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養老院為什麼不受歡迎?

新大風歌


農村養老院不要錢啊!哪個農村養老院每個月交一百元就能住?

有些人看不起農民,為他們老了不住養老院的原因,挖空心思地找出很多理由,你每個月給他們幾千元養老金,相信他們也和市民一樣進步。叫他們去住養老院也容易得多!


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你還別說,這次過年回家我去鎮上趕集,發現我們鎮新建的一座養老院,趁保安沒注意我進去溜達了一圈。裡邊綠化搞得挺好的,還有一個小假山,院子裡草坪也打理的綠意盎然。

聽村裡人講,這裡邊條件也還不錯,幾個老人一個房屋。有熱水,有空調。但是裡邊老人並不多。

經過我瞭解下來發現,目前很多鄉鎮都有這樣的新型養老院,前幾年是家裡沒有兒女的孤寡老人才選擇來住,近幾年鄉下年輕人多出去打工了。有些父母高齡年紀大了,一個人在家不放心,就送過來了。

但是為什麼近幾年,養老院老人越來越少呢。我覺得有幾點原因:

1, 嫌沒面子 如同我上邊所講,我們農村一般都是老人沒有子女的情況下,才被送進去。進去之後很多子女都不管了,都說養兒為防老,你說住在裡邊不是說明兒女不孝嘛

2, 老人間的矛盾 我們村有個爺爺輩的,無兒無女被送養老院。結果跟裡邊的其它老人不合,整天吵架,生氣。都說老小孩兒老小孩兒,老人多的地方也是“江湖”啊,另外養老院氛圍也很壓抑,除了每天在院子裡轉轉,曬太陽。彷彿就在等著離開了。養老院時不時就會有老人被親戚鄰居拉走,這樣的氛圍確實壓抑。

3, 費用 配套的設施都要錢。比如空調房肯定不會讓你免費住,吃飯什麼的。畢竟現在養老院都是私人承包,也都是為了賺錢。你想,能去養老院的老人,不到萬不得已捨得花這個錢嗎?

都說葉落歸根,不是不得已誰願意離開生活幾十年的農家小院,去單調的養老院。對此你怎麼看?為什麼農村養老院不受歡迎?什麼樣的養老院老年人才願意去?歡迎留言討論。


鄉野一農夫


因為農村講究養兒就是防老的, 在農村傳統觀念裡除非是無兒子 、或無兒無女的老人才會進養老院, 在農村傳統觀念裡進養老院都是臉上丟光的事,都是不光彩的事。一般有子女的都不會進養老院。據我所知 、我村上四百多戶沒有一個是在養老院養老的。無子女的老了也是兄弟的兒子一起承擔。十月二十左右村裡去世了一個92歲的男老太太、他沒有結婚 沒有孩子。都是幾個兄弟的孩子在承擔養老這個責任 。所以說農村養老院不受歡迎 。


小余愛家鄉


首先應該是觀念的原因,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有很多俗語,“養兒防老”,父母辛苦一輩子摸爬滾打,把孩子拉扯長大,結果父母老了卻獨自住在了養老院,會被鄉親們指指點點說“不孝”。“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老人願意接受貧困,接受可能會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接受冬天沒暖氣,夏天沒空調,但是家裡是他熟悉的地方,家裡的一草一木都是屬於他的,對於他來說家裡的就是最好的。另外農村也講究“落葉歸根”,這一生可以一事無成,可以生活的不那麼體面,可以貧困孤寡,但是卻都希望自己可以在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百年終老。

第二是費用問題,農村的老人大多是做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沒有固定收入沒有退休金,自己也肯定捨不得花這筆錢。子女出這部分費用的話,子女多的首先是意見統一的問題,然後就是集體分攤這筆費用,還是誰來單獨承擔這部分費用,也是很難說的。並且,即便子女出錢,老人節儉了一輩子明明在家可以很省錢的生活肯定也捨不得孩子花這麼多錢。

第三是情感需求,老年人是需要陪伴的,我們都說“老小孩兒老小孩兒”,其實父母年紀大了和孩子是一樣的,需要親人的關心愛護,想要享受天倫之樂。作為子女,現代社會大家也都越來越重視“孝道”,不想出現“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大家都願意親自奉養雙親,而不是送去養老院。

第四是習慣養成,老人不願意離開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村子,自己的街坊鄰居,三五老友,甚至捨不得自己院子裡的雞鴨鵝。老人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一會不願閒著,可以在院子裡種點蔬菜水果,收穫的季節把自己種出來的青菜水果一一分給孩子們應該是很多老人特別享受的一件事。另外在家裡老人想吃什麼菜做什麼菜,不受約束,天氣好了可以趕個集,哪裡人多了可以湊個人場兒,都是老人享受的自由。

第五是養老機構管理缺失,雖然養老院都在不斷的完善改進,但是仍會有部分工作人員態度不好,或者不能使老人滿意,相對於工作人員,老人還是更願意相信自己的親人,作為子女也同樣,把老人交到別人手裡總沒有在自己的看護下更放心。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希望能有參考價值。(圖片為偶遇北方某敬老院在打飯)





