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湘江短笛丨鄧皓:春風不語遲,雷鋒一直在

湘江短笛丨鄧皓:春風不語遲,雷鋒一直在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為《中國青年》雜誌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一句極其簡短的話,點睛了一個人短暫而閃光的一生。雷鋒,作為一面精神、道德的旗幟,已經在中國大地飄揚57年。

雷鋒如果活著,今年80歲了。

一代一代的人,在《雷鋒日記》裡,看到平凡中的不平凡,看到樂於奉獻的美好,看到熱心助人之於人與人關係建立的不可或缺。

每年3月,是學雷鋒月,雷鋒精神有如春風吹拂,南疆北國,溫煦綿延。

25年前,我曾在《深圳特區報》寫過一篇評論,標題很直白,叫《留下雷鋒的戶口》,文章裡引用了一句俗話:“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這影射的是一個現象:學雷鋒不應當是街道社區一個形式上的熱浪,而應該成為每個人行為上的日常。

是的,雷鋒不是一個單屬的個人名字,而應該歸屬於一個時代不老的精神。

湘江短笛丨邓皓:春风不语迟,雷锋一直在

去年年底,我和幾個記者去望城農村,作鄉村廁所革命的專題調查。深入雷鋒故里,走村串戶那幾天,我們真正察覺:雷鋒,在望城落下了戶口,在鄉間地頭,在很多人心裡,有雷鋒的精神閃光,因為“雷鋒”的閃現,望城的鄉村廁改經驗在全市推廣,成為標杆。

今天這個時代,發展迅猛,標籤很多:全球化、商業化、科技化、信息化、融媒化,時代進步的同時,人的精神內核依然重要,重現溫情的文化生態依然重要,精神文明的高岸風姿依然重要!

一個精神符號的“雷鋒”,再次在我們生活裡鮮活、生動起來,好人雷鋒在我們身邊湧動起來,這是民心需要的暖意,更是時代倡導的溫度。

“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這是1960年10月21日,《雷鋒日記》裡的話。

迄今過去60年。

這話質樸生動,依然是每個人可以效仿的行為基準,並不過時。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020年3月5日,我們的“雷鋒”,更多出現在全民抗疫的前後方,這是時代傳承的精神,在中囯大地上葳蕤生長。

雷鋒不老,永遠年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