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很多人喜欢做心理测试,真的有用吗?

橙子味的是爱情啊


心理测试其实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由心理学家编制的,专门针对某一个心理要素,比如完美主义、自尊、自我效能感、抑郁等等。这一类测试往往题目比较多,而且问题针对的目标很具体,要求你如实描述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和外在表现(比如会问你是不是会感到抑郁?抑郁的情绪会持续多久?),让人很容易看出出题人想要了解什么。

这一类测试常常是出于科研的目的而存在,因此每一份测试问卷的编制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会考察问卷的信度、效度,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分别测试,要对测试的人群数量有严格的要求(往往人数越多越好),甚至会反复进行大样本测试很多次,不断修改问卷测试的条目和措辞。相信这样的测试还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通常一份经典的心理量表或是问卷,往往是经过时代的检验,确实能够有效地测评出某一个心理要素在人群中的表现和反映。

但遗憾的是,这一类得到科学验证的心理测试往往并不被人喜欢,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去完成这样一份心理测试。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三。第一,这样的测试常常只能反映出某个要素在整体人群中的趋势和指标,而不能给个体直接的反馈。比如说,抑郁量表可以帮助心理学家了解某所大学的大一新生的整体抑郁得分,但是对于个体来说,他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数,虽然他可以用自己的得分与整体平均分进行对比,但是能够从中得到的信息还是十分有限;第二,出于科学性的考虑,一般正规的心理测评问卷都需要保证一定的条目,做起来比较繁琐;第三,正如前文所说,这一类测试问卷的目的性非常强,考察的往往是答题者已经知道的状态,而不会让答题者去幻想和猜测,因此不能给答题者一些他们并不了解的新知识和信息。

与之相对的,则是另一类非科学的心理测试,也被称为“民间心理测试”。这类测试就和上面的科学心理测试截然相反了。往往只是一道或者几道问题,而且问题的指向性也非常弱,将一些看似完全无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比如问你喜欢吃什么,但是最终却得出你更适合什么样的伴侣。这一类测试的受众群体却十分庞大,甚至可以说被绝大多数人喜闻乐见。因为通过这样的测验,人们总是可以得到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新的信息,哪怕这个信息是毫无科学依据和验证指标的。但是这类“民间心理测试”是不是完全没有用呢?当然也不是,它最大的用处恐怕就是让完成测试的人可以暂时感受到一种确定感(原来我是这样的!我之前都不知道呢),从而让人感到些许的宽慰。


紫花地丁


心理学测试当然是有效的,那么它为什么有效呢?首先是有几个原因的,第一,心理学测试往往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这些理论基础往往是基于无数的实验和思考所获得的,基于人类社会的经验而总结而来的,基本都给予了科学的方法,帮助人们将那些难以从表面获得的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当然心理学测试的种类主要是文字测验的形式较多,因此我们这里大概介绍一下这类的内容,对于大部分的测试而言,他们的核心目标都是测量出人的潜在特点,比如能力、动机、智商、情商、个性和态度。他们往往基于一些工具性的参数指标来呈现人们的情况,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呈现的结果本身是存在一定可信度的,心理学测验的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真实拟合的属性在里面,它往往在问一些与日常相关的行为或者个体可能进行的行为,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分析人们的行为和和内容来判断人们之间的联系,应当说,心理测验的有效性是基于行为与内心活动的对照关系,是一种行为主义的看法,例如,我们认为与人交往是浪费时间的,说明我们的个性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这反映在测验结果上就是你在人机交往的相关维度上得分较低,同样的,反过来,如果你的得分较低,那么你在这一类型上就缺乏这类个性特质,但事实上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理学的很多因素都是难测的,测验本身是对能力的估计,因此并不是100%准确的。


Miss张小豆


要看是哪种心理测试。网上的不要相信太多。打个比方,很火的MBTI人格测试,原本是要有专门的测试师进行分析的,而且量表问题特别多。网上的就没那么正规。

如果要做,可以到专门机构做测试。例如北大同方有开发分科测试还有大学专业选择测试等等。我在高考完就做过。

总之,选择正规的心理测试,认真做完,对于认识自己是有好处的。网上的大可以一笑了之。


dandelion39183722617


心里学一次源于希腊文,意思就是灵魂的科技。简单的意思就是研究内心灵魂的。虽然哟是无神论者,但是心里学测试是有用的。为什么这样说了?


