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简爱:夏洛蒂情感与思想的化身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一本长篇小说。女主人公简爱是作者在这本小说中所着重塑造的人物。下面我们就跟随着主人公走进书中,一起来看看她的情感和经历。

童年时期的亲情

童年时期的简爱住在盖茨海德府,这里是她的舅舅家,也是她从小寄养的地方。由于父母早亡,简爱刚出生没多久就被接了过来,可是不久之后舅舅也去世了。于是她只能跟随着舅妈里德太太长大。

里德太太对简爱厌恶至极,她甚至还纵容自己的孩子欺负打骂简爱,她在这里生活了十年,一直遭受着不公正的冷漠和虐待。后来,简爱由于无法忍受这种痛苦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这让里德太太大为恼火,最终她将简爱送去了条件极为艰苦的慈善学校。

简爱的童年一直生活在阴影之下,她获得的快乐少之又少。著名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而简爱从出生时就没有得到过一点来自己于家人的爱,在那所谓的家里不会有人替她隐藏缺点,他们只会将这些缺点拿出来无限的放大扭曲来作为惩罚她的依据。

不过虽然简爱的童年充满了不幸,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又是极为幸运的。这种幸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舅妈一家的刻意忽略虽然让简爱略显孤僻,但是确让她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为她以后的学习和画画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舅妈的苛刻让简爱能够从小保持本心,有明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她拥有高尚品格的前提。


简爱:夏洛蒂情感与思想的化身

电影剧照童年时期的简爱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天鹅效应,讲的是一对渔翁夫妇经常拿出食物来招待天鹅,结果到了冬天天鹅也不再飞去南方过冬了。但是冬天天气寒冷,湖面结冰,天鹅没有东西吃,于是这对好心的夫妇就打开了自己的家门让它们进来取暖吃东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渔翁夫妇离开这里的那一年,天鹅们由于失去了给它们提供食物的人最终饿死在了冬天冰封的湖面。

天鹅效应告诉我们溺爱是另一种层面的伤害。试想一下如果里德太太像溺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溺爱简爱,那么现在的她绝对不会拥有这些美好的品德,她只会变得和里德太太的孩子们一样亲情淡漠,贪图享受,自私自利。而她的结局也只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哀。


简爱:夏洛蒂情感与思想的化身

电影剧照里德太太

少年时期的友情

十岁那年,简爱来到了离家五十英里的罗伍德收容所。这是一家半慈善性质的学校,资助者布罗克赫斯特是一个虚伪且冷酷的人。他虽然表面上做着慈善事业,但是暗地里却让学校的孩子们缺衣少食,给她们的精神和肉体带来了双重摧残。

他听信了里德太太的话认为简爱是个不可饶恕的说谎者,并且告诫所有的学生要提防她,疏远她。简爱对此觉得异常痛苦,不过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公正且善良的坦普尔小姐,她重新调查了此事,并当着所有学生和老师的面还给了简爱清白。坦普尔小姐陪伴着简爱度过了八年的学校时光,她是她的朋友,更是她的人生导师。

除了坦普尔小姐,简爱还认识了天使一般的女孩海伦,她和简爱的性格在很多方面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简爱是一团燃烧的火焰,那么她就是广阔恬静的大海。海伦聪明豁达,知识广博,她的言谈更是简爱获得快乐和启迪的源泉。

由于童年时期亲情的匮乏,简爱比一般人更加渴望亲情和友谊,也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逃离了令她窒息的盖茨海德,罗伍德便成了简爱重生的地方。这里的女孩子们虽然缺衣少食,可是她们的思想并没有被冷漠的布罗克赫斯特所左右,于是简爱在这儿得到了师长的喜爱,同学的友情,这让简爱这颗处在危险边缘摇摇欲坠的小树苗慢慢归位,并且迅速发芽结果长成了具备良好品德的参天大树。


简爱:夏洛蒂情感与思想的化身

电影剧照简爱的学校生活

青年时期的爱情

离开了学校之后的简爱,遇到了两个和他密切相关的男人,这两个男人一个是她的主人罗切斯特,一个则是她的表哥圣约翰。

罗切斯特

随着坦普尔小姐结婚离开了学校,简爱也为自己在桑菲尔德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在这里她见到了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他其貌不扬,脾气古怪,骄傲自负,但是却又心地善良,见多识广。

精神相契合的两个人在日常的交往中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他们决定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就在结婚的当天,简爱才发现他的主人罗切斯特早就有过一个疯了的妻子,而且两个人并未离婚。婚礼因此终止,简爱则伤心欲绝的离开了罗切斯特。

一段时间后,当简爱再次回来时,桑菲尔德已经被大火烧毁。罗彻斯特也在这场大火中变得残疾,而他的前妻则在大火中去世。从未忘记彼此的两个人再次靠近,他们最终举办了婚礼并成为了彼此的心灵伴侣。

如果按照当时的社会等级来划分,简爱属于没落的中产阶级,而罗彻斯特则属于贵族,两个背景相差很大的人想要走在一起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但是简爱有着非常鲜活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她自尊自爱,独立又有主见。这些都深深的吸引了罗彻斯特,而罗彻斯特本人也是一个没有门第观念,不受世俗约束的人,所以他能够真诚的对待简爱,给予她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心灵是平等的,所以他们之间的结合也是非常纯粹的而自然的。


