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孩生活沒規律、不自律,做什麼都要提醒,怎麼教育?

娛樂鼎盛


小孩如果能有這麼高的自律性,那就不是小孩了,是“神童”了。

請問孩子是嬰兒還是兒童期,兒童期的話好多孩子喜歡看電視或者一玩就沒點,最好給孩子立個規矩,作為家長你要幫助孩子學會對時間的管理!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孩子從小養成對時間控制的觀念,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好起來。多鼓勵孩子,相信孩子,孩子在今後的成長中會變得有時間觀念。


育兒的哪些事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的習慣都是生活中慢慢養成的,如果說孩子不自律那大人肯定也有一部分責任!

首先,大人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就像我兒子以前吃飯必須看平板電腦,那是因為我吃飯的時候要看手機,後來我覺得這個毛病不好,要改,於是跟他約定乖乖吃飯誰都不看,一天就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其次,大人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計劃表!要孩子有參與感有榮辱感,自己定的計劃一定要完成!比如我兒子愛吃零食,我規定飯後讓小愛同學定個一個小時後的鬧鐘,鬧鐘響了之後才可以吃零食,這樣我兒子也不會飯後就鬧騰吃零食,每天吃的零食量少多了!

再則,多鼓勵多誇獎,少責備少發脾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成為美好的未來,當然這個世界是你們家庭的小世界!

最後,跟孩子計劃獎勵懲罰機制!做得好有獎勵做不好做的不好有懲罰!


變形金剛變身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做不到自律,在我周圍能夠觀察到的小孩最自律的行為就是放學回到家後立即寫作業。而我家孩子這一點也做不到,他回到家裡邊第1件事就是跟爸爸媽媽說說幾句話,然後是在催促中開始做作業,如果不管他的話,他會先打開電視,看動畫片。

所以我認為很多小孩都做不到自律,因為他們太小了,貪玩是他們的本性。

而很多時候,我們家長並沒有很多時間來盯著孩子,催促他學習做作業,所以就必須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規則,讓這些規則來督促孩子學習上進。

為什麼和孩子一起制定這樣制定?讓我們先看一下某個家長制定的規則:孩子必須在放學回到家之後首先開始做作業,然後再做別的事情。然後再看一下某位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的規則,孩子在放學回家後,可以先和家長談論5分鐘學校發生的事情,然後再開始做作業。對比下兩條規則,可以發現做作業是家長的要求,而第2條中和兒子和家長談論學校見聞的規定,實際上是孩子的需求:每個在學校裡上了一天課的孩子,迫不及待的回到家中,都想和爸爸媽媽說一下學校裡的見聞,舒緩一下緊張的心情。這樣的規定既滿足了孩子的要求,也代表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而且也符合事實需要,孩子執行起來絲毫沒有阻力,沒有抗拒。所以家長需要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孩子的參與可以加入更多符合孩子要求的意見,最終制定好的規則更加符合被執行人的實際情況,執行起來流暢,沒有壓力。

怎樣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和孩子制定規則,大家一定要把握這幾個原則:家長和孩子是平等的地位,只有平等的關係才能製作出互相合作的規則。由於孩子比較小,他有時候提出的某些規則是錯誤的,所以必須由家長來給他把關。而且由於小孩子比較善變,制定的規則一般幾天之後他就有些不遵守了,這個時候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和孩子重新制定規則,家長們不要嫌麻煩:事實上當一個規則孩子能夠遵守幾天甚至一星期的時候,這就是勝利。而更改一下規則,可以讓孩子再遵守幾天或者一星期,那就又是一個勝利。

結束語:孩子比較小,在沒有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的時候,沒有規律需要提醒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幫助孩子培養習慣。當孩子足夠大的時候,他自己就可以根據需要養成好的自律習慣。


曦寶和伊寶


你若不盡責,孩子不自律,結果很可悲!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這樣說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

小孩生活沒規律、不自律,做啥事都要提醒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再玩一會,翻箱倒櫃的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到了實在不能再拖的時候,猛然醒悟,奮筆疾書,最後草草了事。等到下一次,又一樣的管不住自己,又是一樣的後悔,於是陷入了不自律的無限循環。

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自己下班後就懶散的躺在沙發上無聊的刷新著手機,日漸平庸的日子,早已忘卻曾經鬥志滿滿的自己。