心里学测试的题目和答案不是随便出来的,他需要庞大人群的实验对象来确认答案的正确率,通过你选择的答案来反应你内心的情感和行为。这种方式是通过统计和数据得出来的结论,科学是严谨的,答案虽有误差但是不会相差很远,除非你答题的时候刻意为之。


经济男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和动作的一门科学!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测试,比如岗位的需要、朋友间好奇的问题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应该还没有出现一种能够很准确的去测试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有问题的工具,所以我们对任何心理测量的结果,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心理工作者,应该采取的基本态度是:心理测试永远都只能是诊断的辅助工具,只有参考价值,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从另一方面来说,心理测试也是侧面反映出我们心理状态的一面镜子,从镜子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治疗请找取得正式资格的心理师。

总结,心理测试有用吗?有用!不可过分相信,但也不可以完全忽视。


玉林小路


做过心理测试,知道了结果以后,短时间内或许疑惑(有时就是一瞬),但接下来就会不断地心理暗示,咦就是这样的。因为心理测试的结果根本不需要全部正确,本来就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来做,一段话中提出100个不同的词只要有一个词符合自己,就会信服。啊,是这样呀。

接着会通读其他100个词,(其实就是一堆模棱两可或者根本看似有观点其实中立的词),然后以自己的理解无意识地暗示自己要求自己,进而让自己发现,诶,确实是这样,它说得对。

其实就算是全部不符合也没关系,这本来就是个测试嘛,玩玩而已。不过接下来相信它也会产生某些暗示。

当然这是一种情况,专门针对那些毫无意义的所谓的心理测试。

真正有用的心理测试,其实跟真正的心理学一样,没有那么玄乎,不是算命。就算是去看心理咨询师,他也不会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本身问题的产生就是多种因素结合的结果。只会告诉你,在你说出的这些条件下,会偏向于什么原因、偏向于产生什么。这些有逻辑的结论才会是真正有用的,但悲伤的是,大多数这种答案都是没有建设性意义的,或者说不足以指导之后的决策。

还有一种有用的心理测试是基于大多数情况下的统计来测试的,这个结果就见仁见智了。因为它只是从一个概率统计的角度告诉,在这些条件下,多数情况是什么原因、产生了什么。

所以,如果真想从心理测试中找到什么答案,还是放弃吧。如果两个情况在做纠结,或许心理测试可以起到抛硬币一样的作用。


铅笔道


首先我们要知道专业的心理测试量表和娱乐性的心理测试的区别。

心理测量是心理学里的一个专业方向。其量表是由专业人员经一系列专业流程编制而成,其中包含大量试测及验证,并形成常模,即一套标准参照值。比如瑞达智力测验,SCL90心理健康测验等等。这些专业量表在其试用范围内肯定是有效的,因为信效度是量表编制的检测指标之一。这些专业心理测量量表在在网上也不难获取,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会怀疑其效果呢?因为心理测量对施策环境也会有要求,比如需要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指导语等。另外,我们常用的自陈式量表,就是选择题自己勾选的那种,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个就不详细展开说明了。

另一种就是朋友圈里,qq里大家热衷玩的心理测验, 比如测测你是电视剧里的谁谁,这种多为娱乐性质,大家玩玩开心下互动下就好,也别太当真。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准,那多半是巴纳姆效应或期待效应的影响。


白玛沃色


这个要看是什么情况了

如果要是得了心理疾病,做个量表测量测量每个维度下的得分,对诊断心理疾病是肯定有用的。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做个16PF啥的自我测试一下,大概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也是有用的。

如果你想做职业规划,做个职业兴趣相关的测试,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没事做个瑞文推理测验,测测自己的智商,还能出去装装x

不过我发现现在打着心理测试的名号的那些伪心理测试实在是太多了,这种所谓的心理测试,只能提供自我安慰,其他的毫无用处。


白话游戏


可以参考,当然是在做一些专业经典量表的前提下,还是很大的可信度的,因为这些量表也是经过前人多年的研究,大范围施测,修订证实过的,所以可以相信,但不可盲目刻板的认为测试结果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特质,特质也是会变化的,而且是连续的,比如得10分和得12分,差别大吗,心理特质是一个连续体,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只是让你了解一个大致的倾向


小小6353


怎么说呢,现在的心理学才刚刚发育成青少年不像外国那样那么重视这个领域。心理学测试我个人认为你点开所有的答案对照自己几乎都能对上号模棱两可的话。可信也并不是那么可信。心理学主要就是研究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不是算卦一样。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