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總是長篇大論就一定是有知識與智慧嗎?

李爾之城


你說的不錯,一個是信息時代,大家都不喜歡看長篇大論的東西,都喜歡短平快的內容;二是《老子》五千言言簡意賅,辭旨宏深,後人不及。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的看法是,現在是一個快餐文化時期,一切都求快,求簡,求樂,一切與此相違背的都不怎麼受大眾歡迎,這就是短視頻類碾壓文字類,逗趣類打敗哲思類,明星打敗科學家的根源所在。

總體來說,這不是一種好現象,因為這種現象,除了說明科技的發達給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外,同時人們也因科技的發達而變得慵懶、浮躁。但根源不在工具,而在於人,是人的惰性、懶散、不求進取有了藉助的工具。

當然,這不是說髮長文就有正當的理由。發文也要根據用戶需要,能短則短,髮長文易,但發短文不易,因為短文更要歸納提煉能力,沒有這個能力,就只能洋洋灑灑,前後都是廢話,只有中間一部分說到點子上。

第二個問題,時至今日,《道德經》的智慧依然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我們不能把老子的智慧限制在學術和哲學範疇。我只說在現代科技上的具體指導作用。日本農學家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業,就是完全以老子思想為指導發明的一種農業新模式,不僅在日本大獲成功,而且被引進歐美、東南亞、非洲等地。

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是美國著名科學家,他就說過,現代科學家歷經幾代人辛勤探索的結果,原來在老子那裡早就有了結論。這個結論就是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霍金的宇宙假說,也是受“有生於無”理論的啟發,做宇宙本源探討的。

德國學者克諾斯培還說:解決當代發展、裁軍和環保等問題,都能從老子那裡得到啟發。

這樣的而例子俯拾皆是,搜一下就知道。

所以,老子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永遠閃耀者中國智慧的光芒。


問道黃老


總是長篇大論的人一定是有知識,但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說最恰當的話,否則就不叫有智慧。歷史上有智慧的人咱就不提了,只說現實中的人,你看馬雲,再看任正非,他們說話有時很少,有時很多,但都是必須要說的時候才說,而且說出來,大家還很愛聽。當然也有隻做不說的成功人士,但又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你說出的話,不要讓人煩。說話讓人煩的人有知識但沒有智慧。用現在的話說叫情商低!


如海25


肯定不是,一定要有內核,內容要精煉,言簡意賅,話語中有閃光點,給人啟迪和智慧。



國民雞湯


無論是在互聯網上或是報紙上,長篇大論的文章,是沒有人去看的,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節湊很快,既沒時間又沒興趣去閱讀那些又臭又長的文章,不知別人如何看,我是這樣。


陸觀察


大道至簡,凡長篇大論無休無止,即思維概念不清楚,邏輯混亂,語言編織能力不夠……


詹照元


當然不是,大道至簡。


哈哈369


近來也看了些長篇大論的文章,看得頭暈眼花。這些文章本無新意,拿字、詞顛三倒的反覆排列組合進行彎彎繞,無非是想把老觀念繞出新意來讓人接受。


史照根


正好相反,長篇大論本來就是沒有智慧的表現。


高聲低唱


大道至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