牵动庞大数量的就业问题。

即使是财阀,最近也并不好过。三星在去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就下跌60.2%,其他韩国巨头也差不多,相应招聘也一样会受到牵连。

最近连着几年,韩国的就业都不容乐观。2018年10月,韩国统计厅14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韩国月均失业人数达到106.5万人。这是月均失业人口数时隔19年超过百万,创下1999年以来最高值。

2019年依旧没有好转。失业人数按年增加13.4万人,达到113.3万人;青年人失业情况严重,失业率按年上升0.6个百分点,达到10%。数据显示,8月就业人口为2690.7万人,按年仅新增3000人,连续7个月不足10万人。

近年来,关于互联网大厂缩招的声音屡出不绝,我一个大厂的朋友说过,原本想着年底辞职,不过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辞职,现在也非常庆幸。

如果年底就辞职,由于疫情影响,今时不同往日,即使手握大厂简历,能找到下家估计都得是五六月份的事了,中间没有工资的几个月如何度过,不知道。

基于大环境,以及互联网行业整体处于“去泡沫化”的阶段,如今所谓的失业,已经不再是无能者的专属,就算此前在互联网大厂担任高管、年薪百万,一旦辞职,也可能会面临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另一方面,即使是临时换个工作,无论是从待遇,还是个人成长,如果公司都不景气的情况下,也让裸辞的成本变得更高。

弱肉强食的法则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在疫情或危机面前,表现的更明显而已。

不过,也不能光看结果,就得出命运不公平、时运不济等悲观论调。不乏有人会拿这次疫情当中,公司有多少积蓄、能挺多长时间来判断公司能力。

但实际上,公司选择创业的时间、背景也非常重要,那些在2016年、2017年就创业的公司,除了创始人不会太能瞎折腾、收入非过分依赖线下业务的话,到2020年也都能有一定的财务积蓄基础,也不会显得过于脆弱。

而相反,如果是去年刚创业的,手头就会更紧,甚至很有可能熬不过眼下一个月,但不代表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社会价值一定是有问题的。


韩国一场疫情,扒开社畜“寄生虫”遮羞布?


任何一个公司的运行,都是按照规律性进行,时间越久、积蓄越富、底气越足。

从个人的角度,最近几年,的确是对毕业生、求职者来说更艰难的阶段。

去年的招聘,就一直伴随大厂缩招、临时毁约等信息,到了今年,疫情的到来,也更是雪上加霜,有人资机构做了调研,企业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了72%,简历的投递数量也同比下降了83%,金九银十的招聘季,也不香了。

但,如果眼光放长远来看,对于年轻人来说,刚毕业时求职就一帆风顺,也未必是件好事。

每个毕业生不一定都能有安身立命的技能,可能有的还对互联网、商业社会一无所知。

如果懵懵懂懂就进了某个行业,完全没有任何反思与了解的情况下,浑浑噩噩的度过青春头好几年,最后才发现自己选错了路,这种情况一样很可怕。

相反,刚毕业时候苦一些,赶上了社会的重大转折,有时间来反思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职业选择更加谨慎,等到真正步入职场之路时,也能更加坦然一些。

此外,那些过去在公司混日子、仗着“寄生”于公司获得温饱的,和这次疫情中一直称自己只能得到基本工资的,也是一类人。

毕竟,在发生疫情的一个多月,也是真没怎么工作,更不用提给公司创造什么效益了。

所以,与其老是抱怨大环境不好,最大的可能还是怨气使错了地方。

03 避免寄生,但也不排斥忙碌


这段日子宅在家的时候,很多人又闲、又没钱。于是大家都开始怀念上班、怀念曾经讨厌极了的工位,甚至连堵车的日子都开始想念。

我从来都不会排斥忙碌。

一提起忙碌,很多人总是会觉得这应该是年轻人才承受的,也总以为只有底层社畜才会这样。

以此相反的是,很多人对财富自由者,或者是脱离打工意义上的人群的想象是,可以混吃等死,光躺着就能挣钱。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实际上,我见过年赚四五百万的小老板,手机用5s的、苹果键盘基本都已经被敲烂的,平板充电线坏了用胶布粘的,各种都有。

之所以不换、不修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心思完全不在这里。

每天都要为各种事奔忙,无论是员工还是客户,他们基本都要操心,也不能不操心。

那些当上老板,或年薪百万就可以各种轻松悠闲的人,反正我是没见过。

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他们工作起来,比社畜更得心应手而已。

实际上,这些人在过去就比别人吃了更多的苦,付出更多的心力,等到赚了一些钱的时候,不仅不会乱花钱,也会更加聚焦在工作上,也就是所谓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次疫情下,虽然相关业务也都会受到冲击,但他们的抱怨几乎没有。

这才是奋斗的意义,也是为什么明知可能买不起房,但人们还是愿意一毕业就去大城市,愿意努力的原因。


韩国一场疫情,扒开社畜“寄生虫”遮羞布?


但韩国显然并不是。

想进名企,大概率就意味着最好父母有相关的雄厚背景;想创业,有那么多韩国财阀压着,创业者想要实现弯道超车也非常困难。美国《福布斯》杂志曾指出,韩国的创业成本为人均GDP的15.6%,与中国、美国、英国相比都要高得多。

忙碌不可怕,可怕的是,到了快退休的年龄,还在为了钱忙碌。

看这个数据就知道,根据韩国人权委员会的调查的结果,全韩国55-79岁的就业人口突破740万人,其中70-75岁老人的就业比例达33%。

70岁以上的生活什么概念,放在中国,早就是在家、或养老院里跳跳广场舞的日子了,而绝对不是要去送外卖、司机、装修工人。

不是对这些职业有什么偏见,而是这样的职业,本身更看重的是人的体力价值,客观而言,年纪过大的人本身就不适合这样的工作要求。

错乱的社会职业安置,只能导致错乱的国民生态,以及更加贫瘠的国民经济现实。

在韩国,65-75岁老人的贫穷比例高达42.7%,76岁以上的贫穷比例超过60%,有54%的退休人员无退休金可领。

即使忙碌,也换不回同等的回报,陷入西西弗斯窘境,这才是最可怕的。

2020开年的这次疫情,或许应该让更多年轻人更清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