番茄種植者111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兩個因素我認為是不會變的,會使得很多人從心底不喜歡養老院。這兩個因素是:

1、養老院衰朽的氣息。

我們在公益廣告裡面看到的老年人群體,無一不是精神矍鑠、鶴髮童顏、神采奕奕,其實那都是精挑細選的演員。如果去到實際生活中的養老院,你會發現裡面的老人大多數身材變形、步態僵硬、表情木訥,甚至坐輪椅的、拄柺杖的,“風燭殘年”這個詞真是再準確不過了。一個老人住進去,每天看到的就是這樣的人群,而且還時不時有人去世,心情是極度低沉壓抑的。就好比一個人的房舍周圍每天只看見枯枝敗葉,永遠沒有綠葉新芽,想想什麼感覺。住在自己的家裡,小區裡的人群是正常的,每天眼睛裡看到有老有少有中青年,生機盎然,心情很不一樣。紅樓夢裡賈母喜歡一大堆的孫輩圍繞著,就是享受年輕人的活力帶來的生命氣息,這種東西是任何物質消費不能取代的。某科學家娶了年齡懸殊的妻子,部分網民為女方感覺不值,認為她犧牲過大,也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紅顏配白髮,絕對是利於年老一方延年益壽。

至於老人院可以有很多同齡人交流,其實根本不是那回事。人在年輕時與周圍頻繁的互動交流,一大半是謀生賺錢的需要,要合作必須交流。人與人之間,純因精神上契合而交流愉快的其實很少。人老了,沒有這個功利動機再加上體力衰減,交流的動力減少很多。人老了,經歷差異大,能碰上合得來的人也少,所以老人院裡一樣很孤獨。

2、集體化的生活,必然要壓抑一部分個性需求

這個大家都能體會,在大學住集體宿舍,大部分人會覺得不如自己家裡舒服。工作以後,有錢獨住的一般不願意合租。那種人到中年回學校進修深造的,住集體宿舍感覺特別難受,原因是到一定年齡,適應能力下降了。到了老年,更不用說。一進養老院,一日三餐,就那些花樣,你想再多不可能。飯菜的口味,或鹹或淡或硬或軟,標準就是向大眾平均靠攏,你要是偏離太遠,你自己適應去吧,沒有人專門為你量身訂做。其他生活細節更不必說,集體管理的環境,客觀上是有很多束縛人的要求的。普通養老院其實就是團購的養老服務,價格比自己請專門保姆低廉,但體驗肯定不如家裡。至於高端個性化服務,這是以更多的人力資源作為支撐的,大多數人是消費不起的。如同自駕遊比跟團遊自由舒暢,可能選擇前者的究竟是少數。

所以,我覺得選擇養老院生活,從人性角度上講不可能是樂意的。只是在家庭無法照顧老人的條件下,迫於無奈的“兩害相權取其輕”而已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鄉間小夥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對於這個問題,我僅發表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中國最大的村是什麼呢?當然就是農村了,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農村的各種米麵糧油都是由此而來,然而,農村的老人也居多,中國的老齡化也越來越多,養老問題自然而然也是大問題,對於農村老人來說也是一個問題,現在越來越多養老院也很多,但是為啥在農村缺不受歡迎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封建思想,認為養兒防老的觀念。農村老人都會為子女想的多,不會給他們添加負擔。他們就住在兒子兒媳的身邊,兒子媳婦給點米油,能保障他們基本生活就行。對於他們而言,要是去養老院,鄰里鄰居都會認為子女不孝順導致去的養老院,這樣影響也不好。

其次,環境。他們更喜歡待在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那裡有著親情,一輩子不能割捨的地方,就是死也要落葉🍂歸根,那種情懷一般人無法理解。他們喜歡鄰里鄰居一起聊聊家長裡短,一起擇菜,一碗飯能到另一個鄰居家的那種距離,沒事搓著小麻將的歡樂時光。

再次,養老院的缺陷。目前,社會上有很多的養老院裡的人存在沒有責任的意識,對待老人關愛的意識薄弱,導致老人不想進去,寧願自己在家孤獨。

最後,也有很多老人都跟隨兒女去了城市裡面,幫忙帶小孩,洗衣做飯,沒有時間享受自己的生活,他們也就是為了減少子女的負擔。

總之呢,隨著老齡化越加嚴重,養老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國家也在大力解決這些問題,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友所愛,擁有一個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加油][加油][加油]




媛媛好奇心


農村養老院現在分為有償和無償兩種。無償入住的老人一般都是無兒無女的五保老人,五保老人分為集中供養老人和散居老人,國家每個季度民政部門都會發放生活補助。集中供養的老人一般就在養老院集中居住,生活補助歸養老院領取,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都在院中,入住前需要辦理各種手續。遵守養老院的各種規章制度才可以。缺點是限制人身自由,生活不均勻,精神生活匱乏。比較自卑,孤僻。不是沒辦法都比較喜歡散居。 第二種是有償式服務,就是子女花錢購買服務,老人肯定沒有在家住的舒服,所以大部分也不願意去。院裡面雖然有護工,素質也是非常差,也有經常受虐待的事件發生。有很多老人癱瘓在床家人受不了,也會選擇送去養老院。



