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刘邦为什么要斩蛇?

努力的人最美ai


刘邦斩蛇的这段历史,如果认真研究分析就会发现,这明显是一起自我神化,自导自演的成功炒作。

斩蛇过程:当时,身为泗水亭亭长的刘邦押送一批人前往咸阳服役,不料半路上就跑掉了不少人,只剩下一百多人。按当时的秦律,刘邦此等失职行为那是要杀头的。既然前往咸阳是死,那刘邦干脆不如不去,不去的结果只有一个,逃亡。于是,这天夜里,刘邦趁喝醉的时候,就将服役的人都松了绑,然后说道,与其我们这样前往咸阳送死,不如现在都逃了吧。然而有些人却对刘邦说,我们跟着你混,你逃哪里我们就跟着去哪里。当时刘邦都已经想好了要逃往砀山,他见大家愿意跟他,就说那就一起朝山里逃吧。

当时是夜里,大家都在山里赶路,突然前面的人折身返回对刘邦说,前面有一条大白蛇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刘邦趁着酒气抽剑而出说道,大丈夫行路,谁敢拦我,于是冲上前去将白蛇斩成两段,然后继续赶路。刘邦因为喝多了,走了一段山路就在路旁给睡着了,这时走在后面的人赶上来对刘邦说道,就在砍蛇的地方,有一个老妇对着被斩成两半的白蛇哭泣,我们问他哭什么,他说这条白蛇是白帝的儿子化身的,竟然被赤帝的儿子给杀死了,我是白帝儿子的妈妈,当然要哭了。那些赶路的人一听什么白帝赤帝,就觉老妇人是在说鬼故事,于是准备抽刀好好吓唬一下,不料一转身倏地一声,老妇人化成一缕烟跑了。

众人一听这故事,都不由对刘邦萧然起敬,起了异样的感情。而刘邦心里听得也是一片甜滋滋的。

道具的秘密:这起炒作有两个不可或缺的东西,那就是一条白蛇和一个老妇人。当时荒效野岭,一个老妇人出现在被斩的白蛇旁边放声大哭,这绝对不是巧合,肯定是人为的。那么,刘邦借助的白蛇跟老妇人这两个道具,它里面的秘密是什么呢?

首先这涉及了阴阳学派的知识。春秋战国,三教九流当中,阴阳学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流派,战国时期人们因为认知的局限,对阴阳学当中的五行相生相克极为迷信,而阴阳学派为加强他们的社会地位,就将五行知识运用到政治伦理方面,于是就发明出了五德。这五德,就是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周王朝属火德,尚红;而秦王朝取代周王朝,犹如水克火,所以属水德,尚黑。因为尚黑,秦王朝穿的衣服都是黑色为主。因为火生土,土又克水,汉朝后来取代秦朝,就是尚土德,所以刘邦将自己神化为赤帝的儿子,是合乎五行常识的。

刘邦神化自我,炒作自己的缘由:刘邦一生当中,这斩蛇起义的故事绝对不是第一次炒作。关于他的出身,他是他是神龙降伏母亲身上才生下他的,因为他本身就长着一副龙相,更让人称奇的是刘邦在乡里的小酒家里喝醉睡觉的时候,卖酒的寡妇半夜竟然看见地上躺的不是刘邦而是一条龙。在中国古代,唯有皇帝才敢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刘邦多次如此神化为天之龙子和赤帝儿子,可见他在极少的时候心里就渴望当皇帝。

而想当皇帝,就必须起义,而想起义成功,就必须拉起队伍,而为了让更多的人愿意追随你造反,就必须不断地神化自己天命不凡,让前来跟随的相信将来肯定都有肉吃有汤喝。而果然,刘邦这个所谓“赤帝的儿子”斩白蛇逃到山里后,他的故事也传出去了,于是不断有无家可归的人逃到家里追随刘邦,人数竟然有数百之多。后来,刘邦就是凭着这几百人的队伍,攻回沛县,当上“沛公”,开始他波澜壮阔的政治人生。


月望看历史


刘邦斩蛇因为要包装自己啊,刘邦于“丰西泽中”以“拔剑击斩蛇”作为反秦政治行为的标志性举动。所谓“汉高斩蛇剑”后来成为政治文物,竟然放射出神异光彩。刘邦是以“布衣”、“匹夫”身份通过武装斗争登上帝位的,“斩蛇剑”因此成为这种建国方式的象征。刘邦所谓“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提示了这种建国方式的历史个性。

