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古来英才出年少,天妒夭折埋魂骨

他曾以一首诗序,旷古铄今,。空前绝后,他是初唐的翘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读唐诗总跳不过要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今天要说的就是初唐四杰之首,大才子王勃。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士,十四中举可谓是青年才俊。两次被贬革职,以至于其父也受牵连贬交趾县令。王勃赴脚趾省亲看望父亲,冥冥之中上天嫉妒,在次年秋渡海落水身亡,年仅27岁,可悲可叹,天妒英才,白发人送黑发人,古来英才出年少,天妒夭折埋魂骨。
古来英才出年少,天妒夭折埋魂骨

王勃诗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擅长五言近体诗,虽习汉魏六朝,残留绮靡浮艳之风,却诗出新意自然流转,意境高远,为近体诗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是开七律之先也不为过。一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便流传千古,更何况他的《滕王阁序》中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古来英才出年少,天妒夭折埋魂骨

时至武周年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新修复,落成后集百官同僚与阁上,设宴摆酒以示庆祝,正巧王勃省亲途径此地,看着这八方来客,高朋满座,集文人雅士于一堂,王勃年少轻狂,怀才不遇,正巧赶上此次盛会,何不大显才华以示天下。于是王勃即席而作,气定神闲犹如旁若无人,下笔千言,很快旷古铄今骈文《滕王阁序》就此问世,序完四座皆惊。其实这序只为《滕王阁诗》而作,为了彰显才华,才长篇大论,写下骈文中的经典之作。宋朝此人辛弃疾《贺新郎——高阁临江渚》: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


古来英才出年少,天妒夭折埋魂骨

《滕王阁序》就是表达了王勃怀才不遇之情,许多经典词句皆出自此文中:“关山难越,谁悲失落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宁移白手之心,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他引经据典,皆是自身写照,应了此情此景,空余报国之情却无门可去。也许唐代陈子昂《蹬幽州台歌》更能清晰的表达王勃那时那刻的心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前贤士见不到招贤的明君,后来仍然不见后世求才的明主,只有那苍茫的天地悠悠无限,独自止不住的满怀悲伤热泪盈眶吧!古往今来,不是没有明主,时运不济,生错了时代,自然是一场悲剧。下面谈谈王勃《滕王阁诗》:
古来英才出年少,天妒夭折埋魂骨

《滕王阁诗》

唐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首先整体审视,这是一首古体诗,四句一韵,整首诗压了两个韵。前四句压仄声韵,后四句压平声韵。若以近体诗来看,像是两首诗的组合,独立赏读,景物意境皆断裂,不能看成是两首诗,是一个整体,所以说绝句也是独立的个体,绝对也不是从八句诗中截取的四句,不然意境就不完整了。古体诗是可以中途换韵,如张若虚的乐府诗《春江花月夜》也是四句换一韵,有人推崇张若虚的这首诗孤篇压倒全唐是否有些夸大其词,历经千百岁月,古人没有推崇,近代居然出现了,难道古人不懂诗,做文章给别人看且不能自嗨,自嗨就是典型自娱自乐不顾他人感受,希望诸位自行分辨。

继续看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江:指赣江,首联写景,以今日冷落反衬当年繁华盛景,曲终人散,物美繁华尽在烟云处,用白居易《宴散》:“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形容也许最为得体。滕王阁居高临远在赣江之滨,当年佩玉鸣鸾的声响和盛宴歌舞唱罢的场景多么繁盛热闹啊。“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南浦:地名,南昌西南方向,颔联写滕王衰落物象,此句用了对仗,“画栋”对“珠帘,”“朝飞”对“暮卷,”“南浦云”对“西山雨。”朝暮虚写,滕王阁历经几十年风雨沧桑,岂是一朝一夕之事能够诠释,表面的豪华掩饰不了内心的一片凄凉。飞阁流丹,上出重霄的滕王阁似乎飞挂在南浦的几饶云霞之中,西山风雨卷起来的珠帘翠箔显的冷清萧条。“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留。”帝子:指李元婴。后四联便是这首诗的核心关键所在,也是感情基调的确立与升华。抒发对滕王阁今昔盛衰的感慨,斗转星移,时空转换,这里的白云,这江中的倒影恒古不变,江水依然悠悠东逝,在多少个日日夜夜,在多少个秋风萧瑟中飘零,秋风萧瑟我心悲慨。那阁中的人儿如今在何处,是在那灯火阑珊处的光影里吗?看那楼阁栏杆外的江水还在流,流逝了多少个年华与春秋,一切的风流物美都将被这大江东去的时光流散殆尽且又悄无声息。


古来英才出年少,天妒夭折埋魂骨

​​

图片源于网络。

如有不同意见的朋友,期待你留言纠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