這時不斷的提醒著孩子,“你去寫作業”,“你要努力”,這樣的話大人說的再多都是枉然。

科學家將孩子的3-6歲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說孩子的85%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一時期形成,將7-12歲稱為“正凝固的水泥期“,這一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習慣等已形成。

事實上,在孩子的性格、習慣尚未形成時,家長做一些必要的干預,提高孩子的自律性,其實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將伴隨、影響孩子的一生。

德智體美勞,仁義禮智信。身教重言傳,潤物細無聲。作為家長,你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完全責任人”。但負責並非替代,教育重在化育。正所謂,上善若水,大愛無聲。





小丸子的一說


老王認為:家長的的引導和以身作則最重要。女兒今年二年級,我想我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有發言權。

小孩子生活沒規律,不自律的表現有哪些?

一、不能按時起床

每天早上鬧鐘都叫不起來,非要去催好幾次,才拖拖拉拉地爬起來,穿衣服也要老半天,放假期間還好,上學期間常常因為快要遲到了而不能吃早飯。最近宅在家裡上網課,總是一邊上網課一邊吃早餐,學習效果一點也不好。

二、成天零食,吃飯時間就各種耍賴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普遍提升了,家裡的零食水果基本上都不會斷,孩子想吃,也不能總是責罵孩子,時間一久,也就聽之任之了。零食吃多了,不僅影響食慾,還會讓孩子嚴重營養失衡,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

三、吃飯挑食

現在的餐桌上,菜品都比過去豐富,一般每餐都會有好幾個菜,葷素搭配。孩子們自然更喜歡肉類,很少會主動夾素菜,還總是嫌棄某某菜難吃。肉類能補充蛋白,能吃當然是好事,但是很多微量元素,維生素,必須通過蔬菜來補充,不吃蔬菜,就會影響生長髮育。

四、玩具、作業隨意擺放

玩具玩了,沒有收拾的意識,常常弄得滿地都是。

作業、書本也都是走到哪就放到哪,感覺家裡全是孩子的東西。

五、作業拖拉,不能主動完成

作業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假期中這個問題更嚴重,不到最後幾天絕不做作業,即使家長每天催著,也是應付應付,找各種藉口不去完成。到了快開學的時候,每天熬更守夜地趕作業,到處打電話找方法問答案。

六、電視、手機、平板成天不離

只要沒有必須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在使用電子產品,要麼看電視,要麼玩遊戲,要麼刷小視頻。

電視節目一般都是看來看去的幾個動畫片,或者嘻嘻哈哈的綜藝,遊戲也就是農藥或者吃雞,然後抖音快手666。孩子們通過短視頻平臺學會了很多東西,動作、舞蹈、神曲、網絡語言,對孩子的成長來講,除了舞蹈外,其它的似乎都沒有太大的幫助。

七、不能按時睡覺

快到睡覺時間了,手裡可能還拿著遙控板,玩著手機遊戲,或者找各種理由拖延,比如假裝寫寫作業,摸著肚子喊餓,蹦蹦跳跳假裝運動......反正就是不願意去睡覺,是真的睡不著嗎?不是,早上起來晚了,瞌睡自然來得晚,形成了惡性循環。

為什麼很多孩子的生活都不規律,不自律呢?

我想,很大部分原因要怪罪家長。

從孩子懷上那一刻起,家長就有了雙重身份,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言行、性格,並不全是遺傳因素,還有父母的言傳身教。

孩子從懷上那一刻開始,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媽媽的動作,語言,情緒,當然,爸爸常常陪在媽媽身邊的,孩子也會感受到來身爸爸的語言。

然後孩子出生,成長,都一直受到來自父母言行的影響,所以,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大多數原因是父母養成的。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就要成為那樣的人

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是對的,孩子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是因為父母也是那樣的人。

家子是一面鏡子,通過家長的言行性格大概可以看出孩子的言行性格。

孩子也是一面鏡子,通過孩子也可以看出家長的性格特點。

孩子愛睡懶覺,是因為家長也要依靠鬧鐘。

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是因為家長買得太多,而且吃得也不少。

孩子吃飯挑食,家長肯定也說過某某菜真難吃。

孩子不愛收拾,家長多半也是很久才做一次家務。

作業拖拉,因為家長也沒有耐心陪伴,工作中估計也是能拖則拖。

孩子喜歡電子產品,家長也不例外,甚至更嚴重。

孩子不按時睡覺,家長通常等孩子睡後,玩得更加瘋狂。

請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都是這樣幹過?

