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书生惹上锦衣卫(民间故事)

明代的锦衣卫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特务们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干尽坏事,许多官员都不敢得罪锦衣卫,担心受到打击报复。当时有个规矩,就是锦衣卫到下边办事,当地官员要孝敬几百两银子,这叫花钱消灾,否则,看你没有意思意思,回去以后,他就會整你的黑材料,你可就倒霉了。

话说王守仁在江西任职时,有一天,一个锦衣卫被派到江西,找王守仁联系公务。按照惯例,事情办完,王守仁也得拿钱孝敬这个锦衣卫。王守仁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所以一毛不拔,没有给钱。

那个锦衣卫说话软中带硬,说王守仁“廉洁”,是在恭维他,给他一个台阶下;同时暗示王守仁,必须表示表示才行。

王守仁没办法,拿出五两银子,递给锦衣卫。 锦衣卫一看,鼻子都气歪了,把银子扔到地上,扬长而去。这一下,王守仁麻烦大了,手下人都替王守仁担心。

王守仁并不慌乱,说:“没关系,明天,他来辞行的时候,我自有办法。”

虽然他是锦衣卫,品级却比王守仁低,按照官场的规矩,离开时,要向王守仁辞行。

第二天,他果然来了,王守仁连忙拉住他的手,说:“考虑到这些天您太辛苦了,昨天备了点薄礼给您,没想到您如此廉洁,分文不取。让我如何是好呢?本官也没有别的能耐,就会写点文章,今后一定为您写一篇文章,让天下人都知道您的公正廉洁。”

锦衣卫听王守仁一说,客气了几句,告辞离去。

回去后,他也没敢整王守仁。王守仁是著名学者,如果在文章中揭露他的行径的话,他就会臭名远扬。

既拒绝锦衣卫的无理要求,又不动声色地提醒对方,这就是王守仁处世的高明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