李世民说,刘邦“提三尺剑定天下”,又说“朕提三尺剑定四海”。朱元璋说“朕起布衣,提三尺剑”,“拯民艰”,“图至治”,又于怀念刘邦时表示“惟我与汝,不假尺土一民,提三尺剑,位至天子”。这种认同刘邦建国史历程的言论,也值得总结历代帝王创业方式的政治史研究者注意。 “斩蛇”事迹在刘邦建国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艺文类聚》卷一二引后汉班固《高祖泗水亭碑》曰:“皇皇炎汉,兆自沛丰。干降着符,精感赤龙。承魁流裔,袭唐末风。寸木尺土,无斯亭。建号宣基,维以沛公。扬威斩蛇,金精摧伤。涉关凌灞,受爵汉中。

勒兵陈东,禽三秦。陈张画策,萧勃翼终。出爵褒贤,列土封功。炎火之德,弥光以明。源清流洁,本盛末宏。序将八十,赞述股肱。休勋显祚,永永无强。于皇旧亭,留嗣是承。天之福佑,万年是兴。”班固简略勾画了刘邦政治业绩,其中对“扬威斩蛇”事的颂扬,笔调尤其醒目。


李三万的三万里


秦朝的时候人们普遍来说还是比较迷信的,秦朝上承春秋战国,远接夏商周等上古时期,不但将先辈的文化理念治国方略继承了下来,即使对于这些时代的神鬼观念,尤其是商人重占卜的传统,基本上都原封不动的拿了过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在神怪“当道”的背景下,发展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社会概念就是“君权神授”,就是你当的皇帝不是你自己要当,是老天爷非要你当,你富贵不是你因为你想富贵,而是老天爷非要你富贵,老天爷真是欠欠的,人家不想干什么,非要人家干什么!

“君权神授”是有明确的迹象可循的,那就是天人感应比如说周人的祖先后稷,是他的妈妈在野外散步,看到巨人足迹,就顺脚印走了一圈――怀孕了,就生下了后稷。

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搞得鬼火,还趁着烟雾缭绕的背景传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这其实都是利用了天人感应的原理。


《水浒传》军师吴用利用108天罡星和地煞星的组合,胡编乱造出来水泊梁山的一八零八单将好汉,说明神鬼这事,大部分都是人们装神弄鬼,最可怕的还是人和人心。

再说到刘邦斩白蛇这事,搞不好就是刘邦设的局,当时刘邦作为亭长,有一天醉酒回家,互见白蛇一条挡住了去路,刘邦趁着酒劲就送白蛇上了西天。

遇一老妇,坐在地上哭天抢地,说她的儿子被杀了,问她儿子是谁,只说说被刘邦杀死的小白蛇,而小白蛇就是白帝子,结果被赤帝子给杀了,刘邦一听高兴啊!自己还是占着“帝”的人。

不过这事一看就是前面所说的操作套路,是刘邦为自己以后起兵造反造舆论,按现在人啥也不信啥也不怕的性格,直白点说:“杀条小蛇,你还吹上了!”


历史三日谈


刘邦斩蛇是为了巩固汉王朝的封建统治,为了传播“君权神授”的思想。


刘邦从起义到称帝不过短短7年时间而已,且刘邦本人既不是什么王族,也不是贵族后裔,平平一介草民竟只用了7年就当了皇帝。

你想想这会让其他人怎么想?会不会想去试一试?平民们也想当皇帝呀!以前的皇帝不是王族就是达官贵族,哪有平民的事?刘邦做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平民皇帝。而草根出身的人还有那么多,如果不加思想遏制,每个草根们也就会有大大的梦想。

所以,为了表明皇帝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也是为了给汉王朝的建立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就必须为刘邦造点传说。为此,斩蛇就是其中一个传说而已。


而且,刘邦斩的蛇不是普通的蛇,是白蛇,是白帝之子。之后又借莫名其妙出现的老婆婆之口,暗喻刘邦是赤帝之子,不是普通人,借此来掩盖刘邦的贫贱出身。来表明刘邦能当皇帝是因为人家出身高贵,是帝王之子,不是表面上的平民那么简单,让许多草根信以为真,放弃了造反的念头,据此来稳固封建统治。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扯的故事,真的有人信吗?真的有,还很多!