如何培養孩子自律、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家長要改變自己,以身作則

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可能從頭再來,所以必須立刻馬上改變自己,以身作則,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當你受不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時,不要急於責罵。首先要告訴自己:親生的,遺傳的,怪自己當初為什麼有那麼多壞脾氣、爛毛病。

二、多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那些不良習慣的壞處

當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出來不規律的情況時,要好好和孩子溝通,先告訴孩子這些習慣的壞處,然後再引導孩子想要改變的慾望,接著和孩子一起作一些計劃和約定,並且承諾陪著孩子一起改正。

三、及時制定作息時間表,家庭相關規章制度等

在孩子剛表現出不自律時,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以及一些家庭規章制度,獎懲措施等,並把獎懲權交給孩子,告訴孩子:自己相信他會是一個公平的法官。孩子都比較喜歡角色扮演,這樣一來,他就會有一種任重道遠的感覺,不僅能對其自身進行約束,還能提升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最後,老王覺得,只要家長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孩子的生活自然會規律、自律起來。


老王陪娃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作為孩子媽媽,分享下我的經驗吧。

孩子不自律,通常我覺得可以這樣做:

1:家長給孩子制定計劃

孩子不自律,都需要父母提醒,其實更多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計劃,不知道何時該做何事。

這個時候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做個計劃,每天該做什麼,可以像課程表一樣的,而且要有一個結果性,比如學習,每天要學習到哪個程度,作業寫到哪,等等,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有規律了。

2:給予一定的獎勵

當孩子完成的計劃比較好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一個小小的獎勵,比如口頭的或者是給孩子買一些有趣的書籍,益智的玩具等等,父母這樣做,孩子會變得更有自信,會更堅持。

3:父母要有威嚴,要以身作則

家長愛孩子,但是也要有原則,一般孩子都等著家長提醒,其實背後也是不在乎家長的話的表現,那麼作為父母對於孩子也要有一定的威嚴,讓孩子不能兩個父母都不忌憚,想幹嘛幹嘛。

而且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也可以製作一個計劃,讓孩子看到大人也是一樣的有規律,有自律,這樣和孩子一起進步成長。

每個孩子其實都需要正確的引導,用對了方法,孩子就能變得懂事自律。

這是我的一點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依寶媽媽聊育兒


孩子生活沒規律、不自律,做什麼都要提醒,怎麼教育?

欣老師認為:家長的榜樣,言傳身教很重要,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我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可以與你分享一番。

1.幫孩子認識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時間的流逝是不可逆轉的,書架上的書可以隨時重讀,但是流走的今天便永遠也不可能回來了。父母要告訴孩子,每天都不可能重來,永遠都是現場直播

2.指導孩子制定時間安排表

例如早晨幾點起床,刷牙洗臉花多長時間,幾點出門,花多長時間到學校,放學後花多長時間回家,回到家後幾點開始寫作業,幾點可以適當玩樂。

3.教育孩子如何巧妙的將零碎的時間整合起來

例如當孩子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的時候,可以放一些新聞廣播,可以放放外語聽力,可以放一些孩子喜歡的音樂;當孩子在室內做健身運動時,父母可以鼓勵他們同時看看卡通片。


嘚唄嘚唄的欣老師


孩子的行為能力,受到其生理及心理發展特徵的影響。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比較差的,這個時候由於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夠成熟,出現這樣的問題是非常正常的。

幫助孩子建立自律的良好習慣,是需要長期的堅持,並且不能錯過關鍵的時期。特別是3~6歲這一階段,是養成孩子良好習慣和性格的關鍵期。

為什麼自律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呢?

自律不僅僅是一種自我約束和控制的能力,更是情商中非常重要的特質之一。擁有了良好的自律能力,能夠幫助孩子提升其他方面的自我能力。

自律的孩子,能夠明白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目標明確。無論是在人際交往、學習、工作當中,自律能力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教育孩子,才能夠讓他變得自律?

