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蛇是对有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物种的统称,是爬行动物当中的豪族,现存3000余种。大者如蟒蚺,可以长到7米,小者如钩盲蛇,只有几厘米长。蛇类分布广泛,适应力强,遍布除两极、高寒地带和少数岛屿之外的所有陆地。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蛇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有毒蛇共有700余种,其中毒性能致人死亡的有250余种。人类对毒蛇的恐惧由来已久,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知道这些细长的动物拥有致人死亡的能力,对其敬而远之,这种自我保护意识随着基因代代相传。蛇强大的繁殖能力也受到原始部落的崇拜,中国神话里的伏羲、女娲、共工等都是人首蛇身,西方神话里也有法力极强的蛇发女妖美杜莎。

在目前的网络上,有三种毒蛇名气最高,它们就是眼镜王蛇、黑曼巴蛇、莽山烙铁头,这三种蛇类被网友捧上了“神坛”,即使对蛇不甚了解的人,也几乎都听到过这三种蛇的“威名”。不过这三种蛇确实各有特点。眼镜王蛇“蛇如其名”,它是最长最重的毒蛇,擅于猎食其它毒蛇和小型蟒。黑曼巴蛇动若闪电,速度极快,前不久意外逝世的篮球巨星科比绰号就叫“黑曼巴”。而莽山烙铁头是我国特有蛇类,是“国际上一级优先保护的濒危物种”,被称为“蛇中大熊猫”,拟新增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按理说,莽山烙铁头的珍稀度就足以让其在蛇类当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有些人却不满足,非要把莽山烙铁头“神化”成“体型毒蛇第一”和“毒性蛇类第一”,说得好听点叫“神化”,说得不好听就是“大吹特吹”。比如网上流传的莽山烙铁头最大体重17.75千克,这个数据来源不明却广泛传播,导致很多网友深受误导。

本文就来带大家看看莽山烙铁头的真实情况,让大家了解一下莽山烙铁头的真实体型和毒性。

莽山烙铁头的概况

莽山烙铁头主要分布于湖南境内的莽山、溶家洞以及相邻的广东省八宝山林区,分布海拔600-1500米,分布面积只有130平方公里。

莽山烙铁头身上布满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斑点,还有若干略呈三角形的较大块黄绿色斑。头呈三角形,身体粗长而尾末端呈白色微带淡绿色。简而言之就是:脑袋三角形,身上花花绿绿,尾巴呈白色,又被称为“小青龙”。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陈远辉

关于莽山烙铁头的发现史和命名史,绕不开的两个人就是赵尔宓和陈远辉。据传,1984年莽山林区一名职工被蛇咬伤,找到陈远辉治疗,此后陈远辉就一直在寻找这种毒蛇。1989年9月,莽山林管局的职工发现了一窝小蛇和两条成蛇,这种蛇正是陈远辉寻找的那种毒蛇。于是他带着小蛇前往成都咨询著名动物学家赵尔宓,1990年两人在《四川动物》报刊上联合署名,宣布在湖南莽山发现了一个新蛇种,命名为莽山烙铁头

1993年有人提议将莽山烙铁头独立为莽山烙铁头属。2004年Gumprecht和Tillack等学者将属名改为Zhaoermia,拉丁学名改为Zhaoermia mangshanensis。由于陈远辉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故拉丁学名以赵尔宓命名。

2004年,赵尔宓、郭鹏等国内专家联合国外专家Malhotra等人对莽山烙铁头进行了一系列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莽山烙铁头的各项特征与原矛头蝮属蛇类最为接近。

2009年,Orlov等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最终确定莽山烙铁头属于原矛头蝮属,其拉丁学名改为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 - Zhao, 1990。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奈吉·马文

2015年,蔡波等学者在《中国爬行纲动物分类厘定》中,将莽山烙铁头属(Zhaoermia)并入原矛头蝮属(Protobothrops),中文学名改为莽山原矛头蝮,拉丁学名依旧沿用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 - Zhao, 1990。

所以莽山烙铁头属于蝰蛇科-蝮亚科-原矛头蝮属,莽山烙铁头目前正确的中文学名是莽山原矛头蝮,但莽山烙铁头这个名称先入为主,流传太广,因此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使用莽山烙铁头这个名称。

陈远辉目前在网上饱受争议,他虽然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但对莽山烙铁头的发现和保护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莽山烙铁头的体型

莽山烙铁头的体型目前被吹得天花乱坠,比如上面提到的17.75千克,另外还有8.5千克和15千克的数据,这些数据误导了一大批人。那莽山烙铁头的真实体型到底多大呢?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上面是1994年在野外采集到的3条雌蛇信息。最大的一条全长2.01米,体重3.45千克。

下面是2012-2015年间采集到的6条莽山烙铁头的体重信息,5条成年体一条亚成体。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最重的一条雄蛇3千克,最重的雌蛇2.8千克。

我们来看一些近十年来莽山烙铁头的救助记录。

2011年一名游客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火烧坳发现一条雌性莽山烙铁头,保护人员测量其全长2.36米,体重3.4千克。

2015年7月广东韶关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查处救助一条雌性莽山烙铁头,体长约1.7米,重3.2千克。(体长是SVL,也就是除去尾巴的长度。全长是TL,是包括尾巴在内的全部长度)

2016年5月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救助一条雌性莽山烙铁头,体长约1.8米,重3.3千克。

