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學雷鋒!到抗疫需要的地方去

連日來,欒城區欒城鎮南柴村的張書陰老兩口的心裡總是熱乎乎的。家裡三天兩頭迎來幾名穿著紅馬甲的志願者,幫助打掃衛生、清潔院落、消毒殺毒,家裡生活必需品缺了,志願者也定期採購送上門。張書陰夫妻是石家莊市第五醫院ICU護士張景茹的父母,疫情暴發後,張景茹主動請纓奔赴一線,丈夫是現役軍人,長期在外服役,父母年齡偏大,行動不便,生活上需要幫扶。為了讓前方放心,後方暖心。欒城區團委組織志願者制定“一家一策”幫扶方案,組成5人的志願幫扶團隊,為老人上門送去志願服務,以實際行動關愛一線醫護人員。

“3·5”學雷鋒日即將來臨,團市委面向全市廣大青年志願者發出志願服務月倡議,倡議志願者圍繞打贏疫情阻擊戰廣泛開展五項志願活動。“與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家庭手拉手專項志願服務”便是其中一項。

在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志願服務月活動,是對廣大青年志願者的一次再動員再集結。

庚子之春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洶湧而至。疫情就是命令,志願彰顯擔當。疫情發生以來,在團市委的號召下,我市廣大青年志願者組織和青年志願者立即行動起來、投身疫情防控攻堅戰中。他們深入社區、家庭、公共場所,當起疫情防控的守門員、宣傳員、消毒員、排查員;來到一線醫護人員家裡當起老人和孩子的勤務員、輔導員;守在熱線旁,當起群眾防疫的心靈守護員。細水涓涓,匯流成河。截至目前,已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3000餘場,參與青年志願者人數18000餘人次。

暢通渠道

匯聚志願力量


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初期,“志願匯”APP的首頁就已開通防疫志願者報名通道,疫情發生以來,每天志願匯APP石家莊板塊註冊報名人數較以往成倍數增長。團市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志願匯”上註冊成為石家莊市青年志願者,領取保險之後,才可進入報名通道報名,團組織篩選符合條件的志願者培訓上崗。並堅持做到安全培訓不到位不上崗,防護措施不到位不上崗,專項保險不到位不上崗。

根據“少接觸、少聚集”“就近就便、量力而行”的原則,我市團組織積極創建載體,搭建平臺,組織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

在團市委開通的全市“抗疫社會心理服務熱線”前,233名具有心理諮詢師和危機干預師資質的志願者,時刻堅守,累計接聽熱線共計192小時,提供專業的案例督導48小時。開展網上心理防疫公益講座8場。

在鹿泉區,每天有幾十名志願者組成的五支志願者隊伍,他們肩背噴霧器手持噴霧槍或利用無人機化身逆行者,穿梭在大街小巷不放過任何一個衛生死角。哪裡有消毒需要,消毒員就到哪裡。

在長安區西兆通鎮,近百名志願者為轄區3000多名學子打印學習資料,線上線下答疑解惑,助力“停學不停課”。

……

在全市各地各級團組織科學有序的組織帶動下,一名志願者一面旗幟,一個志願組織一個堡壘,堅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線,把志願精神寫在抗疫陣地上。

專業化服務

志願精神閃耀更耀眼光芒


我市各級專業志願者組織也積極參與進來。在抗擊疫情關鍵點、急需處,他們發揮專業優勢,提供精準化服務。

石家莊藍天救援隊的青年志願者衝在戰“疫”最前線,相繼對石家莊的幾十所中小學進行全方位嚴格消殺工作,阻斷病毒傳播渠道。

河北省愛心互助協會志願者發起為抗擊疫情一線捐款活動,2月4日募捐結束後,志願者們載著口罩、消毒液、隔離衣、手套、蔬菜、水果等送到元氏、贊皇等基層醫院和農村路口檢查點。

“一家人”志願者團隊自費購買口罩分發給隊員,志願者們利用中午和晚上時間,把口罩悄悄掛在了居民家門口。

河北師範大學團委、校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校內研究生組成150人支教團隊,為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子女提供“一對一”免費輔導。

……

此外,團市委還組建了100人的專業儲備團隊,在應急救援、消毒殺毒等領域提供更專業服務。

在第57個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我們看到志願精神閃耀出更高更專更強的光芒。

不分年齡國籍

每名志願者都是小太陽


在抗擊疫情的志願者隊伍中,90後、00後青年勇敢站出來,成為志願力量中的生力軍。

河北地質大學大一新生李天蕾每天往返於11個小區之間發放回收疫情統計表格,對外返鄉及外出工作人員進行核查上報,她說:“盡我最大努力減輕別人負擔,以必勝的信心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役貢獻力量。”

河北體育學院大一學生楊帥主動申請加入到村裡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線。在他的帶動下,同村大學生楊子豪、楊子傑、楊浩斌也毅然加入到志願隊伍中來。

“我在家每天關注疫情變化,看著確診病例數字挺著急,我想盡一份力。”這是鹿泉區獲鹿鎮北新城村創業青年梁斌大年初二給團區委打來的電話。兩天後,他成為一名消毒殺毒志願者。

在黃壁莊鎮田村,來自剛果(金)的22歲青年吉娜也加入到志願者隊伍,村口監測點執勤、叮囑村民戴口罩、開展防疫知識宣傳,雖然他的漢語不夠流利,但她認真的勁頭兒總是能感染到村民。

……

青年人的使命和擔當不分年齡,不分國籍,他們中有返鄉大學生,有創業青年,有農村好青年,甚至還有外籍青年。疫情之下,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青年志願者”。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擔當,用年輕的肩膀扛起責任,以青春之名築起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鋼鐵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