★規則感的建立,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

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增強,規則感的建立變得尤為重要。如果任由孩子的想法和行為,那麼養成如此習慣,以後家長再教育就會變得很難。

俗話說“家有家規”,孩子規則感的建立,家庭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要覺得孩子太小,就可以不受約束,其實從孩子小時候開始,規則感的建立就要滲透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當中受到教育,養成習慣。

比如,當孩子6個月可以吃輔食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坐到餐桌旁,跟大人一起進餐。固定地點,固定時間的進餐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感,更是讓孩子感受到規則。

這樣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是幫助孩子在建立規則感。家長安排好孩子的一日作息時間,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吃飯。玩具、書籍放在固定的位置,玩完看完就要歸還。

在諸如此類的小事中,孩子的規則感就會慢慢地建立。這樣的行為習慣都是要從小開始養成的,並且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最開始孩子可能不懂,也不會去做,家長要多提醒他。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要有耐心,更要堅持住原則,定好的規矩不能變,要求孩子做到。

★適度引導,積極鼓勵。

在自律養成的過程當中,孩子要相信自己做得到,才能夠更好地去約束自己。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幫助他制定一個一個的小目標,逐個去實現。

在實現小目標的過程當中,如果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家長可以適當地去引導和幫助。當孩子達成目標時,這時候家長要積極地鼓勵和肯定孩子。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能夠提高自我控制的信心。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鼓勵和肯定,經常得到家長鼓勵肯定的孩子,也慢慢能夠學會自我肯定。這對孩子的成長以及各項能力的提升,都有著促進的作用。

★家長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的作用。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最為重要的,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想讓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能夠自律,那麼家長首先要做到嚴格要求自己。

在家中為孩子制定的每一個規矩,家長首先都要做到,這樣才能去要求孩子,孩子才能信服,並且能夠向家長學習。

如果家長有沒做到沒做好的地方,也要誠懇地跟孩子檢討和反省自己,這樣也能夠讓孩子明白,犯錯不可怕,只要知錯能改就好。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朝一夕長時間的堅持。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需要家長堅持,付出很多的耐心。


蘋果爸爸育兒


家長應該提醒孩子,畢竟小孩子的自律性差,不過不要經常提醒,如果家長經常提醒孩子的話,那麼孩子就把這種提醒變成了依賴,如果父母不提醒他們做事,他們就會毫無目的,不知道接下來自己該幹什麼。

只有家長對孩子約束,才能讓孩子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這是必須要有的一個階段。

一、列計劃表。

如果家長認為孩子的問題非常嚴重,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張計劃表,開始的時候,時間或行程不要太緊,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根據孩子的情況來選擇,究竟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列計劃,還是讓孩子獨立給自己列計劃。)

另外,也可以請孩子幫父母列一張表,讓孩子看看父母在這個問題上是如何做的,父母先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二、明確目標。

有些孩子沒規律、不自律,往往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例如在學習這個問題上,他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幹什麼,考試的時候要拿到什麼樣的分數,在班級排什麼樣的名次。

那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包括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這個目標最好是孩子給自己設立的,而不是家長強加給他們的),配合著計劃表,由家長督促孩子完成。

三、適當的獎勵和懲罰。

如果孩子非常出色的完成了目標,或者是按照計劃表上完成了自己該做的事情,甚至比計劃表上的要求還要完美,那麼家長可以對孩子適當獎勵。

當然,如果孩子沒有完成目標的話,也要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懲罰,這些懲罰最好是孩子和家長提前約定好的,例如剝奪他們娛樂的時間、不可以出去和朋友們一起玩等等。有獎有罰,讓孩子認識到,無論是做得更好還是做得更糟糕,都要自己承擔後果。


小栗子聊吧


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孩子會受益終生,但是有自覺性的孩子畢竟是少數,還需要父母的督促提醒。

父母的榜樣作用不可忽視

比如,到了睡覺時間,全家都要熄燈睡覺,讀書時間就一起讀書,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成習慣。相反有的家庭到睡覺時間讓孩子去睡,父母卻還在客廳裡看電視玩手機,那麼孩子也不會想睡。

父母首先做一個自律的人,孩子也會學著自律。

如果天天在孩子耳朵邊提醒也會起到反作用,時間長了孩子會充耳不聞,所以有必要列一個生活作息表,把時間安排都寫上去。到了時間,要問問孩子,現在是做什麼的時候?養成孩子對時間的意識和遵守時間的習慣。

規矩要始終如一

制定好的作息時間和計劃要始終如一地執行下去,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好的習慣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


自律是一種生活方式,絕非一早一夕就能變得自律,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