古人普遍都有点迷信。这无可厚非,因为有很多事情没法解释,只好用神学来说明,依此来欺骗自己,来安慰自己的无知,据此减少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不止古中国如此,其他古文明也是如此。他们相信神是存在的。帝王就是神之子,是上天派来领导他们的。所以帝王们就需要一些神话传说来稳固统治,欺骗百姓,甚至有时把自己也给骗了进去。



在刘邦之前,帝王们出身向来高贵。而刘邦偏偏出身不好,是第一位草根皇帝,是开先河的,没有达官贵族的身份,就只好造一个“身份”出来,而达官贵族后裔的身份不好造,你总不能说他是尧舜的后代吧!我还是炎黄的子孙呢!而时间较近的帝王又不好傍上他们的“大腿”,只好捏造“斩蛇”一事说刘邦是赤帝之子,一下子就把刘邦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那为什么刘邦偏偏是赤帝之子呢?是青帝之子就不好了吗?

这就得简单地提一提五行相克说了,这五行相克说源自齐地的阴阳家,。五行即木、火、水、土、金。相克即金克木,木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行成一个循环。

而赤帝之子就刚好表明刘邦是火德,而秦始皇又自称自己是水德。这样就把刘邦的地位抬高至秦始皇的地步。也表明了刘邦是火,秦始皇是水(刘邦比秦始皇小2岁)。水能压火,所以,秦始皇在时,刘邦什么也做不了,也暗示,原本天下是刘邦的,却因为水克火,所以被秦始皇抢去了。现在秦始皇死了,相应的“水”就没了,“火”就重归正位了。这天下也重归正主了,而这正主就是刘邦这位代表火的赤帝之子。



用斩白蛇一事来表明刘邦是赤帝之子,是原本的火德,而秦始皇是谋逆的水德。这样就不知不觉把刘邦尊为正统,而秦始皇反成了逆贼!最关键的还是大家都信这一套。这样一来,汉王朝就来得名正言顺了,据此来愚弄百姓,来巩固帝位,以防一些草根贵族模仿刘邦造反。


汉王朝借着斩白蛇一事告诉世人,刘邦不是简简单单的平民,而是赤帝之子,是神之子,他的君权也是神授的。所以,这白蛇刘邦非斩不可,就算实际他根本没斩过白蛇,他的后代也要让他去斩。


李哥小粉丝


我们都知道刘邦是属于真正的“极品屌丝”。他是平民出身,父母和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因此,刘邦出生后就得面对这样的现实:家里穷的丁当响,连温饱问题都是一种奢求。而刘邦在家里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多一张嘴就要多一碗饭,于是很小的时候不得不踏入社会。

后来一步一步逆袭成皇帝后,刘邦为了彻底改变自己的形象,让后人认为他是“根正苗红”的真龙天子,只好在“神化”方面下功夫。为此,他杜撰了“斩白蛇”起义的闹剧。

为什么要斩白蛇,是有原因的。因为刘邦在此已经在出生上做了文章,让天下人认为他是“姣龙缠身”身生。

刘邦这样做本着强基固本的原则,先改变“爹”的形象,而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他硬拉来一条龙,与自己的母亲干那件事。结果呢,他就成了赤帝的化身。

出生进行了包装后,效果是看的见,刘邦的清贫形象一下子变得光辉起来,但刘邦并没有小富即安,为了证明自己的生父蛟龙是赤帝,他成功杜撰了白蛇这个配角。

当时的刘邦刚刚起兵反秦,他与部下行走在沼泽之中。突然,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小兵报告说前面路中间,有一条大蛇挡住了道路。而此时刚刚喝了酒的刘邦壮着酒胆,来到大蛇前,拔出利剑,一剑把白蛇斩为两断。第二天,一个老妇人抚蛇痛哭,众人问老妇人大哭的原因,老妇人说他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化为蛇,挡住了赤帝子的道路,所以被赤帝子杀死了。

以上的真伪,明白一看就知道。但刘邦这们欲盖弥彰的做法,这样大费周折地在白蛇身上下功夫,就是为了明他是龙之子、神之子。而他的后代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龙子龙孙。

总之,刘邦如此“兴爹”之举,创造了蛟龙生子的神话,创造了帝王神话,也创造了历史,令人叹服。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估计着刘邦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斩蛇,但最终目的是起义,当时他在醉酒,啥也不知道,事后借酒劲弄死的一条蛇,自编自演一出好戏。

在历史上,不仅仅他刘邦如此做,前三个月的前辈陈胜在大泽乡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前,他们便做了一番准备。


第一,篝火狐鸣,喊道“陈胜王”。

第二,鱼腹藏书,又是“陈胜王”。

如此一来,才打着逝人扶苏与项燕的口号,正式起义,之后又建立“张楚”政权。以利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舆论。