简爱:夏洛蒂情感与思想的化身

电影剧照简爱和罗切斯特

圣约翰

简爱在逃离桑菲尔德之后由于身无分文被迫过了几天流浪的生活,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是圣约翰和他的妹妹们救了她。后来的简爱发现原来圣约翰和他的姐姐们其实是她姑妈的孩子。所以简爱在与他们相处将近一年的时间内不仅获得了弥足珍贵的友情还收货了她一直盼望的亲情。

圣约翰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希望去当一个传教士,他通过观察发现简爱的优良品质非常符合他传教士妻子的标准,虽然他从来不爱简爱,可是他需要一个人即可以当妻子又可以当传教助手的人,他不在乎自己的婚姻会不会有情感的交流和灵魂的碰撞,他只要求对方认同自己崇高的信仰。

简爱对于这样的关系自然是激烈反对的,她同意当他的助手,但是却不同意做他的妻子,因为她想要保持心灵和情感的自由,不想受到任何人的压制。

罗切斯特和圣约翰都曾经对简爱提出过结婚的请求,他们无疑都是品质高贵的人,可是区别在于罗切斯特给予简爱的是来自己于心底的关心和爱护,而圣约翰确只能给予简爱他的躯壳和信仰。也许正是因为这两个人强烈的对比,才让简爱更加坚定的认识到罗切斯特才是她要为自己选择的精神伴侣。而圣约翰他不属于任何人,他只属于他的上帝。如果和这样的人结合,无疑是给自己的婚姻上了层层枷锁,让自己陷入更加悲惨的命运。


简爱:夏洛蒂情感与思想的化身

电影剧照简爱和圣约翰

其实《简爱》这本书不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独立自主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还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本人对于宗教的思索和她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宗教和神话

《简爱》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圣经》故事和神话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本人也是一个十分虔诚的基督徒,她有着非常深的宗教信仰,我想这与她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她深信上帝能够给人以救赎,神灵能够给人以帮助。书中女主人公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及故事的最后简爱与罗切斯特相隔甚远确仍然能听见彼此的呼唤这一细节描写都将其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作者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她虽然信仰教会,可是确不盲从,她敢于对宗教不合理的方面提出自己的质疑。

第一,基督教告诉人们不要害怕死亡,因为信仰它的,不会灭亡,反而会得到永生。但是当罗伍德爆发疾病,很多人躺在病床上面临死亡时,简爱第一次对地狱和天堂产生了质疑,这个时候的她开始留恋现实世界的美好,她没有觉得死亡是宁静的,反而觉得那是令人畏惧和沮丧的。

第二,简爱的好朋友海伦因为肺病已经奄奄一息之时,她告诉简爱她将去往上帝那里,而她的灵魂将去往天堂。那时的简爱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心里想到的确是这个地方在哪儿?它真的存在吗?这是简爱对她所信仰的上帝产生的第二次质疑。

第三,当圣约翰提出要让简爱因为信仰的需要嫁给他的时候,立马就遭到了简爱激烈的反对。她认为信仰并不是贡献一切,而爱情则是需要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契合,即使是为了上帝也不能将自己的爱情作为陪葬。这是简爱对宗教的第三次质疑。

简爱对宗教所提出的三次质疑也正是作者本人的疑虑,从小所受的教育和整个环境的大背景让她极为信仰教会。在这种情况之下她还能够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教会,然后借助文字来提出自己的异议,挑战教会的权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简爱:夏洛蒂情感与思想的化身

圣经上的十字架

制度优势和民族自豪感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正处在鼎盛时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位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尤其是经济的高速发展更让英国人民理所当然的认为本国的制度拥有很强大的优势,因此他们有着非常深的民族自豪感。自然这种制度优势和民族自豪感在《简爱》这本书中也展露无疑。

1.别人对她多加留意,她就容易犯这个毛病,暴露出她浅薄的性格来。这种浅薄很可能是从她母亲那儿得来的,同普通英格兰人的心理几乎格格不入。

2.随着她逐渐长大,完善的英格兰教育大大纠正了她那些法国式的缺点。

这些是书中对罗彻斯特的养女也就是简爱的法国女学生阿黛勒的描写。作者把这个年龄的孩子很自然表现出来的一些性格都归结为她曾经的法国生活,她认为法国的国家制度并不完善,而如果她从小生活在英国的制度之下是绝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而这些都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怀有特别深的民族主义,这是她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虽然后来的社会实践证明,英国的种种制度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促进了其发展,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制度已经完全对其造成了拖累。但是处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必定会被大环境暂时所展示出的现象所影响,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


简爱:夏洛蒂情感与思想的化身

电影剧照简爱与阿黛勒

结语

《简爱》这本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不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进了书中,还赋予了简爱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书中的简爱如同作者的另一个灵魂,她代替着作者去完成她未完成的梦想,去获得她求而不得的爱情,去尽己所能与命运抗争,我想对于作者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慰藉吧。


七若:80后,写简单的文字,做有趣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