香香在金寨


“那養老院都是給那些孤寡老人建的,我這兒女雙全的,雖然他們沒一直待在家裡伺候俺,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要是住進了養老院,人家還以為是子女不孝順哩!”說這話的是村裡的張大爺,雖說已經年近80,可他還是堅持一個人生活,按照他的說法,一個人過日子雖然辛苦點,但總比進養老院讓子女被別人說閒話好。

另一方面,農村老年人不願意進養老院,也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養老院每個月的費用都在1000塊左右,一年算下來怎麼也要一萬多,對於老人們來講,實在不是一個小數目。“我們這些老傢伙又沒有收入,還不是要子女來承擔?年輕人掙錢本來就辛苦得很,上哪多拿這麼大一筆錢出來?再說了,我要有這一筆錢乾點什麼不好,現在也不是動不了,幹嘛要給養老院送錢?”因為怕給子女增添負擔,也是很多農村老年人不願去養老院的一大原因。而且在張大爺看來,雖說一個人生活確實有一些難處和不方便,可比起住養老院,還是在自己家裡過得更舒服。“養老院的生活是方便,可那畢竟不是自己的家,不管幹點啥都要麻煩別人,還少不了一些七七八八的規矩,要是真住進去也不會自在”。

正是由於以上這幾種原因,農村養老院這幾年一直不太受歡迎,農村養老院的建設本就是為了解決養老難題,如今卻備受冷落,也不免讓人唏噓


愛你一棒槌哈


養老機構設立在農村應該是趨勢,而且很多學者都在倡議養老機構設立在農村,

好處:

1、農村空氣好、環境好,適合養老。

2、農村消費低,老人養老壓力也小。

3、有助於農村經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

為什麼目前還不太受歡迎?

1、農村相關設施不全,比如,醫療、護理、購物等等。

2、老人們的觀念還沒轉變,捨不得離開習慣的環境。

3、好多老人都順便照顧孫子,不遠去農村養老。

4、不願意離開親朋好友、兒女子孫。

5、農村老人去養老院兒女面子上過不去,感覺不孝順,而且捨不得老宅、左鄰右舍。






海歸回鄉創業者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養老院目前已經越來越普及了,尤其是在大城市,目前有不少的高檔養老院。但在農村提起來養老院,總讓人有些抗拒,尤其是上些年紀的老年人。為何養老院在農村會不受歡迎呢?這裡科學興農就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對於養老院的情況,個人還是多少有些瞭解的,科學興農本人來自農村,家門口不遠的地方就有一所養老院。本人還有一位同學,大學畢業後去了大城市的養老院工作。首先來談一下從朋友那裡瞭解到的大城市的養老院的情況。同學工作的養老院是在省會城市,她個人的工資非常不錯,據她說這所養老院屬於高檔養老院,位於城市的郊區位置,養老院當中的護工分為很多種,當然不同價位的護工工作的範圍是不同的。不少護工都是具備大學學歷的,養老院當中有健身室、游泳館、遊戲室、圖書館等等配套齊全的基礎設施,同時還有私人醫生。當然這種養老院的費用也是非常高昂的,一個月的費用普遍在五千靠上。但養老院的生意並不差,養老院裡面老人一般都是有退休金的老人,兒女也大多事業有成,但沒有時間照顧老人,老人們的思想也多比較開明,自願來養老院養老。

再來看一下本人老家農村的養老院,老家這邊的養老院相比同學工作的養老院真的是差了不是一點半點的,來養老院養老的老人也不是很多。養老院的設施當然很是普通,附近村子裡面願意主動來養老院養老的老人也非常少。科學興農曾經到過養老院,養老院當中有些老人其實很多是非常悲觀的,對於自己在養老院養老這件事情很是在意。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老人們認為到養老院養老不光彩:這一點在農村很多老人心中都有,很多老人都有“養兒防老”的思想,自己有子女,養老問題就應該有子女照顧,而不是去養老院。自己如果去了養老院,感覺好像是被子女拋棄了一樣,這樣讓自己內心很是難受。

2、養老院的生活不夠自由:在養老院養老,不是在自己家中,農村老人對家的依戀程度是非常高的。老人在家的時候能夠和附近的鄰里聊聊天,在家裡稍微幹些農活兒。但去了養老院就沒有那麼自由了,吃飯、睡覺都是有人管制的,這讓一輩子在家住習慣的老人感到很不適應。

3、子女的態度問題:有時候老人是否去養老院養老,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子女對老人養老問題的態度。有一部分子女雖然工作忙,能夠照顧老人的時間非常有限,但卻擔心養老院不能夠將老人照看的很好,又擔心老人去了養老院心理上會不舒服,所以不願意送老人去養老院。另外還有一部分子女認為,如果將自己的父母送養老院,在村裡面會被人說成不孝順之類的。這樣情況也造成農村養老院願意主動去的老人非常少。

除了上面幾點原因之外,到養老院養老也是需要一定的費用的,農村老人一輩子勤儉,如果自己身體還能動,就不願意子女多拿出錢給自己花,更不用說去養老院養老,要子女每月拿養老費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