后来,明清皇帝干脆在宣布圣旨之际,开头没脸没皮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此外,刘邦还搞了一出传言,说自己乃母亲与龙神交而孕,也就是感运而生。历来有圣相之人,必是有母无父,乃神孕而生。

后世的皇帝跟着前辈们学习,也给自己的出生找点与众不同的点,以彰显自己的别具一格,比如朱元璋出生之际,屋里红光闪闪。



等等,这一系方式方法无一指向“合法性”,在哲学盛行而科学未诞生的年代,“君受神权”便是证明自己合法性的唯一途径。尽管很俗套,但百试不厌。

当然,证明自己合法性的进一步是稳固自己的权力,获得足够的利益。

所以刘邦斩蛇的原因便很简单,向大众宣布刘邦的合法性,以起义做领袖。

这其中有个不容忽视地亮点,赤帝之子斩杀白帝之子,寓意刘邦覆灭秦朝。

秦襄公时期,秦国因救周王室被列入诸侯,因而获岐山之西土地,抵抗犬戎,发展壮大,称霸西部。

西方对应五方上帝的白帝,为了强化政权,襄公兴建固定场所,祭祀白帝。后来,襄公的儿子文公继位,编造“梦黄蛇”,正式确认“秦国乃白帝子”。

加上战国阴阳家“五德始终”学说,才有“赤帝子杀白帝子”说法。

但不管怎么说,刘邦通过斩白蛇获取了“合法性”,完成了从市井流氓到大汉开国皇帝的华丽转身。


三叔小记


刘邦斩蛇不稀奇,稀奇的是西汉末年出了一个王莽,直接将西汉王朝取而代之,还没过几年刘邦的后人刘秀又将王莽的新朝推翻建立了东汉。

所以有人说,王莽其实就是刘邦当年斩的那条大蛇投胎转世回来找茬的。

不过,假如刘邦在醉酒之后看到路上有一条大蛇拦路,我相信他真的会推开众人将其杀死。因为,刘邦可不是普通的小流氓出身,他的勇敢是记载于史上的。

刘邦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复原之后没有找工作,而是走上了游侠的道路,那时候他很崇拜孟尝君,幻想着手提利剑走天涯,铲除一切不平之事。也喜欢结交各路英雄好汉,所以他曾在年轻的时候拜访过著名的侠客张耳,并且在一起相处了好几个月。能被张耳看中的人,实力绝不会差,最起码得是武林高手。

秦朝统一之后,全国实行法家制度,对于拿着剑到处溜达的所谓游侠是致命打击,因为住店需要出示身份证了,整天没事瞎跑很容易被执法部门盯上。比如,张耳就被秦始皇专门下令缉拿。

刘邦只好回到老家沛县,依靠他发小们的帮助(萧何等人)坐上了泗水亭的亭长,据说那时候他一个月的工资是300斤粮食,虽说不是很富裕,但还能解决下温饱问题。

刘邦这个人不仅勇敢,而且任性,一次押解囚犯的途中很多人逃走了,刘邦索性把剩下的人也放了,以至于因此触犯了秦法,只好在山里东躲西藏。

刘邦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勇敢的皇帝,或者说是最好勇斗狠的皇帝,像李世民、朱棣他们,虽然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冲在前面砍人,但当皇帝之后就不再出现在前线了。

刘邦却不是,即便当上了皇帝,还喜欢冲锋在前,他和匈奴人作战的时候,曾经丢下主力军队,亲自率领一支精锐追击后撤的数十万敌军。

所以,刘邦为甚要杀蛇。

他这种无组织、无纪律,武功高又好勇斗狠的人,杀掉一条拦路的蛇还需要理由吗?

以上!


历史风暴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刘邦的很多故事,都已深深地镌刻在中国历史的最深处。

「汉高斩白蛇起义」便是刘邦众多故事中的一个。

一些对于汉初历史不熟悉的读者常常不明白,你起义就起义,像陈胜吴广一样,喊两嗓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行吗?为什么要斩白蛇呢?像项羽似的,喊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不行吗?为什么要斩一只无辜的白蛇呢?

