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追星”式重组隐患渐现:跨界收购成部分公司烫手山芋

“追星”式重组隐患渐现:跨界收购成部分公司烫手山芋

外汇天眼APP讯 : 2019年A股市场并购重组规模再破万亿元大关,特别是针对新兴热点产业的跨界并购尤为热门。然而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逐渐披露,投资者发现跨界收购成为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罪魁祸首,相关公司的投资风险也因此骤增。

跨界并购资产成业绩“黑洞”

2019年A股市场掀起并购重组大潮,当年共有601家上市公司完成或正在实施并购重组事项,其并购总金额高达10791.33亿元,其中上市公司“跨界”并购尤为盛行,在601家参与并购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337家上市公司的并购标的与现有主营业务存在较大差异。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上市公司发现当初费尽心力实现的“跨界”并购非但没有成为公司业绩的助推器,反而屡屡沦为业绩“黑洞”。就在3月3日,江特电机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披露2019年公司亏损20.52亿元,而导致江特电机巨额亏损的原因之一便是将当初作价29.17亿元跨界收购的九龙汽车给公司造成5.31亿元的处置损失。由于2018年已巨亏16.6亿元,江特电机不得不在业绩快报中提示:“公司股票将在2019年度报告公告之日起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实际上,像禾盛新材这样因为“跨界”并购而在2019年遭遇业绩“滑铁卢”的A股上市公司并非少数,据记者对已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和2019年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已有通鼎互联、法尔胜、华星创业等236家在2016年~2019年实施了“跨界”并购的上市公司因并购标的业绩不及预期或者因为并购引发经营费用激增等原因在2019年遭遇业绩下滑。比如主营业务是珠宝首饰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明牌珠宝便因为其并购的专注房产交易的共享经纪服务平台苏州好屋营收不及预期而导致2019年业绩下滑近23%。

上市公司盲目“跨界”风险大

安信证券投资顾问喻缘认为,上市公司实施“跨界”并购的公开目的主要在于扭转经营困境、协调发展原有业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上市公司推动“跨界”收购的目的都是为了迎合市场热点,以配合资金炒高股价。而那些“跨界”收购主要是为了实施转型战略的上市公司也面临较大的经营不确定性,一方面上市公司在转型陌生行业后,主营业务的“青黄不接”可能造成公司业绩的剧烈波动,而由此造成的风险都将由投资者承担。另一方面多元化经营的业务是否与上市公司主业形成协同效应也不确定,如果互相争夺资源、分散力量可能落得“两头不讨好”的窘境。

海通证券投资顾问翁玉洋指出,上市公司“跨界”收购的标的多为新兴产业,但是不少新兴产业并购标的本身就处于行业萌芽期,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市场空间的拓展、技术壁垒的有效性都存在变数,过高的收购溢价实际上是将收购标的的经营风险转嫁给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另外,当前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在进行“跨界”并购之时,都抱有强烈的投机心理,没有长期的经营战略,从历史上看大多数转行的公司难以成功。

三角度可淘金重组并购个股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投资者,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跨界”收购仍是上市公司改善主营业务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投资者也不应刻意回避相关重组并购上市公司。但在具体操作时最好从三个角度进行甄别,一是公司“跨界”的行业前景要好,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是否真的在行业内具备发展优势。其二,最好选择有央企背景或机构投资者话语权较大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的决策程序较为严谨,所作出的“跨界”转型决策较为理性同时在执行上也相对到位。第三,现有主营业务发展前景不佳但现金流相对充沛的公司,这类公司有意图也有能力收购质量较好的“跨界”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