我们再来看一些上个世纪的体重记录。

1992年,一条3千克重的莽山烙铁头被公然放在广东一餐馆门口展出。

1995年,一人在坪坑电站的后山上打死一条3.5千克重的莽山烙铁头。不久后,一名职工又在渠沟边误杀了一条3千克重的莽山烙铁头。1997年又有一条2.9千克重的莽山烙铁头被打死。

1997年5月,坪坑一带间伐坑木,一条重约3千克

的莽山烙铁头在公路旁边被打死。

1997年,莽山蛇类研究小组的蛇池中被盗走一条4.1千克重的莽山烙铁头。

从上面的记录来看,莽山烙铁头成体全长为2-2.36米,体重2.9-4.1千克。莽山烙铁头的野生数量只有几百条,基数少,产生超大个体的几率很小,因此野生莽山烙铁头成体的一般体重为3千克。圈养莽山烙铁头体重会大一些,但受体长限制,其体重也很难超过4.5千克,其体重上限约为5千克。

不知道网上流传的8.5千克、15千克、17.75千克这几个数据哪来的,多半是凭空捏造。

目前最长的毒蛇是眼镜王蛇,最重的毒蛇是眼镜王蛇和东部菱斑响尾蛇。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Ajay Giri与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最大野生个体是在1950年10月7日捕捉并精确测量的,全长4.77米,体重12千克。最大圈养个体是纽约动物园1972年测量,全长4.4米,体重12.7千克。2017年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阿古姆雨林研究站的Ajay Giri捕获了一条4.27米16千克重的野生眼镜王蛇,打破了眼镜王蛇体重纪录。

如果此纪录获得公认,那眼镜王蛇就将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的东部菱斑响尾蛇15.44千克的最重毒蛇纪录。实际上眼镜王蛇最大最重毒蛇的位置是坐稳了的,眼镜王蛇还有好几个20千克以上的记录,不过都被认为不可信,但眼镜王蛇凭借着4.5千克的平均体重就足以傲视毒蛇界。

说完了体重,再来说说毒性。

莽山烙铁头的毒性

毒蛇毒性的评定标准是LD50,就是半数致死量,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表达方式是毫克/千克(mg/kg)。试验方式有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等。LD50值越小,毒性就越强。

利用Bradfordf法测得粗毒的蛋白质含量为38.6%,莽山烙铁头粗毒对小白鼠的腹腔注射的LD50值为4.3mg/kg。这个毒性有多强呢?我们拿比较几种毒蛇来对比一下。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上面是部分毒蛇毒液腹腔注射的LD50值。

眼镜王蛇腹腔注射LD50值0.41mg/kg,世界排名45-50之间。

黑曼巴蛇腹腔注射LD50值0.256mg/kg,世界排名35-40之间。

银环蛇腹腔注射LD50值0.029mg/kg,世界排名第五,是北半球最毒蛇。

海岸太攀蛇腹腔注射LD50值0.002mg/kg,世界排名第三。

内陆太攀蛇是目前公认的毒性最强的毒蛇,但腹腔注射LD50值未知。

从上面这几种剧毒蛇的排名来看,莽山烙铁头毒性排名大概在七八十名开外,在所有毒蛇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上面是1978年-2001年莽山及附近地区276例毒蛇咬伤事件,莽山烙铁头占4例,占比1.5%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起确切的莽山烙铁头咬伤致死的案例。一方面是因为莽山烙铁头是珍稀保护动物,数量极少,分布面积小,生活海拔高,与人类接触少。尽管很多人偷偷饲养这种毒蛇,也传出过被其咬伤死亡的消息,但都未经证实。

前不久首次报道了莽山烙铁头咬伤案例。一名38岁的蛇类饲养员被一条成年莽山烙铁头咬伤,伤肢轻微疼痛水肿。第二天,右上肢水肿加剧,但无全身中毒症状。第三天,水肿消退,但被咬部位依旧血肿。第五天,左臂开始水肿,该名男子只好去外科,检测显示有严重的凝血病并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被送到血液科救治。凝血实验表明,凝血时间延长至不可测值,纤维蛋白原降低。

第六天纤维蛋白低至无法检测。莽山烙铁头数量极少,无单价抗毒血清。之后使用泰国红十字的抗毒血清,使用3瓶后逆转了凝血障碍。第七天,患者康复出院。

中国特有物种,大山深处的小青龙,被捧上“神坛”的莽山烙铁头

奈吉·马文与陈远辉

整个过程有7天,但治疗时间仅为一天,说明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莽山烙铁头的毒性也不足为惧。但仍不可掉以轻心,不过我们这些普通人基本上没有遇见莽山烙铁头的机会。

综上所述,莽山烙铁头的体型远没有网上流传的那般巨大,毒性在毒蛇当中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对莽山烙铁头的“神化”应当适可而止。网上带头吹嘘莽山烙铁头的那批人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网友们自己要有判断能力,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莽山烙铁头的人工繁育早已实现,但其野生数量仍十分稀少,需要大力保护。作为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其珍稀度不言而喻,但不可过分吹嘘,更不可歪曲事实。“人怕出名猪怕壮”,过分的炒作会对莽山烙铁头的野生种群造成威胁,小青龙只想在大山里安安心心的生活,它不想当那几百万一条的“天价蛇”,更不想做关在笼子里的宠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