其实,所谓的「汉高斩白蛇」起义是刘邦君臣把原本没什么联系的两件事硬生生地联系在一起。

最初的最初,刘邦只是大秦帝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沛县需要他做亭长,他便做亭长,帝国需要他到咸阳送徭役,他便到咸阳送徭役。某一回,帝国又需要他送徭役,这一回不是去咸阳,而是去骊山,给秦始皇修坟墓,他又按照帝国的要求上路了。

只是这一次,路途没有那么顺畅,出沛县不久,便有徭役趁刘邦等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成功地溜掉了。

当刘邦和徭役走到丰县西边的大泽中时,溜掉的徭役已经不少了,刘邦估摸着,这样跑下不,不等到骊山,徭役们就跑光了。刘邦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喝闷酒,喝完酒,刘邦大手一挥,把徭役们都放了,跟徭役说,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也找个地方躲起来。

一些徭役不愿意就这么撇下刘邦,决定跟刘邦一起闯荡江湖,于是,留下来陪在刘邦身边的,都跟刘邦在芒砀山间隐藏了起来。

他们在芒砀山隐藏期间,有一条大白蛇挡住了刘邦他们的去路,前边负责探路的跑回来向刘邦报告,刘邦借着酒劲,提着三尺剑,就冲了过去,过去后一剑,便把白蛇砍成两截,道路就此打开。

本也没什么,比较普通,不过是砍掉了一只白化了的蛇而已,又不是砍断了白素贞。

但是接下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刘邦砍断蛇以后,继续往前走,没走多远,就在路边醉倒了,睡着了,后边的人走到刘邦斩白蛇的地方后,见到一个哭泣的老太太,老太太说自己是白帝的妻子,自己的儿子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说完,老太太便不见了。

这时候,人们便认为,那条白蛇是白帝之子,刘邦是赤帝之子。

几个月后,刘邦成功占领沛县,称沛公,聚集了三千丰沛子弟。

这三千人,多是西汉日后的脊梁。

三千人在沛廷搞了一次规模宏大的祭司,他们祭司了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和战神蚩尤,用祭司用的牲口的血染红了鼓和旗子,都穿上红色的衣服,扬起红色的旗帜。

总之,刘邦的军队「尚赤」,也就是以红色为尊。

之所以尚赤,就是因为刘邦曾在芒砀山间斩白蛇,尚赤响应了刘邦乃赤帝之子的传说,可以招募、激励乡勇。

这便是「汉高斩白蛇起义」的由来,其实是刘邦君臣在起事之处对刘邦的一次神化操作,主要目的是增强部队的信心。刘邦君臣很擅长神化刘邦的,他们后来还搞出一个「五星聚东井」的噱头,就是这个噱头,成功吸引了战败的常山王张耳投奔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遥望燕园


刘邦斩蛇明显就是个传说故事,应该是为其政权塑造合法性的依据,但是仔细分析起来,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这个传说未必是刘邦自己造的,而是王莽给他加上去的!

故事的经过:高祖在刚起义的时候,有次夜行遇到白蛇,高祖借着酒意,一剑把白蛇砍成两段。之后有人路过这里,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白蛇旁边大哭。路人甲问是什么情况呢,老太太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被赤帝的儿子杀掉了!这个人刚想说你有病吧,吹牛不打草稿之类,但老太太眨眼就不见了。

赤帝子杀白帝子,和当时流传的五行相胜说有关,即火德胜金德。但问题是,秦朝确定的不是金德,而是水德,这又是众所周知的。那么应该说黄帝子杀黑帝子才对啊!事实上,汉初为了表示继承秦朝也是用水德,但是到了汉武帝时代就确定土德了。这和《史记》的写作时间相符,那么,司马迁这样写,就没理由了。

但是,史书是可以改动的,《史记》并不是写成后就不变了,“《孝武本纪》”不是连汉武帝的谥号都有吗?而汉朝确实是在西汉末年才改为火德的。之所以要这样改,是因为篡位的王莽自称土德,但是王莽并不是灭汉,而是接受禅让。所以又搞出一套五行相生说,也就是汉朝的火德生了新朝的土德,那么秦也相应变成汉的火德克的金德了。

那么就是:

汉初:秦(水德)——汉(水德)【继承】

汉中:秦(水德)——汉(土德)【五行相胜】

汉末:秦(金德)——汉(火德)【五行相胜】——新(土德)【五行相生】


林屋公子


为证明皇帝乃天命所归,自然需要相应的灵异故事来衬托。

刘邦斩蛇借此说明自己是赤帝之子,以表自己是神的儿子的身份,瞬间拔高了他的身份,堪称“天下一人”。在中国古代,正因为皇帝身份的特殊,所以在他们身上都充满各种传奇故事,尤其是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会有灵异的征兆来衬托。刘邦不单斩蛇,而且他的出生也颇为神秘,其母在野外和赤龙所生。皇帝可以通过神话故事,表达自己登基为符合“天意”,即自己是真命天子。另外还有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体有金色,散发异香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